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北港土地的生死交鋒:萬有紙廠15公頃重生,是「經濟活水」還是「汙染惡夢」?

作者:小編 於 2025-10-14
17
次閱讀

雲林北港萬有紙廠,曾為台灣三大紙廠之一,因經營不善破產後閒置超過十年,佔地約15公頃。2019年由台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整合土地與廠房,計畫重新開發為工業區,並於2020年啟動招商。然而,該地仍屬甲種工業區,可合法引進化工、重工業等高污染產業,鄰近住宅區,引發居民與地方議員強烈擔憂。民眾擔心空氣、水質與生活品質受影響,對招商計畫產生高度反對聲浪。雲林縣政府與北港公所已討論透過都市計畫調整,將土地改為乙種工業用地,以引進低污染產業,降低環境風險。未來發展需兼顧地方經濟活化與環境品質,建立居民參與、企業投資與政策引導三方平衡,確保招商既安全又永續。萬有紙廠的重生不僅是土地再利用,更是地方產業轉型與社區共榮的關鍵試驗。

🏭 北港土地的生死交鋒:萬有紙廠15公頃重生,是「經濟活水」還是「汙染惡夢」?

📌 文章目錄

  • 一、引言:沉睡十年的土地與地方的恐懼

  • 二、📜 歷史遺緒:萬有紙廠的興衰與閒置衝擊

  • 三、⚔️ 爭議核心:甲種工業區地目的「原罪」

  • 四、💼 開發主力:台灣金聯的角色與招商困境

  • 五、🏛 地方解方:雲縣府與公所的都市計畫突圍

  • 六、📊 土地活化爭議分析表:利弊與風險對比

  • 七、📝 專家觀點與政策建議

  • 八、✅ 結論:萬有紙廠重生,考驗地方治理智慧


一、引言:沉睡十年的土地與地方的恐懼

雲林縣北港鎮,一塊曾經是台灣工業巨擘的基地,如今成為地方發展、產業招商與環境正義爭議的焦點。這片土地承載的不僅是工業記憶,也代表著地方居民對未來生活品質的憂慮與期待。

昔日的萬有紙廠,曾經是台灣三大紙廠之一,承擔著地方大量就業與經濟貢獻。然而,隨著紙業產能過剩、原料成本上升與經營策略失誤,萬有紙廠於十多年前宣告破產。其佔地約**15公頃(約4.5萬坪)**的廠區,自此閒置荒廢,廠房、倉庫與辦公建築逐漸老化、雜草叢生,成為地方居民眼中的「禁地」。十年的沉睡,讓這片土地逐漸從經濟資產,轉變為環境與安全隱憂的象徵。

隨著台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將土地與廠房整合為單一產權,2019年起,這塊沉睡的土地重新被納入開發規劃,計畫在2020年啟動招商,希望吸引企業進駐,活化地方經濟。然而,問題的核心在於該土地的**「甲種工業區」地目**。依現行土地使用管制,甲種工業區可合法引進化工業、重工業、造紙業等高污染產業。對於緊鄰住宅區、學校及公共設施的北港而言,這無異於一顆隱形的環境與健康風險炸彈。

地方居民與民意代表對此高度敏感,擔心招商計畫若無適當管控,將對空氣、水質、土壤及生活品質造成長期衝擊。這場土地重生的過程,逐漸演變成一場地方經濟活化與環境品質保衛戰的「生死對決」,也是檢驗地方政府、企業與社區之間平衡智慧的試金石。

未來,萬有紙廠的再生,不僅關乎招商成功與產業布局,更影響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與北港鎮整體發展方向。在這樣複雜而微妙的環境下,政府如何調整都市計畫、居民如何參與決策、企業如何選擇投資模式,將決定這塊土地能否真正實現「安全、永續、共榮」的發展願景。


二、📜 歷史遺緒:萬有紙廠的興衰與閒置衝擊

要理解北港這場爭議,必須先回顧萬有紙廠的歷史地位及其閒置帶來的影響。

台灣三大紙廠的榮光與破產謎團

萬有紙廠與永豐餘、正隆等齊名,曾是台灣造紙業的標竿。它的存在,不僅為北港帶來大量工作機會,更是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然而,隨著產業環境變遷、國際競爭加劇以及內部經營不善,最終走向破產。

數據對比:閒置前與閒置後

項目萬有紙廠時期閒置十年後(2020年)
土地規模約15公頃(約4.5萬坪)保持不變
就業機會數百至上千人
地方稅收顯著貢獻幾近於零(土地持有人繳交)
產業形象地方工業代表廢墟、環境髒亂點

