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北新竹買不起?千萬元預售屋剩桃園、台中等9區,小資族這樣挑最划算!
2025年,台灣預售屋市場因央行連續打炒房政策,買氣急速降溫,但建商堅持價格,使預售屋價格持續微幅上升。尤其雙北及新竹地區,千萬元預算已難找到合適物件,市場焦點轉向桃園、台中、台南及高雄。根據591實價登錄數據,六都加新竹縣市中,2025年僅剩9個行政區可在千萬元內購買預售屋,較2024年的15區大幅減少。這些區域包括高雄岡山、桃園楊梅、台南安定、台中后里等,這些地區交通便利、生活機能逐步完善,具備一定的增值潛力。高雄岡山因捷運紅線、台鐵及國道交通優勢,加上科學園區帶動,房價接近千萬元門檻。桃園楊梅則因聯外交通便捷,吸引雙北、新竹通勤族。桃園觀音與龍潭受台商回流及工業園區支撐,房市持續活絡。高雄大寮與林園則因捷運及產業帶動,房價相對低廉。專家指出,未來預售屋價格將穩定,但低總價物件愈加稀缺。小資族應聚焦交通與生活機能,理性選擇,提升購屋成功率。
最新消息 / 2025-06-12

AI+綠能雙引擎!元智大學攜手歐洲創新聯盟推動智慧零碳城市大未來
元智大學與歐洲創新聯盟(EAI)攜手舉辦「2025智慧零碳城市論壇」,聚焦智慧減碳、淨零排放與AI技術應用,推動永續城市發展。此次論壇匯集40位國際專家,共同探討智慧城市如何運用科技與政策達成節能減碳目標。元智大學長期致力於環境永續與人才培育,設立淨零碳排永續發展專班,推動多項實務計畫,提升產業減碳能力。論壇強調智慧城市減碳需涵蓋交通、製造、商業、建築及消費行為多領域,透過電動車、低碳建材與智慧能源管理等措施降低碳排放。AI技術則協助企業簡化碳盤查,提高效率,儘管中小企業導入仍緩慢,但未來有望普及。碳權交易方面,專家呼籲政府加速推動總量管制制度,並與國際機制接軌,降低產業減碳成本。經濟部也積極推動碳費及再生能源發展。整體而言,論壇為台灣智慧零碳城市建設提供國際交流平台與政策方向,展現結合科技創新與永續發展的未來藍圖。
最新消息 / 2025-06-12

《報稅必看》2025房客報稅必懂Q&A+包租代管稅賦優惠詳解
房租抵稅新制將於2025年5月正式上路,房客每年最高可享18萬元的房租特別扣除額,較舊制12萬元大幅提升,且不與標準扣除額衝突,報稅更簡便。申報時須檢附合法租賃契約及租金支付證明,確保租賃交易透明化,減少黑市租賃情形。適用對象包括社會住宅承租人、包租代管計畫房客及領有租金補貼者,但無正式契約者及以公司名義租賃者不適用。國家住都中心鼓勵房東加入包租代管計畫,不僅享有每屋每月1.5萬元的免稅所得額,還可扣除超過部分的60%必要費用,房屋稅和地價稅也有減徵優惠,並提供公證、保險和修繕費用補助。此新制有助提升租賃市場的正規化與透明度,保障房東與房客權益,同時促進租賃市場健康發展。專家指出,房租抵稅將推動租金合理化,促進包租代管發展,並降低未申報交易。建議房客儘速備齊租賃文件報稅,房東則積極加入包租代管計畫,共同迎接更健全的租屋市場環境。
最新消息 / 2025-06-12

台中房市吹均一價!捷運綠線5大熱區房價行情、五期換屋潮全攻略
台中捷運綠線通車至今邁入第四年,房市版圖隨之劇變。從北屯到烏日,涵蓋六大行政區與八個重劃區,捷運沿線房價逐漸攤平,預售屋均價普遍站穩6字頭,形成罕見「均一價現象」。建商積極推案、剛性換屋需求回流、以及捷運效益發酵,讓蛋白區房價迅速追上蛋黃區,區域價差大幅縮小。南屯五期重劃區成為換屋族首選熱區,憑藉早年豪宅聚落定位與南屯站加持,2024年中古屋成交量達900筆,85%以上為屋齡超過20年產品,危老重建與原地換新風潮同步推進。預售與新成屋以三房純住宅社區型產品為熱銷主力,新舊屋價差持續擴大。未來隨著捷運藍線動工、科學園區擴建,預期沿線房價將穩站高檔,成為台中房市投資、自住客必關注焦點。
最新消息 / 2025-06-12

