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房貸「貸不到」?別慌!首購、換屋族必看:破解央行限貸困境,教你聰明申貸圓夢!

作者:小編 於 2025-07-22
1171
次閱讀

近期,央行實施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導致房市買氣明顯降溫,銀行放貸資金持續緊縮,審核時間拉長,貸款成數降低。首購族與換屋族面臨貸款申請難度提升,自備款比例從兩成提高至約25%至30%,增加購屋壓力。市場成交量和看漲意願均大幅下降,購屋觀望情緒濃厚。主要銀行對首購、新青安貸款及繼承族群提供部分寬鬆措施,但整體信貸環境仍趨嚴。購屋者須提前與銀行溝通,做好初步估價及信用準備,避免多次聯徵影響信評。穩定收入、良好信用記錄及合理負債比是提升核貸成功的關鍵。審核時間延長使交易流程更複雜,建議買家提前規劃貸款時程,確保簽約及撥款順利。本文深入分析政策影響與銀行動態,提供首購與換屋族實用申貸策略,協助克服貸款困境,實現置產夢想。

🚫房貸「貸不到」?別慌!首購、換屋族必看:破解央行限貸困境,教你聰明申貸圓夢!

📖 文章目錄

  • 引言:央行緊箍咒下的購屋新挑戰 🚨

  • 房貸緊縮浪潮:為何「貸不到」恐慌蔓延? 📉

  • 自備款水位拉高:購屋門檻的現實考驗 💰

  • 誰能安心申貸?政策鬆綁下的三大受惠族群 💪

  • 提升貸款成數與核貸率的實戰撇步 🚀

  • 市場新趨勢:預售屋與現金購屋的策略轉變 🔄

  • 觀點與建議:面對變局,購屋族如何應對? 💡

  • 結論:堅持購屋理想,等待撥雲見日 ☀️


🚨 引言:央行緊箍咒下的購屋新挑戰

近年來,台灣房市一直呈現出高漲態勢,吸引無數民眾投入購屋行列,尤其是首購族與換屋族,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或因應家庭結構變動,積極尋找理想住宅。然而,伴隨房價節節攀升,房貸成數與審核標準逐步收緊,對購屋者造成嚴重壓力。2025年第三季,央行針對房市持續施加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試圖抑制過熱風險,卻也直接讓市場面臨資金流動緊縮的「緊箍咒」。

這一輪信用管制,明顯使得銀行對不動產放款態度趨嚴,審核程序延長且貸款成數大幅下降。根據最新市場數據顯示,購屋者因申貸困難而觀望心態增加,整體買氣較2025年上半年減少約三至四成,市場看漲比例急遽下降至27%,成交量同步滑落至多年低點。由此可見,貸款撥款的拖延與資金門檻的提升,已成為阻礙民眾購屋的最大障礙。

對於剛入市的首購族而言,原本預期以20%自備款即可順利申請房貸的時代逐漸遠去,現在多數銀行要求至少提高至25%至30%,加重了資金壓力。而換屋族則面臨同時持有舊屋與新屋的貸款管理挑戰,部分銀行更依據借款人信用及負債狀況,調整審核標準,讓申貸流程變得更加嚴苛。

更令人焦慮的是,銀行審核時間從過去的2至3週延長至5至6週,甚至更久。這不僅影響了整體購屋流程,也讓買賣雙方交易時程變得難以掌握,常見簽約後因貸款未能及時核准而面臨解約風險。房產專家提醒,當前買房族必須預先與銀行溝通,做好初步估價及貸款條件評估,避免申貸過程中聯徵過多導致信用評分下滑,影響最終核貸。

此外,央行此次管制中,對特定族群有所鬆綁,例如首購族、新青安貸款申請者及繼承族群,都享有較優貸款條件,成為目前銀行申貸相對寬鬆的對象。繼承者可不計入房貸戶數,換屋族可透過切結方式爭取較好成數,成屋與預售屋已簽約者也在豁免範圍內,這些措施無疑是為了維持基本的市場流動性與剛性需求。

