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智慧城市新利器!桃園如何用空間大數據提升公共安全與建設效率?
次閱讀
桃園市長張善政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建設,透過「空間資訊圖台」與「市政建設智慧選址平台」兩大系統,有效整合分散於交通、地政、衛生等多個機關的龐大數據,提升市府決策效率與精準度。空間資訊圖台以資料情境化、作圖協作化及圖資決策化三大特色,促進跨部門協同合作,成功應用於桃園燈會交通規劃及登革熱防疫,大幅提升公共安全與防疫成效。智慧選址平台則整合公有餘裕空間、都市計畫圖、地籍圖、人口資料及設施使用率,協助判斷公共建設選址,避免浪費資源。透過空間資訊圖台實戰工作坊,市府培育專業人才,提升系統應用能力。未來,桃園將導入VT向量圖磚技術,優化系統速度與使用體驗,持續推動智慧城市升級。此舉不僅強化桃園市數據共享與智慧治理,也為台灣其他城市提供示範,展現智慧城市數位轉型的典範。
🚀智慧城市新利器!桃園如何用空間大數據提升公共安全與建設效率?
📑 文章目錄
📝 引言:桃園智慧城市如何靠大數據突破
🗺️ 空間資訊圖台:打造市政數據共享新平台
📊 數據分散困境與整合策略
🤝 跨機關協作的成功案例
🏥 智慧選址平台:公共建設規劃的利器
🔍 決策資料多元疊圖分析
📈 使用率與人口結構評估
🎓 空間資訊圖台實戰工作坊成效回顧
🥇 熱門案例分析:燈會場地與納骨塔使用
💡 未來技術導入與展望
🧐 專家觀點與建議
📌 結論:數據共享為智慧治理關鍵
📝 引言:桃園智慧城市如何靠大數據突破
隨著數位時代來臨,城市治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桃園市長張善政自上任以來,積極推動市政大數據的共享與應用,力求突破過去資訊孤島的限制,打造一個智慧、高效且精準的城市治理體系。透過「空間資訊圖台」與「市政建設智慧選址平台」這兩大核心系統,市府得以整合分散於交通局、地政局、衛生局、觀旅局等不同單位的龐大數據資源,讓資料不再分散孤立,而是成為支持決策的強大基礎。
這種整合帶來的效益多方面顯現,最直觀的是在大型公共活動的交通動線規劃中,通過多機關數據共享與協同作業,有效避免人流擁擠及交通堵塞。其次,在公共衛生防疫方面,特別是登革熱防治,利用精準的空間分析及人口資料,提升防疫作業效率與精準度。更重要的是,透過智慧選址平台,市府能夠科學評估新建設場館的必要性與位置,避免「蚊子館」現象,確保公共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桃園市的這一系列創新舉措,標誌著台灣智慧城市建設從傳統數據蒐集轉向深度應用的關鍵里程碑,也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寶貴經驗與示範效應。未來,隨著技術的持續演進與數據應用層面的深化,桃園智慧城市的發展將更加全面與精緻。
🗺️ 空間資訊圖台:打造市政數據共享新平台
📊 數據分散困境與整合策略
桃園市府過去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各機關所掌握的數據龐大卻分散,且儲存於不同的平台與格式,缺乏有效的整合機制。舉例來說,交通局擁有各類交通流量與路況數據,地政局管理土地使用分區及地籍資料,衛生局掌握疫情與人口健康資訊,觀旅局持有旅遊活動與景點分布數據,這些資料分散在各自的系統,缺少統一視窗讓決策者快速取得全面資訊。
為破解這項難題,桃園市智慧發展會(智發會)推動市政大數據共享與應用,提出三大特色策略:
項目 | 說明 | 作用 |
---|---|---|
資料情境化 | 將龐大數據依照使用情境分類呈現,打造使用者友好的資訊環境 | 提升資料易讀性與使用便利,讓非專業人員也能快速理解數據內容 |
作圖協作化 | 建立跨機關共同編輯及協作的工作平台,促進數據共享與即時溝通 | 強化部門間協調合作,避免重複工作,提高行政效率 |
圖資決策化 | 以視覺化地圖資源輔助決策,結合圖層疊加、分析與模擬功能 | 簡化複雜數據分析過程,加速政策制定與執行 |
