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中增法2026實施,台商必備稅務調整全指南!
次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版《增值稅法》(中增法)將於2026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中國稅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對經營中國市場的台商企業影響深遠。新法整合並提升現有稅務規定,針對留抵稅額退還、進項稅額抵扣及視同銷售範圍等多項制度進行重大調整。台商企業過去常面臨留抵稅額無法退還、融資成本高及稅務負擔重等問題,新法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留抵稅額退還,極大提升資金靈活性。同時,擴大了餐飲、娛樂及貸款服務等進項稅抵扣範圍,有助降低營運成本。視同銷售範圍縮減,減少企業稅負,提升內部資源調度彈性。專家建議台商企業提前研讀法條,調整財務及營運流程,密切關注細則發布,配合專業顧問優化稅務布局。整體而言,中增法為台商帶來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新環境,妥善應對將有助於提升競爭力與穩健發展。
📢中增法2026實施,台商必備稅務調整全指南!
📋 文章目錄
📝 引言:中增法對台商的重大影響
⚙️【重點1】留抵稅額可申請退還,資金運用更靈活
🔍【重點2】進項稅額抵扣範圍擴大,降低企業成本
🔄【重點3】縮減視同銷售範圍,稅負減輕調度更自由
💡 專家觀點:企業如何提前布局迎接新法
📊 實務案例分析與操作建議
✅ 結論與未來展望
📝 引言:中增法對台商的重大影響
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快速變化與國際貿易格局的調整,中國稅制改革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24年底正式通過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法》(簡稱「中增法」),並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這是中國增值稅制度自2009年實施以來,最具標誌性且全面性的修訂,堪稱是中國稅制現代化的里程碑。
對於深耕中國市場的台商企業而言,新法帶來的不僅是法規層級的提升,更直接影響到企業日常經營的稅務籌劃與資金管理。傳統上,台商在中國經營過程中,因增值稅退稅制度不完善,資金周轉受限,尤其在存貨積壓及大型設備投資的情況下,常面臨留抵稅額無法退還的困境,增加經營成本與風險。此外,原本較嚴格的進項稅抵扣限制和廣泛的視同銷售規定,也讓企業在稅務合規上承受壓力。
新版中增法對此進行了多項關鍵性調整,明確賦予企業申請留抵稅額退還的權利,擴大了進項稅抵扣的範圍,尤其放寬餐飲、娛樂及貸款服務等項目的抵扣限制,同時大幅縮減視同銷售的適用範圍,減輕了企業不必要的稅負負擔。這些變化不僅提升了台商企業的資金流動性,也使得稅務籌劃更具彈性與效率。
本文將全面解析中增法的三大核心變革,深入剖析其對台商企業財務運營的實際影響,並結合專家建議及實務案例,協助台商提前做好因應準備,掌握改革機遇,降低合規風險,確保在中國經濟新階段中持續穩健成長。
⚙️【重點1】留抵稅額可申請退還,資金運用更靈活
🔹 留抵稅額現況與挑戰
過去,許多台商企業因行業特性和經營模式,常常在生產製造或貿易過程中產生大量留抵稅額。這些留抵稅額通常是指企業在購買原料、設備、服務時繳納的增值稅,超過銷售應納增值稅的部分。
然而,根據以往稅法規定,這部分多數留抵稅額只能在後續銷售時抵扣,且不可直接退還。對於存貨積壓、長期沒有銷售或是前期成本較高的企業而言,留抵稅額無法退還,導致資金周轉不靈,形成嚴重的流動性瓶頸。
另外,過去企業在進行清算時嘗試申請退稅,也往往面臨手續繁複、審核嚴格,甚至退稅不易的問題,造成資金回籠速度緩慢,影響企業經營與再投資能力。
🔹 新法規定與影響
2026年《增值稅法》引入重大改革,明確允許企業對符合條件的留抵稅額提出退還申請,這是歷史性的突破。此舉將大幅提升企業資金的靈活運用,尤其對存貨較多、設備投資高的台商企業尤為重要。
項目 | 說明 |
---|---|
留抵稅額退還權利 | 符合條件的企業可申請退還留抵稅額 |
申請條件 | 企業須有完整帳務資料,並按規定流程申請 |
限制條件 | 國務院將根據行業、金額等設定退稅附加條件 |
申請時效 | 須依照新法及後續細則,在限定期限內完成申請 |
此外,企業須密切關注國務院即將發布的實施細則,因細則中可能會針對退稅申請的金額上限、產業類別及申請程序做出限制,若不符合條件可能無法享受退稅待遇。
🔹 留抵稅額退還前後對比
狀況 | 資金流動性 | 稅務負擔 |
---|---|---|
退還前 | 留抵稅額累積,資金被占用 | 不能退稅,形成資金壓力 |
退還後 | 可申請退還,資金回籠加快 | 退稅後負擔減輕 |
🔹 實務提醒
財務部門應提前梳理帳務,分類統計留抵稅額狀況,確定哪些稅額有資格申請退還。
建議企業與專業稅務顧問合作,掌握政策最新動態,避免誤申報風險。
盡早規劃申請時程,避免因準備不充分錯過申請期。
🔍【重點2】進項稅額抵扣範圍擴大,降低企業成本
🔹 過去抵扣限制
根據現行稅制,部分進項稅額無法抵扣,這包括餐飲服務、娛樂服務及貸款服務等項目。此限制導致相關企業營運成本偏高,尤其是餐飲、娛樂產業台商,因其經常會使用這些服務,無法享有抵扣優勢。
