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Google、特斯拉都搶著落腳新北?解密新北市長侯友宜「招商一條龍」的兩大秘密武器!
新北市面對企業用地不足問題,採取「產業園區開發」與「工業區立體化」兩大策略,有效吸引國內外企業落腳。市府透過「招商一條龍‧投資任意門」服務,整合產業、人才、交通三大優勢,並鬆綁都市計畫與工廠、商業登記法規,加快投資流程。已完成新店寶高智慧園區1期,成功引進鴻海、研揚科技、特斯拉等18家企業,出租率達98%,同時規劃2期開發,拓展北台灣智慧科技產業聚落。此外,工業區立體化政策鼓勵舊地新建或營運總部設立,捐贈產業空間作公益使用可獲容積獎勵,增進土地利用效率。2020至2030年共計釋出逾500公頃土地,並透過主題園區定位打造智慧科技、電動車、生醫、FinTech等核心產業,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及產值。新北市此舉不僅解決企業缺地問題,也提升產業競爭力,穩健推動智慧經濟城市發展,吸引更多企業長期投資落地。
最新消息 / 2025-09-04

📉 股價重挫!泰豐中壢廠95億標售失利,市場原因解析
2022年土地市場的壓軸大案——泰豐輪胎中壢廠土地標售,以底價95億元公開開標,最終卻以流標收場,引發市場關注。該案包含住宅區約2.7萬坪土地,鄰近生態綠地,具高開發潛力,原本吸引多家知名建商領取標單,但開標當日無人出價。流標主要因投資人須於2022年9月24日前取得桃園市地重劃核定函,否則土地將被打回原工業用地,增加開發風險。流標消息使泰豐及大股東南港輪胎股價雙雙下挫,其中泰豐股價跌停至21.5元。市場分析認為,雖土地具長期開發價值,但短期限制與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觀望。泰豐內部將討論後續處分方案,未來若順利落實地重劃及開發計畫,仍可望帶來可觀收益與長期增值空間。此次事件亦反映出央行緊縮土地融資及疫情衝擊下,土地市場的壓力與投資風險。
最新消息 / 2025-09-04

💡 為什麼台廠搶著「鮭魚返鄉」?深度解析佳穎觀音新廠,如何引爆車用、半導體沖壓件新商機!
佳穎(3310-TW)因應車用電子與半導體市場需求持續上揚,積極擴充台灣產能,決定在桃園觀音工業區投資約2.5億元建設新廠,其中包含1.7億元土地與廠房費用。新廠預計於2023年上半年投產,初期年營收貢獻約2億元,滿載後可提升至5億元。公司現有產能分布於台灣大園及中國昆山、東莞廠,其中中國產能占整體75%,觀音新廠將平衡在地供應鏈,並抓住高附加價值車用電子訂單。佳穎主要產品為連接器(70%)及導線架(30%),應用於汽車、半導體及光電產業,其中汽車電子占比約50%。觀音工業區具備完善污水處理能力,符合環保與製程需求。新產能的啟動將提高公司營收成長與市場競爭力,並降低供應鏈風險,進一步鞏固在車用電子與半導體零組件市場的領先地位,為未來營運帶來穩健成長動能。
最新消息 / 2025-09-04

💻為什麼晟銘電逆勢翻紅?深度解析中壢新產能如何助攻「PC機殼霸主」轉型伺服器!
2022年,伺服器市場逆勢成長,國內PC暨伺服器機殼廠晟銘電(3013)受惠市場需求提升與缺料緩解,業績出現轉機。首季雖仍小虧千萬元,但匯兌收益助力,單季稅後轉盈,EPS達0.04元。過去PC與伺服器比重約五五波,2022年伺服器比重提升至六成以上,反映雲端市場擴張趨勢。為應對產能需求,晟銘電在中壢增購兩座廠房,並啟動私募現金增資,募資規模上看10億元,主要對象包括董事與大股東。公司2025合併營收逆勢成長,顯示在全球科技業面臨中國封控及供應鏈挑戰下,仍具韌性與成長潛力。伺服器產業的快速擴張,加上公司策略性增產與資本運作,為晟銘電帶來營運轉機,預期未來幾年在伺服器領域的表現將持續改善,並鞏固其在市場的競爭地位。
最新消息 / 2025-09-04

