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金連40個月飆漲,如何靠租金抵稅減輕負擔?專家教戰指南
近年台灣租金持續攀升,主計處統計顯示租金指數已連續40個月上漲,2025年增幅達2.45%。為減輕租屋族負擔,政府於2023年修正《所得稅法》,將租金抵稅額由12萬元提高至18萬元,並改為「特別扣除額」,可與標準扣除額併用,提升申報便利性與節稅效果。過去因申報程序繁複及房東拒絕配合,租金抵稅使用率不到2.5%,導致政策效益有限。民間團體與跨黨派立委呼籲內政部加強包租代管與租金補貼戶專案宣導,降低房東疑慮,鼓勵房客申報。財政部則應設置申訴專線,打擊妨礙申報行為,保障租屋族權益。未來,完善租金抵稅制度不僅能減輕租屋負擔,還有助促進租屋市場透明化與公平正義。專家建議政府持續優化申報流程,強化宣導與監督,並建立租屋雙方互信,確保新制真正惠及廣大租屋族群,推動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6-16

35歲以下買房潮來襲!2025新青安貸款+首購熱區房價漲幅分析
2025年台灣房市持續火熱,35歲以下首購族成為市場新主力!根據聯徵中心資料,2025年全台35歲以下房貸族申貸件數高達7萬6,986件,5年暴增47.7%,創9年新高。新青安貸款2.0政策助攻,提供最高85%貸款成數、5年寬限期與1.775%超低利率,搭配父母贊助頭期款,讓年輕人敢衝敢買。六都重劃區小宅產品最受青睞,桃園青埔、台中北屯、台南安平熱銷小2房、2+1房夯賣,兩年房價漲幅逾20%。專家提醒,購屋前務必試算寬限期後房貸支出,房貸建議控制在月收入30%內,避免超貸壓力。理性挑選捷運、百貨、學區旁低總價小宅,掌握市場脈動,才能安心圓夢、穩健置產!
最新消息 / 2025-06-16
📈捷運+科技園區=漲!雙北租金年漲10%靠這3大驅動力
2025年,儘管政府打房政策持續出手,雙北租賃市場依然火熱。根據最新實價登錄資料,台北內湖、南港、信義與新北板橋、中和、三重等區,租金年漲幅皆突破10%。主因來自捷運與科技園區帶動穩定人口紅利,加上包租代管政策與稅務優惠,進一步推升市場活絡。雙北蛋黃區因交通便利、產業聚落、生活機能完善,成為租屋族與投資客首選,租金行情持續看漲。專家建議,投資人應鎖定核心地段、小坪數物件,搭配包租代管穩定出租效益,避開高總價物件壓力。預期未來雙北租賃市場將隨交通建設與產業升級,展現長線抗跌與增值潛力。
最新消息 / 2025-06-16

📉房貸申請越來越難?最新數據揭露房市降溫真相與未來趨勢
2023年下半年,政府積極推動打炒房政策,尤其第七波限貸令大幅收緊房貸授信,導致2024年第四季房貸申請數量較第三季減少約25%,授信額度平均下降42萬元,核貸成數也小幅下滑至79.3%。央行加強銀行內控標準,提高貸款審核門檻,優先核貸低總價、小坪數及核心區域物件,有效抑制炒房需求,促使房市進入盤整期。市場專家認為,此舉旨在讓房市軟著陸,避免泡沫破裂帶來系統性風險。房價在部分熱區出現修正,區域分化現象明顯,購屋者與投資人應謹慎評估財務狀況與市場變化。面對更嚴苛的審核條件,申貸者需維持良好信用和穩定收入,選擇合適房屋類型並多比較銀行貸款方案,以提升貸款成功率。展望未來,央行將持續監控房市動態,預期市場將以穩健方式發展,房價有望逐步回穩。購屋族與投資者應善用政策資訊,靈活調整策略以降低風險。
最新消息 / 2025-06-16

高雄2奈米廠混凝土需求暴增!國產(2504)營運進入黃金期,買盤湧現
台積電高雄園區擴產計畫正式啟動,P1已完工,P2至P5將於2025至2027年間陸續動工,總混凝土需求達170萬立方米,預計2025年進入需求高峰,單年用量高達80萬立方米,占全台建廠市場25%。國產(2504)仁武廠因擁有「綠混凝土」、「低碳建材標章」與高強度抗壓技術,成為台積電、高雄日月光與光寶科技等大型建案首選。法人預期,國產2025年營收上看190億元,年增逾10%,出貨量突破400萬立方米。專家分析,2奈米建廠潮將帶動建材、水泥、鋼筋市場三年以上榮景,混凝土年需求增幅可望超過10%。建議投資人關注國產高峰期供貨能力與營收動能,提前布局AI半導體建廠概念股商機。
最新消息 / 2025-06-16

