
🏢全球財富新藍海:台灣工業倉儲與綠能不動產投資前景解析
全球獨立不動產顧問公司萊坊最新調查顯示,儘管2023年高利率環境抑制了住宅市場需求,仍有68%的超高淨值投資人看好財富將持續增長,46%認為不動產是未來財富增長的主要來源。高利率使得貸款成本上升,降低買方購買力,導致住宅交易量下降,但商用不動產存量處於歷史低點,為價值投資創造機會。台灣不動產市場展現三大趨勢:新型態辦公室興起、工業及倉儲物流需求爆發、多元化土地開發模式。ESG節能理念成為跨國企業選址關鍵,辦公空間規劃趨向彈性化。工業不動產因半導體、醫療等產業需求強勁,受到投資人青睞。面對利率與政策挑戰,投資者應多元配置資產,聚焦工業倉儲、綠色科技及節能辦公領域,靈活調整策略。整體而言,台灣具備穩健成長動能與政策支持,是全球超高淨值投資人尋求長期財富增長的重要市場。
最新消息 / 2025-08-11

🔌2025新能源焦點|德業股份競得浙江海寧工業用地,推動微型逆變器產業化
德業股份(605117.SH)近期透過旗下子公司浙江德業新能源有限公司,以5350萬元人民幣成功競得浙江海寧市黃灣鎮113,100平方米工業用地,計畫用於微型逆變器的生產與研發。微型逆變器作為光伏系統的重要核心設備,能有效提升系統效率與安全性,市場需求持續快速增長。此次土地取得不僅體現德業股份深化新能源產業鏈佈局的決心,也契合中國碳達峰與碳中和的國家政策。德業股份憑藉技術積累、資產擴充與政策支持,具備良好的成長動能與市場競爭力。未來,公司將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能擴張,積極拓展國內外新能源市場,實現由傳統製造向智能綠色能源轉型。此舉有望進一步鞏固其在新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為股東和市場創造長期價值,助力中國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8-11

🖥️【品牌巨頭】伺服器+新品雙引擎,技嘉2025營收預測營收能否持續攀升?
技嘉(2376)2023年初營收達82.19億元,較上月微幅回落6.3%,年減逾40%,但仍維持在疫情前高檔水準。儘管消費性市場需求疲軟,尤其主機板與顯示卡銷售受影響,技嘉商用伺服器業務逆勢成長,成為營收主要支柱。公司積極布局次世代CPU、GPU及筆電新品,期望以技術創新帶動消費市場回暖。技嘉同時強化供應鏈韌性與多元化產品線,透過優化產能及研發投入,穩固市場競爭力。展望2026年,面對國際經濟不確定性,技嘉保持審慎樂觀,伺服器事業預計持續雙位數成長。技嘉的新產品策略與商用市場擴張,將是未來營收及獲利增長的關鍵動能。整體而言,技嘉在多元產品及全球布局加持下,有望在2025年持續保持穩健成長,成為台灣科技業不可忽視的重要企業。
最新消息 / 2025-08-11

🌟中興電營收創高峰!272 億在手訂單、氫能+太陽能雙軌布局,2025 年營收大爆發
中興電(1513)在2023年營收持續攀升,受益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與多項綠能項目。公司拿下台電及民間企業182億元的超高壓氣體絕緣開關(GIS)訂單,帶動1月合併營收達17.76億元,年增33.8%。為因應龐大訂單,中興電積極擴充產能,2022年投入11.4億元購置廠房,並新增多座GIS工廠,提升生產能力至八座。此外,中興電積極布局綠能市場,斥資約100億元在台糖七股地區建置216MW太陽能電廠,年發電收入約13.5億元,為公司帶來穩定現金流。氫能產業也是公司重點發展方向,華亞園區的氫能生產基地具備甲醇重組器與燃料電池生產線,產品應用涵蓋加氫站、碳捕捉系統與微電網等多種場景。中興電並跨足房地產,參與台北敦南御所及新北三重等都更建案,為公司多元成長提供支持。綜合來看,中興電透過多元布局,結合傳統電力設備與綠能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勁的成長動能與轉型潛力。
最新消息 / 2025-08-11

