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政府打炒房,房市真的「涼」了?商辦熱賣能撐起一片天嗎?10大關鍵數據深度解析!

作者:小編 於 2025-07-22
141
次閱讀

2025年台灣房市面臨嚴峻挑戰,政府持續推動打炒房政策,央行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導致中古屋市場萎縮、預售屋交易量大幅減少,購屋者貸款壓力加重。儘管住宅市場降溫,但商用不動產交易量創近八季新高,受科技業與壽險業大筆投入支持。土地交易金額維持高檔,但建商購地意願可能受政策影響而減弱,未來市場存在降溫風險。人口結構變化推動小宅化趨勢,平均每戶人口數逐年下降,影響住宅需求類型。房貸利率持續攀升,還款負擔加重,首購與換屋族面臨更多挑戰。專家表示,年底前房價難有明顯下跌,市場健康度尚可,但成交量持續縮減或將引發價格調整。本文詳細解析十項關鍵房市大事,涵蓋政策、市場、資金及人口趨勢,幫助讀者掌握最新動態,理性判斷投資與購屋時機。

🚨政府打炒房,房市真的「涼」了?商辦熱賣能撐起一片天嗎?10大關鍵數據深度解析!

📖 文章目錄

  • 引言:政策利劍高懸,房市何去何從? ⚔️

  • 政府打炒房決心不變:業者叫苦,剛需鬆綁 🚫

  • 資金轉向?商用不動產異軍突起! 💰

  • 房市體質檢視:利率、土地與交易量變化 📉

  • 市場趨勢觀察:小宅化與專家觀點 💡

  • 觀點與建議:購屋者與投資人如何應對? 🧐

  • 結論:風向已轉,房市進入「冷靜調整期」 🌬️


⚔️ 引言:政策利劍高懸,房市何去何從?

去年國慶演說中,總統賴清德再次明確強調「打炒房」將持續推動,並誓言進一步落實居住正義,這無疑為台灣房市投下了又一顆震撼彈。隨著央行持續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房市冷風愈發明顯,尤其中古屋市場交易量萎縮,預售屋成交量更是腰斬,讓不少房產業者叫苦連天。市場出現大量觀望氣氛,購屋族群面臨申貸收緊、資金調度困難,整體買氣大幅降溫。

然而,在住宅市場熱度急降的同時,商用不動產卻迎來了一波資金湧入潮。政策雖嚴控住宅貸款,卻對商辦市場「打住不打」,吸引了科技大廠、壽險業等重量級買家,帶動商辦交易量創下近八季新高。尤其兩筆百億級商用不動產交易案更成為市場焦點,為整體不動產市場注入活水。

此外,人口結構的改變與小宅化趨勢,也成為房市另一重要變數。隨著平均每戶人口持續下降,未來住宅需求將更趨多元與精緻化。貸款利率連續上揚,購屋者面臨更大還款壓力,也讓首購及換屋族群陷入兩難。

面對如此複雜多變的局面,本篇文章將從政策解析、資金流向、土地交易、人口趨勢、以及市場買氣等多角度,盤點今年最重要的十件房地產大事,幫助您全面了解台灣房市的最新走勢與潛在風險,理性判斷買賣時機,掌握未來投資方向。


🚫 政府打炒房決心不變:業者叫苦,剛需鬆綁

政府對於房市調控的決心與方向,是影響整體房市走勢的首要因素。從總統的宣示到央行的具體措施,都顯示了打擊投機、保障自住的明確立場。

🗣️ No1. 賴清德總統強調「打炒房」持續推動,房產業者叫苦連天

  • 總統宣示重點: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演說中明確指出,政府將加速「打炒房」的力度,並強調擴大對租屋族的支持,目標是進一步落實「居住正義」。這項宣示傳達了政府對於抑制房價過度炒作的堅定立場,也預示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相關政策出台。

  • 房產業者反應:對此,房地產業者反應強烈,普遍認為市場已現疲態。他們指出,在經歷第七波信用管制後,台灣房市已出現中古屋市場萎縮預售市場交易量大幅減少的現象。業者們擔憂,若政府再次出手調控,將讓房市進一步陷入困境,甚至可能影響經濟成長。