在此嚴峻環境中,如何突破申貸瓶頸、掌握申貸流程、提升貸款成功率,成為所有購屋族群必須面對的課題。專家建議,穩定的收入證明、良好的信用記錄,以及合理的負債比,是銀行評估貸款的關鍵;而謹慎選擇申貸時機、提前規劃貸款申請流程,也是避免因申貸延誤而影響購屋計畫的重要策略。

本文將全面解析央行信用管制對房市的深遠影響,詳細剖析銀行最新貸款政策,並整合首購與換屋族的申貸成功案例與實務建議。透過豐富的數據分析與表格呈現,帶您掌握申貸新趨勢,學會如何在資金緊縮的環境中,以最有效的方式取得房貸,實現購屋夢想。無論是首次置產,或是換屋升級,這篇文章將是您不可錯過的理財攻略。


📉 房貸緊縮浪潮:為何「貸不到」恐慌蔓延?

「貸不到」的氛圍,正逐漸籠罩著台灣房市。這種由政策驅動的信貸緊縮,深刻影響了購屋者的決策與市場情緒。

⚔️ 央行信用管制:第七波衝擊市場信心

台灣中央銀行(以下簡稱央行)在第三季度理監事會議上,祭出了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直接對不動產放款進行了更嚴格的限制。

管制內容:主要針對特定地區、特定金額或特定對象進行更嚴格的貸款成數、寬限期限制,目的在於抑制過熱的房市,防堵過多的資金流向不動產。

影響

  • 直接衝擊:部分購屋者發現原先預期的貸款成數無法達到,或是貸款條件不如預期。

  • 心理層面:市場普遍預期央行打房立場將持續,這種不確定性直接打擊了買盤信心,讓潛在買家採取觀望態度。

❄️ 銀行放款緊縮:撥款期程延宕,買氣急凍

在央行政策壓力下,銀行針對不動產放款的態度變得更加保守,直接體現在資金供應的緊縮。

  • 資金供給減少:銀行被要求降低不動產放款比重,導致整體可貸資金減少。

  • 審核趨嚴:即使符合條件,銀行的審核標準也提高,對借款人的財力、信用狀況要求更嚴格。

  • 撥款期程拖延:這是目前最讓購屋者頭痛的問題。審核時間從原本的2-3週延長至5-6週以上,使得整體買賣流程從1.5個月延長至2-2.5個月。這可能導致購屋者無法在合約期限內完成交屋,引發違約風險。

  • 買氣急凍:不少房仲業者觀察到,買方較上半年房市熱絡時減少了3至4成,市場看漲比例也驟降至27%。過去「先看房再申請房貸」的模式,現在已轉變為「先擔心能否順利貸到款」。

📊 市場數據揭密:來客與成交組數跌至新低

市場的疲軟並非空穴來風,數據顯示這股低氣壓已蔓延至各個區域。

  • 來客數與成交組數:追蹤指標建案,平均來客組數每週約21.7組,而平均成交組數每週約2.3組,為今年最差表現。

  • 區域普跌:不論是蛋黃區市中心,或是新興重劃區,都籠罩在低氣壓狀況,與上半年熱況兩樣情相當明顯。

指標上半年熱絡時 (概估)央行管制後 (當前數據)變化
買方人數較多減少3~4成急遽減少
市場看漲比例較高驟降至27%顯著下降
建案平均來客組數/週較高約21.7組下滑
建案平均成交組數/週較高約2.3組顯著下滑
房貸審核撥款期程2-3週5-6週以上大幅延長

這些數據明確指出,央行要求不動產放款降溫的立場應不會改變,且有銀行業者指出,央行要求提出的改善計劃期限至明年底,可預期接下來資金都屬於偏緊的狀態。這對購屋者而言,意味著需要更謹慎的財務規劃和申貸策略。


