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老屋沒耐震怎麼辦?內政部公費幫你補強,還送容積獎勵與貸款利多
次閱讀
台灣住宅進入「屋齡老化時代」,全台30年以上老宅已逾500萬戶,北北桃合計占全國過半,尤以台北市屋齡40年以上老宅密集。為解決結構耐震不足、無電梯與老化問題,內政部2024啟動《老宅延壽計畫》,針對4至6層樓老宅提供室內外整建與耐震補強補助,耐震補強部分更擬由公務預算全額支應,住戶無需負擔費用。同步搭配容積獎勵、增建電梯、放寬貸款與稅賦減免,預計5年內改善逾200萬戶老宅。本文完整解析老宅耐震問題、補助範圍、申請方式與政策商機,協助屋主、投資人與產業掌握2024房市新利多。
老屋沒耐震怎麼辦?內政部公費幫你補強,還送容積獎勵與貸款利多
📖 目錄
1️⃣ 📈 引言:台灣老宅耐震安全新挑戰
2️⃣ 📊 台灣30年以上老屋現況與分布
3️⃣ 🏗️ 老宅延壽計畫三大核心措施
4️⃣ 💸 耐震補強補助方式與適用範圍
5️⃣ 📑 容積獎勵與增建電梯政策說明
6️⃣ 💳 放寬貸款與融資條件措施
7️⃣ 📝 法規修訂進度與修法重點
8️⃣ 🏡 老宅屋主實務案例解析
9️⃣ 💡 觀點與政策建議
🔟 📌 結論與未來展望
📈 引言:台灣老宅耐震安全新挑戰
近年來,隨著都市發展逐漸飽和,台灣主要城市逐步邁入「屋齡老化時代」,住宅結構與安全議題備受社會大眾與政府重視。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台屋齡30年以上住宅數量已正式突破500萬戶,占全國住宅總量超過45%。其中以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為重災區,三都合計占全國過半,問題最為嚴峻。
尤其台北市,由於開發歷史最早,加上素地有限,市區內大量興建於1970至1990年間的透天厝、公寓型集合住宅,目前屋齡普遍超過40年以上。這些老舊建物大多缺乏耐震設計、鋼筋綁紮密度不足,部分結構採用當時常見的卵石混凝土或低強度磚牆,導致耐震能力偏低。根據台北市政府建管處資料,台北市約有36萬戶住宅耐震係數未達現行法定標準,每逢地震皆引發潛在公共安全疑慮。
不僅如此,老宅屋齡增加衍生的問題也相當多元,包括:
牆面龜裂、鋼筋外露、生鏽
屋頂滲漏、電線老化、管線鏽蝕
缺乏電梯與無障礙設施,對高齡住戶極為不便
建物結構老化,耐震係數不足,地震來襲易有倒塌之虞
而且,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每年中小型有感地震超過200起,近年如0206美濃地震、0403花蓮地震皆造成多處老宅倒塌與嚴重毀損,凸顯都會區老屋耐震安全迫切性。
另一方面,由於台北、新北、桃園等地房價居高不下,新建住宅售價屢創新高,迫使多數自住需求者、年輕購屋族群與退休長者,轉向價格相對親民的中古老宅市場,導致老屋交易占比逐年上升。根據房仲業者統計,台北市2023年屋齡30年以上住宅買賣占比已突破60%,且持續走高,交易熱點集中於大安、士林、松山、中山、萬華等區。
在此雙重壓力下,內政部為解決老宅結構安全、提升居住環境品質,同時兼顧都市更新緩慢、素地有限等現實條件,於2024年正式啟動**「老宅延壽計畫」**,鎖定全台屋齡30年以上、4至6層樓、缺乏電梯或耐震設計的集合住宅及透天厝,全面推動耐震補強與室內外整建補助。
其中最大亮點,即為耐震補強部分,內政部表態將爭取由公務預算全額支應,住戶無需負擔施工費用,僅需配合耐震評估與施工流程,降低民眾參與門檻,提升補強意願。此外,計畫同步搭配容積獎勵、增建電梯、放寬貸款融資條件、稅賦減免等誘因,期望透過多元輔助機制,鼓勵屋主主動整建老宅,強化都市防災韌性。
這項政策不僅有助於改善老舊建物耐震結構,保障居住安全,也能帶動建築補強工程、裝修設計、電梯安裝、房貸融資等產業鏈活絡,預估每年可創造逾百億經濟效益。長遠來看,老宅延壽計畫將成為台灣房市結構調整、都市防災韌性提升、以及銀髮宜居社區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 台灣30年以上老屋現況與分布
以下為2024年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整理全台30年以上老屋數據:
縣市別 | 屋齡30年以上住宅數 | 占全國比重(%) |
---|---|---|
台北市 | 93萬戶 | 18.6 |
新北市 | 91萬戶 | 18.2 |
桃園市 | 73萬戶 | 14.6 |