低總價房熱銷,高價房賣難?七都交易比例變化趨勢詳解
當前台灣七都房市正面臨結構性調整,高低總價物件的交易比例發生明顯變化。隨著利率上升和信貸政策收緊,消費者財務負擔加重,導致高總價物件成交量明顯下滑,尤其是在台北、新北等核心區域,豪宅市場需求減弱。而低總價物件因入門門檻較低,成為購屋首選,成交比重持續提升。新興城市如桃園、台中及高雄的低總價產品需求尤其旺盛,反映出首購族及中低收入族群購屋意願增加。此外,投資者傾向於低風險的低總價物件,降低市場波動帶來的潛在損失。未來,高低總價物件市場將持續分化,賣方須調整價格與銷售策略,買方則需根據自身財務狀況精準選擇產品類型。整體而言,七都房市正進入由供給過剩、買方市場主導的階段,議價空間擴大,價格趨於緩跌,市場流動性下降。理解高低總價物件交易比例變化,有助於掌握未來房市趨勢,為購屋與投資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最新消息 / 2025-06-12

🚨租金不透明害年輕人買不起、租不起!房市專家建議:社宅才是解方
內政部近日提出租屋市場實價登錄專案報告,強調「不可能100%透明」,引發房市學者痛批。專家指出,資訊不透明正是租賃市場亂象惡化主因,應強制租金實價登錄、擴大社會住宅供給,才是治本之道。內政部列出4大困難,包括租期縮短、租金查核困難、資料失真風險及市場衝擊,但專家逐點反駁,認為相關法條罰則與執法工具早已完備,問題在於執行力與政策決心不足。實價登錄買賣市場已成功運作12年,租賃市場卻因缺乏透明資訊,導致租金亂象與炒房囤房惡化。專家建議透過修法、電子簽署、資料公開、社宅擴建與租客補貼等配套,打造健全租賃市場。政策不能再畏懼短期衝擊,唯有資訊公開與多元住宅供給並進,才能保障百萬租屋族權益,杜絕黑箱亂象。
最新消息 / 2025-06-12

💎【網紅必看】地產大亨「送房撐場」?贈與稅怎麼省才合法?
近期網紅 Andy 與家寧分手案延燒,「地產阿北」宣布贈送 Andy 千萬房產,引爆輿論。但贈與房產涉及國稅局規範,每人每年免稅額僅 244 萬元,超過部分須申報並繳贈與稅。依案例,若一次贈與 1,000 萬房產,將依公告現值計算稅額,並須注意房地合一稅負擔。常見節稅策略包括:夫妻分層贈與,將年度免稅額倍增至 488 萬;挑選公告現值與市價接近物件,避免高額稅賦;延長持有年限,降低房地合一稅率;或善用教育、婚嫁等特定免稅條件合法節稅。過往案例顯示,逐年贈與低於免稅額可累積數千萬財富且合法避稅。本文拆解贈與稅細節與節稅實務,提醒贈與行為背後潛藏稅務風險,避免一時衝動落入課稅陷阱。
最新消息 / 2025-06-12

🏞️【新北新店區重磅發展】碧潭大橋北側22.87公頃F單元審議通過,打造宜居新聚落新願景!
新北市新店區碧潭大橋北側約22.87公頃的F單元農業區,經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象徵區域土地開發新階段的開始。該區鄰近捷運小碧潭站、安坑輕軌安康站及陽光運動公園,交通便利,未來將成為宜居新聚落。規劃重點在於公共設施完善,包括約10.56公頃公共用地,占比48.55%,涵蓋開放性公設3.12公頃、停車場0.69公頃、社會住宅及社福用地1.20公頃、道路用地5.56公頃。此布局兼顧休憩、社會福利與交通需求,特別是預計興建約1300戶社會住宅,支持托育、托老等公共福利服務。停車場和道路系統則有效緩解交通壓力,提升通勤品質。開放性綠地及公園空間則有助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促進社區互動。整體規劃在保障環境安全、提升生活機能及促進區域發展間取得平衡,為新店F單元打造優質、永續的都市新貌。
最新消息 / 2025-06-12

