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艦國造大突破:台船基隆廠首期廠房動工,帶動地方經濟
台船基隆廠國艦裝備廠房正式動土,第一期建置廠房面積近 2,000 坪,預計於 2022 年完工後投入國艦國造裝備生產與組裝,優先聘用基隆廠員工及在地人才。此廠房將結合台灣本土裝備廠家,導入高精度造船技術與自動化設備,滿足水面及水下艦艇核心裝備需求,支撐國防自主化政策。廠區規劃高精度裝配區、測試區及研發共享空間,並引入低耗能、低污染運作模式,提升產能與生產可靠性。此次建廠不僅強化國艦國造進程,也將帶動基隆地方產業升級,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未來第二期廠房及擴建計畫將持續推進,結合本土供應鏈與數位化管理系統,打造智慧化、高科技國艦裝備生產基地,對台灣造船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及地方產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最新消息 / 2025-09-18
🌏三星 vs Sony:高畫素 CMOS 競爭白熱化競爭策略
三星電子為了追趕全球 CMOS 影像感測器(CIS)龍頭 Sony,計畫將一座 DRAM 廠房轉換為 CIS 產線,預計將產量提升約 20%。此舉主要受 5G 手機、自動駕駛車及 AI 機器人等高畫素影像需求增長所驅動。目前三星 CIS 月產量約 10 萬片,轉產後可望增至 12–13 萬片,縮小與 Sony 的差距。Sony 也持續擴張長崎產線,月產量將增至 13.8 萬片,目標在 2025 年達到全球市佔率 60%。市場規模方面,2024 年全球 CIS 市場預估將從 2020 年的 197 億美元擴大至 270 億美元。產業專家指出,三星此舉不僅是追趕市佔率,更涉及高畫素產品、車用 CIS 與自動化量測技術的布局。未來三至五年,三星與 Sony 的競爭將深刻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對上下游企業的投資策略、技術創新與市場佈局提出更高要求,成為全球 CIS 市場焦點。
最新消息 / 2025-09-18
🚀仁武產業園區招商火爆,電子、航太、智慧物流廠商爭相進駐
高雄市仁武產業園區自動土典禮後,短短不到一個月即吸引超過150家廠商表達進駐意願,顯示市場對高雄工業用地需求旺盛。園區總面積48公頃,規劃研發區、製造區及公共工程區,採智慧工地管理與BIM建築資訊模型,進駐企業可於2021年第四季開始建廠。園區以電子、航太、智慧物流及精密機械為主要產業,並規劃低耗能、低污染設施,符合永續發展及ESG標準。預估完工後將創造242億元年產值、提供6,300個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產業升級與高值化發展。高雄市政府成立跨局處推動小組,加速土地釋出與建廠流程,提供投資輔導及行政支援,確保企業順利落地。仁武產業園區憑藉優越的區位、完善的交通及港口空港資源,結合高雄北部研發優勢,將成為高雄新興高科技產業聚落典範,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並兼顧環境永續與公共利益。
最新消息 / 2025-09-18
🏢 內科廠辦熱潮:金矽谷NO.25樓高16層、總銷12,000坪投資指南
內湖科學園區作為台北市高科技產業核心聚落,吸引半導體、電子、資訊科技及生技產業進駐,並擁有完善交通與生活機能。隨著土地供應緊張,內科廠辦空置率降至歷史新低,租金與土地價格持續上升。達永機構-耀達建設攜手三陽工業在內湖新明路打造「金矽谷NO.25」,樓高16層、SRC鋼骨科技大樓結構,總銷面積約1.2萬坪,專為大型企業總部量身打造。建案設計由美國NEXT ARCHITECTURE操刀,現代化立面結合玻璃與金屬材質,室內規劃開放式辦公區、多功能會議室及精緻門廳,並採用綠建築設計,包括節能玻璃、太陽能板及雨水回收系統。完工後,金矽谷NO.25將成為內科南區新地標,提升區域形象、滿足企業總部辦公需求,同時兼顧投資價值與永續環境管理,對北市廠辦市場及台商回流布局具有重要指標意義。
最新消息 / 2025-09-18
🔍 女性癌症與園區擴建通過!半導體產業與公共健康兼顧的秘訣