💰 自備款水位拉高:購屋門檻的現實考驗

在房貸水龍頭栓緊的背景下,最直接且顯著的影響,就是購屋的自備款門檻被實質拉高。這對許多首購族和換屋族來說,無疑是資金規劃上的一大考驗。

📈 從兩成到兩成半至三成:資金準備新標準

過去,一般購屋者常以房價的兩成作為自備款的準備目標。然而,隨著央行信用管制和銀行放款趨於保守,這個標準已經悄然改變。

新標準:現在買房自備款要從兩成提高到兩成半至三成,以應對銀行更保守的估價。

原因分析

  1. 鑑價保守:銀行在房市降溫、風險提高時,會更趨於保守地評估房屋價值,導致核貸成數可能不如預期。例如,您認為價值1000萬的房子,銀行可能只鑑價900萬,貸款成數以900萬為基準計算。

  2. 降低風險:提高自備款比例,意味著購屋者投入自有資金更多,銀行風險隨之降低,更願意放貸。

  3. 政策引導:央行透過管制措施,實質上也在引導民眾準備更多自備款,降低槓桿。

這意味著,如果您的購屋預算為1000萬元,過去可能準備200萬自備款就足夠,現在則可能需要準備250萬至300萬元。對於資金有限的購屋者來說,這無疑增加了購屋的難度。

房貸期數延長:30年期房貸成主流

為了降低每月的還款壓力,同時彌補自備款增加的缺口,許多購屋者選擇拉長房貸期數,使得30年期房貸成為當前市場的主流。

數據趨勢

  • 過去10年來,房貸期數平均增加了69期,房貸族平均貸款多了將近6年

  • 去年第三季房貸期數寫下新高的平均305期,今年第一季則是追平新高的305期

  • 六都中,有四都的平均房貸期數寫下新高

區域分析 (今年第一季新增購置住宅貸款平均貸款期數)

區域平均房貸期數 (月)平均房貸年數 (年)
新北市31626.3
桃園市31826.5
台中市31926.6
台北市297 (新高)24.75

這組數據清晰地顯示,台灣房貸市場正普遍朝向長年期發展,尤其是30年期的房貸比例明顯拉高。這雖然有助於降低每個月的還款負擔,但也意味著總繳利息會更多,購屋者需要仔細權衡其中的利弊。對於購屋族來說,準備更充足的自備款,並善用長年期房貸,成為應對當前市場挑戰的必備策略。


💪 誰能安心申貸?政策鬆綁下的三大受惠族群

在普遍緊縮的房貸環境中,並非所有人都感到貸款無門。事實上,政策的調整和銀行的考量,使得特定族群反而更容易獲得貸款。國稅局指出,目前有三類人較易獲得銀行貸款

新青安與自住首購族:銀行的優先考量

  1. 新青安申請者

    • 優勢:政府主導的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俗稱新青安貸款),其目的就是為了協助年輕人首次購屋。這類貸款通常享有較低的利率、較長的還款年限(最高40年),以及較寬鬆的貸放條件。

    • 銀行態度:銀行配合政府政策,對新青安貸款案件通常會給予優先承作的待遇。這從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華南商業銀行、全國農業金庫等主要承作銀行皆強調會優先承貸可見一斑。

    • 提醒:由於受理案件量增多,可能會影響後續審核及撥款時間,客戶須預先評估交屋時程。

  2. 自住且首購者

    • 優勢:即使不完全符合新青安資格,但只要是自住且無自有房屋的首次購屋者,通常也較能獲得銀行的青睞。

    • 銀行態度:銀行基於風險考量,對自住需求的借款人相對信任,認為其還款意願和穩定性較高。華南商業銀行和全國農業金庫都明確表示,新案受理會優先承貸合乎首購、自住條件的申貸案件。

    • 貸款成數:這類族群通常仍能爭取到較高的貸款成數(例如最高8成),且可能適用寬限期。

🔑 央行最新鬆綁:繼承、換屋、已簽約族群

央行在第七波信用管制後,也對某些族群進行了鬆綁,展現了政策彈性,讓這部分購屋者獲得了「豁免權」,不再被納入嚴格的戶數計算,從而可能取得較好的房貸條件。

  1. 繼承族群

    • 受惠之處:購屋時可不計繼承來的房屋與房貸戶數。這對於那些在外地工作,但因繼承而名下擁有祖傳老屋或部分持分不動產的年輕族群而言,是一大福音。過去,他們可能因名下有房而被視為非首購,貸款受到限制,現在則有了活路。

