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學甲通勤時間縮短50%?善化道路建設影響大揭秘
因應南部科學園區(南科)第三期基地擴建,南科周邊通勤與物流需求急速增加,現有麻善大橋及西港大橋在高峰時段出現嚴重壅塞。地方政府與立法單位提出建議,評估開闢高鐵橋下善化段道路,以打通麻善生活圈與南科園區的聯絡,改善麻豆、學甲及周邊居民及從業人員的通勤便利性。此舉不僅解決短期交通瓶頸,也可提升南部產業聚落整合、生活圈連結及土地價值。中央與地方單位可參考嘉義至新營高鐵橋下道路建設模式,採用分段施工、公共與民間資金共同投入,施工期約18至24個月,總投資約12億元。長期而言,善化段道路可促進產業投資、增加就業機會,並帶動周邊商業、住宅及教育發展,形成交通、產業與生活三贏局面,對南科及台南市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
最新消息 / 2025-10-15
		
				🏭 立肯紡織:從沙發布工廠到國際運動品牌供應鏈 市場制勝法則
立肯(Little King)由原銀行員廖炳榮創辦,從公股行庫穩定工作跳入紡織產業,以資金與財務管理能力重整岳父沙發布工廠,三年內成功扭虧為盈,並逐步轉型為剪毛及高附加值針織布生產。立肯專注國際運動品牌及ODM產品,年營收達40億元,成為UA(Under Armour)在台最大針織布供應商,並位列國內前六大針織布廠。廖炳榮善用財務背景與市場敏感度,導入成本分析、庫存控管、現金流管理及新產品研發策略;同時引進歐美與日本尖端設備,建立自動化檢測與智慧製造流程,確保品質一致性。企業重視人才培育與企業文化,導入標準作業流程、技能訓練與國際視野培訓,形成競爭優勢。立肯案例展示中型企業如何透過策略轉型、技術創新與市場敏捷度拓展國際市場,提升附加價值,並為台灣產業發展與中小企業經營提供寶貴示範。
最新消息 / 2025-10-15
		
				🎓「觀光業依賴 vs 高精密加工:臺東專校與宏育精密產學合作全新體驗」
國立臺東專科學校與宏育精密公司推動產學合作,引進歐美與日本最新精密加工設備,建立在地高精密加工人才培育基地。此合作不僅提升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縮短教育與產業技術差距,也促進臺東偏鄉經濟活化,增加高薪就業機會,減少人口外流。宏育精密在臺東豐樂工業區建廠,配合智慧化設備與產學專案,培育學生技術能力,並與公東高工及臺東大學規劃後續合作,打造完整產學鏈。政府政策提供研發補助、設備資助及人才培訓經費,鼓勵偏鄉產業升級與多元發展。此外,企業捐贈行動圖書車回饋偏鄉社會,改善教育資源不均。整體而言,這種產學合作模式成功將教育、就業與地方產業結合,形成在地人才培育、產業技術提升與經濟發展三贏格局,為臺東及其他偏鄉地區提供可行範本,並對台灣製造業升級及國際競爭力提升具有長遠戰略意義。
最新消息 / 2025-10-15
		
				🚲自行車、手工具、車用零件,中小企業如何用13億創造高附加值產業
2019 年,台灣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持續推動產業升級與經濟成長。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審查通過 46 家企業投資總額超過 265 億元,其中 4 家企業單次投資近 13 億元,涵蓋自行車、手工具、金屬加工及車用零件等高附加值產業。企業藉由智慧化設備導入、自動化生產及 ODM/OBM 模式提升產能與技術,帶來 2,160 個本國就業機會。中部自行車產業代表金盛元興業擴建智慧自動化廠房;嘉義手工具產業銳泰精密工具導入智慧製造產線;屏東金屬加工產業昱鋐實業新增精密管產線;高雄車用零件產業英鈿工業建置 AI/AIoT 智慧產線。此次投資不僅促進地方經濟與就業,也加速產業鏈整合、技術升級與國際市場布局,顯示中小企業加速投資已成台灣產業升級與經濟增長的重要推手。
最新消息 / 2025-10-15
		