🚗電動車大爆發!為何順德、康普、和勤成為台廠供應鏈的「隱形冠軍」?
順德(2351)、康普(4739)與和勤(1586)看好電動車產業商機,積極擴產與提升技術能力。順德在車用導線架市場受惠於電動車、智慧電網及綠能發展,營收呈現成長,並透過智能廠房與高效產線提升製程效率。銅價波動及新台幣貶值亦帶來成本與匯兌優勢。康普專注於電動車電池材料,擴充硫酸鎳與硫酸鈷產能,產品通過客戶驗證後可望推動單季營收增加,並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以提升市場占有率。和勤作為美系電動車零件供應商,全面改選董事並穩固領導層,以因應產業成長。整體而言,三家公司均以技術研發、產能擴張與市場布局為核心策略,把握電動車市場快速成長的契機,預期未來車用產品營收將持續增加,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最新消息 / 2025-09-04

✍️為什麼台南這2741家工廠,搶著申請「特定工廠」?深度解析新版《工輔法》的轉型之路
台南市經發局依據《工廠管理輔導法》積極推動未登記工廠納管,截至 2022 年 5 月 26 日,已有 2,741 家業者提出申請,其中 1,009 家已核准納管,改善計畫提交 362 家、核准 60 家;申請特定工廠登記 19 家、核准 14 家,臨時工廠 773 家全數完成特定工廠登記並核准 755 家。依法規,業者須在補正通知後 30 日內完成相關文件補正,並於核准改善計畫後兩年內完成改善事項,最終在 119 年前申請特定工廠登記,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證後,須於 121 年提出用地計畫並完成工業用地變更及建物使照,方能申請一般工廠登記,實現工廠合法化與永續經營。經發局表示,透過輔導及法規落實,未登記工廠合法化進程順利,對提升產業競爭力及吸引投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保障地方經濟與就業,並促進工業區整體規劃與可持續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9-04

📰泰豐中壢舊廠百億土地標售!這場世紀大案為何成為台灣房市的「壓力測試」?
泰豐輪胎位於桃園中壢的舊廠土地,成為2022年上半年土地市場的壓軸大案,總標售底價高達95億元,吸引市場高度關注。該案包括住宅用地約2.69萬坪與工商綜合區約1.72萬坪,面積龐大且緊鄰1.3萬坪生態綠地,具備稀缺性與高開發潛力。標售條件採所有權交易,並透過市地重劃方式開發,預計可分回逾1.2萬坪住宅區,容積率200%、建蔽率50%,極具規模優勢。房地產業者認為,以底價觀察屬合理範圍,若由大型建商得標,未來每坪售價有望站上4字頭。然而,此案亦存在不確定性,得標者須在2022年9月23日前完成市地重劃核定,否則將回歸工業用地。此案不僅是央行緊縮土地融資後的首場大型標售,更是土地市場溫度的重要測試,預期將引發建商積極角逐。
最新消息 / 2025-09-04

🌍 新北搶人才對決桃園!大柑園複合式產業城能否留住工廠?
新北市正推動樹林大柑園都市計畫,規劃 615 公頃土地打造「複合式產業城」,核心聚焦高精密機械與高端零組件製造,並結合傳產區,盼兼顧產業升級與地方發展。然而,城鄉局的都計技術服務案已兩度流標,進度延宕,引發地方議員關切,擔心工廠外移加劇。大柑園目前聚集金屬、紡織、家具、塑膠、機械五大產業,未登記工廠多達 446 家,市府正積極納管與輔導轉型。與此同時,桃園因地價相對低廉、產區完整,成為產業外移首選,新北若要留住企業與人才,開發速度必須加快。市府未來將考慮區段徵收、優先安置中小企業,避免比照塭仔圳大規模拆除,並將辦理公聽會蒐集民意。大柑園若能順利推進,將成為北台灣產業升級新據點,但須克服規模過大、規劃困難及基礎建設不足等挑戰,方能真正留住產業、促進就業與城市競爭力。
最新消息 / 2025-09-04