閒置十餘年,不僅是對土地資源的巨大浪費,也成為地方景觀上難以忽視的「痛點」。

15公頃巨型閒置地對北港的實質影響

一塊15公頃的土地閒置,帶來的影響是多層次的:

  1. 經濟機會成本: 該土地本可產生數十億元的產值和數百個工作機會,但長期處於低度利用狀態。

  2. 環境衛生疑慮: 廢棄廠區容易滋生蚊蟲、堆積廢棄物,成為地方環境衛生的潛在風險。

  3. 治安隱憂: 荒廢的廠房結構複雜,容易成為遊民聚集或違法行為的隱蔽場所,影響周邊社區治安。


三、⚔️ 爭議核心:甲種工業區地目的「原罪」

地方居民和議員反對的焦點,不在於反對開發,而在於反對**「高污染產業」**進駐。這一切都指向了土地的法規定位——甲種工業區。

甲種工業區 vs. 乙種工業區:法規差異剖析

工業區用地在都市計畫法中依照其允許引進的產業污染程度、規模等進行分類。萬有紙廠原屬的甲種工業區,其允許的使用範圍極廣,包含許多對環境有較大衝擊的產業:

用地類別允許產業性質適用於何種土地區位?北港紙廠的風險?
甲種工業區重工業、化工業、水泥業、造紙業等高、中、低污染工業。遠離住宅區、需大規模污染防治設施的區域。緊鄰住宅區,一旦高污染產業進駐,居民將首當其衝。
乙種工業區輕工業、無污染性工業,及附屬設施(如辦公室、研究發展等)。鄰近市區、需兼顧環境品質的工業區。雲縣府希望變更的目標,以引進電子、精密機械等低污染產業。

高污染產業進駐的鄰避效應(NIMBY)風險

如果甲種工業區地目不變,新廠商的選擇空間將包括:

  • 高耗能、高耗水產業: 例如傳統的化學加工、金屬冶煉,將對雲林原本就相對脆弱的水資源空氣品質造成巨大壓力。

  • 重工業: 噪音、粉塵、廢氣排放將嚴重惡化周邊住宅區的生活品質,引發大規模的**鄰避效應(Not In My Back Yard)**抗議。

地方議員的擔憂正是基於此。他們認為,政府不應為了招商方便,而犧牲當地居民的健康與環境正義。


四、💼 開發主力:台灣金聯的角色與招商困境

萬有紙廠的活化並非由地方政府主導,而是由台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一家專門處理金融機構不良債權與資產的公司)負責。

資產整合與活化:從單一產權到工業區藍圖

台灣金聯的首要任務是將閒置十多年的土地、廠房等複雜資產整合為單一產權,消除法律糾紛,使其具備重新開發的條件。這是活化成功的關鍵第一步。

  • 活化目標: 將15公頃的土地打造成一個可供新公司進駐的現代化工業區

  • 招商優勢: 地理位置接近市區,且具備15公頃的大面積,在台灣土地稀缺的背景下,仍具備市場吸引力。

2020年重啟招商:法規面與市場面的拉扯

雲縣府城鄉發展處處長提到,該地屬於私人產業,只要在合法規定程序內,縣府無法過度干涉其招商與標售。這突顯了招商面臨的兩難:

  1. 法規面: 甲種工業區的法規允許高污染,但地方拒絕。

  2. 市場面: 高污染產業因環境法規趨嚴,選址越來越困難,這塊土地對他們仍具吸引力;但低污染產業可能因地價、區位等因素而卻步。

因此,地方政府與民間資產公司之間的「拉扯」,正是希望在法規和市場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成功招商,又不犧牲環境。


五、🏛 地方解方:雲縣府與公所的都市計畫突圍

面對民意壓力與土地現狀的衝突,雲林縣政府選擇了最根本、但也是最耗時的方式——透過都市計畫改變用地規劃

土地變更的行政流程與關鍵瓶頸

雲縣府與北港鎮公所進行了**「通盤檢討」,目標是將甲級工業用地轉為乙級工業用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政手續,它必須經過嚴格的程序:

步驟主導單位耗時與難度變更目標與意義
縣府與公所通盤檢討雲林縣政府、北港鎮公所前期協商階段,相對較快。確定地方共識:拒絕高污染,轉向低污染
縣級都市計畫委員會審查縣都委會中等難度,需召開公聽會、納入民意。確保變更符合地方整體發展利益。
報請內政部都委會審定內政部營建署、中央都委會難度最高,耗時最長(常需數年)決定土地性質的最終仲裁,影響層面廣。
公告實施雲林縣政府變更成功,新法規生效。確定萬有紙廠未來可引進的產業類型。

