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鐘充電407公里!比亞迪超級e平台+德國新廠,搶攻歐洲電動車霸主寶座
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1211.HK)積極擴大全球版圖,宣布將於德國興建歐洲第三座電動車廠,強化當地生產與售後服務能量。繼匈牙利與土耳其工廠後,德國新廠預計2026年後陸續投產,年產數萬輛,瞄準歐洲最大新能源車市場。同時,比亞迪推出革命性「兆瓦閃充」技術,5分鐘充電407公里,正式邁入電動車超高速補能時代。配合自主刀片電池與超級e平台,實現高效、安全、長續航,符合歐盟碳排規範與消費需求。專家看好,比亞迪多廠並進戰略與領先技術,將在歐洲市場取得關鍵優勢,建議投資人關注產能釋放與銷售數據動態,長線布局潛力可期。
最新消息 / 2025-06-13

🚀2025風電大爆發!永冠KY擴產布局搶先報
永冠-KY(1589)2025年積極擴產,重點在泰國新廠投入26億元,打造年產能14萬噸鑄件廠,預計第二季試量產,已吸引大陸風電業者包下產能,並獲得泰國外資產業機械業訂單。隨著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由80GW增至110GW,風電市場需求強勁,永冠受惠訂單穩定,營運展望樂觀。2025年前兩月出貨量達21,269噸,年增7.08%,第一季目標3.2萬至3.4萬噸,預期優於去年同期。永冠亦通過2萬張現增案,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優化財務結構,降低利息負擔,提升資金靈活度。台中港廠及大陸廠持續運作,但因攤提費用與稅務影響,去年第四季每股虧損仍有挑戰。整體來看,泰國新廠試產與訂單推進為2025年轉虧為盈關鍵,搭配風電產業成長機遇,永冠營收與盈利有望逐季提升,投資前景看好。
最新消息 / 2025-06-13

💡伺服器需求爆發,燿華大手筆25億元投資東南亞與台灣產能!
燿華(2367)2025年資本支出超過25億元,重點投資泰國新廠及台灣伺服器市場擴產,彰顯其全球擴張策略。泰國廠現有產能約18至20萬平方呎/月,計劃提升至30萬平方呎/月,主攻筆電、低軌衛星及汽車電子市場。台灣廠則投入5至8億元,專注伺服器用PCB產能擴充,預計第二季完成擴產,第三季正式供貨。中國南通廠則因汽車市場需求未明顯增長,二期設備尚未全面進駐。隨著全球供應鏈因關稅戰及地緣政治轉移至東南亞及墨西哥,PCB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燿華多點布局有助分散風險,符合供應鏈在地化趨勢,且台灣廠具技術壁壘優勢。然而,產能擴張需要龐大資本投入,人力成本及管理也是挑戰。未來建議燿華持續強化技術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靈活因應市場變化。整體而言,燿華的擴產計劃將有效支撐其業績成長,投資者應關注其產能進度與技術創新,抓住PCB產業轉移帶來的發展機遇。
最新消息 / 2025-06-13

【2025財政創舉】桃園12億永續債券上櫃、台灣ESG金融市場大突破
2025年,桃園市政府首創發行全台首檔結合社會住宅與捷運綠線建設的永續發展債券,總額達12億元,並於櫃買中心掛牌交易,利率固定1.6%。此舉不僅展現桃園對永續發展的承諾,也為台灣地方政府開啟以債券市場籌資支持公共建設的新模式。發行資金將投入捷運綠線18站、27公里路線建設,預計每日運量15萬人次,創造約9,500個就業機會,並每年減少20萬噸碳排放。同時,債券資金用於興建超過600戶社會住宅,主要服務青年及弱勢家庭,預計每年可安置約1,800名租屋需求戶,有效減輕租屋壓力並穩定租金水位。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外部評估,確保計畫符合永續發展標準。桃園模式獲得櫃買中心補助評估費用,促使永續債券市場生態完善。此案不僅促進地方永續建設與金融創新,也提升城市治理品質與居住正義,為其他縣市提供重要借鏡。
最新消息 / 2025-06-13

