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2026商用不動產爆發】AI與科技業推升廠辦、倉儲熱潮,成交額創16年新高!
次閱讀
隨著AI伺服器、高效能運算與半導體先進製程需求爆發,2024年台灣商用不動產成交額達1821億元,創16年新高,工業不動產佔比高達六成。科技業成為主要買家,投入資金超過694億元,帶動廠辦及倉儲物流用地需求快速成長。工業土地市場交易額同樣大幅攀升,2024年達2141億元,較去年增長66%,主要集中於桃園、新竹、台中及台南科學園區周邊。壽險業因信用管制及投報門檻限制,投資熱度下降,建議主管機關適度放寬政策,促進資金回流。零售市場結構重整,電商超越百貨成最大營收來源,促使實體商場轉型為社區型與碳中和商場。觀光旅館業面臨國人出境潮與營運挑戰,需政策支持與市場活化。環境法規嚴格化推動企業偏好綠色節能建築,節能減碳成為商用不動產發展新趨勢。展望2026年,AI與車用電子產業持續推升廠辦與倉儲需求,建商策略轉型與政策配合將助力商用不動產市場持續升溫。
📊【2026商用不動產爆發】AI與科技業推升廠辦、倉儲熱潮,成交額創16年新高!
📑 目錄
📖 引言|AI熱潮帶動商用不動產全面升溫
🏢 2024-2025商用不動產交易總覽
📊 年度成交額成長趨勢
📈 主要資產類型與市場結構變化
🖥️ 科技業成交易主力:廠辦、倉儲物流需求擴張
📊 科技大廠投資案一覽
📌 AI伺服器+電子製造供應鏈需求帶動
🏗️ 建商進場策略轉變:聚焦產業聚落與都更標的
🏭 工業土地市場爆量:2024-2026發展趨勢
🛑 信用管制下壽險業投資壓力與市場調整
🛒 零售市場版圖重洗:電商逆襲百貨
🏨 觀光旅館挑戰:國人出境潮與內需困境
🌿 碳有價時代來襲:企業租用標的轉向綠建築
📌 重點觀點與產業建議
📙 結論|2026商用不動產仍將熱度延燒
📖 引言|AI熱潮帶動商用不動產全面升溫
2025年AI伺服器、高效能運算、半導體先進製程需求持續爆發,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在科技業擴廠、倉儲物流用地需求推升下,全年成交額高達1,821億元,創下自2007年以來單季新高。展望2026年,隨著全球AI應用深化與生成式AI伺服器擴產潮來臨,商用不動產熱度預料將持續升溫。
🏢 2024-2025商用不動產交易總覽
📊 年度成交額成長趨勢
年度 | 總成交額(億元) | 年增率 |
---|---|---|
2022 | 1,220 | - |
2023 | 1,399 | +14.6% |
2024 | 1,821 | +30.1% |
👉 2024年商用不動產成交額年增超過30%,創下近16年新高。
📈 主要資產類型與市場結構變化
資產類型 | 佔總交易比重 |
---|---|
工業不動產 | 60% |
辦公大樓 | 22% |
商場/百貨 | 12% |
旅館 | 6% |
👉 工業不動產占比持續擴大,反映科技業建廠與物流擴倉需求。
🖥️ 科技業成交易主力:廠辦、倉儲物流需求擴張
📊 科技大廠投資案一覽
買家 | 標的 | 金額(億元) |
---|---|---|
台積電 | 群創南科四廠 | 171.4 |
鴻海 | 新莊大型物流倉儲 | 36 |
聯發科 | 南科新廠房 | 22 |
緯創、仁寶 | 北桃園AI伺服器組裝中心、物流基地 | 28 |
👉 科技業全年投入694億元,占整體交易38%。
📌 AI伺服器+電子製造供應鏈需求帶動
受生成式AI、電動車、晶片散熱模組需求激增,AI伺服器組裝廠與倉儲物流中心成為2025-2026年投資重點。
🏗️ 建商進場策略轉變:聚焦產業聚落與都更標的
建商 | 投資標的 | 金額(億元) |
---|---|---|
潤泰新 | 中和舊廠、松山廠房 | 48 |
遠雄 | 新莊副都心、南港 | 86 |
太子建設 | 五股工業區旁舊廠 | 39 |
👉 受限貸令影響,建商轉向產業聚落舊廠與都更危老標的。
🏭 工業土地市場爆量:2024-2026發展趨勢
2024年台灣工業土地市場持續呈現爆發式成長,全年土地交易總額達到驚人的2,141億元,較2023年成長66%,尤其在第三季單季交易額飆升至885億元,刷新歷史新高。這波交易熱潮主要由科技業擴張需求驅動,尤其是在北台灣桃園、新竹竹北(北桃竹)、中台灣台中中科,以及南台灣台南南科等核心科學園區周邊,工業用地需求持續強勁。
