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貿易戰轉折!中美互降關稅後,海運搶艙潮爆發,投資人4大風險必看
次閱讀
**中美貿易戰迎來最新轉折!**隨著美國與中國正式互降關稅,壓抑已久的出口訂單全面爆發,海運貨櫃預訂量單週狂飆277%,港口連夜加班、車隊排隊8公里,運價準備全面調漲20%,航運概念股接連亮燈漲停。這場突如其來的搶運潮,掀起供應鏈大地震,也為投資市場帶來新機與隱憂。本文整理最新數據、專家觀點與短期市場判讀,提醒投資人注意4大風險,包括運價短線過熱、物流塞港、消費需求變數與政策干預效應。航運熱潮來襲,該追高還是觀望?看完這篇,你就能精準掌握2025這波中美貿易新局勢下的投資機會與陷阱。
貿易戰轉折!中美互降關稅後,海運搶艙潮爆發,投資人4大風險必看
📑 目錄
📦 中美降稅後的航運市場現況
🚢 貨櫃預訂暴增數據一次看
🏭 中國企業與港口「搶灘」實況
📈 運價走勢與預測趨勢
💹 航運概念股強勢表現
📊 表格:關稅調降與貨運量、股價漲幅對照
🧐 專家觀點與短期市場判讀
💡 投資人應注意的4大風險
📣 結論:航運熱潮後的機會與陷阱
✍️ 引言
📢中美貿易戰最新變局,全球供應鏈再起劇烈震盪!
隨著美國與中國在2025年5月14日凌晨同步宣布互降關稅措施,一場橫跨太平洋的出口搶運潮瞬間引爆。受到中美貿易戰波及超過3年的製造、出口、航運與港埠作業市場,終於迎來喘息與反彈機會。這次政策突如其來,直接點燃美國進口商補庫存需求,壓抑已久的出口訂單集中爆發,讓本已緊張的海運市場瞬間爆艙。
根據多家國際航運與供應鏈數據公司同步統計,中國出口美國貨櫃預訂量狂飆277%,鹽田、東莞、寧波、青島等主要出口港區連夜加班,碼頭工人無休、車隊司機徹夜排隊,港口車龍一度長達8公里。當地司機受訪時更無奈形容:「這不是搶倉、是搶票!貨多到連港口警衛都管不動。」
這場突如其來的搶運潮,對全球企業、台灣製造業、航運公司、股民與投資人來說,究竟是千載難逢的轉單良機,還是短命一波的炒作泡沫?市場看法兩極。有分析師樂觀認為「這波訂單潮將延續至第3季」,也有專家提醒「短期運價暴漲恐引爆供應鏈壓力,甚至導致後續需求提前透支」。
為此,本文將透過最新數據、表格分析、產業動態與多位專家觀點,帶你完整拆解這場供應鏈大地震背後的核心驅動力,檢視中美降稅後的實際效果、航運市場最新現況、投資市場操作建議,全面掌握「機會與陷阱並存」的現實局面,讓你不錯過趨勢,也避開風險。
📦 中美降稅後的航運市場現況
📝自5月14日凌晨起,中美雙方同步宣佈互降部分關稅稅率,涉及電子產品、機械設備、家電、汽車零組件、農產品、消費品等主要品項,並開放90天優惠出口窗口,促使先前擱置的訂單一口氣湧現,美線貨運市場瞬間爆棚。
根據供應鏈數據平台 Vizion 公布資料顯示,中國對美貨櫃運輸預訂量在短短7天內暴增277%,從原本每日平均 5,709 TEUs(20呎貨櫃),直衝 21,530 TEUs,創下近4年來單週最大增幅紀錄,超越2021年疫情封港復工高峰期。
📊 表格1:美中互降關稅前後貨櫃預訂量變化
時間區段 | 平均每日預訂量 (TEUs) | 增減幅度 |
---|---|---|
5/1-5/6 前一周 | 5,709 | - |
5/7-5/13 | 21,530 | +277% |
這波突如其來的訂單爆量,讓鹽田、東莞、寧波、青島、上海外港等主要港口燈火通明、班次全滿,班輪公司不得不提前公告滿艙,緊急增開快班補艙,甚至出現現貨艙位被高價搶訂、部分航線運價當天報價當天調漲的現象。
🚢 貨櫃預訂暴增數據一次看
📌 根據德國貨櫃航運公司 Hapag-Lloyd、台灣航商 萬海、陽明、長榮 以及美國供應鏈管理商 ITS Logistics 公布資料,以下是近期中美航線預訂與運價調整實況重點整理:
🌐 5月第一週美中航線訂單增幅達50%
📈 貨運代理表示:預估運價將於兩週內調漲至少20%,熱門航線如中國鹽田→洛杉磯、寧波→紐約漲幅上看35%
📝 浙江 canned food 出口商表示:美國訂單已恢復至疫情前100%,6月份排產全部額滿
🚛 碼頭車隊排隊長達8公里,單次取貨耗時超過12小時,創下年內最高紀錄
🔍 美西港口6月進口貨量預估較去年同期增加45%,創近4年單月最高增幅
