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大安區老屋價格逼近百萬!台北老屋市場最新動態與投資攻略

作者:小編 於 2025-06-24
77
次閱讀

2025年台北市老屋交易市場呈現顯著成長,7個行政區老屋買賣占比突破50%,顯示老屋市場需求強勁。尤其大安區老屋交易占比高達70.6%,老屋價格從2019年的每坪約76萬元,飆升至2024年的95.2萬元,漲幅超過25%。新屋供給稀缺及都市更新緩慢,是推升老屋交易比重及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南港、文山、內湖等區域老屋交易占比同樣呈現明顯增長,反映購屋族群轉向價格相對親民的老屋市場。投資者看好老屋翻修及改造的潛力,推動老屋市場活絡。政府面臨都更協調困難、法規繁複與推動效率不足等挑戰,建議簡化都更程序、提升稅務優惠,並改善老屋區域公共設施及智慧住宅配套,以滿足人口老化與居住安全需求。展望未來,台北老屋市場仍具成長潛力,對於自住需求及投資置產均有重要意義,投資者及政策制定者應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掌握老屋市場帶來的發展機遇。

🏠大安區老屋價格逼近百萬!台北老屋市場最新動態與投資攻略


📑 目錄

  1. 📈 北市老屋交易比例攀升的現象與背景

  2. 🏙️ 5年內北市老屋買賣變化趨勢分析

  3. 📊 北市各行政區老屋交易占比數據詳解

  4. 💰 老屋交易價格與市場動態分析

  5. 🏗️ 都更與新屋供給瓶頸對老屋市場影響

  6. 💡 投資觀點與政策建議

  7. 🏁 結論與未來市場展望


📈 北市老屋交易比例攀升的現象與背景

隨著台北市新建住宅供給嚴重不足,老屋交易占比逐年攀升,2024年已有7個行政區的老屋買賣占比突破50%。其中,大安區更是突破70%,成為全市老屋交易占比最高的區域。這反映出台北市住宅市場高齡化趨勢明顯,新屋價格居高不下,讓更多購屋族群轉向老屋市場。

影響因素:

  • 北市新建住宅基地稀缺,推案數量有限

  • 都更進度緩慢,更新改建無法快速釋出新屋

  • 老宅持續增多,且老屋價格相對親民

  • 投資及自住族群對老屋的接受度提升


🏙️ 5年內北市老屋買賣變化趨勢分析

根據房仲業彙整資料,2019年至2024年間,北市12行政區老屋買賣占比有顯著變化。下表為部分關鍵行政區老屋買賣比例變化:

行政區2019年老屋買賣占比2024年老屋買賣占比增加百分比(%)
南港區11.0%36.4%+25.4
文山區約13%36.5%+23.5
內湖區約18.6%36.4%+17.8
大安區53.6%70.6%+17.0
士林區52.3%65.5%+13.2
松山區50.2%63.2%+13.0

圖示分析
南港區老屋交易比重增加最為顯著,反映該區住宅老化嚴重及新屋供應有限的雙重壓力。


📊 北市各行政區老屋交易占比數據詳解

行政區2024年老屋買賣占比2024年老屋交易件數每坪均價(萬元)交易件數排名
大安區70.6%803件95.21
士林區65.5%650件68.03
松山區63.2%520件72.54
信義區60.8%480件82.15
南港區36.4%430件55.06
文山區36.5%390件48.87
內湖區36.4%420件58.38

分析:
大安區老屋均價逼近百萬大關,且交易件數位居全市第一,顯示高端市場需求旺盛。南港、文山與內湖區老屋交易比重雖相對較低,但成長幅度快速。


💰 老屋交易價格與市場動態分析

近年來,台北市老屋市場不僅交易量持續攀升,其價格走勢同樣表現強勁。以大安區為例,2019年老屋平均每坪價格約為76萬元,至2024年已大幅上升至95.2萬元,漲幅超過25%。此價格水準迅速逼近新屋價格,展現出台北市老屋市場不容忽視的價值提升動能。

1. 老屋價格漲幅亮眼,區域差異明顯

老屋價格成長並非均一現象,根據2024年各行政區價格數據顯示:

行政區2019年老屋均價(萬元/坪)2024年老屋均價(萬元/坪)漲幅(%)
大安區76.095.225.3
信義區68.587.327.5
松山區64.082.528.9
士林區55.268.023.2
南港區40.555.035.8
文山區38.048.828.4

大安區與信義區因位居市中心核心,配套完善,吸引大量首購及換屋族群,價格相對較高且增長穩定。南港與文山雖基價較低,但近年漲幅驚人,反映新屋供應稀缺,帶動老屋需求集中。

2. 影響老屋價格走高的主要因素

(1) 新屋供給短缺,轉向老屋市場需求提升

台北市新屋基地稀缺,推案量有限且價格高企,使得想要入市的購屋者轉向價格相對較低、立地條件優良的老屋。許多自住買家與投資者,選擇購買老屋後自行裝修,藉此降低入手門檻。

(2) 低利率環境帶動購屋意願

過去數年,全球低利率環境持續,台灣也維持相對低的房貸利率水準,減輕購屋成本壓力。低利率加上通膨壓力,促使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老屋投資成為資金停泊的熱門選項。

(3) 都市更新推動,帶動老屋改造與價值提升

政府積極推動都市更新及老屋改造計劃,改善老舊建築品質與居住環境,使老屋具備新的增值潛力。隨著政策激勵與建築技術進步,許多老屋可透過翻修換新,吸引更多買家。

(4) 生活機能與交通便利性

老屋多位於市區成熟地段,擁有便利交通(捷運、公車)、完善生活機能(學區、市場、醫療等),這些因素均是吸引買家的重要考量,推升價格持續走高。

3. 老屋市場的交易活絡度分析

從成交件數來看,老屋市場動能旺盛,根據2024年統計,台北市老屋交易量佔整體住宅交易量超過45%,其中大安區老屋交易件數最高,達803件,明顯超過其他行政區。交易活絡反映出:

  • 購屋族群結構多元:不僅有首購族、換屋族,也包括投資客與長期持有者置產需求。

  • 改造翻新熱潮興起:越來越多買家選擇老屋翻修,創造符合自身需求的居住空間。

  • 租賃市場支持:老屋區域租屋需求穩定,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現金流。

4. 新屋與老屋價格形成互補關係

台北市新屋價格持續攀升,2024年核心區新屋均價普遍超過百萬元大關。老屋價格雖不及新屋,但因價格親民且地段優勢,成為許多購屋者的替代方案。兩者形成明顯互補關係:

項目新屋老屋
價格水準高(百萬以上)中(多為5-9字頭)
交易需求高端換屋族首購族、投資客、長期持有者
產品特性新穎、設備先進地點佳、改造空間大
供給量受限相對充足,且可重建

此互補關係促進房市整體活絡,滿足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

5. 未來老屋價格走勢展望

  • 政策持續推動都更及老屋改造,將提高老屋整體價值。

  • 核心區老屋價格將維持強勁漲勢,尤其生活機能佳區域。

  • 邊陲區域老屋因地段及交通改善,具潛力逐步追價。

  • 短期利率變化或房市政策調整,可能帶來價格波動,但長期趨勢仍偏向穩健成長。


🏗️ 都更與新屋供給瓶頸對老屋市場影響

台北市作為台灣的首都與經濟文化中心,土地資源稀缺且開發條件嚴苛,導致新屋供給一直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隨著城市發展趨於飽和,許多可開發的素地稀少,加上住宅用地多集中在已開發成熟區域,開發成本高昂,進一步抑制了新屋的推案速度與規模。這種供需失衡現象,促使不少購屋族群不得不轉向現有的老屋市場尋找合適物件。

此外,都市更新(都更)進度的緩慢也是造成新屋供給不足的重要因素。都更通常需要整合多方利益,尤其涉及老舊建物的多重所有權協調,權屬分散、法規程序繁瑣,讓都更案推動步伐時常受阻。根據統計,台北市過去五年都更申請案雖有提升,但實際完成量仍不理想,導致老舊住宅區難以迅速翻新,供給端無法有效釋放新屋。

都更面臨的三大挑戰:

  1. 土地所有權分散,協調困難
    台北市許多老舊住宅區多為多戶合建,且房屋權屬複雜,部分所有權人意見不一,甚至有「棄權戶」存在,影響都更案的協商與推動進度。土地及建物權利分散不僅增加都更整合難度,也增加法務及行政成本。

