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回到台灣:英業達龜山大溪擴廠搶攻黃金時代
近年中美貿易戰與全球供應鏈重整,推動台商回流成為產業焦點。截至目前,已有149家廠商回台投資,累計金額達6223億元,預計創造超過5.4萬個就業機會。英業達投入48億元擴建龜山與大溪廠房,提升伺服器與筆電產能,確保全球交付穩定;天工精密投資17億元於中科二林新廠,專注精密滾珠與軸承生產,降低國際貿易風險。政府「歡迎台商回台投資方案」提供稅務優惠與補助,並協助企業海外布局與高階人才回流。專家指出,回台投資不僅保障供應鏈安全,亦促進ICT及精密製造產業升級,形成完整研發、設計與生產生態,將台灣打造為亞太區域核心製造與技術基地,為長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最新消息 / 2025-10-14
		
				📌中南部工業地產升溫!大立光、Google 布局與投資案例
隨著全球貿易局勢持續變動,中美貿易戰與日韓貿易摩擦帶動台灣工業地產回流效應,中南部成為交易熱點。桃園以科技產業聚落完整、上市櫃企業偏好,交易金額穩居全台第一;台中具交通便利與精密機械、電子零組件產業優勢,吸引大立光及全聯、全家布局物流中心;台南則因高科技產業與資料中心需求增長,Google 等國際企業加碼投資。2025 年,台灣工業地產交易金額預估突破 1,200 億元,倉儲物流需求快速上升,政策支持與土地成本優勢進一步推升市場活絡。專家建議,投資者可依區位、交通與政策選擇土地,企業則可提前布局產能,結合資訊化、智慧化廠房建設提升競爭力。中南部工業地產正成為科技、精密製造及物流產業的重要核心,預計未來五年將持續維持高需求與穩定增長。
最新消息 / 2025-10-14
		
				📊台北中小企業 vs 桃園SBIR企業:創新研發成效差異解析
桃園地方型SBIR(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計畫自101年度起實施,旨在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研發,分擔初期風險,促進技術升級與市場化。至107年度,累計執行322案,創造1,303個就業機會,取得95件發明專利與188件新式樣專利,並產出1,148件特色商品,總產值突破84億元。計畫涵蓋金屬機械、電子資通、食品生技、民生化工與創新服務五大領域,展現桃園中小企業研發實力。桃園市政府同時建置虎頭山、青埔、楊梅幼獅工業區創新園區,並規劃七個產業專區,提供研發補助、融資輔導及產業鏈整合支援,形成完整創新生態系。未來,隨著地方型SBIR經費擴編及中央五加二政策輔導,桃園將持續成為中小企業技術研發、轉型升級與產業增值的重要基地,推動地方經濟持續成長。
最新消息 / 2025-10-14
		
				🏭工業地市場風向標:台商回流如何重塑台中、台南投資格局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與全球產業鏈重組,台商資金回流成為推動台灣工業地產市場活絡的重要因素。2019年前十月上市櫃公司工業地交易金額達467億元,已接近2018全年交易額九成,顯示企業對中南部土地的投資熱情上升。傳統工業地交易重鎮桃園、新北持續領跑,但台中、台南因地價相對低廉、土地供應充足,交易量快速增長,近三年均突破百億元。台商回流不僅帶動資金投入,也促進高科技、製造業及倉儲物流產業向中南部布局,形成產業鏈重組與集聚效應。中南部新興工業園區規劃完善,政策支持充分,提供土地增值、租金收益與長期投資回報機會。對開發商、投資者及政策制定者而言,掌握台商回流趨勢,布局中南部工業地產,將成為未來五至十年穩健投資與產業發展的核心策略。
最新消息 / 2025-10-14
		
