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國土計畫法卡關7縣市全解析:農地限制、違章工廠與原民聚落爭議

作者:小編 於 2025-07-11
16
次閱讀

2016年施行的《國土計畫法》旨在建立合理土地使用秩序,兼顧國家發展與環境永續,但藍營執政的七大縣市(新北、桃園、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台東)遲遲未提交國土功能分區圖,導致國土計畫推動停滯。地方政府質疑法案嚴重限制農地使用,農民生計受損,特別是禁止農地上興建加工廠、農舍及集運設施,且違規刑責與罰金過重,甚至被稱為「農地死刑法」。此外,檢舉獎金機制引發社區對立,原住民文化聚落也面臨拆遷壓力。內政部強調國土計畫法能加強國土保育與農地管理,並輔導違規工廠轉型,促進土地永續利用。專家建議應放寬農地附屬產業與加工用途,並兼顧農民生計與環境保護。未來,中央與地方需深化溝通,妥善調整政策細節,化解矛盾,推動國土計畫順利落實,保障農業發展與國家永續。

👉國土計畫法卡關7縣市全解析:農地限制、違章工廠與原民聚落爭議


📖 文章目錄

  1. 📝 引言|國土計畫法為何再掀爭議?

  2. 📜 國土計畫法是什麼?政策背景與核心目標

  3. 📊 七大藍營縣市卡關原因一次看

  4. 📌 農地判死刑?地方首長與農民的五大反對聲音

  5. 🛑 農民控訴:國土計畫法如何扼殺生計?

  6. 🛡️ 內政部六大國土改革目標總整理

  7. 📈 國土功能分區圖審議進度全台縣市表

  8. 🗺️ 各縣市對國土計畫法的修正訴求與中央回應

  9. 🏛️ 專家觀點:國土規劃與環境永續是否矛盾?

  10. 📑 各界觀點與產業影響分析

  11. 📖 結論:化解衝突,才能讓國家土地政策真正落地


📝 引言|國土計畫法為何再掀爭議?

2016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國土計畫法》,被視為台灣土地治理史上最重要的法規之一,目的在於解決台灣長年土地濫用、違章工廠氾濫、農地變更無序與山坡地非法開發等問題。然而,法案上路至今近十年,全台22縣市中仍有多數縣市尚未完成「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尤其藍營執政的七大縣市進度最為緩慢,甚至與中央內政部數度交鋒,導致國土計畫遲未全面落地。

為什麼這部被認為能改善台灣土地亂象的法案,會成為農民與地方政府眼中的「農地死刑法」?
究竟,中央與地方的矛盾點在哪裡?農民真正面臨的困境是什麼?
這篇文章將用政策脈絡、爭議癥結、縣市訴求、專家觀點與產業影響,帶你全面解構國土計畫法的現況與未來趨勢。


📜 國土計畫法是什麼?政策背景與核心目標

📖 制定背景

台灣因地狹人稠,開發壓力極大,過去幾十年間,都市土地飽和後,逐漸向郊區、農地、山坡地與保育區擴張,導致以下四大亂象:

  • 農地被濫用蓋工廠、農舍、違章建物

  • 山坡地違規開發,增加災害風險

  • 土地地目變更頻繁,投機炒作嚴重

  • 缺乏整體國土空間規劃,無法有效利用土地

為此,政府於2015年通過《國土計畫法》,並於2016年5月1日正式施行,要求全台各縣市必須依據中央規劃指導原則,劃設「國土功能分區圖」,將全台土地依照用途劃分為:

  • 國土保育地區

  • 農業發展地區

  • 城鄉發展地區

  • 產業發展地區

📅 制度重點

📌 項目📖 說明
上路時間2016年5月1日
法源依據《國土計畫法》第1條
核心目的建立國土合理使用秩序、兼顧發展與環境永續
核心工具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明訂土地用途

📌 國土計畫法四大核心變革

  • 📌 禁止農地濫用:農地僅限農業生產與相關設施,避免違建工廠、農舍氾濫。

  • 📌 違規工廠拆除或輔導轉型:清查既有違規工廠,分階段拆除或合法化。

  • 📌 避免地目亂開發:杜絕無序變更農地、山坡地、保育地用途,避免濫墾濫伐。

  • 📌 促進土地永續利用:依空間特性劃分用途,維護環境與國土資源。


📊 七大藍營縣市卡關原因一次看

國土功能分區圖需送內政部審議通過方可實施,至今仍有七個藍營執政縣市尚未提報,主要原因與地方經濟型態、地理條件與在地需求密切相關:

🏛️ 地方政府⛔ 未送件原因📌 地方訴求
新北市農地加工、集運限制過嚴放寬農產品加工、包裝作業
桃園市工廠存量龐大、轉型成本高延長違章工廠輔導期
台中市農地變更限制多、刑責過重減輕刑責、鬆綁農地用途
彰化縣小農經營受衝擊、生計困難增設小農活化專區
南投縣山坡地聚落開發受限放寬山坡聚落建蔽率限制
雲林縣違建農舍拆除標準嚴苛設置拆除緩衝期與合法化空間
台東縣原民部落劃設與文化需求尊重原鄉特殊需求、保留聚落彈性

📌 農地判死刑?地方首長與農民的五大反對聲音

國土計畫法劃設國土功能分區後,部分農地將被劃入「農業發展地區」,依現行規範,禁止興建農舍、簡易加工廠、倉儲、民宿、餐廳等設施,導致農民生產與收益空間大幅受限。各地農會、農民代表與地方首長因此強烈反對,主要理由有以下五點:

🌾 農地價值重挫

農地一旦劃入「農業發展地區」,因限制建築與地目變更,土地市場交易價值將大幅下跌,影響農民資產與抵押貸款能力。

📌【案例】彰化溪州農民王先生:
「原本一分地值600萬,劃設後只剩250萬,哪裡還有農民願意種田?」


🚜 加工包裝受限

新北、台中、彰化等地農會反映,農產品需現地加工、集運、包裝,若無法於產地內完成,將增加運輸成本、降低競爭力。

📌【案例】新北坪林茶農黃先生:
「採茶後不能立刻烘焙、包裝,運去外地多花3天,茶葉品質、價格都差了。」


⚖️ 刑責罰金過重

依《國土計畫法》第35條,違反分區使用可處1年以上7年以下徒刑,併科數百萬罰鍰,小農負擔不起,恐淪為法網下的弱勢受害者。

📌【案例】台中大里果農陳太太:
「我自己搭個貨櫃屋當儲藏室,竟然要罰我150萬,實在太誇張。」


🔍 檢舉制度濫用疑慮

法案設置檢舉獎金機制,檢舉人可得舉發獎金,易造成村落對立、惡意舉發與社會紛爭。

📌【案例】彰化埤頭農會理事長林先生:
「有鄰居為了檢舉獎金,把村裡半數農民都檢舉一遍,搞得大家彼此猜忌。」


🏞️ 原住民聚落劃設問題

台東、南投、花蓮原民部落因文化聚落特殊性,難以完全符合都市計畫與國土計畫劃設標準,恐面臨拆除與遷村壓力,衝擊原鄉文化生態。

📌【案例】台東卑南族部落主席洪先生:
「我們祖靈祭場不能遷,但依國土法劃分是保育區,這怎麼行?」


🛡️ 內政部六大國土改革目標總整理

🌳 變革項目📌 政策重點
國土保育保安防止濫墾濫伐、限制山坡地開發
農地維護管理防止農地工業化、違建農舍
違規工廠轉型輔導違章工廠合法化或遷建
鄉村整體規劃農村聚落、產業聚落合併規劃
地方空間主導地方政府擬圖,中央審議
尊重原民文化原鄉部落聚落保留文化空間

📈 國土功能分區圖審議進度全台縣市表

📍 縣市📅 提報狀況📑 備註
新北市未提報預計年底送件
桃園市未提報調整工業用地比例
台中市未提報爭取放寬農地變更
彰化縣未提報小農活化需求
南投縣未提報山區開發權益
雲林縣未提報違建農舍爭議
台東縣未提報原住民聚落劃設

🗺️ 各縣市對國土計畫法的修正訴求與中央回應

自《國土計畫法》2016年上路以來,全台各縣市政府必須依據中央指導原則,繪製並提交「國土功能分區圖」,規劃未來城鄉、農業、保育與產業發展用地。然而,因涉及既有開發、農地違章、工廠轉型、原民文化聚落劃設與山坡地開發,特別是藍營執政的七大縣市遲遲未提報,中央與地方爭議頻生。以下為七縣市最新訴求與內政部最新回應:

📍 新北市:要求鬆綁農產品加工、包裝用途

新北市地政局強調,農民除了種植農作,也需進行簡易加工、包裝與集貨,若過度限制將無法因應市場需求,且當地農民陳情案件全國最多。
內政部已同意鬆綁農地上合法農產品加工、包裝、貯藏用途,未來將另訂細則明訂面積與設施規範,避免成為違建藉口。

💡 新北爭點:

  • 農產物流動環節限制

  • 農村社區小型加工場存續問題

  • 需兼顧環保與地目合理性


📍 台中市:爭取降低違規刑責與罰鍰

台中市長盧秀燕多次批評,國土計畫法將農民違規行為視同重大違建,刑責高、罰鍰動輒數百萬,且納入檢舉獎金機制,恐造成村里對立。市府建議調降違規刑責至行政罰優先,並設違規容許期限與輔導措施。

內政部回應:研議放寬「輕微違規」者改處行政罰,重大違規才移送司法。

💡 台中爭點:

  • 地方執法彈性

  • 農地違章分級管理

  • 檢舉制度濫用防堵


📍 桃園市:分階段輔導違章工廠

桃園農業區內違章工廠密度高,全市約6,000座違規工廠,其中約30%座落於農地,若強制拆除將衝擊地方產業鏈與就業。桃園市主張應分階段輔導轉型,並保留部分產業聚落空間。

內政部已允諾:針對輔導中工廠放寬使用年限,並列入國土分區圖中產業發展用地。

💡 桃園爭點:

  • 違章工廠轉型成本

  • 產業聚落保留需求

  • 法規適用年限協調


📍 彰化縣:討論小農活化區政策

彰化小農比例高,國土計畫劃定後,大量小農無力轉型,恐出現農地閒置荒廢問題。縣府建議中央增設小農活化區,允許一定比例農地可辦理觀光農場、餐飲、農產品市集等,提升收益。

內政部回應:同意試辦「鄉村活化型聚落發展專區」,未來視成果納入國土分區細則。

💡 彰化爭點:

  • 小農經營困境

  • 農業觀光產業化需求

  • 農村社區人口外移


📍 南投縣:放寬山坡地聚落開發

南投山區地形多變,聚落多分布於坡地,依現行法規限制,許多既有聚落無法興建、維修,甚至面臨拆除危機。縣府要求放寬山坡聚落建蔽率與容積率,並准許小型聚落農舍更新。

內政部回應:可彈性劃設「鄉村發展地區」,聚落內依條件鬆綁建築限制。

💡 南投爭點:

  • 原生聚落存續

  • 山坡地災害風險

  • 建築更新需求


📍 雲林縣:研擬拆除標準緩衝期

雲林違建農舍、簡易工廠問題嚴重,若依國土計畫即刻拆除,恐引發民怨,縣府要求設定緩衝期5-10年,輔導改善、合法化後再清除違建。

內政部回應:將研究分階段拆除計畫,並制定明確拆除標準與優先次序。

💡 雲林爭點:

  • 違建量體龐大

  • 拆除執行困難

  • 農舍正名化議題


📍 台東縣:保留原民文化聚落

台東以原住民聚落為主,現行國土計畫標準不利原民文化聚落,將導致聚落移除、文化斷裂。縣府建議原民部落區獨立劃設,並放寬文化建築、宗教活動空間使用。

內政部回應:將另訂「原民聚落劃設準則」,尊重部落傳統領域與文化。

💡 台東爭點:

  • 原民聚落地位法制化

  • 傳統領域劃設

  • 宗教文化空間彈性


🏛️ 專家觀點|國土規劃與環境永續是否矛盾?

💬 國土學會理事長

**國土計畫法精神正確,但執行方式過於剛性。**台灣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育應齊頭並進,建議政府放寬農業用地附屬加工、觀光用途,減少刑罰威嚇,否則將影響農民生計與農村活化。

「不能用都市規範管農村。」

💬 台大地政系教授

國土計畫法為台灣土地治理必經之路,若無法完整國土規劃,台灣土地濫用問題將無法遏止。但執行同時,必須同步提升農民所得、鼓勵鄉村聚落人口返鄉,否則單靠限制政策將無助於農村永續。

「有規劃沒配套,就是空談。」

📑 各界觀點與產業影響分析

📦 產業別📈 可能影響
農業銷售成本增加、地價下跌、違章農舍拆除潮
加工包裝農產品物流成本上升,加工場減少
房地產農地投資需求退潮、投機市場縮水
建築營建農舍興建需求銳減
環保生態國土保育與山坡防災效益提升
農村觀光若規劃活化專區,觀光產業有望成長

📖 結論|化解衝突,才能讓國家土地政策真正落地

國土計畫法的核心價值在於保障環境永續與合理土地利用,但若未能妥善整合地方需求、農民生計與原住民聚落權益,終將陷入地方對抗中央、紙上談兵困境。中央應正視七縣市實務問題,檢討刑責、檢舉制度、違建拆除緩衝期與小農活化專區,落實「功能分區兼容發展、活化農村、保護環境」目標,化解國土治理與農業存續矛盾,才是台灣土地政策的正解。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國土計畫法卡關7縣市全解析:農地限制、違章工廠與原民聚落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