🌍全球碳市場新風向!亞洲開發銀行承諾1000億美元,台灣碳交所成焦點
🌏亞洲開發銀行(ADB)承諾於2019至2030年間投入1000億美元(約3.3兆元台幣)氣候融資,協助亞洲區推動農業、能源與基礎建設減碳行動。台灣碳交所攜手國際機構舉辦氣候行動論壇,探討全球碳市場趨勢。2024年全球自願性碳市場(VCM)碳權註銷量達1.9億噸CO₂當量,顯示碳交易已成全球淨零關鍵手段。IETA指出,《巴黎協定》第六條將強化強制性與自願性碳市場互動,影響碳權價值與市場規範。台灣計畫2026年試行總量管制交易機制(ETS),推動企業加速減碳。專家建議企業應盡早盤點碳排量、配置碳資產,善用國際碳權與減碳專案,把握綠色經濟新商機。
最新消息 / 2025-06-13

🏠租賃所得達不到?囤房稅2.0省稅關鍵&常見問題一次看懂!
隨著囤房稅2.0(房屋稅差別稅率新制)上路,房東們面臨新的節稅挑戰。此新制針對非自住住家用房屋,依全國持有戶數採取2%至4.8%差別稅率課稅,但若房東申報的租賃所得達到當地政府公告的租金標準,則可享有較低稅率1.5%至2.4%的優惠。以屏東縣為例,租金標準為房屋評定現值的17%,意味出租所得達此門檻即可適用優惠稅率。房東需在房屋稅開徵前40日(通常為3月22日)向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並於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才能合法享受減稅福利。正確申報租賃所得不僅能有效降低稅負,還可避免因申報不實而受罰。本文深入解析囤房稅2.0節稅申報流程,提供房東實用節稅技巧及常見Q&A,並提醒政府未來政策趨勢,協助房東合法合規節省稅金,穩健經營租賃事業。
最新消息 / 2025-06-13

🚀AI伺服器風潮襲來!微星桃園龜山新廠動土,產能拚翻倍成長
微星科技在桃園龜山新廠的建設,瞄準全球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設備市場的快速成長。根據IDC報告,2025年AI伺服器需求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5%,微星新廠預計年產能超過10萬台,強化高效能運算與節能設計優勢。隨著新能源車輛普及,微星同時擴大充電樁生產,結合先進電力電子與控制技術,滿足未來市場需求。工業電腦方面,因智慧製造及物聯網發展,微星加強研發與生產,助力產業升級。筆記型電腦、主機板及顯示卡產品導入最新封裝技術與智慧製造,提升品質與效率。桃園龜山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整電子零組件供應鏈生態系,搭配政府產業政策支持,為微星提供強大發展平台。新廠創造超過500個高科技就業機會,並與地方學校合作推動人才培育,促進產業鏈繁榮與地方經濟活絡,為台灣科技產業注入新動能。
最新消息 / 2025-06-13

台積電熊本效應全面爆發:住宅、商業、工業用地漲幅解析
2025年,日本熊本縣地價因台積電進駐設廠持續攀升,整體土地平均上漲3.6%,成為全國漲幅最顯著地區之一。住宅用地平均漲3.1%,合志市御代志更飆升21.7%;商業用地平均漲3.5%,菊陽町津久禮達30.9%;工業用地漲幅最顯著,平均上漲11.5%,大津町杉水漲33.3%。台積電第一與第二工廠的投資,帶動供應鏈企業、物流倉儲及生活機能需求,形成多方推升效應。專家指出,地價上漲趨勢尚未見頂,但需留意全球經濟波動及政策風險。投資建議聚焦熊本主要熱區住宅、商業及工業用地,並關注九州其他具潛力縣市。台積電熊本設廠不僅改寫當地房地產版圖,也為日本土地市場帶來全新動能,投資人宜審慎評估,掌握產業供需關鍵,搶佔未來成長商機。
最新消息 / 2025-06-13

