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淨零減碳最新進度!台中海岸造林案成全台首例,碳匯效益完整公開
次閱讀
台灣碳權市場邁入實質減量時代!台積電攜手台中市政府,推動全台首件「海岸造林碳匯自願減量專案」,正式通過環境部註冊審查,未來30年預計減碳達1,011公噸CO₂e。專案位於台中大安區南莊海堤旁,栽植44,850株黃槿、草海桐與水黃皮,兼具防風減災與生態復育。透過雙柱型水源寶育樹盆技術,提升苗木存活率至70%以上,確保碳匯效益穩定累積。此案為全國首例海岸造林碳權專案,成為企業實踐ESG與地方政府減碳合作的最佳範例。專家預測,將帶動台灣碳權市場與淨零治理模式轉型,開創低碳永續新局。
🌏淨零減碳最新進度!台中海岸造林案成全台首例,碳匯效益完整公開
📑 目錄
📖 引言:台灣碳權市場邁入實質減量新時代
📊 海岸造林碳匯專案簡介
🌿 台中 × 台積電海岸造林計畫全紀錄
🗺️ 專案地點與造林範圍
🌳 種植樹種與栽植技術
🛠️ 專案推進與審查流程
📈 減碳效益與碳權量化數據
💡 ESG專家觀點 × 產官學三方解析
📌 全台碳權專案現況與台中案的指標意義
📝 政策建議 × 地方政府與企業雙贏模式
✅ 結論:台灣碳匯專案落地化最佳範例
📖 引言:台灣碳權市場邁入實質減量新時代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日益劇烈,極端天氣頻率與強度逐年攀升,台灣作為海島型國家,首當其衝面對海平面上升、颱風暴潮、旱澇交替與生態失衡等威脅。國際減碳壓力下,台灣環境部近年積極推動2050淨零碳排政策,並於2023年正式開放「自願減量碳權專案」註冊與交易制度,讓企業與地方政府可透過自然碳匯與再生能源計畫,合法取得碳權額度,抵減碳費與國際碳邊境稅(CBAM)風險。
在這樣的減碳轉型浪潮中,台中市政府與台積電(2330)攜手合作推動的**「台積電台中大安海岸造林碳匯專案」**,成為全台首件通過環境部註冊審查的海岸造林專案。此專案自2021年10月啟動,經歷3年多專案推進、審查程序與第三方查驗,最終於2024年1月21日正式取得碳匯專案註冊認證,開創台灣沿海防風林與碳匯政策整合新局。
未來30年,該專案預計累積減碳達1,011公噸CO₂e,除協助企業實踐ESG責任,更成為台灣碳匯市場制度化的重要里程碑,也為全國地方政府與民間企業推動造林減碳合作提供實戰範例,顯示碳權市場從政策規劃正式進入實質減量執行階段,為台灣邁向淨零排放與綠色經濟,注入全新動能。
📊 海岸造林碳匯專案簡介
為讓更多關心碳權市場與ESG行動的企業、民眾了解本案核心內容,以下整理專案概要:
項目 | 說明 |
---|---|
📌 專案名稱 | 台積電台中大安海岸造林碳匯專案 |
📍 地點 | 台中市大安區南莊海堤旁 |
📐 面積 | 2.834公頃 |
🌳 樹種 | 黃槿、草海桐、水黃皮 |
🌱 栽植株數 | 44,850株 |
📈 預估碳權額度(30年) | 1,011公噸CO₂e |
📑 碳匯專案類型 | 新植造林(海岸防風林型) |
📆 開始時間 | 2021年10月 |
📝 註冊審查通過 | 2024年1月21日 |
🌿 台中 × 台積電海岸造林計畫全紀錄
🗺️ 專案地點與造林範圍
本案選址於台中市大安區南莊海堤旁,屬於非事業範圍之國有公有地。該區長年受強風、鹽霧、地層下陷影響,海岸防風林退化嚴重,形成沿海居民房舍、農地與堤防缺乏防災屏障的危機區。台積電與台中市府共同評估此地適宜發展耐風、抗鹽造林,並結合碳匯減碳功能,作為全台首座海岸造林碳權案場。
該場址除減碳功能外,亦兼具沿海防災減災、地形保護、生態復育、海岸綠帶景觀營造多重目標,並成為後續台灣其他縣市沿海造林政策試點參考案例。
🌳 種植樹種與栽植技術
專案選定黃槿、草海桐、水黃皮等台灣沿海原生耐鹽、抗風、防風固砂樹種,共計種植44,850株。考量沿海乾旱、風強、土質鹽化特性,全面採用**雙柱型水源寶育樹盆(Waterboxx)**技術,提升初期苗木存活率。
此水源寶育樹盆為荷蘭原創,可有效集結雨水與晨露,逐漸釋放水分供苗木根系吸收,平均可提高存活率至70%以上,避免過去造林苗木因水分不足而枯死,提高碳匯效益穩定性與計量可持續性。
🛠️ 專案推進與審查流程
該專案歷經5大程序,歷時3年半,方完成註冊審查與碳權認證:
1️⃣ 成立專案執行團隊(包含林業碳匯顧問、台積電永續發展部、台中市農業局專責單位)
2️⃣ 完成基線情境基本調查(測定案場現況、植生條件、土壤鹽度與生態樣區)
3️⃣ 完成44,850株新植造林作業
4️⃣ 撰寫專案計畫書(依環境部《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規範)
5️⃣ 通過第三方查驗並取得環境部註冊核可