  • 業者呼籲:業者們呼籲政府應優先解決當前房市面臨的根本問題,例如物價上漲導致的營建成本飆升,這才是穩定市場的長久之計,而非一味打壓需求面。他們認為,高營建成本是導致房價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若不解決,即使打壓需求也難以實現真正的「居住正義」。

No2. 央行信用管制「重手出擊」!繼承、換屋族群確定鬆綁

  • 「金龍海嘯」衝擊: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實施後,市場形容為一場「金龍海嘯」,其威力不容小覷。這波管制對新青安及真首購族以外的族群產生了顯著影響,尤其換屋族、繼承族和投資族無一倖免,甚至一度被民眾抨擊為「濫殺無辜」,因為某些情況下,即使不是投機客也受到波及。

  • 政策調整與鬆綁:面對市場反彈與民意壓力,央行隨後召開記者會,宣布針對繼承房產及有換屋需求的族群,適用排除條款。

    • 繼承族群:即使名下因繼承而有不動產,只要能證明非自主使用且無房貸,購置首間自住房產時,不受多戶貸款限制。

    • 換屋族群:對於有實際換屋需求的民眾,若能在一定期限內出售舊有房屋,其新購房屋的貸款條件可適用首購優惠,不受多戶限制。

  • 政策意涵:此舉顯示政府在打擊炒作的同時,也嘗試平衡市場需求,保護真正的剛性需求。這類細緻化的調整,旨在避免「誤傷」自住和合理需求的購屋者,讓政策更具彈性和精準性。


💰 資金轉向?商用不動產異軍突起!

在住宅市場受到政策壓抑的同時,嗅覺敏銳的資金開始尋找新的出口,而商用不動產市場似乎成為了新的避風港。

🔥 No3. 科技、壽險業大額撐場!商用不動產買氣火熱,創近八季新高

  • 交易量創新高: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統計,今年上市櫃法人在商用不動產的交易額達到驚人的674億元

  • 兩筆百億級大案助攻:其中有兩筆引人注目的百億級大案,成為推升總交易量的主力:

    1. 台積電:以171.4億元購置群創南科廠房。這筆交易不僅金額龐大,更顯示出科技巨頭對於擴大產能、鞏固供應鏈的迫切需求。

    2. 台灣人壽:以137.5億元取得桃園航空城產業專用區的土地。壽險業作為長期投資者,其大額投入代表著對未來產業發展和區域價值的看好。

  • 增長幅度驚人:在科技業與壽險業這兩股強大資金的帶動下,單季交易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29%,不僅大幅超越去年,更創下了近八季的新高。這顯示商用不動產市場在政策「打住」的背景下,展現出強勁的吸金能力。

🏗️ No7. 打擊住宅不打商!營建F4策略轉向「商辦藍海」

  • 營建股調整策略:近月來,營建股由於住宅市場受到政策打壓,股價連連下跌。然而,營建大廠們並非坐以待斃,而是迅速調整戰略。

  • 商辦市場的相對優勢:由於政策的主要打擊集中在住宅市場,而商用不動產受到的限制相對較少。這為營建業開闢了一片新的「藍海」。

  • 「微型商辦」試水溫:以興富發、長虹等營建大廠為例,他們嘗試推出「微型商辦」產品,以較小的單價和總價切入市場,試圖吸引小型企業、工作室或個人投資者。這種「船小好調頭」的策略,有助於分散風險。

  • 加碼商辦用地開發華固、遠雄建等則更是加碼商辦用地開發,顯示其對商辦市場的長期看好。

  • 未來展望:預計未來幾年,我們將見到被業界稱為「營建F4」(通常指指標性上市櫃營建公司)的商辦新案陸續推向市場,避開打房風暴,為其營收帶來新的增長點。


📉 房市體質檢視:利率、土地與交易量變化

除了政策和資金流向,觀察房貸利率、土地交易以及實際交易量的變化,能更全面地評估當前房市的真實體質和趨勢。

💲 No4. 新增房貸利率緩升,購屋族還款壓力大增

  • 利率破2%:買房壓力不僅在於房價本身,更在於節節攀升的房貸利率。全國新增住宅貸款的平均利率已連續六季超過2%。雖然相對國際主要國家仍屬低檔,但對於長期處於低利率環境的台灣而言,這已是顯著的變化。

