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北廊廳最新消息|分階段啟用計畫與交通動線大公開

作者:小編 於 2025-07-08
247
次閱讀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北廊廳預計於2025年年中啟用,這是桃機擴建計劃中的重要里程碑。北廊廳設有八個大型登機門,將有效提升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與國際大型航班的起降能力,並與現有第二航廈無縫連接,方便旅客轉機。第三航廈整體預計於2027年完成試營運,而第三跑道則目標於2030年完工。興建過程中,工程面臨土地徵收、居民安置及環評調整等多重挑戰,政府採用「先建後遷」政策,保障居民權益並加速工程推進。第三航廈的擴建不僅提升桃園機場國際競爭力,更帶動桃園航空城產業發展與區域經濟活絡。未來建議持續強化跨部會協調,加速土地取得與安置效率,並導入智慧化與綠色建築設計,確保機場永續發展。桃機第三航廈及第三跑道完工後,將使桃園機場成為東亞重要航空樞紐,提升台灣在全球航空市場的地位,為旅客提供更便利與高品質的航空服務體驗。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北廊廳最新消息|分階段啟用計畫與交通動線大公開


目錄

  • 📝 引言:桃機第三航廈北廊廳啟用背景與意義

  • 🚧 興建過程一波三折:工程挑戰與關鍵時程

  • 🏗️ 北廊廳工程詳解與規模分析

  • 📊 交通部工程分階段策略解析(表格呈現)

  • 🏘️ 土地徵收與居民安置:先建後遷政策實務

  • 🛬 北廊廳啟用對桃園機場整體旅客服務的影響

  • 🛤️ 第三跑道工程現況與2030年完工目標

  • 🚶‍♂️ 與第二航廈的銜接與旅客動線優化

  • 💡 觀點與建議:第三航廈啟用對台灣航空產業及區域發展的意義

  • 📌 結論:桃機第三航廈未來展望與政策建議


📝 引言:桃機第三航廈北廊廳啟用背景與意義

桃園國際機場自1999年啟用以來,成為台灣連結全球的重要航空門戶,也是東亞地區極具戰略意義的國際樞紐。隨著全球航空業持續成長,特別是在亞洲地區航空旅客和貨運需求快速攀升的情況下,桃園機場面臨龐大的擴容壓力。為了因應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航空運輸需求的快速成長,提升機場整體競爭力與旅客服務品質,交通部與機場管理單位決定展開第三航廈的擴建計畫。

第三航廈的興建,不僅是桃園機場硬體設施的重要升級,更是台灣航空產業邁向國際先進機場行列的關鍵里程碑。其中,第三航廈北廊廳作為先期啟用的重點工程,今年中旬預計正式啟用。北廊廳提供八個大型登機門,極大提升機場處理大型國際航班的能力,能夠有效分散現有航廈的旅客流量與航班密度,減緩壅塞問題,進一步提升旅客體驗與整體服務效率。

本文將全方位剖析第三航廈北廊廳的興建背景、施工過程中遭遇的挑戰,以及交通部如何分階段推進工程。除了硬體設施外,我們也將探討第三跑道的現況與未來展望,並進一步分析桃園航空城計畫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透過深入報導與專業分析,帶您全面了解桃機第三航廈擴建計畫背後的戰略意義與政策思維。


🚧 興建過程一波三折:工程挑戰與關鍵時程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的興建工程自規劃啟動以來,一路歷經重重挑戰與波折,過程中遭遇的困難不僅包含技術面上的複雜施工問題,也涉及土地徵收、居民安置、環評調整與政策配套等層面。

首先,在工程技術層面,第三航廈的建設位於既有機場核心區域,施工過程必須兼顧不影響現有航班正常運行,施工計劃與交通動線規劃極為嚴謹,工期受到嚴格管控。同時,建築設計需兼顧國際大型客機的停靠需求與智慧化綠色節能標準,增加了設計與施工的挑戰。

其次,土地徵收是工程推進的重要瓶頸。第三跑道及其配套設施涉及超過1400公頃土地徵收,影響大量居民及農地。政府採取「先建後遷」政策,要求先完成安置住宅建設並讓居民順利遷入,才能展開土地徵收程序,這雖保障了居民權益,但也造成工程進度上的延遲與複雜協調需求。

再者,環評過程中針對工程可能對周邊環境與生態造成的影響,相關單位多次調整方案並增訂保護措施,確保符合環保要求,延長了環評審核時間。此外,政府相關部門及地方政府在政策協調、資金投入與工程監督上也花費大量心力,面對多重利益關係人的協商,工程整體進度一度陷入瓶頸。

根據交通部常務次長最新表示,第三航廈北廊廳工程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預計今年年中正式啟用,屆時將提供八個大型登機門的運能,成為緩解機場旅客量能壓力的重要利器。後續第三航廈主體則預計於2027年全面完工並進入試營運階段。

