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預售屋轉讓新規必懂!房地合一稅申報錯誤恐被補稅罰款
次閱讀
自2021年7月1日起,房地合一稅2.0新制正式實施,將2016年後取得的預售屋及其基地納入課稅範圍。申報時,個人出售預售屋必須以「實際收取受讓人給付的金額」為準,而非預售屋買賣契約書上的總價,避免短報稅基導致補稅和罰鍰。
成交價額認定是以讓與人實際收到的款項為基礎,排除受讓人後續支付建設公司的款項。取得成本則是讓與人實際支付給建設公司的價款。可減除費用部分,若有費用憑證則按實際核實,若無憑證,則按成交價3%計算,封頂30萬元。
案例顯示,錯誤申報成交價與取得成本容易引發稅務糾紛和補繳稅額。專家建議賣方應妥善保存交易文件和費用憑證,並在申報前尋求專業稅務協助。合理、準確申報是避免稅務風險的關鍵,也是順利完成預售屋交易稅務申報的重要保障。
🏠預售屋轉讓新規必懂!房地合一稅申報錯誤恐被補稅罰款
📋 文章目錄
📝 引言|預售屋房地合一稅申報新規要點
📌 什麼是房地合一稅2.0?適用範圍與新規解讀
🏷️ 成交價額、取得成本與可減除費用怎麼算?
📊 案例解析|甲君錯誤申報被補稅實錄
🔍 交易流程與申報重點注意事項
⚠️ 常見錯誤申報陷阱與稅務風險
💡 專家建議|如何正確申報與避稅策略
✅ 結論|預售屋申報房地合一稅必知重點彙整
📝 引言|預售屋房地合一稅申報新規要點全面解析
自2021年7月1日,房地合一稅2.0新制正式上路後,個人出售2016年1月1日後取得的預售屋及其土地,稅務申報必須依「實際收取受讓人給付的金額」為準,而非以預售屋買賣契約書上所列的「合約總價」申報。此一規定主要是為了避免短期炒作及稅務規避情形,確保課稅公平性與透明度。若申報不實,輕則面臨補稅、罰鍰,重則可能引發複雜的稅務爭議,甚至影響信用紀錄。對於手握預售屋的納稅人來說,掌握最新法令規定、正確計算稅額、並妥善保存交易文件,已成為避免稅務風險的重要課題。本文將透過詳盡的政策介紹、計算方法、典型案例以及稅務風險分析,協助納稅人精準理解並合規申報,避免落入稅務雷區。
📌 什麼是房地合一稅2.0?適用範圍與新規解析
🏛️ 房地合一稅2.0新制重點全覽
施行時間:自2021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適用對象:2016年1月1日後取得的預售屋及其所在土地
課稅範圍:針對個人房地產交易所得課稅,涵蓋預售屋權利及土地交易
政策目標:抑制短期投機炒作,防止租稅規避,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
費用推計率:原先5%下調至3%,費用減除封頂30萬元,減輕投資人負擔並增強申報合理性
📜 相關法律依據與新規動態
房地合一稅條例:明訂房地交易所得課稅標準與申報義務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2023年7月1日生效):預售屋轉讓全面禁令,限定新規生效日期後的交易,保障市場公平性
🏷️ 成交價額、取得成本與可減除費用認定詳細說明
項目 | 詳細說明 |
---|---|
🏷️ 成交價額 | 以「實際受讓人支付給讓與人」的價款作為成交價額,不得以預售屋買賣契約書上的總價申報。此規定有效區分交易中讓與人與建設公司之間的金流,防止稅基被誤報或灌水。 |
💰 取得成本 | 指讓與人向建設公司實際支付的價款,為計算交易利潤與課稅基礎的核心依據。準確計算可避免稅務爭議。 |
📑 可減除費用 | 依交易相關費用憑證核實認列。若無法提供有效憑證,則以成交價額的3%計算,且費用減除最高上限為30萬元,以平衡合理費用與防堵不實減稅。 |
📊 案例解析|甲君錯誤申報被補稅實錄
項目 | 詳細內容 |