「南台灣產業新熱點!屏南工業區4,255坪中大型廠房標售開跑 自建太陽能、雙面臨路成投資人搶標焦點」
屏南工業區稀有中大型廠房標售登場!總面積達4,255坪,附3,065坪建物與1,250kW太陽能發電系統,月月穩定綠能收益逾35萬,吸引多家上市櫃法人與製造業者洽詢投標。標的位於屏東萬丹,鄰88快速道路、台1線與台27線,交通動線流暢,物流調度高效。屏南工業區屬經濟部核定合法工業區,具完整污水處理設施,無特殊使用限制。受惠南部半導體S廊帶、高鐵南延、屏東科學園區等政策利多,區域土地價值看漲,預估5年內漲幅20~35%。法人分析,附建廠房與綠能收益廠地組合,未來將成南台灣企業拓點主流。建議投資人提早領標、組團勘查,把握進場良機,提前布局產業聚落與資產增值商機。
最新消息 / 2025-06-13

🏠空屋變現金!如何合法申報租賃所得,享受房屋稅2.0新制優惠?
房屋稅2.0新制自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改採全國歸戶累進差別稅率課徵方式,針對多屋族加重稅負,促使房屋資源有效利用。非自住用房屋依持有戶數,稅率從2.6%起至最高4.8%不等,出租且申報租賃所得達標準者,可享較低稅率1.5%至2.4%。此外,公益出租人與社會住宅享有最低1.2%優惠稅率,並可享「租金所得稅」、「房屋稅」及「地價稅」三項稅務減免。新竹市稅務局已發出輔導通知,鼓勵多屋族將空置房屋投入租賃市場,成為愛心房東,以達成居住正義與租屋市場活化。申報租賃所得需於2025年3月24日前完成,並附租賃契約及相關證明文件。房東須謹慎遵守申報規定,避免稅務風險。整體而言,房屋稅2.0新制對多屋族既是挑戰也是機會,透過合理規劃與配合公益出租政策,不僅可降低稅負,還能提升房屋投資效益,促進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6-13

🏠房東必看5大重點與申請秘訣!公益出租人稅務優惠超詳細
隨著房價居高不下,租屋市場需求日益增加,政府推出「公益出租人」政策,鼓勵房東將閒置合法住宅出租給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等符合租金補貼資格的弱勢族群。該政策透過稅務優惠,包括每月租金收入15,000元免綜合所得稅、房屋稅適用自用住宅稅率1.2%、地價稅則享有2‰優惠,大幅降低房東持有成本,提高出租意願,進一步穩定租屋市場。房東可自行申請或由政府自動認定公益出租人身份,並透過官方查詢平台確認資格。政策優點在於促進社會公平與支持弱勢群體,但缺點是土地增值稅無優惠,且若租客資格中斷,房東稅賦優惠也會終止,帶來不確定風險。專家建議房東密切關注租客資格變動,政府則應簡化申請流程、提升透明度。整體而言,公益出租人政策是推動居住正義的重要措施,未來若搭配更多社會住宅方案,有助於打造更公平且永續的租屋環境。
最新消息 / 2025-06-13

中小企業淨零轉型攻略|政府116億補助與稅務抵減詳解
2025年《今周刊》主辦的「ESG永續台灣第五屆國際高峰會」聚焦台灣淨零減碳與永續發展,吸引政府與企業共同響應。經濟部強調淨零不僅是企業加分項目,更是進入國際供應鏈、取得訂單的必考題。政府推出三大淨零策略:科技賦能、資金支持與碳定價制度,預計至2030年投入5兆元資金,並於2025年啟動碳費制度,針對高排碳企業課徵碳費,預計減碳達37百萬公噸CO2e。配合碳權交易平台,協助企業自主減量,提升國際競爭力。此外,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2026年實施,台灣出口產業面臨減碳壓力。政府積極輔導中小企業透過補助與投抵方案轉型,並推動「以大帶小」策略。民間如《今周刊》發起的「還海行動」與「自綠生活節」也持續推廣減碳生活。整體而言,台灣正藉由多元策略與社會共識,迎接綠色成長新契機。
最新消息 / 2025-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