都委會審定:決定北港未來的「終極關卡」

最關鍵的瓶頸在於報請內政部都委會審定。土地使用分區的變更涉及私人財產權、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中央審查過程極為嚴謹。

雲縣府必須提出充分的理由,證明:

  1. 環境正當性: 該地鄰近住宅區,維持甲種工業區已不符合現行公共利益。

  2. 經濟合理性: 變更為乙種工業區仍可有效活化土地,引進符合現代產業趨勢的低污染科技或精密製造業。

如果變更成功,將能有效降低民怨,為北港引進**「較低污染工業」**,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六、📊 土地活化爭議分析表:利弊與風險對比

此表從地方、開發商與政府三方面,分析萬有紙廠土地活化爭議的利弊與風險:

關係人活化的主要利益(Pros)堅持甲種地目的風險(Risks)乙種變更成功的效益(Gains)
北港居民廢墟變新廠房,改善治安與市容。高污染、噪音、廢氣,健康風險大增。引入低污染產業,提升周邊居住品質與地價。
台灣金聯/開發商土地迅速活化,資產成功變現,創造招商利潤。招商受阻、地方抗爭不斷,導致開發無限期延宕。雖然招商範圍縮小,但能穩定招商,確保開發順利。
雲林縣政府增加地方稅收,創造就業,兌現經濟發展承諾。處理抗爭與環保糾紛的行政成本大幅增加,失去民心。實現「環境與經濟平衡」的施政目標,提升治理形象。

七、📝 專家觀點與政策建議

觀點一:地方經濟與環境正義的平衡點

土地變更的過程不應被視為對開發商的限制,而是一種土地價值的重塑

專家建議: 雲縣府應藉此機會,主動出擊,鎖定如電子零件、綠色能源零組件、精密儀器製造等符合產業發展趨勢、且符合乙種工業區規範的廠商進行招商,甚至可考慮規劃為**「北港智慧科技園區」**,以高附加價值、低污染作為核心定位。這不僅能平息民怨,更能提升雲林產業的層次。

觀點二:結合北港文化觀光的「第三種可能」

北港是台灣重要的宗教信仰中心,觀光人潮眾多。15公頃的土地緊鄰市區,如果只單純開發為工業區,仍有失規劃的全面性。

政策建議: 縣府應要求在土地開發中,規劃一定比例的產業文化區或觀光工廠,作為緩衝區或亮點:

  1. 結合文化: 引入如食品加工、文創設計等結合北港在地特色的產業。

  2. 規劃緩衝: 在住宅區與工業區之間設置足夠的綠帶或景觀公園,將環境衝擊降到最低。

這塊土地的未來,不該只是單純的工業製造,更應融入北港的文化脈絡,實現永續發展。


八、✅ 結論:萬有紙廠重生,考驗地方治理智慧

北港萬有紙廠的閒置土地活化案,是一面照映台灣地方發展困境的鏡子:工業法規的僵化閒置資產的活化需求日益覺醒的環境意識之間的矛盾。

雲林縣政府選擇透過都市計畫變更來解決問題,這是正確且負責任的方向。雖然耗時耗力,但只有將土地使用分區從「甲種」變更為「乙種」,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高污染產業進駐的隱憂,真正實施**「以環境帶動經濟」**的現代化治理理念。

萬有紙廠的重生,已不只是土地交易案,更是對雲林縣政府政治決心、行政效率與未來規劃智慧的最終考驗。這塊土地,應當成為北港的「希望工廠」,而非「汙染夢魘」。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新青安房地產租售專區
👉🏻 https://www.yungsheng.com.tw/HouseList.aspx?AC=0&s=YS011

詠騰廠房租售專區
👉🏻 https://www.yuteng.com.tw/?f=2ab1f4

詠騰工業地租售專區
👉🏻 https://www.yuteng.com.tw/?f=2ab1f4

詠騰農/建地租售專區
👉🏻 https://www.yuteng.com.tw/?f=013b70

詠騰歷年成交專區
👉🏻 https://www.facebook.com/h56792000/?locale=zh_TW

詠騰社群連結

官方Facebook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www.yuteng.com.tw

官方IG👉🏻instagram.com/yuteng.tw?igsh=MXM5Y2Vib2J4NDEzcw==

官方Tiktok👉🏻tiktok.com/@yutengtw

官方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JkPV3xU7YNnFJV9c_yrXQ

🏭 北港土地的生死交鋒:萬有紙廠15公頃重生,是「經濟活水」還是「汙染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