				🏙️拆遷、公共設施與投資回報全揭密:深圳龍華城市更新專題
隨著深圳城市化進程加速,舊工業區改造與城市更新成為提升城市功能與生活品質的重要引擎。日前,深圳龍華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發布《2019年龍華區城市更新單元計劃第四批計劃》,其中包括 佳兆業建泰城市更新項目 和 卓越丹坑工業區更新單元。佳兆業建泰項目位於大浪街道,拆除重建面積7.81萬平方米,保留工業功能,規劃教育用地2.04萬平方米,貢獻率35%;卓越丹坑項目拆除面積12.73萬平方米,規劃居住與商業功能,公共設施與教育用地總計5.85萬平方米,貢獻率46%。兩大項目均體現深圳城市更新政策導向,兼顧經濟、社會與公共效益,並由成熟開發企業主導,保障項目落地與投資價值。本文將對兩大項目進行全面解析,包括規模、功能、政策解讀及投資潛力,並提供專家觀點與策略建議,助力投資者與開發商全面掌握深圳龍華城市更新機遇。
最新消息 / 2025-10-14
		
				🌾台南工廠管理輔導法最新政策:「農地要農用」工廠合法化轉型指南
台南市政府配合中央《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全面清查約3600家未登記工廠,並依污染程度、產業屬性與土地使用現況分級納管、轉型或遷廠,確保農地農用與產業合法化。市府規劃「城鄉發展地區」約408公頃,並盤點未來1至3年可釋出的工業用地319.71公頃,包括土城、麻豆、七股及台南科工區等,促進產業集中與轉型。專家建議加速番仔寮工業區開發、同步規劃樹谷大道與康橋大道交通建設,並規劃青年智慧公宅及綠能住宅。結合山城觀旅套票與民宿經濟,延長旅客停留時間,形成產業與觀光雙軸發展。政策核心為「護就業、顧環保」,兼顧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透過政府、企業與民眾協作,打造台南城市永續發展與產業轉型示範。
最新消息 / 2025-10-14
		
				🏯台南產業新格局:番仔寮工業區、南科三期與山城觀旅全攻略
隨著中美貿易戰影響全球供應鏈,台南面臨產業與觀光雙重發展挑戰。永康作為傳統工業核心,新市依托南科形成科技產業軸,兩者互補成為城市經濟增長關鍵。為提升產業競爭力與吸引青年人才,市府規劃開闢番仔寮工業區、南科三期擴編及永康砲校開發,並同步推動樹谷大道南延、康橋大道通車與跨鹽水溪大橋建設。山城觀旅套票結合左鎮化石館、山上水道博物館、南科考古館、新化歷史街區等景點,並配合民宿與餐飲業發展,延長旅客停留時間,帶動地方觀光經濟。同時,二王市智慧青年公宅與社宅分區規劃,整合公托與日照中心,提供綠能智慧居住方案。透過政府、企業、居民三方協作,完善基礎建設、交通、綠能與觀光配套,台南有望實現產業與觀光雙軸發展、青年友善生活及永續經濟成長。
最新消息 / 2025-10-14
		
				🌏南向政策機會!台商在菲律賓蘇比克的高回報投資分析
隨著中美貿易戰與全球供應鏈重組,台商積極尋找海外生產基地,菲律賓蘇比克經濟特區因地理鄰近台灣、基礎設施完善、港口與機場完備,成為首波南向投資熱點。外貿協會(TAITRA)積極帶領企業考察,拜訪特區管理局副特首及當地台商,了解投資環境、政策優惠及二期開發計畫。特區成立於1992年,集製造、物流、觀光與服務業於一體,投資者可享租稅減免、低關稅及特別工作簽證,吸引74家台商進駐,總投資達2.9億美元,提供逾11,400個就業機會。以大田鞋業為例,憑藉低廉勞動力與便利原料供應成功打造出口基地。二期開發200公頃工業區將持續擴張產能,智慧製造與綠色產業的導入,將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碳排並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本研究全面分析政策優勢、產業布局、投資機遇與挑戰,並提出專家建議,協助企業制定永續投資策略。
最新消息 / 2025-10-14
		