				📌善德生化與旭東機械回台投資解析:醫療與半導體產業升級新契機
近年來,受到全球供應鏈重整與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台商積極回流投資台灣,以提升產業自主性與國際競爭力。2019 年台商回流投資總額已突破 6,774 億元,預計年底可達 7,800 億元,創造超過 5萬8,910 個就業機會。主要案例包括醫療器材領導企業善德生化科技,以及半導體與面板設備大廠旭東機械,涵蓋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產業。回流投資不僅帶動國產化與技術升級,也促進人才培育、產業鏈整合及地方經濟發展。政府透過三大方案提供土地、稅務及研發補助,降低企業投資成本,並強化智慧化廠房建置。台商回流對半導體、面板、醫療器材及航太精密製造等產業形成聚落效應,促進高科技產業集中與產業鏈自主化。整體而言,台商回流已成為台灣產業升級與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未來隨政策持續支持及產業成熟化,預計將吸引更多企業回台投資,提升國際競爭力與長期經濟效益。
最新消息 / 2025-10-15
		
				📄從楊梅到上海:華新資產運用效率與企業財務健康全剖析
華新集團近期在台灣楊梅與中國上海進行重大資產交易,楊梅廠房部分土地及建物出售給信昌電子陶瓷,上海華新麗華特殊鋼廠房則出售給白鶴鎮土地減量化工作小組。此次交易反映華新靈活資金調度、產業布局調整及政策配合能力,同時活化工業用地,釋放資金支持高附加值產業投資。楊梅廠房主要生產銅材,與華新科形成母公司控股、子公司承租模式,交易可認列處分資產利益約 2.27 億元。兩地交易對產業鏈整合、區域經濟活化及投資者信心均具正向影響,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與產業升級。從歷史土地價格與市場趨勢分析,楊梅與上海工業區價格穩步上升,交易價格合理。整體而言,此次資產重整兼具財務效益與戰略意義,展現華新在兩岸資產管理與長期發展上的前瞻性與靈活性。
最新消息 / 2025-10-15
		
				🌟立體減速標線首創全台!楊梅高上路安全新標準
楊梅區作為桃園重要工業與生活重鎮,近年推動多項 基礎建設與道路改善工程,提升交通安全與產業發展潛力。高上路因重車頻繁通行及視距不足,市府投入 497 萬元拓寬車道、移動電線桿並設置 LED 輔助標誌、反光貼紙及反射鏡,全國首創 立體減速標線 有效降低事故率。此外,楊梅區同步推動 教育、產業與生活圈建設,包括華德福學校、幼獅國際青年創業村及馬達矽谷園區,形成完整 產業、交通與生活規劃。商業設施如三立影城、IKEA、家樂福進駐,並拓寬榮平路連結 66 線快速道路,提升通勤與物流效率。公園及自然生態空間同步規劃,兼顧文化保存與休閒需求。透過交通改善、產業升級與生活圈完善,楊梅區正成為 青年創業、家庭生活與產業發展核心區域,帶動區域經濟穩定成長,並提升居民整體生活品質與城市吸引力。
最新消息 / 2025-10-15
		
				🌟南台灣科技廊道曝光:離岸風電、國艦國造與高雄經濟新動能
高雄正從傳統鋼鐵、造船及零組件產業中心,轉型為台灣南部的科技與能源重鎮。2019 年台商回流投資達 6,200 億元,使台灣 GDP 成長率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高雄橋頭科學園區、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園區與路竹科學園區構建完整的南台灣科技廊道,串連上游研發、中游製造及下游應用,促進產業垂直整合。離岸風電與國艦國造計畫為鋼鐵、造船與零組件產業帶來新商機,並創造大量就業與投資機會。經濟部單一窗口及政策支持,降低中小企業投資門檻,吸引年輕人才創業與就業,進一步提升南部產業競爭力。未來,高雄將憑藉科技、綠能與製造業的整合優勢,成為台灣南部產業重鎮與國際市場的新焦點,引領區域經濟穩定成長。
最新消息 / 2025-10-15
		
