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彰濱綠能觀光攻略:自行車道+觀景台+生態教育一網打盡」
次閱讀
彰濱雙綠能計畫位於彰化沿海工業區,由台電打造光電與風電並行的全台首座潔淨能源中心,每年總發電量達 3.4 億度,減碳量達 19 萬公噸。光電場佔地約 140 公頃,裝置容量 100MW,風力發電機組 35 部,總裝置容量 71.2MW,為全國密度最高的陸域風力區。計畫同時重視生態保護,保留小燕鷗育雛區、設置生態島與防風林,並與野鳥學會合作監測鳥類繁殖。場區設有自行車道、步道與觀景台,結合教育與觀光,提供居民休憩與能源科普體驗。政策層面透過公眾參與、環境監測與綠帶緩衝區,兼顧能源效益、環境永續與社區共享,成為台灣低碳社會與綠能示範基地的重要典範,也展現綠能與生態共生的成功模式。
🚴「彰濱綠能觀光攻略:自行車道+觀景台+生態教育一網打盡」
🗂 目錄
💬 引言:彰濱雙綠能計畫背景
🌞 光電與風電全景解析
光電場規模與發電量
陸域風力發電布局
光電板設計與施工細節
風力機組建設流程
🐦 生態復育與友善環境
🚴♂️ 綠能觀光與公共空間
📊 數據與效益表格分析
🔍 專家觀點與政策建議
🏁 結論與未來展望
💬 引言:彰濱雙綠能計畫背景
2021年秋天的彰化,沿海豔陽高照,海風輕拂,彰濱工業區沿岸的景象令人驚嘆。台電的「雙綠能」計畫正式啟用,結合 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每年總發電量超過 3.4 億度,減碳量達 19 萬公噸。此計畫不僅提供穩定能源,也透過生態復育與公共空間設計,成為全台首座 潔淨能源中心。
彰濱雙綠能計畫的背景源於原彰化火力發電廠預定地,經多年規劃轉型為低污染綠能基地,形成光電、風電、生態與觀光共存的創新模式。
🌞 光電與風電全景解析
🔆 光電場規模與發電量
動工時間:2018年2月
占地面積:140 公頃
裝置容量:100 MW
年發電量:約 1.4 億度,可供 4 萬戶家庭使用
光電板排列整齊,採模組化設計,兼顧 美學與生態友善,場區內保留綠地與排水設施,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 光電板設計與施工細節
光電模組採 高效率單晶矽板,轉換效率達 22%
基礎使用混凝土與鋼結構,確保抗風及耐腐蝕性
排列方向依據 日照角度 設計,每片板與板間距離 1.5 公尺,利於排水與維護
設置 智慧監控系統,即時監測電壓、電流及發電效率
🌬 陸域風力發電布局
區域:線西區與崙尾區
機組數量:35 部
裝置容量:71.2 MW
年發電量:超過 2 億度
風力發電與光電場形成互補,東北季風穩定,提供全年穩定電力。
🏗 風力機組建設流程
選址調查:考慮風速、風向及生態影響
地基建設:深基礎與抗腐蝕鋼結構
塔身組裝:分段吊裝,頂端安裝葉片與發電機
測試與併網:風速、振動與電力輸出監測
生態監控:施工期間安排生態觀測,避免鳥類與蝙蝠受影響
🐦 生態復育與友善環境
🐥 小燕鷗育雛區設計
面積:約 7.4 公頃
合作單位: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設施:景觀調節池、飲水區、保護綠地
小燕鷗於每年 4~7 月繁殖期到訪,台電設計礫石地與綠地,提供安全築巢區域。
💧 景觀調節池水質管理
水池設計低斜坡,方便鳥類飲水
雨水收集與過濾,維持水質清潔
定期水質檢測,確保無污染
🏝 生態島與防風林規劃
生態島面積:1 公頃,鋪設碎石吸引小燕鷗築巢
防風林設置:東南側,減少風速與鹽霧影響
功能:提供安全棲地、減少外界干擾、提升鳥類繁殖成功率
🐦 鳥類觀察與復育監測
定期紀錄鳥類數量與繁殖狀況
建立生態影像監控系統
與研究機構合作發表觀測報告
🚴♂️ 綠能觀光與公共空間
🚴 自行車道與步道設施
場區外圍鋪設 安全自行車道
人行步道連接觀景台,供民眾散步與觀賞
提供休憩區、教育標示與生態導覽設施
🐦 小燕鷗觀景台與教育功能
觀景台造型:小燕鷗意象
遠眺光電板與風力發電機
教育功能:能源知識與環境保護展示
特色:結合觀光、休閒與教育,吸引親子與學校團體
📚 教育導覽課程設計
導覽講解光電與風電運作原理
解說生態復育與小燕鷗棲地保護
提供互動式學習區,如能源模擬發電遊戲
🏖 觀光休憩體驗分析
遊客平均停留時間 1.5~2 小時
高峰期可容納 200 人/時
親子、學生及環境教育團體為主要訪客群
📊 數據與效益表格分析
類別 | 光電場 | 風力發電 | 雙綠能合計 |
---|---|---|---|
裝置容量 | 100 MW | 71.2 MW | 171.2 MW |
年發電量 | 1.4 億度 | 2 億度 | 3.4 億度 |
可供家庭 | 約 4 萬戶 | 約 5.7 萬戶 | 約 9.7 萬戶 |
減碳量 | 7.8 萬公噸 | 11.2 萬公噸 | 19 萬公噸 |