中科台中園區擴建用地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案(環差案)近期在環保署環評大會順利通過,標誌著半導體產業發展與環境管理的雙重進展。原址為大肚山彈藥分庫,隨著園區半導體製程技術提升,化學品使用與排放項目進行調整,放流水及空污排放均下修 25%,健康風險評估結果低於可接受風險值。針對女性癌症發生率提升問題,開發單位分析鄰近工業區污染、交通排放及生活型態影響,確認園區排放與女性結腸癌、直腸癌及子宮頸癌無顯著關聯。此外,台中市政府建議擴大農地益菌肥施用面積,開發單位承諾持續落實環評承諾並與市府討論優化方案。本案通過展現科學監測、公開透明與承諾落實的成功模式,兼顧產業發展與公共健康,為台灣半導體園區環境管理建立典範,並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管理經驗與策略參考。
最新消息 / 2025-09-18
💾 30%價差利潤背後:大陸車企搶晶片的真相
全球汽車產業正面臨車用晶片短缺危機,尤其大陸多家主流車企已採取駐廠囤貨策略,試圖保障生產穩定。然而,車用晶片生產主要集中在台灣、日本、美國等地,產能高度集中且生產週期長,短期擴產困難。車用晶片需通過嚴格車規測試與認證,封裝與測試周期長,良率要求高,使供應鏈更具脆弱性。同時,市場恐慌與二級代理商惜售行為進一步推高價格,增加車企採購成本與庫存壓力。面對短期供應挑戰,車企應建立安全庫存、採取多元供應來源及長期合約策略;中長期則需加快自主晶片研發、建立產業合作聯盟,以降低對海外供應鏈依賴。晶片自主化與供應鏈多元化將成為新能源車與智能車企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維持韌性與持續增長的關鍵。
最新消息 / 2025-09-18
🙌統益機電10年太陽光電實戰:從科技廠標準到能源獎項,打造400座黃金級案場的祕訣
統益機電工程成立逾30年,早期以機電工程起家,參與石化、鋼鐵及高雄捷運等重大建設,20年前切入高科技廠房建設,奠定「高標準施工」的專業口碑。10年前因應能源轉型跨足太陽光電,短短十年間已完成超過400座案場,累積裝置容量逾180MW,涵蓋校園綠屋頂、公共建築、住宅、工廠、農業畜舍與大型地面型電站。統益以科技廠標準導入光電工程,連續獲得能源局光鐸獎與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成為業界典範。在財務布局上,統益投入鳳山總部、小港廠辦與嘉義地面型電站,營收結構中光電占比達70%,展現成長動能。未來,統益不僅將持續深耕台灣市場,更有望透過國際合作,成為台灣太陽能產業國際化的重要推手,助力碳中和與能源永續。
最新消息 / 2025-09-18
🌉港島南能複製九龍東的成功嗎?全方位城市轉型解密
香港發展局參考「起動九龍東」成功經驗,推動「躍動港島南」計劃,透過跨專業團隊整合政策、城市規劃、交通、環境及社區發展資源,打造港島南新核心商業與文化區。九龍東自2012年成立辦事處後,透過土地重整、交通優化及公共空間活化,商業樓面面積增加70%,公共休憩空間擴大四倍,並創造約12,000個就業機會。計劃強調「一地多用」策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結合綠化、河道活化及行人天橋隧道網絡,提升宜居性與區域連接性。港島南計劃延伸九龍東模式,將舊工業與老舊設施轉型為多用途商業、文化、住宅及公共空間,並優化交通、智慧城市管理及綠地網絡。透過政策協作、土地善用及交通改善,計劃旨在提升城市景觀、經濟活力與社區生活質素,打造可複製的現代化都市轉型樣板,吸引企業與居民,促進可持續發展與區域競爭力提升。
最新消息 / 2025-09-17
🌇亞洲新灣區大翻身!高雄經貿、文化與倉儲多功能園區全解析
亞洲新灣區是高雄市重點開發區,市府透過 都市計畫變更、重劃區與區段徵收,將原本的重工業區轉型為 經貿核心、文化休閒及倉儲轉運多功能園區。目前共辦理 10 個公辦重劃區及 205 兵工廠區段徵收,總面積約 169 公頃。市府推動多項旗艦建設,如 高雄展覽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港埠旅運中心及市立圖書館總館,並透過輕軌串聯區域,提升交通便利性與整體生活品質。透過重劃與招商,亞洲新灣區吸引企業進駐,促進 產業升級、就業機會增加及城市景觀改善。該區將成為南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兼具 產業投資、文化休閒及公共生活空間,並持續吸引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投資,推動高雄整體城市轉型與經濟活力。
最新消息 / 2025-09-17
🪙新台幣升值+打房政策,出口企業如何因應?