    • 背後考量:央行此舉是體恤非自願性取得房產的民眾,避免其因繼承而無法購置實際居住的房屋。

  2. 換屋族

    • 受惠之處:換屋族也能以切結方式出售舊屋,從而取得較好的房貸條件。這意味著,只要能證明舊屋會在一定期限內出售,銀行在評估新屋貸款時,可以不將舊屋列入多戶計算。

    • 背後考量:換屋是正常的居住需求,而非炒作行為。央行此舉是為了避免「以小換大」或「改善居住環境」的民眾受到過度限制。

  3. 成屋及預售屋已簽約的購屋者

    • 受惠之處:這些在管制前已簽約的購屋者,也排除在管制範圍之外

    • 背後考量:尊重已成立的合約關係,避免政策溯及既往對民眾造成不公平的影響。

💑 夫妻共同持有:聰明規劃,化解限貸難題

對於夫妻共同持有的情況,若能聰明規劃借款人身份,也能有效規避部分限貸問題。

情境房產登記借款人另一方身份貸款條件說明
情境一夫妻共同持有丈夫妻子名下有房但無房貸可視為首購,不受成數限制;無寬限期適用。妻子雖有持分房屋,但只要其名下無房貸,則不被計入多戶。
情境二妻子名下妻子丈夫為保證人 (非共同債務人)妻子依自身條件核貸丈夫若名下無房且無房貸,可適用銀行首購條件。
情境三丈夫名下丈夫妻子名下無房且無房貸丈夫依自身條件核貸妻子若名下無房且無房貸,可適用銀行首購條件。
關鍵原則持有房屋的貸款借款人身份是關鍵。只要夫妻其中一方名下無房且無房貸,申請貸款時就可能被視為首購,享有較好的條件。

總結而言,在當前的房貸緊縮環境下,新青安、自住首購、以及經過政策鬆綁的繼承、換屋和已簽約族群,相對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而對於夫妻共同持有的情況,精準規劃借款人身份,也能為申貸創造有利條件。


🚀 提升貸款成數與核貸率的實戰撇步

在房貸水龍頭收緊的當下,如何讓自己成為銀行眼中的「好客戶」,從而儘量提升貸款成數並確保核貸成功,成為每個購屋者都必須掌握的實戰技巧。

💼 打造銀行放心的「好借款人」形象

銀行在核貸時,最看重的是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與信用狀況。

  1. 穩定收入與大型企業就業

    • 穩定收入:擁有固定且可觀的薪資收入,尤其是有明確的薪資轉帳證明,是銀行判斷還款能力的首要依據。

    • 大型企業/公職/醫師等專業人士:在大型企業、上市櫃公司、公務機關或擔任醫師、律師等專業職務,通常被銀行視為更穩定的就業對象,風險較低,有助於爭取更好的貸款條件。

  2. 維持良好信用紀錄

    • 信用往來:不要完全沒有跟銀行往來紀錄,適度使用信用卡並按時全額繳清,能幫助建立良好的信用歷史。

    • 按時繳交各項帳單:包括信用卡費、電話費、水電瓦斯費、學貸、車貸等,任何逾期繳款都會對信用評分產生負面影響。

    • 避免使用循環利息:信用卡循環利息是銀行判斷個人財務狀況不佳的重要指標,應盡量避免。

    • 不隨意做信用卡預借現金:這也是信用不良的警訊。

  3. 負債比合理

    • 銀行會評估借款人的負債收入比(月負債支出佔月收入的比例)。一般而言,個人負債比最好不要超過每月收入的30%至40%。若有其他貸款(如信貸、車貸等),建議在申請房貸前盡量降低這些負債。

🧐 聯徵查詢的智慧:避免短期多次查詢

聯徵查詢次數是銀行評估信用風險的重要指標之一。短期內被多家銀行頻繁查詢聯徵紀錄,可能會讓銀行認為您有急迫的資金需求,反而影響核貸。

  1. 初步試算評估房貸狀況

    • 在正式向銀行填寫貸款申請書聯徵前,建議買家先透過銀行網站試算、或直接向銀行房貸專員口頭諮詢,初步評估自身的房貸狀況,包括可能獲得的貸款成數、利率範圍等。

    • 先請銀行進行初步估價:確認初估貸款條件符合買家理想需求後,再向滿意的銀行填寫申請書。這有助於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銀行,避免盲目送件。