🛳️ 班輪公司增開快班、緊急抽調空櫃回中國,並優先運送高價品與急單訂單
🗓️ 洛杉磯、長堤、紐約、新澤西港提前徵召碼頭工夜班、周末班全面營運,預防貨櫃積壓
📌 值得注意的是,與2021年疫情高峰不同,本波運量激增不只是補庫存,更包括美國大型零售商如 Walmart、Target、Costco 的季節性備貨,以及 AI伺服器、電動車零組件、消費性電子品等高附加價值貨品,短期內恐將推升運價進一步上揚。
🧐 專家觀點與短期市場判讀
在這波美中互降關稅引發的出口熱潮與運價飆升背後,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這是一種短線急單效應,具備明確的時效性與風險性,投資人需理性看待。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資深分析師指出:
「短期內中國出口商必須在90天內完成最大化出貨,港口、物流、海運公司臨時加班搶運,勢必推升運費,但這樣的價格與需求不可能長期維持。預估約在6月底至7月中,運力將面臨缺櫃與港區擁塞,運價高檔震盪,屆時若無新協議或延長降稅期,8月後訂單恐驟減。」
同時,台灣證券投顧協會理事分析:
「航運股近來股價急漲,基本反映兩個因素:運價飆升預期與出口旺季提前到來,但要注意,這波利多是『一次性』而非結構性復甦。尤其是中美關係不穩、美國內部大選與政策走向不確定,後續存在高度變數。」
根據 Xeneta 最新全球運價報告,5/14後美西40呎櫃運價從3,500美元短短10天內暴漲至6,500美元,但同時也提醒:
「運價虛高有泡沫化風險,因需求支撐有限。若7月中下旬未見新訂單接續,第三季可能快速修正。」
美國 ITS Logistics 全球營運副總裁 Paul Brashier 也提到:
「美國港口6月貨量預計大增,但零售端庫存去化速度不如預期,若過度囤貨,9月起可能出現庫存積壓壓力。」
整體來看,這波熱潮是中美政策博弈的產物,屬於「先漲後跌」型態,投資人須緊盯關稅協議進度、7月運價走勢與第三季出口數據,短多勿追高,中長線視情況再布局。
💡 投資人應注意的4大風險
在這波出口潮與運價暴漲行情背後,專家也點出4大潛藏風險,投資人不可不慎:
📌 風險一:運費虛高,短線泡沫化危機
目前航運現貨價屬短線供需錯配推升,基本面支撐有限。一旦出口搶單潮結束,港區擁塞緩解,運價將快速下修,回歸基本面價位。若投資人在高檔追價,易遭受修正風險。
📌 風險二:90天窗口期結束後,訂單斷崖效應
由於本次出口潮基於降稅優惠與出口時程壓力,企業提前出貨,勢必造成7月底至9月間的訂單真空期。若關稅協議未延長或再談判,需求恐急速萎縮,衝擊航運、貨代、港口營運表現。
📌 風險三:全球終端需求低迷,囤貨恐變庫存壓力
即便企業搶運,美國零售消費力與終端需求仍未全面復甦,若商品到港後無法順利銷售,將形成庫存積壓。屆時供應鏈庫存周轉壓力升高,將導致未來運力需求急凍。
📌 風險四:政策與政局變數,高度不確定性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中美關稅政策變動頻繁,即便當前互降關稅,後續仍存在調升或取消優惠風險。美方若為保護本土產業,或因政治考量而突然恢復高稅率,將對航運與出口業造成系統性衝擊。
📣 結論:航運熱潮後的機會與陷阱
總結來看,這波中美互降關稅引發的搶單潮,確實為航運與物流市場帶來短期利多,特別是運價飆升、港口作業量大增、航運股價同步走強。然而,投資人需清楚認知這是「短線政策紅利」,而非市場需求根本改善。
短期投資建議:
擇強操作,逢高分批獲利了結
重點觀察6月底至7月運價走勢與關稅協議進度
操作航運ETF、期貨者應採短波段策略,勿追高留意轉折風險
中長期建議:
聚焦高殖利率、低本益比貨櫃航商,搭配港口與物流倉儲概念股
留意政策風險管理,降低單一航運產業曝險,布局多元供應鏈受惠標的如:冷鏈物流、AI物流解決方案業者
追蹤美中政策談判、第三季訂單能見度、終端庫存水位變化
最後,航運熱潮過後,機會與陷阱並存。若能善用短線政策行情並嚴控風險,將有機會在波動市場中搶得短利。同時,投資人應保留現金部位與資金彈性,避免追高誤踩泡沫回跌風險,才能真正穩健獲利。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