				🌍兩度流標、學童受影響!國健署石化工業健康研究進度曝光
台灣石化工業區長期存在環境污染與居民健康疑慮,國健署與國衛院於 2019 年啟動 四年期、1.6 億元的石化工業區學童健康風險研究計畫,預計評估雲林與高雄共 1,100 名學童的環境暴露與健康影響。然而,計畫中關鍵的風險溝通子計畫兩度流標,導致研究團隊難以順利進入校園與社區採樣,目前僅完成少量雲林學童採樣。分析指出,流標原因包括行政招標僵化、社區信任不足、專業人才缺乏及政策連結不明確。國際案例顯示,成功石化區健康研究須制度化社區參與、公開數據與政策連結。專家建議台灣應強化風險溝通制度、簡化行政流程、培育跨領域人才、建立長期監測與透明回饋機制,以重建社區信任,確保學童健康與環境治理。此研究延宕事件不僅反映科研困境,更揭示政策制度改革與社會信任建設的迫切性。
最新消息 / 2025-10-15
		
				🌳住宅、商業、綠地一次看懂:苗栗都市計畫變更,還地於民政策解析
苗栗、竹南及頭份都市計畫近期完成公共設施用地專案通盤檢討,提出住宅區大幅增加的變更方案,以「還地於民」活化土地。苗栗市住宅區增加 7.35 公頃,最大地塊為國立苗栗農工中正路舊校區「文中4」的 2.45 公頃,並同步調整商業區與農業區,以兼顧土地整體利用。竹南頭份住宅區新增 31.95 公頃,頭份市八德路「公10」及竹南鎮開元路「公23」為主要擴增地塊,同步保留部分公園與道路用地。公共設施總計減少 50 公頃左右,但透過跨區市地重劃整合,保留重要綠地與社區公共空間。此政策有助於緩解區域住房需求、提升土地價值,同時兼顧居民生活品質與城市綠意。專家建議完善基礎建設配套,透明公開資訊,提高居民參與度,並平衡公共利益與地主權益。整體而言,苗栗都市計畫變更將帶動住宅供給、促進土地活化,並為地方經濟發展與永續城市規劃提供新契機。
最新消息 / 2025-10-15
		
				💧「水泵、風機、農業抽水機:永磁電動摩打挑戰美英日國際大廠全攻略」
本地永磁電動摩打在小功率風機領域實現技術突破,成為行業先行者之一。與美國、英國及日本主要競爭對手相比,本地產品價格低 10%~20%,且省電 15%,展現明顯性價比優勢。公司採用自設工廠完成核心加工、組裝及軟件載入,確保商業機密及品質穩定,並在香港、台灣及中國內地取得專利,正申請歐盟專利。產品曾榮獲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及香港科技大學創業大賽優異獎。未來應用方向廣泛,包括中央空調風機、水泵、農業抽水機、大型風扇及快艇推進等,並計劃推出首批水泵系列產品。公司策略以技術創新、專利保護與自建產線為核心,兼顧節能、性能與市場競爭力,為永磁電動摩打在國內外市場擴張奠定堅實基礎。
最新消息 / 2025-10-15
		
				🌐從台灣到印尼,三聯地震預警系統如何守護智慧城市
三聯(5493)積極拓展新南向市場,2019 年 10 月成功向印尼出貨 147 組地震預警系統,協助印尼氣象局建立智慧防災管理網絡。三聯地震預警系統已取得 MIT 認證,結合 震前預警、震中物聯網聯動與震後結構快篩 技術,廣泛應用於台灣半導體廠房、高科技產業、校園及公共建築,有效降低地震災害風險。公司尚未公布第3季財報,但法人估計每股純益達 1.33 元,創單季新高,顯示營運動能強勁。三聯亦協助印度、中國大陸及南韓建立大型防災網絡,並積極申請前瞻基礎建設補助,拓展國際市場。專家建議,公司應持續投入研發、擴大國際合作,結合智慧城市及防災政策機會,以保持技術領先與國際競爭力。隨著全球智慧防災需求增加,三聯具備長期成長潛力,未來可透過國際市場布局與技術升級進一步提升市占率與營收。
最新消息 /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