  2. 避免短期聯徵次數過多

    • 這是因為申請書一經填寫,銀行進入審核貸款程序就會調閱聯徵記錄。如此一來,較能避免短期聯徵超過3次的情況發生。一般建議,在一個月內聯徵查詢次數不要超過3次,否則可能被銀行視為高風險客戶。

    • 與銀行溝通:即便已填寫申請資料,若最終決定不選擇該銀行,也要提醒銀行承辦人,房貸的核准紀錄請勿上聯徵。這是因為未來選定的銀行在撥款前,會再次進行聯徵查詢,若前面申請房貸的核准紀錄上了聯徵,可能導致影響最終選定銀行的撥款程序,進而影響後續流程的進度。

📝 簽約前與銀行確認:審核撥款時程要抓緊

目前銀行房貸審核時間明顯拉長,使得整體買賣流程時間增加。

  • 審核時間延長:從原本2-3週延長至5-6週以上,使得整體買賣流程從1.5個月延長至2-2.5個月。

  • 簽約前確認:提醒購屋者在簽訂買賣合約前,盡量先確定好預計向哪一家銀行申請房屋貸款,並確定目前的核准跟撥款所需要的作業時間

  • 約定期限注意:在簽約時,要特別注意買賣合約中的交屋期限,確保其能夠配合銀行的撥款期程,以免因貸款審核延遲而影響交易,甚至面臨違約風險。

掌握這些實戰撇步,能夠有效提高您的房貸核貸成數與成功率,讓購屋之路更加順遂。


🔄 市場新趨勢:預售屋與現金購屋的策略轉變

在房貸緊縮的環境下,購屋者的選擇和策略也悄然發生變化。中古屋市場受到直接衝擊,而預售屋和現金購屋則因其特性,反而成為部分購屋族群的避險或趁勢卡位選項。

🏘️ 預售屋:緩解自備款壓力的綠洲

中古屋市場在銀行限貸下首當其衝,看屋成交比迅速滑落,主要原因在於買方自備款準備在短期內難以大幅拉高。相較之下,預售屋因為其特殊的付款模式,反而成為部分買家的考量。

  • 付款期限彈性:預售屋的自備款付款期限通常可達3~5年,這使得買方的自備款付款壓力得以減輕。例如,如果總價1000萬元的預售屋,250萬元的自備款可以分好幾年攤繳,而不是在短時間內一次性付出。

  • 吸引首購買家回籠:這種付款上的彈性,對於自住型的首購買家而言,提供了更充裕的資金準備時間,因此也觀察到部分買家有逐漸回籠現象。

  • 建商因應:同時,推案建商也紛紛提前因應明年開始的交屋潮,陸續與銀行接洽,爭取更充裕的分戶貸款額度,以確保未來交屋時,買方能夠順利獲得貸款。這顯示建商也在積極配合市場變化,降低買家風險。

💎 現金購屋與高資力買家:趁勢卡位蛋黃區

在房市低迷、貸款不易的時期,資金實力雄厚的買家反而看到了機會。

  • 高科技業購屋客層與自營商:一些經濟實力不錯的族群,例如高科技業的購屋客層以及自營商,他們手中的現金流較為充裕,對貸款的依賴度較低。

  • 「現金購屋」或「僅申請少許貸款」:這類買家甚至乾脆打算以現金購屋,或僅申請少許貸款,完全不受銀行限貸政策的影響。

  • 「危機入市」的思維:他們趁著當前市場氣氛波動,買方觀望,競爭者減少的時期,選擇卡位蛋黃區好宅。因為在市場相對低迷時,優質地段的好物件可能會有更好的議價空間,或是更容易搶得先機。

這兩種策略的出現,反映了在房貸緊縮環境下,市場結構和買家行為的多元變化。對於一般購屋者來說,了解這些趨勢,有助於更清晰地評估自身狀況,並選擇最適合的購屋路徑。


💡 觀點與建議:面對變局,購屋族如何應對?