  • 還款壓力增加:對於已經購屋的買家而言,這意味著每月貸款負擔日益加重,特別是使用浮動利率的房貸戶,實質還款額增加。對於換屋族,則可能需要籌措更多資金來補足房貸差額。

  • 短期難有降息空間:在全球通膨壓力與各國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的背景下,短期內台灣央行難有降息空間。這意味著購屋者的還款壓力恐將持續增大。

🚧 No5. 土地交易有望力守5年均線,恐有降溫風險

  • 百億交易助攻:在前面提及的兩筆百億級交易案助攻下,土地市場今年累計成交總額突破2,144億元,單季成交總額達1,117億元

  • 守住5年均線:展望全年,土地交易金額有望力守五年均線2,357億元以上,這顯示整體土地市場的活力仍在,並未完全凍結。

  • 潛在降溫風險:然而,隨著央行加強打房政策,預期第四季建商購地的積極度將有所減弱。土地成本是建商營運的重要部分,當住宅市場受限、未來銷售面臨挑戰時,建商在土地取得上會更為謹慎,導致土地交易市場可能面臨降溫風險。

📦 No9. 央行打炒房效果顯現!預售屋交易量大幅縮減

  • 新屋市場冷靜期:央行打炒房政策出手後,新屋市場明顯進入冷靜期。

  • 交易量「腰斬」:根據預售屋實價登錄最新資料,全國預售屋交易量僅5,744件,相較7月約1.27萬件幾乎腰斬,創下今年單月最低交易量

  • 熱潮結束:這也意味著今年上半年「每月破萬」的熱潮正式結束,房市已明確進入調整階段。預售屋交易量的急劇萎縮,直接反映出投資客退場,以及自住買家觀望心態濃厚。

📊 No10. 房貸放款緊縮,房市三稅月增幅減少,市場回歸冷靜

  • 稅收數據顯現變化:財政部對房市三大稅收(土地增值稅、契稅、房地合一稅)的分析顯示,不動產市場雖然交易量相對高檔,但在房貸縮減的影響下,各項稅收增長動能開始放緩。

  • 增幅下滑:儘管自主需求、建商購地、預售屋交屋潮等仍在支撐市場,但九月的土地增值稅、契稅、房地合一稅增幅相較已出現下滑,這進一步證實了市場逐步回歸冷靜的趨勢。稅收是房市交易的結果,其增幅放緩,間接反映了市場熱度的降溫。


💡 市場趨勢觀察:小宅化與專家觀點

除了宏觀數據,深入觀察人口結構變化對房型需求的影響,以及權威專家的市場預判,能提供更全面的房市視角。

👨‍👩‍👧‍👦 No8. 全台每戶快跌破3人,「小宅化」趨勢勢不可擋

  • 家庭結構變化: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的數據顯示,十年前平均每戶有3.59人,現已降至3.09人,十年間減少了0.5人。預計未來一至兩年內,全台平均每戶人口數會跌破3人

  • 率先跌破3人城市:目前,基隆、新北、高雄和新竹等城市已率先跌破3人大關。

  • 「小宅化」影響:隨著全台平均每戶人口數的減少,預計將加速台灣房市的「小宅化」趨勢。這意味著:

    1. 市場需求轉向小坪數:套房、一房、兩房等小坪數產品將更受青睞。

    2. 總價門檻降低:小宅化有助於降低購屋總價門檻,符合小家庭或單身族群的預算。

    3. 產品規劃調整:建商在未來推案時,會更傾向於規劃小坪數、高使用效率的產品。

🗣️ No6. 顏炳立直言房價今年底前不會跌,但「買房好時機尚未出現」

  • 市場現況評估: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表示,房市目前沒有出現斷頭或拋售的現象,也不存在恐慌情緒,顯示市場整體健康穩定。他認為,今年底前房價下跌的可能性不大。這與前面逾放比創新低的數據相互印證,表明市場尚未出現大規模的拋售潮。

  • 「天邊的彩虹不要追」:然而,顏炳立也坦言目前並非買房的好時機,並以「天邊的彩虹不要追」來形容。這意味著市場還不明朗,買方不宜盲目追價。

  • 價格調整的觸發點:他也指出,如果明年交易量持續縮減,且每月移轉棟數跌破2萬棟,房市價格或許會面臨調整。這為市場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提醒購屋者未來應密切關注交易量的變化。


🧐 觀點與建議:購屋者與投資人如何應對?