台中市 | 65萬戶 | 13.0 |
高雄市 | 57萬戶 | 11.4 |
其他縣市 | 121萬戶 | 24.2 |
全台合計 | 500萬戶 | 100% |
📌 觀察重點:
北北桃三都超過250萬戶,超過全台總數的一半。台北市因開發早、土地稀缺,屋齡老化問題尤為嚴重,且多位於交通核心地段,具高度危老與都更需求。
🏗️ 老宅延壽計畫三大核心措施
內政部針對老宅結構老化與耐震不足,規劃下列三大輔助方案:
① 耐震補強補助
✔️ 老宅經專業評估,若需補強結構,將由政府公務預算支應,住戶無需負擔。
✔️ 確保地震來襲時,建物達一定耐震安全標準,減少公共安全風險。
② 容積獎勵+增建電梯
✔️ 透過《都市更新條例》,提供老屋加裝電梯、增建住宅空間容積獎勵。
✔️ 改善高齡長者生活便利性,鼓勵屋主主動參與整建。
③ 放寬貸款融資條件
✔️ 銀行將提供耐震整建低利貸款,協助住戶減輕整建經濟壓力。
✔️ 政府擔任保證機制,簡化申貸流程,降低申請門檻。
💸 耐震補強補助方式與適用範圍
項目 | 補助內容 | 負擔比例 |
---|---|---|
耐震能力初評 | 免費 | 政府100% |
結構補強設計費 | 公務預算支應 | 政府100% |
耐震補強施工 | 公務預算支應 | 政府100% |
一般室內外修繕 | 政府補助50%,屋主自付50% | 政府+屋主 |
📌 適用對象:
✔️ 屋齡30年以上、4至6層樓公寓或透天建物
✔️ 地震耐震評估不符現行安全標準
✔️ 無管理委員會者亦可申請,簡化程序
📑 容積獎勵與增建電梯政策說明
台灣多數老屋集中於1970至1990年代所建,當時無法預見高齡化社會來臨,且普遍缺乏電梯與無障礙設施,造成長者及行動不便者生活困難。為解決此問題,內政部預計透過修訂《都市更新條例》與《住宅法》,進一步放寬容積獎勵,降低老屋整建門檻,政策重點如下:
🏢 增建電梯享容積獎勵
原本老舊公寓如欲增設電梯,需先透過都市更新或危老重建程序,耗時漫長、程序複雜。新制計畫將容許既有4至6層樓老宅,若全棟住戶同意增建電梯,即可獲得法定容積外獎勵5%至10%,依建物原基地容積管制而定。
例如:
原容積300%,若原使用270%,增建電梯可再多獲容積獎勵5%,等同額外使用285%容積,不影響原戶數。
🛗 無障礙坡道、結構補強容積獎勵
除電梯外,若增設無障礙坡道、改善樓梯間照明、防火門、或結構補強改善耐震係數達1.0以上,亦可依工程比例再核發2%至5%容積獎勵,鼓勵住戶自發性改善環境安全。
🏘️ 室內外整建與稅務減免
內政部並規劃配套:
完成耐震補強及室內外整建者,可享有地價稅與房屋稅減免3年
辦理住宅翻修達規定標準,當年度房屋現值亦可調降,減輕稅負壓力,降低翻修後稅賦負擔。
📌 觀點與政策建議
💡 市場觀點
台灣城市老化與人口高齡化同步進行,房價高漲導致年輕世代無力負擔新屋,促使老宅市場成為剛性需求市場主力。而都市更新速度緩慢、素地不足,政府若能以「延壽+耐震+電梯改建」為主軸推動,短期內將有效改善老宅安全與居住品質。
📊 政策建議
1️⃣ 簡化申請流程與單一窗口
現行耐震補強與增建電梯須分別申請,流程繁複。建議政府成立都更與耐震整建專責窗口,統一受理、協助評估、核發容積獎勵與貸款協辦。
2️⃣ 統一耐震評估標準
過去耐震係數標準多元,造成民眾與建築師判斷不一。建議內政部頒布全國統一「RC、SRC建物耐震補強指引」,依樓高、建材、屋齡訂出分類標準。
3️⃣ 提高貸款額度與補貼利率
依現行房貸,老宅翻修貸款額度偏低、利率偏高,應比照耐震補強貸款,提供最高800萬額度、固定利率1.5%以下,並設立專屬擔保基金,降低承貸風險。
4️⃣ 區域型整建搭配都更推動
針對台北市中山、大安、松山、萬華等老宅密集區,採用「街廓型整建+容積獎勵+優先容積移轉」,促成街區老屋同步整建,帶動地區生活環境全面改善。
📌 結論與未來展望
2024年內政部老宅延壽計畫上路,已成為台灣房市結構性改變關鍵政策。透過耐震補強公費補助、容積獎勵、增建電梯、低利貸款、稅負減免等措施,預期5年內可改善全台逾200萬戶老屋耐震與居住安全,進一步活化停滯中的老宅市場。
此外,政策將直接帶動耐震補強工程、電梯安裝、室內整建、建材更新等產業需求,估計每年可創造百億商機,並帶動地方勞動市場就業。
展望未來,中央應加速法規修訂與配套措施落實,地方政府同步盤點高風險老屋清冊,採取區域型整建與更新。唯有公私協力,方能化解「人老、屋老、都市老」三老危機,打造安全、舒適、高齡友善的宜居城市。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