整體而言,第三航廈擴建計畫分為三大階段:

  • 第一階段:北廊廳先行完工啟用,立即提升部分旅客服務量能。

  • 第二階段:第三航廈主體全區完工,達成全面啟用目標。

  • 第三階段:第三跑道建設完成,預計2030年完工,進一步擴大機場起降容量。

這三階段目標循序漸進,彼此緊密銜接,以確保桃園國際機場在擴建期間仍能維持穩定運作,並逐步增強國際競爭力。


🏗️ 北廊廳工程詳解與規模分析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的北廊廳是整體擴建計劃中的重要先期工程,具有承先啟後的關鍵角色。此工程主要位於現有的第二航廈與未來第三航廈主體之間,功能定位不僅是提升即時的旅客吞吐能力,更是銜接未來整體第三航廈試營運的基礎設施。

1. 八個大型登機門 — 滿足國際大型機型需求

北廊廳規劃設置八個大型登機門,專為A380、B777、B747等大型國際遠程客機量身打造。這些登機門的設計不僅提升了飛機起降的彈性,也能大幅增加每日起降班次,提升整體機場吞吐量。此舉符合國際航空需求,避免因登機門不足導致飛機等待停靠,減少航班延誤。

2. 無縫銜接第二航廈 — 便利旅客動線優化

北廊廳與第二航廈採用步行通道連接,旅客可直接從第二航廈步行至北廊廳登機,無需搭乘接駁巴士或轉乘其他交通工具。此設計大幅提升旅客轉機效率,降低轉機等待時間。步行連接通道寬敞明亮,配備行李推車、自動扶梯及指示清晰的導引系統,符合國際頂尖機場的動線規劃標準。

3. 高效環保建築設計 — 順應綠色機場趨勢

北廊廳在結構設計上採用節能減碳概念,全面採用高效隔熱建材與智慧照明系統,降低運營成本與環境負擔。建築外觀融合自然採光,減少白天人工照明需求。整體設計同時符合國際機場協會(ACI)綠色建築指標,提升機場整體形象及國際認證可能性。

項目內容備註
登機門數量8適用大型機型
連接方式與第二航廈步行連接無縫動線
預計啟用時間2025年年中交通部正式公告
主要功能擴充登機容量,改善旅客體驗配合第三航廈試營運

📊 交通部工程分階段策略解析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及第三跑道擴建工程,依據功能與施工複雜度劃分為三大階段,交通部透過分階段推動,確保各項目依序完成且相互銜接。

階段內容說明完成時間目標目前進度
第一階段第三航廈北廊廳啟用2025年中即將完成
第二階段第三航廈主體完工與全面啟用2027年施工中
第三階段第三跑道工程完成2030年用地取得中

此策略有助於避免單一大工程延誤造成整體計劃停擺,並讓北廊廳先行提供旅客服務,減緩現有航廈壓力。


🏘️ 土地徵收與居民安置:先建後遷政策實務

第三跑道工程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龐大的土地徵收與居民安置問題。為保障被徵收居民權益,政府採用「先建後遷」政策,意即先完成安置住宅興建,讓居民能有妥善居所後,方開始土地徵收程序。

內容數據
徵收土地面積1413公頃
安置住宅戶數1067戶
預計驗收入住時間2025年4月至8月
用地取得階段預計2026年12月啟動

政府與桃園市府積極合作興建安置住宅,目前已完成逾千戶,預計2025年中可驗收入住,為居民遷出原土地做準備,並預留充裕時間確保居民安置無虞。


🛬 北廊廳啟用對桃園機場整體旅客服務的影響

北廊廳的啟用對桃園機場整體運營將帶來顯著正面效益:

  • 擴充登機容量:八個新增大型登機門將大幅提升飛機起降班次,紓解現有航廈壅塞。

  • 提升轉機便利性:與第二航廈步行連通讓轉機旅客節省接駁時間,提升整體旅行體驗。

  • 促進航空城產業鏈發展:增強桃園機場核心區功能,吸引更多航空及相關產業投資。

  • 優化旅客服務流程:新設施配備現代化安檢、登機系統,提升通關效率及安全保障。


🛤️ 第三跑道工程現況與2030年完工目標

第三跑道是桃園機場未來容量擴增的關鍵。工程難度高,土地徵收面積廣,環境影響監控嚴格,施工進度與居民安置息息相關。主要狀況如下:

  • 土地徵收持續推動:受限於「先建後遷」,土地徵收進度與安置住宅完工密切掛鉤。

  • 居民安置優先:確保1067戶居民於2025年完成遷居,為跑道施工提供用地。

  • 環境保護監管:依據環評要求,設置完整環境監測與減緩措施,保障生態與居民生活。

  • 完工效益預期:跑道完工後將顯著提升機場起降容量與安全標準,支撐未來數十年航空需求。


🚶‍♂️ 與第二航廈的銜接與旅客動線優化

第三航廈北廊廳的設計特別重視旅客動線的流暢與便利性,與第二航廈步行連接的安排,帶來以下革新效益:

  • 無需搭乘接駁車:旅客可直接步行抵達登機口,避免轉乘交通工具的時間成本與不便。

  • 縮短轉機時間:減少轉機等待及移動距離,尤其對於轉機時間有限的旅客十分友善。

  • 提升旅客體驗:通道設施完善,包含舒適候機空間、清晰指標及智能導航服務,降低迷路與焦慮感。

  • 整合未來第三航廈主體:北廊廳為第三航廈主體的前哨站,試營運期間提供穩定運能,未來與主體整合後,旅客服務體系將更加完善。


💡 觀點與建議:第三航廈啟用對台灣航空產業及區域發展的深遠意義

✈️ 提升國際競爭力,穩固東亞航空樞紐地位

在東亞地區,航空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鄰近國家的機場如東京羽田、首爾仁川、新加坡樟宜機場均積極擴充,強化國際航線與旅客服務。桃園機場作為台灣主要國際航空門戶,必須持續提升運能與服務品質,才能鞏固在區域的競爭優勢。第三航廈的建置,尤其是北廊廳提前啟用,意味著桃機將快速增加大型國際航班的登機門數量,提升旅客吞吐量,滿足航空市場需求增長的趨勢。這對吸引更多國際航空公司開航,拓展直航航線及提升貨運能力皆具關鍵意義。

📈 促進區域經濟活絡,打造航空城帶動多元產業發展

桃園第三航廈不僅是航空基礎設施的擴充,更是桃園航空城計畫的核心工程之一。航空城融合機場、物流、商務、旅遊、會展與住宅等多元功能,創造複合產業聚落。第三航廈啟用後,旅客與貨運流量大幅提升,將帶動周邊物流園區及相關產業鏈發展,促進就業機會與經濟成長。同時,優質的機場硬體配合政策支持,有助吸引國際大型企業設立區域總部或研發中心,形成以航空為核心的產業生態系,推動桃園及北台灣整體產業升級。

⚖️ 政策建議:推動跨部會協調與多元協商機制,加速工程進度

雖然桃機第三航廈工程持續前進,但過程中仍面臨土地徵收、居民安置與環境監管等多重挑戰。建議政府應加強跨部會協調機制,統籌土地取得、安置住宅建設與環評程序,確保「先建後遷」政策落實,降低工程延宕風險。同時,推動居民、政府、施工單位三方多元協商平台,積極回應居民訴求,建立信任,提升搬遷意願與效率。加快用地取得進度,為第三跑道及後續航廈擴建創造順暢環境。

此外,與航空業者加強溝通協調,優化航班安排與登機門分配,配合硬體擴建節奏,避免資源閒置或過度擁擠,提升營運效率及旅客服務品質。可考慮導入智慧化排班系統及旅客動線管理技術,整合第三航廈與現有航廈的作業流程,打造現代化智慧機場。

🌱 永續發展與未來科技導入

隨著全球推動綠色航空與碳減排目標,桃機第三航廈建設亦應注重環保節能,採用綠建築設計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減少營運碳足跡。未來更可導入自動化行李處理系統、人臉辨識安檢與智慧導航,提升旅客體驗與安全性,與國際先進機場接軌。


📌 結論:桃機第三航廈未來展望與政策推動重點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北廊廳的即將啟用,不僅是提升桃園機場運能的重大突破,也象徵台灣航空基礎建設升級的重要里程碑。透過交通部分階段推進策略,搭配「先建後遷」的土地徵收政策,克服了工程推進中的重重難關,確保桃機擴建計劃能按期實現。

未來,第三航廈全面啟用將提升桃園機場國際航線接待能力與旅客服務品質,為台灣航空產業注入新動能。搭配2030年第三跑道完工目標,桃園機場將成為東亞地區最具競爭力的航空樞紐之一,為國際旅客與貨運提供一流的服務環境。

然而,持續成功推進工程與營運,仍需政府深化跨部會協調,加速土地與居民安置效率,建立更完善的溝通平台,減少社會摩擦與工程阻礙。同時,應積極導入智慧科技與環保設計,提升機場整體永續競爭力。

總結而言,桃機第三航廈的完成,將帶動桃園航空城產業聚落快速發展,促進區域經濟活絡,並提升台灣在全球航空市場的戰略地位。期待各方攜手合作,為打造亞洲頂尖智慧綠色機場共同努力。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北廊廳最新消息|分階段啟用計畫與交通動線大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