🚍電動巴士、儲能電網新動力 中油 LTO 工場投產助台灣邁向淨零
台灣中油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與企業轉型,在高雄石焦站廠區興建全台首座「鈦酸鋰(LTO)負極材料」試量產工場,並於近日舉行上樑典禮,預計2023年底正式運轉。LTO 材料具高安全性、超快速充放電與長壽命等特性,適合應用於大型儲能系統與電動巴士高功率電池。此技術自工研院技轉,由綠能科技研究所突破瓶頸,成功開發低成本製程,成本下降約25%,電容量提升15%以上,並降低能耗20%,提升國際競爭力。工場投產後,台灣中油將成為國內唯一商用 LTO 材料供應商,減少對國外依賴,強化電池產業鏈自主性,並拓展日本、韓國等亞洲市場。此舉不僅是中油由石化業轉向綠能的重要一步,更是台灣邁向淨零碳排與能源自主化的關鍵里程碑,展現了研發創新與商業化實踐並行的決心。
最新消息 / 2025-08-11

🚗比亞迪拒絕接手福特舊廠!自建歐洲工廠背後的戰略秘密
比亞迪股份積極擴展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特別聚焦歐洲與拉丁美洲。雖傳出可能接手福特在德國的舊廠,但比亞迪高層表示,更傾向自建符合自身需求的廠房,目前尚處研究階段,尚未確定具體地點。此策略有助於提升生產自主性與長期競爭力。另一方面,拉丁美洲新能源車市場潛力巨大,目前滲透率不到2%,比亞迪計劃在未來3至5年內將該區新能源車覆蓋率提升至10%至20%,藉此擴大市場占有率。公司將強化本地化服務與合作,以適應當地市場特性與需求。此外,比亞迪面對全球供應鏈變動與地緣政治風險,將靈活調整佈局策略。總體而言,比亞迪透過自建廠房與積極進軍新興市場,致力於鞏固其在全球新能源車領域的領導地位,迎接市場挑戰與機遇。
最新消息 / 2025-08-08
桃園龍潭大池旁複園控肉飯:一次控肉飯的邂逅,成就一段成交的緣分
人生的緣分,有時候很奇妙。身為一名從事不動產仲介的業務,我每天接觸形形色色的人,跑過無數地方,吃過許多便當,但有些場景與味道,會深深刻在心裡。桃園龍潭大池旁的 複園控肉飯,就是那樣一個地方與味道。它不只是我心中的 古早味控肉飯,更是一段難忘成交故事的見證者。
相關影音 / 2025-08-08

🚔破解屏東非法棄置黑幕:最新科技助力,環保局24小時追蹤監控
屏東縣非法棄置廢棄物問題嚴重,不肖業者經常利用不知情地主的土地與廠房,秘密傾倒廢棄物,造成環境污染與公共安全隱憂。為遏止此類行為,屏東縣環保局結合警方,運用無人機空拍、隱藏攝影機等高科技設備,實施24小時監控與埋伏追查,成功破獲多起非法棄置案件,並查扣多輛涉案車輛及機具。依據《廢棄物清理法》,違法者最高可面臨1年以上至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以最高1500萬元罰金。環保局強調,防範非法棄置需多方合作,包括地主提高警覺審核承租方背景、地方政府持續加強科技監控、民眾積極通報可疑行為,以及司法機關嚴格執法。屏東縣的成功經驗顯示,科技與執法結合能有效打擊環境犯罪,但根治問題仍需政府、業者與民眾共同努力,提升環境保護意識,守護乾淨、安全的生活空間。
最新消息 / 2025-08-08