近期政府持續推動房市調控政策,包括限制貸款成數、房地合一稅調整及預售屋市場監管,旨在抑制投機與房價過快上漲。工商協進會指出,政策對不同規模企業影響差異明顯:中小企業因資金有限,面臨房地產投資壓力、現金流緊張與投資計畫延後風險;大企業則因資金雄厚、融資能力強,受影響有限,甚至可趁機擴張市場份額。新台幣升值亦造成出口導向產業利潤縮水,加劇資金壓力,並可能促使部分企業考慮外移產能。工商界建議政府採取五大措施,包括匯率穩定、簽署 FTA 與 BTA、工業用地價格對應及支持國內疫苗研發,以降低中小企業風險、維持產業韌性及台灣經濟穩健成長。
最新消息 / 2025-09-17
🏗️都市計畫翻盤案例:建台水泥住宅商業地變回工業區全解析
建台水泥於民國101年在高雄左營高鐵站區旁自辦重劃約1.8萬坪土地,原規劃為特定住宅與商業用地,並分期開發配合公共設施點交。然而,細部計畫施行三年後,建台水泥未完成公共設施點交,也未依規提出建照申請,高雄市政府依法將土地變更回原工業區及部分鐵道用地,導致公司持有土地資產減損超過20億元。此事件揭示都市計畫執行、分期開發與公共設施交付對土地價值的重要性,也凸顯企業在土地開發投資中需兼顧政策法規、風險管控與財務策略。專家指出,建台案例提供投資者警示,未來土地開發應精準規劃、確保契約履行,並評估都市計畫變更風險,以避免資產減損與財務衝擊。高雄土地開發市場亦可從中學習,兼顧公共利益與企業發展,提升投資決策品質與都市計畫完整性。
最新消息 / 2025-09-17
🏁台南科技物流中心開幕,智慧倉儲與自動化管理如何提升效率?
台南樹谷園區「科學城」大型物流中心正式啟用,廠區面積達12,000坪,主要服務南科園區及周邊科技大廠。該物流中心採用 BOO(自地自建自營)模式,由東煒建設投資約18億元,一年多建成,尚未完工便已滿租,顯示南部科技產業對高品質倉儲和物流服務的強烈需求。物流中心預計創造560個就業機會,年產值達181億元,將大幅提升台南物流效率與產業競爭力。市長黃偉哲出席剪綵,肯定市府與業者合作成果,並強調其對南部經濟與就業的正面效益。專家指出,物流中心不僅加強園區供應鏈整合,也透過智慧倉儲、自動化管理及第三方物流租戶,提高運營效率和投資回報率。未來,隨著南科及樹谷園區需求持續成長,物流中心將擴展區域物流網絡,進一步推動南部科技產業發展,成為南部科技供應鏈核心節點,並為地方經濟與就業創造長期穩定效益。
最新消息 /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