面對政府打炒房的決心、住宅市場的降溫以及商辦市場的升溫,購屋者與投資人都需調整策略,理性應對。

⚖️ 理性看待政策影響,區分「打炒」與「打死」

觀點:政府的政策目標是「打炒房」,而非「打死」房市。其目的是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讓房市回歸健康,保障自住需求。

建議

  1. 自住需求仍是剛性:對於真正的自住買家而言,居住是剛性需求,不應過度受短期政策和市場情緒影響而放棄購屋計畫。

  2. 理解政策針對性:政策重點打擊的是多戶、高槓桿的投機行為。若自身為首購或換屋且財務穩健,無需過度恐慌。

  3. 利用政策利多:善用央行對繼承、換屋族群的鬆綁,以及新青安等優惠貸款,降低購屋門檻。

🏢 掌握商辦市場的潛力與風險

觀點:商用不動產因政策限制較少,在住宅市場受抑時成為資金新寵,但其投資邏輯與住宅不同。

建議

  1. 關注產業發展:商辦市場與產業結構、經濟景氣高度相關。例如,科技業對廠辦的需求、服務業對商辦的需求等。

  2. 區位是關鍵:商辦投資更重區位、交通便利性、周邊產業聚落和公共設施。

  3. 了解市場供需:雖然目前交易量大,但需關注未來幾年商辦供給量是否會因建商大量投入而過剩。

  4. 投資門檻高:商辦投資總價高,租金報酬率、空置率、維護成本等,都需要仔細評估。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風險較高。

🎯 自住優先,審慎評估財務能力

觀點:在市場進入調整期時,自住買家更有機會挑選物件和議價,但前提是財務準備充足。

建議

  1. 提高自備款比重:面對房貸利率緩升和銀行放款緊縮,建議自備款至少準備到2.5-3成,甚至更高,以降低每月還款壓力。

  2. 壓力測試:購屋前務必進行房貸「壓力測試」,模擬利率再升高1-2碼時,自身還款能力是否能承受。

  3. 重視「小宅化」趨勢:若預算有限,可考慮符合「小宅化」趨勢的物件,其總價門檻較低,也符合未來家庭結構的變化。

  4. 耐心觀察與比較:市場買氣降溫,交易量縮減,這意味著買家有更多的時間去比較物件、議價。不急於一時,多看多比較。


🌬️ 結論:風向已轉,房市進入「冷靜調整期」

綜合來看,從總統的堅定宣示、央行精準的信用管制(同時兼顧合理需求)、到預售屋交易量的腰斬,種種跡象都明確指出,台灣的住宅房市已經告別了過去的狂熱時期,正式進入一個**「冷靜調整期」**。雖然商用不動產市場在資金轉向的效應下表現亮眼,但其與住宅市場的邏輯有所不同,並無法完全抵擋住宅市場的整體降溫趨勢。

房貸利率的緩步攀升、土地市場的潛在降溫,以及房市相關稅收增幅的減少,都進一步印證了市場正在回歸理性。儘管專家預期今年底前房價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明確指出「買房好時機尚未出現」,並提供了觀察未來價格調整的關鍵指標——交易量。

對於廣大購屋者而言,這或許是一個挑戰,但也充滿機會。它提醒我們,盲目追漲不可取,等待「斷頭潮」也非明智之舉。真正的智慧在於,理性看待政策導向,善用政策對剛需的保護,並在充分準備自身財務條件的前提下,耐心尋找符合居住需求且價格合理的物件

風向已轉,房市正經歷一次重要的體質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準備好的人,才能掌握先機,穩健地在變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居樂業之地。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政府打炒房,房市真的「涼」了?商辦熱賣能撐起一片天嗎?10大關鍵數據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