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竹大竹交流道旁鋼構倉庫廠房出租,蘆竹區南青路附近廠房出租
廠房出租位於蘆竹區南青路附近,開放格局,高度滴水4.5~5米廠房,蘆竹區大竹交流道旁鋼構倉庫廠房出租首選,近大竹交流道,交通便捷,建築業、物流倉儲業、電商、找蘆竹廠房出租拿來放置原物料、半成品零件、鋼筋水泥木材、機械器材、展示場或者當作辦公室都很適合。廠房挑高利用空間大、蘆竹一樓高度滴水4.5~5米廠房,鄰近大竹交流道、南崁工業區、桃園機場、桃園高鐵、青埔商圈。您是否再找蘆竹廠房出租?何不考慮租蘆竹大竹交流道旁鋼構倉庫廠房,租金CP值高,使用坪數:約210坪,南崁工業區附近目前最新的廠房出租首選。有些人在找蘆竹廠房,何不考慮產業鏈密集蘆竹區大竹交流道旁鋼構倉庫廠房出租?近南崁工業區,南青路口,好市多,南崁市區附近有便利商店、學區、並且鄰近交通要道與密集工業區,放置儲存原物料等物品蘆竹廠房出租首選。
最新消息 / 2025-01-17
「碳交易收入突破歷史高!德國如何用6300億碳費實現綠色轉型!」
德國碳排放交易收入在2024年達到歷史新高,超過6300億新台幣,主要來自於供暖和交通運輸等關鍵領域的碳排放交易。這筆收入將被用於資助氫能發展、電動車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建築節能改造等綠色轉型計劃。德國政府已將碳價格提高至每噸45歐元,並預計到2025年將進一步上調至55歐元,旨在加速減碳進程。這一政策的目的是促使燃煤發電和燃料使用減少,並推動清潔能源的應用。儘管面對能源價格上漲和經濟衰退的挑戰,德國的碳排放交易機制依然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隨著碳價上升,部分民眾對這一政策產生反彈,並擔心可能會引發類似「黃背心」運動的抗議活動。未來,德國將繼續利用這些碳交易收入來推動綠色轉型,並期望達到更具可持續性和環保的經濟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1-17
“你以為免費借房不必報稅?這是你不知道的稅法秘密”
若個人將房屋無償提供給他人使用,無論是供營業使用或私人用途,都可能涉及報稅問題。根據《所得稅法》,即使房屋出租者未收取租金,若將房屋無償提供給營業使用,也須依當地一般租金計算租賃收入,並在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時將其併入綜合所得。這一規定適用於房屋提供給非直系親屬或法人等他人使用,即便對方並未支付租金。國稅局強調,即使房東未與營業人簽訂正式租賃合約,只要房屋被用作營業用途,就應該視為租賃收入,並依法申報納稅。若未按規定報稅,稅局有權追補應繳稅款,並處以未繳稅額三倍的罰金。這一稅務規定提醒所有房東,即使未收取租金,也不應忽視報稅義務。
最新消息 / 2025-01-17
"土地稅清查全面啟動:您需要知道的關鍵差異 & 應對策略"
嘉義縣財政稅務局已於114年啟動地價稅稅籍及使用情形清查作業,主要針對自用住宅用地、工業用地、田賦土地及減免稅地進行查核。此次清查將著重於土地使用是否符合相關規範,如自用住宅是否有營業、工業用地是否停工、田賦土地是否轉作非農業用途等。特別針對減免稅土地,若用途變更或有出租收益,則需重新申報。若土地使用情況變更且未及時報備,將面臨根據土地稅法第54條追補應納稅額及最高三倍罰金的處罰。財政稅務局提醒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若土地使用情況發生變更,應在30日內主動向稅局申報並恢復按一般稅率課徵地價稅。此次清查作業不僅保障租稅公平,還能防止土地資源的濫用與逃稅行為。清查人員將配戴識別證進行實地檢查,並有機會針對異議提供複勘服務,確保土地稅務處理的公平與準確。
最新消息 / 2025-01-17
「成功的公私協力合作,讓環境保護&經濟成長並行!」
台灣面對極端氣候和環境挑戰,企業與政府積極合作推動植樹造林,以應對氣候變遷並促進永續發展。企業捐款並認養造林,成為促進生態保護的重要力量。自106年起,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受理了多項造林案,吸引多家企業參與,植樹面積逐年增加,並且持續回饋認養成果,得到企業高度肯定。2024年,該分署計劃開放更多土地,讓企業捐款或親自執行造林,進一步推動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履行。造林不僅能涵養水源、保護國土,還能提升生物多樣性、促進綠色旅遊並改善空氣質量。透過企業與政府的合作,台灣的植樹計畫正進一步助力環境永續,為未來子孫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此舉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也是應對全球環境變遷的關鍵策略。
最新消息 / 2025-01-17
土地投資新趨勢:七股科技工業區的機會vs挑戰優勢全揭密
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於2025年1月9日啟動了七股科技工業區第四次土地標售,為企業提供更多優質產業用地,推動溪北地區經濟發展。此次標售土地面積6.17頃,分為12筆,吸引企業積極申購。七股科技工業區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包括污水處理廠、電力設施及停車場等,並且與台17省道、台61線及國道8號緊密相連,交通便利,助力企業的生產與物流運輸。區內設有滯洪池和高規格排水系統,有效提升防洪能力,保障企業營運穩定。土地標售設有明確規範,申購資格僅限商號與法人,並要求得標廠商於兩年內完成建廠。此次土地標售將為區域經濟帶來更多投資機會,並進一步升級產業鏈,促進地區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1-17
“焊錫業務停滯 vs 環保事業崛起:晟楠的雙重挑戰與機遇!”