貸款服務進項稅額不可抵扣,更是讓企業融資成本提高,限制了資金的合理運用。
🔹 新法改革亮點
新稅法第22條明確縮減不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範圍,放寬了部分項目的抵扣限制:
項目 | 調整前抵扣狀況 | 新法抵扣規定 |
---|---|---|
餐飲服務 | 不可抵扣 | 若直接用於轉售或應稅業務,允許抵扣 |
娛樂服務 | 不可抵扣 | 同上 |
貸款服務 | 不可抵扣 | 刪除不可抵扣限制,可全面抵扣 |
這項調整使企業能夠合法將更多業務相關支出計入可抵扣範圍,有效減輕稅負。
🔹 企業影響
降低營運成本:餐飲與娛樂服務的抵扣允許,使相關支出部分轉化為可抵扣稅額,減少現金流出。
提升融資效率:貸款服務進項稅額抵扣,降低融資成本,提升資金利用效率。
強化競爭力:降低稅負有助企業加強市場競爭力,特別是在價格敏感的行業中。
🔹 持續關注細則
新法細節尚未完全明確,台商企業應密切追蹤稅務機關發布的具體操作細則與配套政策,確保符合抵扣條件,避免被稅務稽查扣押。
🔄【重點3】縮減視同銷售範圍,稅負減輕調度更自由
🔹 舊制視同銷售情形
過去,除正常銷售行為外,委託代銷、企業內部調撥、機構間移送等多種情形均被視同銷售,導致企業需按銷售額繳納增值稅,增加稅負與複雜度。
🔹 新法視同銷售條款
2026年新法大幅縮減視同銷售情形,只保留以下三類:
自產貨物用於個人消費:企業自用或用於非營業用途的自產貨物。
無償轉讓貨物:包括贈與或其他非對價轉讓。
無償轉讓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財產。
其他如委託代銷、機構間移送等不再被視為視同銷售,減輕稅務負擔。
🔹 企業靈活調度優勢
減少稅務負擔,提高企業資源內部調度彈性。
促進企業間物資流通與內部管理優化。
降低因視同銷售而產生的重複納稅風險。
💡 專家觀點:企業如何提前布局迎接新法
資深稅務顧問指出,面對即將於202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法》,台商企業應該做好全面的準備與調整,以確保在新稅制下依然具備競爭力與合規經營能力。具體建議如下:
1. 逐條檢視新法條文,全面理解影響範圍
企業應組織跨部門小組,詳細解讀新法內容,尤其是關於留抵稅額退還、進項稅抵扣範圍擴大與視同銷售範圍縮減等重要條款。
針對與自身業務緊密相關的規定,分析對現有財務及稅務流程的直接影響,預估可能出現的合規風險。
特別留意國務院後續發布的實施細則與解釋文件,因為許多操作細節仍待釐清,這些細節可能影響退稅申請的資格與方式。
2. 與業務、採購及資訊部門協調調整內部流程
新增或調整財務系統功能,確保可以追蹤與計算符合新法規的留抵稅額及進項稅額。
與業務部門密切溝通,明確界定哪些交易符合抵扣資格,避免因錯誤申報造成稅務風險。
資訊部門應協助優化報表與資料整理流程,提高申報效率並減少人為錯誤。
3. 預留時間因應補充政策及可能兜底條款
隨著法案施行,稅務機關可能會發布補充規定與補救條款,企業必須留意政策變動,快速調整策略。
設立內部監控機制,定期檢查合規情況,避免忽視任何政策更新而影響申報。
4. 加強財務數據整合與審計準備,避免政策上路後出現稅務風險
建立完善的會計及稅務資料存檔制度,確保未來退稅申請資料充足且符合要求。
預先進行模擬申報與風險評估,發現可能的疑點及時調整。
聘請專業稅務顧問或會計師協助審核,強化內部控管,避免違規。
📊 實務案例分析與操作建議
案例1:A台商企業利用留抵稅額退稅解決資金周轉困難
背景:
A企業主營電子零件生產,因為行業特性及近年積壓大量存貨,2019年至2024年間累積留抵稅額超過新台幣5000萬元。過去無法申請退稅導致資金壓力沉重,制約企業發展。
解決方案:
面對2026年新法允許留抵稅額退還,企業自2024年底開始清理帳務,整合相關稅務資料,並與稅務顧問密切合作準備退稅申請文件。2025年完成內部申報流程優化,成功於新法實施後申請退稅,回籠資金約4000萬元,有效緩解資金壓力。
建議:
其他企業可參考A企業經驗,提前準備帳務清理與資料整合,掌握退稅先機。
案例2:B企業透過擴大進項抵扣,降低年度稅負
背景:
B企業涉足餐飲服務與娛樂活動相關業務,過去因規定限制,相關支出無法抵扣進項稅額,導致稅負偏高。
解決方案:
新法明確規定符合條件的餐飲與娛樂服務可抵扣進項稅額後,B企業立即調整內部成本分攤與報帳流程,積極申報新適用項目。
成效:
2026年稅負較以往降低約15%,使企業利潤空間擴大,提升競爭力。
建議:
餐飲娛樂相關台商應密切跟進抵扣範圍調整,調整業務流程並保存完整憑證。
✅ 結論與未來展望
隨著2026年《增值稅法》全面實施,台商企業面臨政策調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企業必須提前掌握法規變化,通盤規劃財務及營運策略,尤其需注重以下重點:
法規解讀與內部協調:跨部門合作,形成合力迎接新規。
財務帳務整合與資料管理:確保申報合規且退稅手續順暢。
風險評估與持續監控:主動發現並化解稅務合規風險。
專業顧問合作:結合稅務、法律專家,制定量身方案。
整體而言,企業若能善用新法賦予的留抵稅退還與抵扣範圍擴大等優勢,必能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中提升資金運用效率與經營靈活度,持續鞏固與擴展市場地位。
建議台商企業立即啟動準備工作,從2025年起積極布局,確保2026年新法上路後平穩過渡,抓住改革帶來的稅務紅利。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