🏭半導體二哥聯電為何逆勢擴產新加坡!如何用新廠布局未來半導體市場
聯電在半導體市場前景被看衰之際,逆勢宣布在新加坡投資約 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450 億元)建造新晶圓廠,預計 2024 年底量產,首期月產能達 3 萬片。此舉打破聯電 22 年來在新加坡未擴產的保守策略,背後有兩大盤算:一是靠近市場、就近爭取歐洲及亞洲 IDM 客戶訂單,打造短鏈經濟優勢;二是分散產能、降低地緣政治風險,新加坡作為半導體中立聚落,能有效應對美、中、歐三大勢力供應鏈挑戰。聯電同時在台灣南科廠擴產,顯示公司策略是結合本土與海外布局,兼顧市場需求及風險分散。雖外界對成熟製程需求疲弱持保守看法,但公司營運仍維持成長態勢。此次投資不僅強化聯電全球供應鏈靈活性,也為未來半導體市場爭取更多訂單,凸顯聯電在逆境中布局長期發展的前瞻策略與競爭力。
最新消息 / 2025-09-04

🏗️ 群聯百億布局竹南研發中心,打造員工創新生態圈
群聯(8299-TW)持續加碼投資台灣,展現企業對研發與人才培育的長期承諾。自2007年起,群聯已在苗栗竹南逐步購入土地,累計投資超過75億元,用於建置一至五期研發大樓,作為營運總部及研發中心。2022年,公司取得兩筆土地,啟動六期研發大樓建設計畫,同時打造員工創新大樓,規劃宿舍、運動中心、教育與演講廳等多功能設施,以提升員工生活與創新環境。群聯高度重視技術開發,研發費用占營業費用比率近80%,2022年投入研發經費將突破百億元。公司亦積極拓展高雄橋頭科學園區建設與捐助台南交大人工智慧實驗室,支持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在看好5G技術與NAND Flash儲存產業成長動能下,群聯透過土地購置、廠房建設與研發創新,打造完整產業生態,強化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競爭力與長期發展基礎。
最新消息 / 2025-09-04

🏭傳統廠房 VS 智慧綠能廠房:裕鐵新投資創造13萬就業機會
台灣「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持續吸引企業加碼投資,總額已逼近 1.7 兆元,創造超過 13 萬個本國就業機會。其中,鋼鐵加工業裕鐵企業斥資 108 億元於高雄路竹工業區建置智慧化綠能廠房,導入大數據、物聯網及數位化管理系統,並設置太陽能發電與水循環利用設備,實現綠色製造與能源可視化。嘉義鐵線投入 7 億元建新廠,擴增低合金鋼線材產能,配合政府零碳排政策;益材科技則投資逾 4 億元於碳纖維複合材料航太廠房,導入智慧機械與品質管理系統。三家企業透過智慧化與綠能設施升級傳統產業,提高生產效率與環境友善程度。同時,根留台灣企業及中小企業方案已吸引千餘家企業參與,帶動產業升級與高附加價值發展,充分展現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力與永續發展潛力。
最新消息 / 2025-09-04

💡台塑集團大手筆!南亞彰濱工業地交易帶來的產業戰略啟示
南亞以56.4億元購下彰濱工業區「崙尾一區三期產業用地」54.97公頃,每坪僅3.39萬元,引發市場關注。本文解析南亞能以低價取得土地的三大原因:首先,石化產業資本與技術高度密集,南亞作為台塑集團旗下核心企業,與政府對話管道直接,能取得量身打造的土地配置;其次,彰濱臨海土地雖便宜,但需自行建置基礎設施,如道路、排水與路燈,價格因附加成本低而更具吸引力;最後,南亞購地目的為擴展高階載板與塑膠加工產品產能,符合國家產業策略與產業國家隊概念。整體而言,南亞低價購入彰濱土地不只是單純投資行為,而是結合政策支持、產業地位及長期產能規劃的戰略決策,彰顯其在台灣石化與塑膠產業鏈中的龍頭地位。
最新消息 / 202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