🏢台灣商用不動產2025展望:工業熱潮VS零售復甦,投資人必知的真相
近年台灣住宅及土地市場因銀行選擇性金融管制與平均地權條例修正,交易趨於保守,推案量下滑,買方觀望情緒濃厚,整體市場呈現陰晴不定的態勢。相較之下,商用不動產五大類市場呈現分化走勢。商辦市場因供給稀缺,價格持續攀升,且商圈外溢至新北、桃園及中部新興區域。廠辦市場則受益於電子與傳產企業擴張,交易活絡且持續成長。工業廠房交易量居冠,2022年高達702億元,雖價格短期因熱潮上揚,長期預期將回歸理性。零售店面隨疫情解封逐步復甦,餐飲與醫美業態表現亮眼。旅館市場解封帶來轉型與投資雙重機會,吸引法人與建設公司積極布局。整體而言,2025年商用不動產市場機遇與風險並存,投資人應聚焦供給稀缺、需求強勁的商辦與工業類資產,兼顧政策變化及經濟週期,謹慎布局,以把握未來成長動能。
最新消息 / 2025-08-08

🚗如何用「汽車金融+儲能」策略,和潤企業打造台灣最強成長故事?
和潤企業正處於能源轉型與汽車產業變革的關鍵時刻,採用「汽車金融+儲能」雙引擎成長策略,穩健而具爆發力。2025年台灣新車市場回溫,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突破15%,帶動汽車分期貸款和保險業務成長。同時,和潤電能積極布局儲能市場,已於宜蘭冬山建置AFC儲能案場,提升電網穩定性並優化再生能源併網效率。這種雙重業務結構,不僅提供穩定現金流,也創造長期高成長潛力。全球淨零碳排政策推動與國內再生能源目標,為儲能產業帶來龐大商機。和潤憑藉品牌信任、低資金成本及大數據風控,具備強大市場競爭優勢。未來透過佈局新能源車及儲能雙主題投資,和潤企業有望成為台灣乃至亞洲交通與能源融合的領導者,創造防禦與成長兼具的企業價值。
最新消息 / 2025-08-08

🚄雙北捷運三環六線打造智慧城市!26公里新路線帶動房市、商機雙重狂飆
雙北地區捷運路網正快速擴展,隨著安坑輕軌通車與三環六線規劃逐步完善,公共運輸系統迎來大躍進。新北市過去四年新增26公里捷運路線及26座車站,成為全台捷運路網最長的城市。這些新路線不僅縮短市民通勤時間,也促進捷運沿線區域的經濟與房地產發展。特別是信義線東延段、三鶯線與新北五泰輕軌等重要路線,帶動商業活動與居民生活便利性提升。政府積極推動交通導向開發(TOD),整合住宅、商業與公共空間,提升土地使用效益與城市活力。此外,配合綠能政策,推動綠色交通與智慧運輸系統,減少環境負擔,提升生活品質。未來雙北捷運路網將覆蓋更多人口密集區,打造智慧且永續的都市交通環境,進一步提升城市競爭力與市民幸福感。這一波捷運擴建不僅是交通基礎建設,更是推動都市轉型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值得投資人與市民密切關注。
最新消息 / 2025-08-08

🧪高雄大躍進!捷運藍線提速+鈦酸鋰材料試量產打造智慧綠能城
高雄正迎來交通與能源雙重轉型的關鍵時刻。中捷藍線促速核定,將串聯高雄主要區域,提升公共交通效率,緩解交通壅塞,促進區域經濟與都市更新。中油在高雄設立鈦酸鋰(LTO)材料試量產工場,推動綠能電池材料技術創新,支持電動巴士及大型儲能系統,助力能源轉型與2050淨零碳排目標。藍線與鈦酸鋰材料雙重推動,不僅提升高雄交通便利性和產業競爭力,也吸引投資與人才聚集,促進智慧城市與綠色經濟發展。專家建議投資人關注捷運沿線房地產與綠能產業鏈相關企業,掌握政策紅利與市場機會。未來,高雄將成為智慧綠能城市典範,實現經濟繁榮與環境永續的雙贏,為台灣邁向低碳經濟新紀元奠定堅實基礎。
最新消息 /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