面對央行政策帶來的房貸緊縮和市場觀望氛圍,購屋族無需過度恐慌,而是應更為理性、謹慎地應對。以下提供幾點觀點與建議:

💲 提前規劃資金,彈性應對

觀點:自備款門檻的提高是當前的現實,且銀行審核趨嚴,對借款人的財力要求更高。若未充分準備,購屋計畫容易受阻。

建議

  1. 提高自備款準備比例:將自備款目標從過去的兩成提高到至少兩成半至三成,甚至更高。這能增加銀行的核貸意願,也能讓您在議價時更有底氣。

  2. 多元資金來源:除了儲蓄,可評估是否有其他可動用的資金來源,但避免使用高利貸或短期資金。

  3. 預留彈性資金:除了自備款,還要預留裝潢費、家具費、仲介費、代書費、契稅、印花稅等雜項費用,避免交屋時資金吃緊。

🤝 善用政策工具,不排斥新選擇

觀點:雖然央行祭出管制,但也針對特定族群給予了鬆綁,同時政府也持續推動新青安等優惠貸款。了解並善用這些政策,能為自己創造有利條件。

建議

  1. 深入了解新青安貸款:若符合資格,務必優先考慮新青安貸款,其優惠條件是市場上難以比擬的。

  2. 善用央行鬆綁條款:若您是繼承族群或換屋族,務必了解最新的鬆綁政策,並準備相關證明文件,爭取更好的貸款條件。

  3. 評估預售屋的可行性:對於資金需要在時間上分散的買家,預售屋的付款模式可以是一個緩解壓力的選擇。但仍需注意預售屋的風險(如延遲交屋、建商倒閉等)。

📈 謹慎評估自身條件與市場變化

觀點:在市場趨冷時,購屋者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做決定,而非盲目追價。理性評估自身財務狀況和市場走勢,是成功購屋的關鍵。

建議

  1. 詳細評估還款能力:除了每月房貸,還要將生活開銷、育兒教育費、未來潛在支出等納入考量,確保每月還款壓力在可承受範圍內。

  2. 多方比較,貨比三家:多諮詢幾家銀行,比較他們的貸款方案、利率、成數和審核速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3. 參考實價登錄與市場資訊:不要輕信片面資訊,多方蒐集房價資訊、成交數據,對目標區域的房價有更客觀的判斷。

  4. 必要時調整購屋計畫:如果短期內資金無法到位或貸款困難,不妨考慮延後購屋計畫,或調整購屋區域、坪數、總價,以更符合當前市場的現實。


☀️ 結論:堅持購屋理想,等待撥雲見日

當前的房貸緊縮,確實為許多有購屋需求的民眾帶來了挑戰。從央行政策的強力介入,到銀行放款態度的保守,再到自備款門檻的實質拉高,都讓購屋之路顯得崎嶇。市場上「貸不到」的恐慌氣氛,也導致了買氣的觀望和成交量的下滑。

然而,危機中也往往蘊藏著轉機。對於新青安、自住首購族、以及受惠於政策鬆綁的繼承與換屋族而言,政府與銀行仍提供了相對友善的申貸通道。同時,預售屋的彈性付款以及高資力買家的趁勢卡位,也顯示了市場在變動中尋找新平衡的韌性。

重要的是,購屋族無需被短期的恐慌所左右。只要能提前做好資金規劃,培養良好的信用紀錄,掌握實戰申貸技巧,並善用政策工具,即使面對嚴峻的信貸環境,依然能提升核貸的機會。同時,市場降溫也為理性購屋者創造了更多時間去挑選符合需求的物件,甚至爭取到更好的議價空間。

堅持購屋的理想,不放過任何一個提升申貸條件的機會,並耐心等待市場撥雲見日。畢竟,有準備的人,才能在機會來臨時,穩穩地抓住它。 台灣房市的這場變革,終將走向更為健康與永續的發展。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房貸「貸不到」?別慌!首購、換屋族必看:破解央行限貸困境,教你聰明申貸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