				🏭高雄老舊石化工業區改造全解析:從增設緩衝綠帶、排放監控
高雄大社工業區長期以石化產業為主,面臨環境污染與老舊設施風險。政府在內政部與經濟部協作下,推動公正轉型,將工業區降為乙種,兼顧環境正義與勞工工作權。透過智慧製造與低碳技術導入,企業更新設備、改善工安與污染控制,並配合綠色能源應用。政策面提供轉型補助、稅收優惠與勞工再培訓基金,確保產業升級與就業保障同步推進。大社工業區歷經數十年發展,居民健康與生活品質長期受影響,降編與綠色轉型有助減少高風險作業、恢復安全緩衝區,並結合環境監測與智慧感測系統提升管理效率。未來轉型將促進綠色產業發展、跨產業整合與生態修復,同時吸引青年返鄉就業與居民生活改善,實現環境與經濟雙贏,打造南台灣永續產業示範區。
最新消息 / 2025-10-14
		
				🏭嘉義大翻轉!公館與南靖工業區拍板定案,智慧製造與綠能產業全面落地
嘉義縣因應中美貿易戰,公館與南靖兩處工業區獲列第一階段優先開發,預計2年內完成。南靖農場總面積226公頃,交通便利,部分古蹟區排除開發;公館農場可開發產業用地52.8公頃,距高鐵僅16分鐘。兩區吸引智慧機械、精密產業、航太科技、長照、醫療器材及汽車零件等10家大廠投資,總金額達287億元。專家指出,此舉不僅提升地方產業升級,也將創造約12,000個就業機會,促進青年回流與住宅及商圈發展。嘉義縣府規劃完善基礎設施與交通,包括台82快速道路、國道3號及高鐵連結,並建置5G智慧網絡及水電排水系統,推動低碳智慧工業區示範。整體開發兼顧永續、民意共融及經濟平衡,預期打造南台灣智慧製造與綠能科技核心,帶動地方繁榮與產業升級。
最新消息 / 2025-10-14
		
				🌏新南向投資指南:台商如何在越南、泰國、印尼降低稅務風險?
隨著中國大陸勞工與土地成本上升,加上環保法規嚴格與中美貿易戰影響,台商積極尋找東南亞投資新基地。越南因工資低、土地取得便利及政策相對穩定,成為台商外移首選。台商在越南設立新公司或收購土地時,須注意投資方式差異:採「投資移轉」無法享租稅減免,新申請投資則可享 3-5 年所得稅減免與土地優惠。此外,土地租金分期支付可能影響銀行融資,母子公司架構可提升資金運用效率並降低重複課稅風險。除了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柬埔寨及緬甸也具投資潛力,各國政策與法規差異顯著,需逐一分析。本文透過案例、表格與數據,全面解析台商新南向投資策略、稅務規劃、公司架構設計及風險控管,提供實務操作建議,幫助企業降低風險、分散供應鏈,並有效提升東南亞市場布局效益。
最新消息 / 2025-10-14
		
				🏥泓格生醫新事業布局完整解密:高齡化浪潮下的百億商機
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及台灣人口負成長,醫療耗材需求快速增長,心導管、導尿管及隱形矯正器等醫療用TPU(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材料市場潛力大。泓格科技在新竹生醫事業處啟用新廠,投資6億元跨足醫療TPU原料生產,目標三年損益兩平,並挑戰全球市占率10%。新廠規劃初期兩條產線,滿載三條產線可達全球供應量30%,結合快速交期、優質品質與競爭價格,打造差異化優勢。毛利率高達7~8成,遠優於工業電腦業務,並利用工業4.0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泓格透過多角化布局降低單一產業風險,開拓中國及亞太市場,並持續研發TPU性能與應用。專家認為,高齡化趨勢長期穩定,加上全球供應商集中,泓格在醫療TPU市場具高毛利與成長潛力,為企業打造第二支柱事業、實現長期穩健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