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廠房擴建新紀元:內政部「容積獎勵」大解密!最高50%增幅,助您輕鬆擴產轉型!
在《國土計畫法》2025年4月30日正式實施後,民眾關注農業發展地區是否可興建住宅。依據《全國國土計畫》第9章指導原則,農業發展地區中第4類可優先發展居住用途。根據內政部草案,農4地區原為甲、乙、丙種建築用地者,無須額外申請,即可興建住宅、零售等設施。而農1至農3地區,若已編定為合法建築用地(含丁種),也可作住宅使用。此新規劃鬆綁了過往區域計畫限制,有助於地方民眾合理利用土地,同時維持農地保育與基本生活機能兼顧。整體來看,國土計畫制度導入後,農業地區住宅興建雖需審慎評估,但在法規引導下已有明確指引,有望化解民眾對土地使用限制的疑慮。
最新消息 / 2025-08-04

🏗️農業發展區也能蓋房?2025新制解密,國土計畫新局:農地變建地的黃金機會!
2025年4月30日《國土計畫法》全面上路後,全台土地將依功能劃設為「農業發展地區」、「城鄉發展地區」等四大類,其中「農業發展地區」仍引起不少民眾疑問,是否能興建住宅?根據《全國國土計畫》第9章指導原則,在農業發展地區內,若屬於「第4類」農地,考量生活需求,將可申請住宅或零售等設施使用;且如該土地原先已是依法劃設的甲、乙、丙種建築用地,更可免申請,直接合法興建住宅、商業等用途。此外,農1至農3地區內,若具備原區域計畫法所編定的建築用地資格,也同樣具備住宅開發的彈性。整體而言,新國土計畫雖強調土地分區合理利用,但仍保留一定彈性,兼顧農地保育與居民生活需求。本文將進一步解析適用條件、程序與潛在風險。
最新消息 / 2025-08-04

🏙️角力現場揭密:國土保育 vs. 開發需求,土地分區新規定如何影響你?
全國國土計畫將於2024年5月正式上路,為台灣土地利用帶來重大轉變。此計畫根據《國土計畫法》,將全國土地劃分為四大功能分區及18個分類,嚴格規範不同土地用途,並禁止隨意變更。這意味著過去「農地變工業用地」等個案開發模式將被取締,改為通盤檢討和社會參與的嚴格審議程序。四大分區包括國土保育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城鄉發展地區與海洋資源地區,各自設有不同管制與開發限制。此政策旨在終結土地利用亂象,促進永續發展與生態保護。該計畫也引發不動產開發業者、環保團體及地方政府間的角力,反映出公共利益與私人權益的衝突。企業與投資者須重新評估土地資產,積極參與縣市國土計畫的公聽會,並掌握新的產業機會。國土計畫的實施不僅是土地管理的革新,更是台灣追求永續經濟與環境保護的關鍵里程碑。
最新消息 / 2025-08-04

💡【2025最新】都市計畫內甲種工業區使用規定,這些產業能進駐嗎?
都市計畫內的甲種工業區,主要供應輕工業及無公共危險之重工業使用,依據台灣《都市計畫法》及相關施行細則,禁止設置煉油工業、放射性工業、易爆物製造與儲存業、液化石油氣製造分裝業等高風險產業。除了上述限制,甲種工業區允許設置工廠必要附屬設施、工業發展相關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及公用事業設施,但需依規定向地方政府提出申請並經審核通過。對企業及投資者而言,了解甲種工業區的法規限制與允許範圍,是規劃土地使用和廠房建設的重要依據,避免違規經營風險。同時,甲種工業區的合理利用有助於推動地方工業發展與產業升級。對於有意在此區域投資的業者,建議提前掌握相關法規及申請程序,確保開發項目符合法規要求,促進產業持續健康成長。
最新消息 / 2025-08-04