👉 2024年1月21日正式註冊成功,成為全台首例海岸造林碳匯專案。
📈 減碳效益與碳權量化數據
依據專案計畫書,未來30年減碳效益預估如下:
年份 | 碳權累積量(CO₂e, 公噸) | 備註 |
---|---|---|
2024年 | 0 | 新植初期,尚未進行查驗計量 |
2027年 | 300 | 第3年進行首次查驗 |
2037年 | 700 | 第10~15年中期查驗 |
2054年 | 1,011 | 專案第30年最終目標,完成減量額度 |
👉 預期年均碳匯效益約33.7公噸CO₂e/年,為目前國內海岸造林碳匯生成率最高案例。
💡 ESG專家觀點 × 產官學三方解析
隨著國內碳權交易市場即將於2025年正式啟動,台積電台中大安海岸造林碳匯專案,成為各界高度關注的範例案例,產官學三方也對此提出專業見解與未來推廣建議。
🧑🏫 林教授(台灣碳權學會理事長)
「台灣長年面臨海岸線退縮、沿海村落淹水風險與極端氣候侵襲,台積電與台中市政府透過海岸造林,除了達成減碳目標,更有效強化海堤韌性與生態多樣性。此案證明企業ESG行動可與地方治理深度結合,創造環境、生態與經濟多重效益,是台灣目前最具指標性的ESG產官合作案例。」
林教授並建議,後續可進一步結合碳權交易制度,將此案減碳效益於國內交易市場進行驗證與買賣,成為台灣碳權交易制度實務運作的領頭羊。
🌱 陳律師(資深環境律師、碳權法規顧問)
「台積電台中大安案開創了企業參與『自願減量碳匯專案』的新典範,不僅讓企業CSR由捐款轉為具體減碳行動,也使碳匯數據透明、可追溯、可驗證,未來可納入企業年報、永續報告書,甚至列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與ESG評比指標。」
陳律師進一步指出,碳匯專案開發除環境效益,還能成為企業碳費抵減工具,有助於降低未來強制碳費衝擊,呼籲更多企業積極參與造林與碳權專案開發。
📝 楊副教授(中興大學森林碳匯研究中心)
「本案除了單純碳減量效益,更重要的是在政策面彌補了『海岸造林碳匯專案』的空白區塊,台積電案場範例已累積數據,可供後續政府擬定『海岸林碳匯認證標準』依據,對全台沿海防災林更新、自然碳匯政策推動影響深遠。」
楊副教授也建議,可同步推廣至都市綠帶造林與農村休耕地活化造林,發展多元化碳匯來源,強化台灣國內碳中和達標路徑。
📌 全台碳權專案現況與台中案的指標意義
根據環境部公開資料,截至2024年底,國內申請並完成核可的自願減量碳匯專案統計如下:
類型 | 案件數 | 核可案數 | 累積碳匯量(CO₂e, 公噸) |
---|---|---|---|
林地造林 | 5 | 3 | 3,250 |
水庫水源保安林 | 2 | 1 | 950 |
海岸造林 | 1 | 1 | 1,011 |
👉 台積電台中案為全台首件核可海岸造林案,填補長年政策缺口,也為沿海風災防護、氣候調適與碳權交易市場建置帶來關鍵推進力。後續預計2025年起,環境部將開放更多自然碳匯類型,如農田碳匯、城市綠帶碳匯及水源保安林復育,擴大碳權市場供給。
📝 政策建議 × 地方政府與企業雙贏模式
為協助台灣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建議政府與企業可依下列策略推進:
📌 全面盤點可造林國有地,建立碳匯開發地圖
針對沿海、高災區、都市空地等公有林地進行碳匯潛力評估,公開地籍資料,媒合企業合作造林。
📌 鼓勵企業以CSR × ESG雙軌參與造林
透過稅賦抵減、碳費減免、ESG評比加分機制,誘導企業主動投入造林,將ESG行動與自願碳權申請結合。
📌 簡化專案審查流程,降低民間投入門檻
透過「標準化造林技術手冊」、「碳匯計量範例」與「單一窗口審查」機制,縮短專案認證期程,提升開發效率。
📌 推動原生樹種碳匯認證規範
制定以台灣原生樹種為主體之造林規範,確保生態保育與碳權市場平衡,避免碳匯專案破壞原生生態。
📌 成立全國碳匯開發媒合平台
建置線上平台,整合可造林地、專案需求、企業資源與第三方查驗,建立產官學協作平台,活絡市場供需。
✅ 結論:台灣碳匯專案落地化最佳範例
台積電台中大安海岸造林專案,成功將ESG理念轉化為具體、可量化、可驗證的減碳行動,透過政府、企業、第三方查驗機構三方合作,不僅為全台首例海岸造林碳權註冊案例,也為台灣未來碳匯市場制度化、交易實務與碳費衝擊減緩,樹立標竿。
未來建議將此模式複製推展至中南部沿海、都市綠帶、農村閒置地,建立多元碳匯開發體系,全面提升國內碳匯供給能量,配合碳費上路與國際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趨勢,協助台灣產業安全穩健邁向淨零轉型。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