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貸餘額暴增,逾期現象頻發!2025年台灣市場的潛在風險
2025年,台灣房貸市場面臨增長與風險並存的挑戰。根據最新數據,2025年房貸餘額突破11兆元,較2024年增長10.2%,顯示出購房需求仍然旺盛。然而,房貸逾期餘額也顯著增加,達到74.94億元,逾期率從0.05%增至0.07%。這一增長反映出部分借款人財務壓力加大,特別是投資型購房者面臨資金周轉困難。政府的信貸管制與市場規範的強化,加劇了投資者的財務壓力,同時影響了市場流動性。儘管市場存在挑戰,但對於首次置業者來說,未來幾年可能會迎來購房機會。面對這些變化,投資者與購房者應謹慎規劃財務,保持資金流動性,而政府應加強市場監管,以穩定市場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4-10

未來十年台中房市如何演變?重劃區成為投資熱點!
隨著台中市基礎建設的逐步完善,特別是捷運藍線與綠線的開通,以及水湳經貿園區與十四期重劃區等地的發展,台中房市正經歷顯著變化。這些新建設提升了交通便利性,並促使沿線地區的房價不斷上升,吸引了大量投資者與購房者的關注。台中市的總人口不斷增長,尤其是北屯和西屯等區域的年輕人口比例逐漸上升,推動首次購房族群的需求增強。這些地區對於交通便利和生活機能完備的需求日益增加,形成了強大的房市需求支撐。然而,台中重劃區的房價已經達到每坪60萬以上,市場熱度和高房價也引發了對房市可持續性的關注。儘管政府調整了房貸政策,對多屋族加強管控,對首次購房者的影響相對較小,但高房價仍然對購房者帶來不小壓力。
最新消息 / 2025-04-10

春節假期後台灣房市回暖還是繼續低迷?專家解答
2025年春季,台灣房市表現低迷,交易量顯著下降,尤其在春節假期期間。根據數據顯示,1月的房市交易量月減28.3%、年減12.1%,顯示出市場需求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首先,政府推出的信用管制政策對潛在買家的購房貸款限制,抑制了市場的需求。其次,春節假期的影響使得市場交易時間大幅縮短,買賣雙方多選擇觀望,進一步降低了成交量。另一方面,買賣雙方對房價的認知差距加大,買方預期價格下調,而賣方因持有成本上漲堅守原價,導致交易停滯。台灣各主要城市的房市表現差異顯著,台北、新北等高價區域的需求疲軟,而台南則顯示出小幅增長。專家認為,市場低迷主要受政策不確定性及市場信心不足影響,建議政府應提供更多針對剛需購房者的支持,並調整政策來促進市場回暖。
最新消息 / 2025-04-10

面對川普新稅收H.R. 591法案政策,台灣企業該如何調整全球投資策略?
川普總統的行政命令與《保護美國就業與投資法案》(H.R. 591)標誌著美國在全球稅收政策上的重大轉變,特別是針對OECD的全球稅收協議及數位服務稅(DST)。川普政府選擇強化“美國優先”政策,對不公平稅收政策的國家進行報復性稅收措施,包括對美國境內企業加徵額外稅率。這些政策可能影響台灣企業的跨國經營,特別是通過第三地區進行美國投資的結構。儘管台灣目前尚未實施DST或徵稅不足支出規則(UTPR),但未來可能面臨更高的有效稅率,增加投資成本。台灣企業需密切關注美國稅收政策變動,調整投資策略並加強合規性,以應對這些潛在挑戰。同時,台灣政府應加強與OECD及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合作,確保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穩定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4-10

如何看待蛇年台灣的住宅政策變革?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大揭密
在蛇年到來之際,台灣的住宅政策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政府推出了三大核心政策,分別為社會住宅、租金補貼與包租代管,旨在解決高房價與租屋不穩等社會問題。2024年,政府提前完成了原定八年內達成2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並計劃於2026年再建設25萬戶,滿足更多中低收入家庭的需求。租金補貼政策也顯著擴展,2024年惠及超過70萬戶家庭,尤其是青年與新婚家庭,並將於2025年進一步提高補貼規模。包租代管計畫截至2024年覆蓋超過8萬戶,並計劃擴大至25萬戶,為房東與租戶提供穩定的居住環境。未來,這些政策將進一步深化,強化居住正義與社會公平,並對台灣住宅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政府的努力不僅限於數量的提升,更注重政策品質與服務的優化,旨在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包容性強的居住環境,為未來世代建立穩固的基礎。
最新消息 / 2025-04-10