🏗️桃園南端工業黃金走廊再進化!幼獅工業區擴大案一次看懂
桃園市推動楊梅幼獅工業區擴大二期開發案,預計新增約29.6公頃產業用地,區位橫跨楊梅與新屋交界,緊鄰既有幼獅工業區與新興的埔心地區。此次開發案不僅回應當地工業土地供不應求的壓力,也順應桃園「南工北科」產業布局,將吸引智慧製造、綠能科技等中高端產業進駐。市府目前已啟動都市計畫變更程序,並釋出初步區域位置圖,引起市場關注。此案若順利推動,將有效釋出新一波工業地供應,有望帶動楊梅南區產業聚落升級,同時也提升周邊交通與生活機能。面對即將而來的招商潮,建商、開發商與企業用地需求者紛紛卡位,未來該區可望成為繼中壢、高鐵青埔後的下一個工業投資熱點。
最新消息 / 2025-08-04

💡桃園打造亞洲智慧新都!智慧城市展帶你一探未來生活樣貌
2023智慧城市展桃園主題館圓滿落幕,以「桃園新矽谷、亞洲智慧都」為核心主題,展現桃園市在智慧治理、智慧產業與智慧醫療的多元成果。桃園市政府攜手在地優質企業,打造三大展區及九大亮點,突顯桃園科技實力與數位治理成果。智慧治理區展示全流域智慧調控系統與智慧防災技術,提升城市安全與便捷性;智慧醫療區由長庚醫院及宏其婦幼醫院帶來AI監控與遠距醫療創新;智慧產業區則展出宏達電、碩陽電機等企業的機器人應用、無人機守衛及綠能交通控制系統。桃園作為六都中人口增長最快且工業產值最高的城市,透過產官合作強化數位轉型與產業升級,促進永續發展。此次展覽不僅展示了桃園打造亞洲智慧城市的決心,也為未來智慧城市建設奠定基礎,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與生活品質提升,成為引領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
最新消息 / 2025-08-04

💡掌握甲種工業區投資金鑰,揭開南臺灣產業S廊帶核心潛力:高雄大發工業區千坪土地標售深度解密
高雄大發工業區稀有千坪工業土地釋出,吸引市場高度關注。基地位於大寮區,1分鐘接上88快速道路,串聯高雄港與機場,交通極具優勢。標售土地面積約1,361坪,面寬50米、路寬20米,屬甲種工業區,建蔽率70%、容積率210%,適合多元產業進駐。高雄市積極推動產業轉型,打造半導體S廊帶,吸引國巨、三洋維士比、長華集團等大廠加碼設廠,顯示區域發展潛力強勁。2022年高雄工業地成交總額達475億元,年增近59%,工業不動產成長動能強。再加上國道七號預計2030年通車,未來交通便利性與產業群聚效應將大幅提升,使得本案更具長線投資價值,成為企業擴廠、資產配置的熱門標的。
最新消息 / 2025-08-04

🚚 台南物流+工業雙強標售結果揭曉:53封搶25筆地,競爭激烈
台南麻豆工業區與永康物流專區近期完成抵費地標售,合計吸引53封投標單、成功標出25筆土地,標脫率達89%,總金額突破9.1億元,顯示地方產業用地需求強勁。麻豆工業區主打南科衛星廠區定位,標售溢價率達24.96%,成為科技產業南移的重要承接地。永康物流專區則因位處交通節點,標售19筆土地全數標脫,平均溢價率達29.17%,顯示物流產業布局熱度不減。此次標售不僅提升地方財政,也反映產業對台南區位與基礎設施的長期信心,尤其在南科、樹谷與高速路網加持下,區域發展動能強勁。整體而言,此波抵費地去化效益佳,凸顯產業用地與物流地產的雙重市場趨勢,為後續招商與開發奠定基礎。
最新消息 / 2025-08-04