  2. 法規限制及審查程序冗長
    都更涉及土地使用變更、建築高度管制、消防安全、環境影響評估等多項法令規定,申請程序繁複,審核期長,對民間投資信心造成影響。特別是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協調,以及公民參與機制,往往使程序變得冗長複雜。

  3. 政府與業界協同推動尚待加強
    都更政策推動需多方協調合作,包括中央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落實執行、民間業者積極參與。過去部分政策偏重於管制,缺乏有效誘因,導致業者投入意願不足。政府若能提供更多稅務優惠、簡化程序及提升補助,將有助於都更加速。

新屋供給不足對老屋市場的影響:

  • 老屋需求增加
    新屋供給短缺推升老屋交易比重,許多購屋者出於價格考量或區位需求,選擇購買老屋並進行翻修或改造。

  • 老屋價格逐步上升
    隨著市場需求擴大,老屋價格逐年上漲,特別是交通便利、生活機能成熟的區域老屋,價格漲幅明顯。

  • 投資與置產熱度提升
    老屋因其價格相對親民,成為不少投資客與首購族的首選,加速老屋市場流動性。

  • 住宅高齡化問題加劇
    隨著老屋數量增加,居住安全及環境品質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促使政府重視老屋改造及相關輔助政策。


💡 投資觀點與政策建議

在現行市場環境下,老屋市場的投資潛力日益受到關注。以下為針對投資人及政策制定者的建議:

1. 老屋市場投資潛力大

  • 相對親民的價格優勢
    老屋價格普遍低於新屋,提供入市門檻較低的投資或自住選項。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選擇老屋區域翻修、改善後轉售或出租,有不錯的價差空間。

  • 地段優勢明顯
    許多老屋位於台北市中心或成熟商圈,交通便利且生活機能完善,未來即便新屋供給增加,這些區域的地段價值依然穩定。

  • 租賃市場需求穩定
    老屋亦可提供多元租賃產品,滿足不同族群需求,增添投資靈活性。

2. 鼓勵加速都更政策

  • 簡化都更審核流程
    政府應針對都更案設置「快速通關」機制,縮短行政審核時間,減輕業者負擔。

  • 加大稅務優惠與補助力度
    提供稅率減免、貸款利息補貼等誘因,吸引私人資金投入都更計畫。

  • 完善協調平台
    強化權利人溝通協商機制,降低土地整合的法律及行政障礙。

  • 推動多元參與模式
    除了傳統都更模式,政府應鼓勵合作開發、BOT等多元投資形式,提升靈活性。

3. 推動公共設施提升

  • 老屋區域基礎設施升級
    政府需加強老舊社區的道路、排水、綠地、公園等公共設施建設,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 交通運輸便利化
    配合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系統,改善老屋區通勤條件,增加居住吸引力。

4. 關注高齡住宅改造需求

  • 無障礙環境建設
    因應人口老化,推動老屋改造加入無障礙設計,提升長者居住安全與便利性。

  • 智慧住宅整合
    引入智慧家居系統,提升老屋智能化管理與節能效率,吸引新世代租戶與買家。

  • 輔助補助政策
    推動補貼或稅賦優惠,鼓勵屋主改造老屋,減輕改建成本。


🏁 結論與未來展望

2025年,台北市老屋買賣比例持續攀升,反映出台北市住宅市場在新屋供給嚴重不足、都市更新進展緩慢的雙重影響下,老屋市場逐漸成為重要的交易主力。尤其大安區、士林區、松山區等傳統核心行政區,老屋交易占比已突破六成,成為老宅交易重鎮。

未來,隨著政府強化都市更新政策與公共基礎建設改善,預期老屋市場仍有廣闊成長空間。投資者在布局時應關注核心區位的老屋價值提升潛力,並掌握政府政策動向,靈活調整策略。政策制定者則應深化都更推動效率,完善老屋改造相關制度,並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協助台北市迎向更安全、宜居的住宅未來。

總結來說,台北老屋市場正處於變革關鍵期,對於自住需求、投資布局與都市發展皆有深遠影響。唯有產、官、民三方攜手合作,才能在老屋高齡化挑戰中找到新契機,持續推動台北城市永續發展與居住環境優化。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大安區老屋價格逼近百萬!台北老屋市場最新動態與投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