我的美食日記|開箱桃園中正路新開幕「酸小七酸菜魚」:假日外帶全攻略 🍲
我的美食日記:假日開箱桃園中正路新開幕的「酸小七酸菜魚」。朋友大推,店家蹦闆也是因愛吃酸菜魚才開店。假日尖峰現場候位太久,決定外帶「霸王酸菜魚(中盛)」套餐,搭配蝦滑、腐皮、金針菇與小菜香酥雞、醋溜番茄、熔岩起司蝦球。開車約 40-50 分鐘回家,餐點依然美味:湯頭酸麻鹹香、魚片彈牙、蝦滑滑嫩、配料吸飽湯汁,超下飯。香酥雞外酥內嫩、蝦球起司爆漿、番茄酸甜開胃。優點是湯頭濃郁、外帶保溫佳、配菜水準高;缺點生意太好,候位時間長,辣度需留意。整體來說,酸小七外帶體驗優秀,適合不想等位又想享用重慶酸菜魚的美食愛好者。
最新消息 / 2025-06-15
預售屋禁止換約完整解析|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重點與實務注意事項
《平均地權條例》自112年7月1日修法上路,明定「預售屋禁止換約」,規範預售屋或新建成屋的買受人,簽約後不得隨意轉售契約予第三人,以遏止炒作房市、保障自住需求。新制僅允許讓與配偶、直系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或經主管機關核准的特殊情形,如非自願離職、重大疾病照護、災害毀損等六大例外。違規換約或炒作行為最高可處5000萬元罰鍰,並建立檢舉獎金機制鼓勵舉發。修法目的在促進房市健全、維護居住正義,購屋者應審慎評估需求並配合法規,以確保交易安全。
最新消息 / 2025-06-14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及其五項新訂子法完整解析:112年7月1日正式施行
《平均地權條例》於112年7月1日起施行修正條文及五項新訂子法,旨在遏止不動產炒作、維護市場秩序與保障居住需求。修法重點包括:限制預售屋、新建成屋買賣契約換約轉售,僅限親屬間或經主管機關核准例外情形;管制私法人購屋,須檢具使用計畫申請許可並限制五年內移轉;重罰炒作行為,對散布不實資訊、虛偽交易或壟斷市場者處以高額罰鍰;建立檢舉獎金制度,鼓勵民眾檢舉違規行為並提撥罰鍰收入作為獎金與查核經費;解約申報登錄,預售屋買賣契約或解除需於30日內申報登錄,違規將按次處罰。新制實施有助市場回歸居住本質,減少投機亂象,強化消費者權益與交易透明度,是房市健全發展的重要一步。
最新消息 / 2025-06-14

AI眼鏡商機啟動!全新(2455)獨家打入Google、三星供應鏈,營收估年增雙位數
全新(2455-TW)積極布局AI眼鏡與光通訊市場,2024年正式切入Google與三星AI眼鏡供應鏈,已完成首批測試單出貨,預計2026年量產放量。受惠AI手機、Wi-Fi 7換機潮及中國市場急單,微電子營收溫和回升,全年估成長8%。光電子部分,AI數據中心對高速光通訊需求暴增,目前光通訊營收占光電子比重逾五成,預期2026年達七成。法人看好AI眼鏡成為下一個爆發應用,帶動全新光電子營收倍增,推升全年雙位數成長動能。展望2025-2026年,全新營運將靠微電子、光電子雙引擎成長,營收結構轉型至高附加價值領域,搭上AI手機、AI眼鏡、數據中心升級商機,法人預期2026年營收與獲利挑戰歷史新高,成為磊晶與光通訊概念股中表現最受矚目的潛力股。
最新消息 / 2025-06-13

5分鐘充電407公里!比亞迪超級e平台+德國新廠,搶攻歐洲電動車霸主寶座
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1211.HK)積極擴大全球版圖,宣布將於德國興建歐洲第三座電動車廠,強化當地生產與售後服務能量。繼匈牙利與土耳其工廠後,德國新廠預計2026年後陸續投產,年產數萬輛,瞄準歐洲最大新能源車市場。同時,比亞迪推出革命性「兆瓦閃充」技術,5分鐘充電407公里,正式邁入電動車超高速補能時代。配合自主刀片電池與超級e平台,實現高效、安全、長續航,符合歐盟碳排規範與消費需求。專家看好,比亞迪多廠並進戰略與領先技術,將在歐洲市場取得關鍵優勢,建議投資人關注產能釋放與銷售數據動態,長線布局潛力可期。
最新消息 / 2025-06-13

🚀2025風電大爆發!永冠KY擴產布局搶先報
永冠-KY(1589)2025年積極擴產,重點在泰國新廠投入26億元,打造年產能14萬噸鑄件廠,預計第二季試量產,已吸引大陸風電業者包下產能,並獲得泰國外資產業機械業訂單。隨著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由80GW增至110GW,風電市場需求強勁,永冠受惠訂單穩定,營運展望樂觀。2025年前兩月出貨量達21,269噸,年增7.08%,第一季目標3.2萬至3.4萬噸,預期優於去年同期。永冠亦通過2萬張現增案,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優化財務結構,降低利息負擔,提升資金靈活度。台中港廠及大陸廠持續運作,但因攤提費用與稅務影響,去年第四季每股虧損仍有挑戰。整體來看,泰國新廠試產與訂單推進為2025年轉虧為盈關鍵,搭配風電產業成長機遇,永冠營收與盈利有望逐季提升,投資前景看好。
最新消息 / 2025-06-13

💡伺服器需求爆發,燿華大手筆25億元投資東南亞與台灣產能!
燿華(2367)2025年資本支出超過25億元,重點投資泰國新廠及台灣伺服器市場擴產,彰顯其全球擴張策略。泰國廠現有產能約18至20萬平方呎/月,計劃提升至30萬平方呎/月,主攻筆電、低軌衛星及汽車電子市場。台灣廠則投入5至8億元,專注伺服器用PCB產能擴充,預計第二季完成擴產,第三季正式供貨。中國南通廠則因汽車市場需求未明顯增長,二期設備尚未全面進駐。隨著全球供應鏈因關稅戰及地緣政治轉移至東南亞及墨西哥,PCB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燿華多點布局有助分散風險,符合供應鏈在地化趨勢,且台灣廠具技術壁壘優勢。然而,產能擴張需要龐大資本投入,人力成本及管理也是挑戰。未來建議燿華持續強化技術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靈活因應市場變化。整體而言,燿華的擴產計劃將有效支撐其業績成長,投資者應關注其產能進度與技術創新,抓住PCB產業轉移帶來的發展機遇。
最新消息 / 2025-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