投資、消費與出口回升,2025台灣經濟為何如此強勁?
2025年,台灣經濟將迎來轉型關鍵年,台經院將其經濟成長率預測從3.15%上修至3.42%,上修幅度為0.27個百分點。這一調整反映了投資、消費與出口三大動能的同步增長。投資動能增強,特別是AI與半導體產業的熱潮,出口需求回升,以及消費市場的穩定增長,都為台灣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然而,物價壓力與國際經濟的不確定性仍對經濟構成挑戰。特別是電價、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可能會抑制部分消費動能。全球經濟的復甦帶來了台灣出口的機會,但傳產仍面臨來自中國市場的價格競爭。政府需密切關注外部市場變化並加強內部經濟穩定,以應對2025年可能出現的挑戰和風險。本篇文章深入分析台經院的經濟預測,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確保台灣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繼續實現穩定增長。
最新消息 / 2025-04-10
川普宣布重大關稅政策調整:對中國關稅升至125%,其餘國家暫緩90天並降至10%
美國前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9日宣布對中國實施高達125%的懲罰性關稅,以回應中國平均84%的報復性關稅與長期不公平貿易行為。同時,對未對美實施報復的75個以上國家提供為期90天的關稅寬限期,僅收取10%的基本關稅,藉此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川普此舉旨在強化「美國優先」政策立場,並藉強硬對中、寬鬆對友邦的策略重新布局全球貿易秩序。財政部強調,這並非退讓,而是爭取全球供應鏈穩定與美方談判籌碼。政策發布後,美股大漲,標普500、道瓊與那斯達克指數均創多年單日最大漲幅,反映市場對未來貿易重構的正面期待。目前中國尚未正式回應,但預料未來90天將是全球貿易格局走向的關鍵期。
最新消息 / 2025-04-10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引爆美中貿易新戰火:中國反擊關稅84%,川普強硬回應調高至125%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提高關稅至125%,作為對中國市場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回應。中國隨即反制,於4月10日起對美國商品課徵84%報復性關稅,強調不會容忍對中國人民權益的侵害。中國官媒《央視新聞》批評川普的對等關稅為「開錯方、吃錯藥」,並在WTO會議上表達嚴重關切,獲得46國支持,呼籲美國遵守多邊貿易規則。川普則表示對其他未報復的國家暫緩關稅90天,並降至10%。美中互不退讓,全球貿易緊張情勢升溫。
最新消息 / 2025-04-10

📌老屋翻新不再難,綠建築與光電技術助你減碳又省電!
台灣在推動碳中和的過程中,老舊建築的碳排放成為重要挑戰,尤其是住宅和工業建築的高耗能、高碳排放問題。根據內政部資料,全台超過156萬戶老屋,這些建築多建於1970至1990年代,缺乏節能設施和綠建材,並且屋齡過高,能源流失嚴重,成為碳中和策略的瓶頸。政府目前已推出相關政策,如提升新建建築的節能標準、推動既有建築能效翻修等,並鼓勵民間投資綠建築改造。老屋加裝光電設施,不僅能降低碳排放,還能提升能源自給率,對減少台灣的碳排放有顯著幫助。此外,政府也應加強政策協調、優化法規,並推動公私合營(PPP)機制,促進更多民間參與。透過科技創新與政策支持,台灣能夠有效轉型為綠色建築示範地,邁向碳中和目標。
最新消息 / 2025-04-10

繳稅也能看趨勢?2025房地合一稅暴增真相曝光,哪區熱翻、哪區危險?
📢 2025年房地合一稅寫下新高紀錄,五年暴增近4.7倍,總稅收突破684億元!**新北市以131.4億元居冠,台中127.7億元緊追在後,新竹縣市更以700%驚人漲幅成為黑馬。本文透過完整數據分析揭示各縣市稅收、房價成長與潛在風險,並點出重劃區與科技園區如何推升交易熱潮。交屋潮來襲、價量背離的市場警訊也逐漸浮現,台中、新莊、海線等區域恐將面臨賣壓挑戰。專家建議,投資人應避開短期投機區,聚焦人口紅利、生活機能穩定區域。本篇同時提出政策與投資建議,針對房地合一稅未來可能調整方向,以及都市更新、稅制誘因等發展趨勢提供解析,是掌握2025年台灣房市脈動的必讀指南。
最新消息 / 2025-04-10

遺產繼承時的稅務壓力該怎麼辦?避免台灣遺產稅陷阱的關鍵策略
在台灣,隨著房地產和其他高價資產的增值,遺產稅負擔已成為許多家庭在繼承過程中的重大挑戰。尤其是當遺產的總額龐大時,繼承人面臨的稅務壓力往往會讓家庭財務出現困難。台灣的遺產稅計算方式相對複雜,稅額的高低會根據遺產的總額及繼承人之間的關係而有所不同。為了減少這些負擔,提前進行遺產規劃與財產轉移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深入探討了台灣遺產稅的計算方法,包括如何從遺產總額中扣除免稅額和其他合法扣除額,從而減少需要徵稅的金額。此外,介紹了目前台灣的遺產稅免稅額設置,特別是針對直系親屬和遠親的差異性,幫助讀者理解如何利用這些規定來減少稅務負擔。對於擁有大量不動產的家庭,本文提出了合理的資產處分策略,透過出售不動產來支付高額的遺產稅,避免繼承人因無法一次性繳納稅款而造成財務困境。
最新消息 / 2025-04-10

為什麼台灣的租稅負擔率升高?2025年數據揭示未來挑戰!
2024年,台灣的租稅負擔率達到14.7%,創下26年來的新高,這反映出台灣在經濟增長和稅收改革上的成果。儘管如此,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台灣的租稅負擔率仍處於較低水平。這一增長主要受到經濟增長、企業利潤提升、以及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台灣長期實行簡政輕稅政策,旨在促進經濟發展並吸引外資,但同時也使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方面面臨挑戰。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福利需求的增加,台灣未來可能需要調整稅制,尤其是對高收入群體和企業的徵稅政策。與全球主要國家相比,台灣的租稅負擔率仍偏低,這使得政府在保障社會福利方面相對保守。面對未來的財政挑戰,台灣需平衡稅收增長與經濟發展,確保能夠提供足夠的公共服務,並在全球競爭中保持吸引力。
最新消息 /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