🏡航空城新生活啟動:建照簡化+免費諮詢助攻自建戶
桃園航空城安置街廓重建進入實質階段,為協助居民加速申請建照,市府建管處推出簡化流程及多項利多措施。自2024年起,建築線採免申請制度,並提前受理五大管線申請,大幅壓縮建照時程。針對住戶最關心的申請流程,市府整合建築師免費諮詢、設計協助及補助,降低民眾進入門檻。據統計,已有超過千戶完成建照申請,預計2025年將迎來安置街廓的建案高峰。此次簡政便民措施不僅減輕居民負擔,更為航空城整體開發注入實質動能。對自建意願高的地主來說,此刻正是重建家園、活化資產的黃金時機。透過制度創新與跨局處協作,桃園航空城重建計畫將翻轉城市面貌,打造兼具產業、居住與生活品質的新都心。
最新消息 / 2025-08-04

🏭誰說傳產不轉型?廣運買下萬坪昭安廠打造高階製造基地
廣運機械斥資18億元購入昭安國際位於桃園平鎮工業區的萬坪廠房,成為近十年來區內最大規模工業地產交易案。此舉不僅突顯廣運積極推動自動化、智慧製造的總部升級計畫,也彰顯平鎮工業區在交通優勢與產業機能上的長期潛力。昭安國際藉此活化閒置資產、聚焦核心事業,雙方形成資產活化與產業轉型的雙贏局面。文章從土地面積、交易價格、工業區優勢等角度解析交易意涵,並探討此案如何引動工業地產市場的再評價。配合表格整理、政策分析與區域潛力對比,提供投資人、產業業者與地方政府多角度的實務觀察與建議。未來平鎮在智慧製造、電動車與半導體鏈結下,有望持續吸引產業資本佈局,進一步推升土地價值與就業機會。
最新消息 / 2025-08-04

⚡地方拒絕設儲能案場?專家提「地區差別電價」新解方!
儲能設施是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但近期多起儲能案場遭遇地方抗爭,影響建設進度與綠能發展。抗爭多源自民眾對安全疑慮,擔憂爆炸和火災風險,尤其因過去部分小廠商設備安全不佳留下陰影。面對此困境,經濟部標檢局於2022年推動新版安全規範,要求儲能設備符合國際認證(如IEC61850),並每兩年驗證一次,提升整體安全標準。此外,先進儲能系統多採用熱穩定性較高的磷酸鋰鐵電池與防爆設計,有效降低事故風險。業界建議政府推動「地區差別電價」政策,對支持綠能設施的縣市提供電價優惠,提高地方配合意願,避免「能源設施只想蓋在別人家」的困境。文章提出政府應強化公眾教育與資訊透明,建立中央與地方溝通平台,制定統一設置標準,產業則需避免選址近住宅區,運用ESG資金與地方合作,並增加設施透明度與社區參與。唯有多方協力、共創共識,才能破解抗爭難題,推動儲能設施穩健發展,為台灣能源轉型開闢新局。
最新消息 / 2025-08-04

🏗️資產活化大動作!泰豐出售中壢重劃地,背後竟是東南亞布局?
在面對製造業外移與資產活化的雙重挑戰下,泰豐企業(2102)近日以21.48億元出售位於桃園中壢的4,273坪自辦重劃區土地,單價達每坪50.08萬元,由百峰建設標得。這筆交易不僅釋出資金,也反映企業在地產市場與產業策略之間尋求平衡。儘管帳面未立即認列處分利益,但有助改善現金流與財務結構,緩解銀行融資壓力。對泰豐而言,從觀音廠停產、業務轉型至中壢土地處分,皆透露出其重新配置資產、應對產業空洞化的企圖心。市場關注重劃區後續開發效益,以及資金是否將導入新產業或償債,成為觀察企業永續經營關鍵。本案同時也突顯重劃區土地價值穩步上升,對建商與投資人具高度吸引力。未來,企業如何兼顧資產活化與產業升級,將成為台灣傳產轉型的重要觀察指標。
最新消息 / 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