---|---|
取得時間 | 2023年3月 |
預售屋合約總價 | 900萬元 |
轉讓價格 | 950萬元 |
申報成交價 | 950萬元 |
國稅局查核後價 | 200萬元(實際受讓人付款) |
申報取得成本 | 900萬元 |
實際取得成本 | 150萬元 |
核定可減除費用 | 6萬元(200萬×3%) |
核定課稅所得 | 44萬元(200-150-6) |
補繳稅額 | 約10.1萬元 |
案例重點
甲君以950萬元申報,實際收取受讓人支付僅200萬元,誤報價款導致稅局查核補稅,提醒申報應以實際受讓金額為準。
🔍 交易流程與申報重點注意事項
✔️ 交易前,務必確認付款條件與金額
在預售屋交易過程中,賣方與買方雙方應明確約定付款時間、金額與方式,避免日後發生爭議。尤其預售屋往往分期付款,需清楚辨識「讓與人與受讓人間」的實際交易價款,避免誤將預售合約總價作為申報依據。
✔️ 妥善保存所有交易憑證與合約文件
包括買賣契約書、付款收據、匯款證明、權利讓與協議等,都應完整保存並依序歸檔,這些文件將是日後申報、稽核的重要依據。保存憑證可證明費用支出真實,避免因無憑證而損失可減除費用。
✔️ 明確區分「預售屋合約總價」與「實際讓與價款」
預售屋買賣契約上的總價通常是與建設公司簽訂的價格,與讓與人與受讓人間的權利義務轉讓價款並不相同。申報房地合一稅時,成交價額應以受讓人實際支付給讓與人的款項為準,避免短報或錯報。
✔️ 申報時提供正確、完整的資料
申報房地合一稅時,務必填報正確成交價額、取得成本及可減除費用。若能附上付款憑證、合約與費用證明,將有助稅務機關查核,避免遭到補稅或罰款。
✔️ 適時尋求專業稅務輔導或納保官協助
遇到稅務疑義或複雜交易情況,建議尋求合格會計師、稅務專家或納保官的協助,避免因認知錯誤而引發稅務風險。納保官更可在遭遇稅務爭議時提供專業溝通與協調。
⚠️ 常見錯誤申報陷阱與稅務風險
❌ 誤以合約總價申報,忽略實際收款金額
部分納稅人將預售合約總價直接作為成交價申報,忽略讓與人實際收到的款項,導致短報所得。此舉容易被稅務機關查出,補稅及罰鍰風險極高。
❌ 忽略與建設公司支付款項差異
讓與人取得預售屋時已支付的建設公司款項,為計算取得成本的關鍵。未能正確核算導致取得成本低估,進而課稅所得膨脹。
❌ 未保存或提供費用憑證
費用憑證包括交易相關的仲介費用、法律諮詢費等,能依法減除稅負。無憑證者,只能用推定的3%計算,最高上限30萬元,減少了節稅空間。
❌ 漏報導致補稅、罰鍰及稅務爭議
錯誤申報或漏報所得,稅局查核後將補徵稅款並加計罰鍰,甚至可能涉及稅務刑事責任。申報前務必仔細核對,確保資訊無誤。
💡 專家建議|如何正確申報與避稅策略
📌 持續追蹤稅法最新規定
房地合一稅與相關法律不斷修訂,納稅人須密切關注最新公告,避免因不了解新規而申報錯誤。
📌 詳實記錄所有交易與付款流程
從簽約、付款到權利讓與,每一筆金流皆須有明確憑證,利於申報與未來可能的稅務查核。
📌 妥善保存費用憑證,合理減除費用
包含契稅、代書費、仲介費等相關費用,都能依法減除稅負。無憑證只能按3%推估,損失可觀。
📌 重大交易前,諮詢稅務專家或納保官
預售屋交易結構複雜,提前諮詢可避開法律及稅務雷區,降低未來糾紛機率。
📌 務必實報實銷,避免短報漏報風險
正確申報能減少稅務爭議與補稅風險,也符合誠信納稅義務,保護自身權益。
✅ 結論|預售屋申報房地合一稅必知重點彙整
成交價額應以「實際讓與人付款」為準,非合約總價。
取得成本須依實際支付給建設公司的款項核算。
費用減除須依憑證核實,無憑證則以3%計算,封頂30萬元。
完整保存交易文件是避免稅務爭議與補稅的關鍵保障。
主動尋求專業協助,可大幅降低申報風險,確保權益不受損。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