這種三管齊下的策略,讓市府能夠以「一站式空間資訊圖台」呈現跨領域資料,支援多面向業務需求,打破以往各機關數據孤島的限制。
🤝 跨機關協作的成功案例
以桃園燈會為例,該年度大型活動動線規劃繁複,涉及大量人流與交通管理問題。透過「空間資訊圖台」,觀旅局首先進行南昌森林公園周邊的環域分析,載入停車場、公車站、醫院等多項公共服務設施資料,分析現場服務點與交通接駁狀況。緊接著,交通局提供各路段交通流量與管制點資料,警察局及消防局亦加入調度資訊與現場應急部署計畫,形成多部門協作的動態決策圖台。
這種多層次資料共享與協作,大幅提升活動期間的交通順暢度與公共安全,民眾滿意度顯著提升,也減少人力及時間成本,成為智慧城市應用的成功典範。
此外,空間資訊圖台也廣泛應用於登革熱防疫,以確診者位置為中心進行環域分析,結合人口與土地使用資料,精準鎖定潛在疫區,協助環保局展開針對性消毒,提升防疫效率。
🏥 智慧選址平台:公共建設規劃的利器
在現代城市治理中,公共建設選址是影響市政效益的關鍵環節。桃園市政府打造的「智慧選址平台」成為推動科學決策的重要工具。該平台結合多種異質資料,透過空間疊圖與視覺化分析,輔助決策者全面掌握候選地區的優劣勢,提升資源配置效益,避免浪費公共資金在使用率低下的設施,也就是俗稱的「蚊子館」問題。
🔍 決策資料多元疊圖分析
智慧選址平台整合下列主要資料類別,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地理與社會經濟分析:
資料類別 | 內容描述 | 決策應用 |
---|---|---|
公有餘裕空間 | 目前政府所擁有且可利用的土地及建築空間 | 評估可建設場地的空間充足度,判斷是否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新建或擴建。 |
都市計畫圖 | 土地使用分區規劃及限制 | 解析土地用途限制(住宅區、商業區、綠地等),判斷建設地點是否符合政策規範。 |
地籍圖 | 土地界線及權屬資料 | 確認土地所有權與法律狀況,避免因地權不清影響後續開發及使用。 |
人口資料 | 區域人口數量、年齡結構及成長趨勢 | 評估當地人口密度及未來發展潛力,確定新設施的服務對象及需求強度。 |
使用率 | 既有公共設施(如活動中心、圖書館等)使用情況 | 分析現有設施的使用率,防止重複建設或設施過度閒置。 |
這些資料經過空間分析技術處理後,決策者可在同一平台上清楚看到各項資料的交集及影響區域,舉例來說,在評估新增市民活動中心時,系統能將候選地點的都市計畫限制與附近人口密度、現有活動中心使用率一併呈現,快速判斷該地區是否真有新增需求。
📈 使用率與人口結構評估
一座公共建設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其選址是否符合民眾需求與區域發展。智慧選址平台以精準的數據分析,幫助市府科學判斷:
人口密度與成長趨勢:了解區域內不同年齡層及家庭結構的變化,避免忽略未來人口增長或流失帶來的需求波動。
現有設施使用率:藉由詳細數據判斷既有場館是否過於飽和或閒置,避免重複投入資源。
交通可達性與環境條件:評估候選地點交通便利度及周邊生活環境,確保設施便民且符合生活品質要求。
這種多維度評估大幅降低公共建設「盲目選址」的風險,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益,也使得桃園市的公共設施網絡更趨合理與完善。
🎓 空間資訊圖台實戰工作坊成效回顧
為了讓市府各機關人員能夠熟練運用空間資訊圖台,智發會特別規劃舉辦「空間資訊圖台實戰工作坊」,邀請12個機關共54位專業人士參與,透過實際操作與團隊協作,產出多項高品質圖資成果,促進跨部門知識分享與技能提升。
🥇 熱門案例分析
第一名:桃園青埔發展與台灣燈會場地比較圖
這組作品由觀光旅遊局同仁主導,深入分析2016年與2025年兩次桃園燈會場地的配置與周邊環境變化。利用多時期空間資料疊加,精確描繪場地周邊停車場、公車站、醫療設施及人流動線,為未來大型活動規劃提供寶貴參考,有助避免交通瓶頸及提升觀光體驗。第二名:桃園市納骨塔設施使用分析
民政局結合社會經濟數據與現有納骨塔設施分布,運用空間資訊圖台推估不同納骨塔的使用年限與未來需求。該分析協助市府提前規劃納骨塔更新或新建策略,避免未來公共服務不足,保障市民權益。