占地面積 | 140 公頃 | 風機區 | 140 公頃 + 風機區 |
此表展示雙綠能計畫的能源效益與減碳貢獻,清楚呈現光電與風電互補效益。
🔍 專家觀點與政策建議
💡 專家觀點
都市規劃專家觀點
專家指出,綠能設施的規劃不能僅追求發電量與面積效率,更應兼顧周邊景觀、居民生活及社區互動。例如,彰濱光電與風電並存的設計,透過小燕鷗造型觀景台與步道,成功將產業設施與公共休憩空間結合,提升民眾對電廠的正向認知與接受度。專家建議未來綠能開發應在前期規劃時就納入 景觀美學、交通便利性與社區使用,形成多元共榮的都市環境。生態學者觀點
即使是低污染綠能設施,仍可能對當地生態造成干擾,尤其是鳥類、蝙蝠及沿海水域生物。學者指出,彰濱雙綠能計畫在光電場設置 小燕鷗育雛區、生態島與防風林,成功為水鳥提供安全棲地,並保留自然棲息環境。然而,他們強調,生態監測需持續進行,應建立 月度生態觀測報告,即時掌握鳥類繁殖、棲地利用與環境變化,確保生態保護措施有效。教育專家觀點
專家認為,綠能設施除了發電與減碳外,也具備 能源教育與社會科普功能。彰濱場區的自行車道、步道、觀景台與互動式教育設施,讓學生與民眾了解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原理、生態復育與環境保護知識。教育專家建議,應進一步設置 能源互動館、數位導覽與AR體驗區,提高參觀者學習動機,形成「寓教於樂」的綠能教育基地。
📝 政策建議
增進公眾參與與透明度
建議定期舉辦 公聽會與民眾說明會,介紹場區設計、環評報告與發電效益
設立 線上平台公告施工進度與生態監測數據,讓居民可即時查詢並提供意見
鼓勵居民與社區組織參與場區規劃決策,提升政策公信力
設置綠帶與緩衝區
工業設施與居民或生態區之間建立 防風林、綠化帶與景觀隔離設施
綠帶不僅降低風速與鹽霧侵襲,亦提供鳥類與小型哺乳動物棲息空間
可同時結合自行車步道與休憩設施,增加社區使用價值
建立完整監測系統
空氣質量、水源、噪音及光害監測應同步進行
對風力機組及光電板施工期間與運作後的 生態影響進行追蹤
建立 公開數據庫,供學術單位與民間團體參考,增加透明度
擴展觀光與教育功能
導覽課程結合能源原理、生態復育與可再生能源政策
設置 互動教學區、AR/VR體驗、能源模擬遊戲
對學校與社區團體提供專屬導覽與教育資源,提升參與度與認同感
生態保護與復育措施
場區內保留並維護 小燕鷗育雛區、人工生態島、防風林及濕地
透過 定期生態監測與研究合作,確保棲地可持續性
開發與環保兼顧的模式,可作為全台其他綠能設施的示範
🏁 結論與未來展望
彰濱雙綠能計畫不僅提供穩定的電力來源,減少 19 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也成功將 生態復育、能源教育與觀光休閒結合,形成能源、生態、教育三位一體的典範:
能源效益:
年發電 3.4 億度,供應近 10 萬戶家庭用電
光電與風電互補,提升能源穩定性
生態保護:
小燕鷗育雛區與生態島保護野生鳥類繁殖
防風林綠帶減少風速、鹽霧影響,同時提供棲息環境
觀光與教育:
自行車道、步道、觀景台與互動教育設施
提供居民休憩、學校教育與環境科普場域
社區共享與參與:
設置開放空間與導覽系統,提升民眾對綠能設施的認同感
建立透明監測與資料公開制度,確保社區參與與政策信任
未來,彰濱雙綠能將成為全台綠能示範基地,不僅是 能源安全與減碳標竿,也是 生態永續、社區共享與環境教育的模範。這套模式可推廣至其他地區,成為台灣低碳社會、綠色經濟與永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新青安房地產租售專區
👉🏻 https://www.yungsheng.com.tw/HouseList.aspx?AC=0&s=YS011
詠騰廠房租售專區
👉🏻 https://www.yuteng.com.tw/?f=2ab1f4
詠騰工業地租售專區
👉🏻 https://www.yuteng.com.tw/?f=2ab1f4
詠騰農/建地租售專區
👉🏻 https://www.yuteng.com.tw/?f=013b70
詠騰歷年成交專區
👉🏻 https://www.facebook.com/h56792000/?locale=zh_TW
詠騰社群連結
官方Facebook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www.yuteng.com.tw
官方IG👉🏻instagram.com/yuteng.tw?igsh=MXM5Y2Vib2J4NDEzcw==
官方Tiktok👉🏻tiktok.com/@yutengtw
官方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JkPV3xU7YNnFJV9c_yrX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