晟楠(3631)2024年12月營收達4,410萬元,年增率1429.76%,顯示出強勁的成長勢頭。該公司焊錫本業已接近無利可圖,轉型積極投入環保領域,特別是有害廢棄物處理與AI儲能事業。晟楠計劃將產能集中於深圳廠,並出租其他廠房以提升營運效率。為了回應環保趨勢,晟楠採用銀級綠建築標準並投入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設置。儘管焊錫業務仍維持服務舊客戶,但毛利率已提升至23%,顯示出其調整策略的成效。展望未來,晟楠預計焊錫訂單將下降,但透過環保事業的推進,公司將能夠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1-17
智慧產業升級 vs 就業爆發:林口AI+園區的雙重利好!
林口AI+智慧園區(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位於林口工一市地重劃區,成為北台灣智慧產業的發展重心。該園區總面積108公頃,其中67公頃規劃為產業專用區,交通便利,鄰近國道1號林口交流道、高鐵桃園站和桃園機場捷運系統,周邊還環繞台北港及五大工業區,形成完善的物流和交通樞紐。本次釋出的7筆第3種產業專用區土地,面積約2155坪,每坪價格介於42萬5700元至46萬5300元,展示了高附加價值。園區已吸引全球半導體設備領導廠商艾司摩爾(ASML)及台聚公司進駐,帶動供應鏈集群效應。新北市政府積極招商,並提供最高15%的投資抵減稅收優惠,鼓勵企業設立總部及研發中心。未來,園區將聚焦AI、物聯網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成為北台灣智慧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透過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產業規劃,林口AI+智慧園區不僅提升區域競爭力,還將帶來產業升級和創新動能,打造智慧經濟時代的新典範。
最新消息 / 2025-01-17
「桃園智慧選址平台:智慧選址 & 圖資整合」
桃園市政府在市長張善政的領導下,推動智慧城市升級,藉由科技應用提升市政效能。為解決過去市政府資料分散的問題,智發會建置了「空間資訊圖台」及「市政建設智慧選址平台」,有效整合各部門的資料,實現大數據的共享應用。這些平台不僅協助規劃燈會等大型活動的動線與服務設施,還能在公共衛生、安全防疫及新建場館選址中提供重要支持。舉例來說,在登革熱防疫中,平台可通過人口、土地和確診者資料進行區域分析,提高防疫效率。此外,市政建設智慧選址平台則能協助決策者進行科學、合理的設施選址,減少資源浪費。未來,市府將繼續優化這些工具,提升系統速度與使用體驗,並推動更多智慧城市建設,為市民創造更高效、安全、便捷的生活環境。
最新消息 / 2025-01-16
「台中市捷運延伸計劃:交通便捷 vs 房價上漲?」
中捷綠線延伸計劃在交通部的批准下將分階段施工,目標是提升台中市及彰化地區的交通運輸網絡。此計劃將分為兩段,台中市段長度約2.49公里,涵蓋松竹和軍功路口兩站,而彰化段則長達6.59公里,包含五個站點。該計劃總經費為355.91億元,並預計將顯著改善交通流量及生活品質。延伸線不僅能改善市區的交通擁堵,還能促進地區發展,吸引更多投資,帶動住宅及商業地產的需求。儘管目前彰化段的都市計劃尚未確定,但市政府仍致力於加速解決相關問題。隨著市區人口的增長,這一捷運延伸計劃被視為提升台中及彰化區域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並將對當地經濟及房市產生深遠影響。
最新消息 / 2025-01-16
桃捷綠線通車 vs 市府人行道改善計畫:未來桃園交通大變革”
桃園捷運綠線的通車將為市區交通帶來顯著變革,市政府為配合綠線通車,斥資1.3億元改善周邊人行道。這項計畫涵蓋蘆竹中正北路及南崁路二段,改善範圍達7000公尺,將優化鋪面、增設無障礙設施、改善公車候車空間等,以提升通行效率。這項工程預計在2024年7月完成設計,並於9月進行招標,目標在2025年6月捷運通車前完成建設。此外,市府計畫擴寬中央分隔島並設置自行車專用道,並改善現有管線設置,預期將改善行人通行環境並吸引更多民眾使用捷運。這項改善計畫將為捷運通車後帶來的巨大人潮做好準備,並進一步提升城市的交通質量,達成減少私人車輛使用的目標。
最新消息 / 2025-01-16
“央行強勢打房,房市逐步冷卻,12月房地合一稅首次下降”
2023年12月,房地合一稅實徵金額為66億元,年減6.8%,終止了連續16個月的正成長,顯示央行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開始對市場產生影響。雖然房市總體買氣較為清淡,央行的打房政策及銀行放款趨於保守,使得民眾購房態度變得觀望。然而,年底的新屋交屋潮及房貸排隊潮等因素推動了市場短暫回溫,契稅和土增稅有所回升,分別實徵17.9億元和71億元,年增15.9%和5.3%。儘管土地交易量在第4季明顯下降,全年房地合一稅實徵金額仍創下新高,達975.7億元,年增58.1%。市場整體表現受政策調控影響逐步顯現,未來可能繼續受到央行政策影響而呈現穩定或調整狀況。
最新消息 /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