這些成果不僅展現空間資訊圖台在實務上的應用價值,也證明透過工作坊方式培育人才,能有效促進市府各機關數據整合與共享文化的落實。
💡 未來技術導入與展望
為進一步提升系統效能與使用者體驗,桃園市計畫導入VT(Vector Tiles)技術。傳統網格式圖磚雖然普及,但在面對大規模3D地圖及複雜視覺化需求時容易造成載入延遲與系統負荷過重。VT技術以向量方式呈現地圖資訊,具有以下優勢:
載入速度大幅提升:用戶在瀏覽地圖時反應更迅速,尤其在多層疊圖分析中更為顯著。
高解析度與縮放靈活性:支持無損縮放與高品質渲染,適用於3D視覺化與精細地理分析。
資料更新更即時:向量資料更新效率高,便於即時反映最新市政資訊與動態。
未來,結合AI智能分析與物聯網感測資料的接入,桃園的空間資訊系統將成為全方位的智慧城市神經中樞,支援政策制定、城市管理與民生服務,持續推動數位治理升級。
🧐 專家觀點與建議
📌 資料整合是智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桃園市透過整合分散在交通局、地政局、衛生局等多個機關的龐大數據資源,建立起統一的平台架構,成功打造跨機關資料共享機制。專家指出,這種大數據的整合不僅提升了政策執行的效率,還能促進跨領域合作,解決過去資料孤島造成的資源浪費與決策盲點。以桃園燈會動線規劃為例,多機關共同參與資料整合與協作,讓活動安全與交通流暢大幅提升,堪稱智慧城市成功的典範。
此外,隨著物聯網(IoT)、5G等技術的普及,市府未來將面臨更大量且即時的數據,若無法做好資料整合,將無法發揮智慧城市的最大效益。因此,資料整合平台的穩定性與擴充性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石。
📌 視覺化決策工具是智慧治理不可或缺利器
面對龐雜數據,專家強調視覺化決策工具的重要性。透過「空間資訊圖台」及「智慧選址平台」的地圖與圖表呈現,決策者可直接以圖像化方式觀察人口密度、土地使用、交通動線等資訊,免除繁瑣的文字資料分析。這不但降低判斷錯誤的風險,也能促使跨部門溝通更順暢。
例如在登革熱防疫方面,視覺化的熱區與確診者環域分析,讓環保局能更精準地調度清潔消毒資源,提升防疫效率。未來若能引入3D視覺化甚至VR技術,更能提升政策模擬與場景預判能力,強化智慧城市治理層級。
📌 持續人才培育與工作坊推廣,厚植智慧治理能量
專家建議,科技與系統固然重要,但人才是推動智慧城市的關鍵。桃園市智發會辦理的「空間資訊圖台實戰工作坊」為提升公部門人員圖資應用能力提供了良好典範。透過實務操作與案例分享,讓參與者不僅理解系統功能,也能在日常業務中靈活運用,大幅提高市府整體智慧治理效能。
未來市府應持續擴大人才培育規模,納入更多跨領域專業人才,並結合學界與民間資源,打造開放創新生態系,促使智慧城市發展具備持續動能。
📌 技術更新必須跟上數據量及應用需求增長
隨著資料量持續爆炸性成長,系統速度與穩定性面臨嚴峻挑戰。桃園市導入的VT(Vector Tiles)技術,是將3D圖資與傳統網格式圖磚改為向量圖磚格式,能大幅提升圖資載入速度與瀏覽體驗,減少系統負荷。
專家指出,隨著智慧城市應用擴大,包含AI分析、即時監控等複雜功能的加入,系統架構必須具備高度彈性與可擴展性。此外,建議市府加強雲端架構建置及資安防護,確保資料安全與使用者隱私,建立市民信任基礎。
📌 結論:數據共享是推動智慧治理的關鍵引擎
桃園市在市長張善政的領導下,成功突破公部門資料分散與應用不足的瓶頸,透過「空間資訊圖台」與「市政建設智慧選址平台」,打造出跨機關協作與大數據共享的模範。這不僅使公共活動規劃更精準、登革熱等公共衛生防疫更有效,也為城市建設選址提供科學依據,避免資源浪費。
未來,隨著更多先進技術如AI、大數據分析與物聯網的融合應用,桃園智慧城市的數位治理將更趨成熟。市府若持續加強人才培育、技術升級與開放合作,必能鞏固其在台灣乃至國際智慧城市發展的領先地位,成為推動城市永續發展與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力量。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