🛒【桃園忠貞市場大搬遷】臨時市場試營運全解析:攤商聲音、環境改善與未來展望
桃園忠貞市場因攤商占道及環境髒亂問題,市府規劃設置60攤位的臨時市場,並進行試營運。臨時市場配備遮雨棚、水電等設施,改善環境與交通秩序,提升顧客逛街舒適度。攤商反映攤位變小、備貨空間不足,但也認同整潔安全環境;民眾則期待市場保持清潔與便利。市府持續優化水電設備,允許攤商合理調整,並加強流動攤販管理,維持周邊交通秩序。試營運期間,攤位占道、環境衛生和交通秩序均有明顯改善,顧客流量穩定。未來市府將持續與攤商協調,平衡作業便利與市場現代化,推動忠貞市場轉型為更有序、舒適的購物環境。
最新消息 / 2025-06-12

🌟桃園青年節震撼發布|社宅、醫療、就業全新布局!
桃園市於114年青年節舉辦「青年有約座談會」,由市長張善政主持,強調青年是城市未來的希望與動力。會議聚焦青年就業、醫護人力、公共建設及社會參與等議題。市府推動職涯體驗計畫、校園聯盟與企業博覽會,提升青年就業競爭力;因應醫護人力短缺,開放外籍勞工協助非專業護理工作,並加強護理系招生。公共建設方面,桃園捷運綠線預計115年分階段通車,完善公車及U-bike接駁系統,提升交通便利。社會住宅政策提供優先入住及租屋補助,減輕青年經濟壓力。青年事務局持續鼓勵青年參與公益,培養社會責任感。此次表揚54位來自多領域的優秀青年,展現桃園青年多元才華與社會貢獻。專家指出,完善青年政策對城市競爭力與永續發展關鍵。未來桃園將持續強化跨部門合作,打造青年友善、宜居幸福城市,促進青年全面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6-12

《桃園建設大爆發!2025軌道交通、醫療社宅、污水工程全面啟動,市民有感升級!》
桃園市長張善政於6月25日市政會議強調,市府積極推動多項重大建設,致力打造宜居且便利的城市環境。交通方面,桃園捷運網絡持續擴展,綠線北段將於明年通車,並同步推動橘線、青線與長庚線可行性研究,計畫與新北市連接的棕線也將於2025年動工。配合龍潭科學園區發展,市府聯合六位在地立委爭取板龍、新梅龍兩條快速道路建設。醫療部分,規劃斥資100.62億元建設新市立醫院,服務南桃園近90萬居民,預計2029年啟用。社會住宅方面,計畫興建9377戶,提升青年及家庭居住品質。教育設施也同步改善,增建多所學校與教室。環保工程方面,市府將爭取287億元推動污水下水道第七期計畫,提升環境品質。張善政強調,這些建設需中央與地方密切合作,跨黨派共同努力,為桃園未來打造更幸福宜居的城市。
最新消息 / 2025-06-12

📈家產保命必看!農地借名登記、贈與、請求權時效一次搞懂
高雄一名林姓老翁於1980年以2萬5000元購買農地,因當時《土地法》規定,無自耕農資格者不得購買農地,遂登記於妻子名下,預留給長子成年後繼承。不料雙方1996年離婚,協議土地為共有財產,待長子成年轉讓。孰料2022年前妻私自補發權狀並以386萬元售地,老翁發現後提告求償198萬元,並備位聲請賠償長子386萬元。法院審理認為,該登記行為屬規避土地法之脫法行為,契約無效。另贈與契約雖存在,但請求權時效自長子2005年成年起算,依《民法》第125條,15年內未行使即消滅,至2020年已屆滿,林男於2022年提告,已逾時效,判決林男敗訴。案件反映台灣農地交易潛規則、借名登記風險與法律時效爭議,提醒民眾勿輕忽農地買賣法律程序,確保財產權益。
最新消息 / 202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