展望2025與2026年,隨著AI伺服器製造廠房與倉儲物流設施的持續擴建,預期這些重點區域的工業土地價格將持續走高並保持穩健成長。這不僅反映出台灣科技產業供應鏈的完整布局與強勁競爭力,也帶動區域經濟活絡,並促使相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速布局。地價上漲同時激勵更多業者提早布局未來產能,帶來土地與廠房需求同步擴張的正向循環。
此外,隨著全球產業鏈多元化調整趨勢加劇,台灣工業用地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成為國內外投資人競逐的焦點。投資者與政府應密切關注區域規劃變化、基礎建設配套與環保要求,適時調整策略以因應市場波動與長期發展。
🛑 信用管制下壽險業投資壓力與市場調整
壽險業作為台灣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過去多年積極投入不動產市場,但近兩年因信用管制政策以及投報率門檻的限制,使其在商用不動產及工業土地交易的占比大幅下滑,連續兩年交易比重低於10%,明顯顯示投資熱情受抑制。
面對此情況,業界與專家建議主管機關宜適度放寬壽險業的投報率門檻,以鼓勵壽險資金更多流入包括大型公辦都更案、智慧物流中心及醫療健康園區等優質項目。這不僅有助活絡不動產資金市場,也能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為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注入長期穩定資金。
同時,政府可考慮引入相關稅務優惠與金融工具,降低壽險業投資不動產的風險門檻,搭建產業與金融雙贏的合作平台,促使不動產市場資金面更加健康且多元。
🛒 零售市場版圖重洗:電商逆襲百貨
2024年台灣零售市場呈現劇烈結構性變化,電子商務首次超越傳統百貨公司,成為最大零售營業額來源,標誌著零售生態系統的深度重塑。便利商店與百貨公司則分別位居第二與第三名,競爭激烈。
這一轉變反映消費者購物行為逐漸數位化,線上購物便利與多樣化選擇大幅吸引新世代客群。面對此趨勢,傳統實體商場必須積極轉型,將商場打造成複合型生活中心,融合餐飲、娛樂、社區服務等多元功能,增強顧客黏著度。
此外,為因應全球節能減碳浪潮,推動商場朝向社區型與碳中和商場方向發展,成為吸引租戶與消費者的新利器。碳中和建築與綠色經營不僅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更可獲得政府補助與稅務優惠,成為未來零售業競爭關鍵。
🏨 觀光旅館挑戰:國人出境潮與內需困境
2024年台灣觀光旅館業面臨重大挑戰,根據統計,國內出境旅遊人次達1,275萬,遠高於入境旅客的555萬,顯示國人旅遊偏好大幅傾向國外。這種「出超入少」的現象導致國內旅館業營運壓力加劇,空置率提升,經營困難。
為此,專家建議政府應加速推動國內觀光資源活化,整合旅宿、交通與文化設施,提升旅遊體驗競爭力。同時,延續並優化國旅補助政策,鼓勵民眾選擇本地旅遊,促進國內經濟循環。另可發展深度文化旅遊與生態旅遊等多元產品,開拓新市場。
此外,提升旅館智慧化管理與環保設施,亦是提升產業競爭力與吸引國際旅客的關鍵策略。
🌿 碳有價時代來襲:企業租用標的轉向綠建築
2024年12月30日,環境部公告擴大碳盤查對象,涵蓋醫院、百貨公司、購物中心、量販店、連鎖便利商店、超市、旅館業等多個高耗能產業,正式進入碳有價管理時代。此政策促使企業在租賃標的選擇上,更加重視節能減碳、綠建築標準。
一例是振業化工「CAAM承德168」建築,其優異的節能設計與智慧管理系統,帶來遠高於周邊市場的租金水平,並成功吸引Google等國際大廠進駐,成為市場焦點。
未來,節能減碳建築將成為商辦、工業廠房乃至零售及觀光產業的必備條件。開發商與業主需積極投入綠建築技術研發與改造,結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提升資產價值與租賃競爭力,同時符合政府相關法規與國際趨勢。
📌 重點觀點與產業建議
🏢 科技廠辦與倉儲物流仍是2026年投資主軸
隨著AI伺服器、電動車與半導體產業的高速發展,科技廠辦與倉儲物流設施需求持續爆發。2026年預計將見證大量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擴增廠辦空間,特別是AI運算中心及先進製程的製造基地,帶動整體產業用地需求快速成長。業者應提前布局,結合智慧工廠、綠能節能技術提升廠辦附加價值,搶佔市場先機。
🏗️ 建商應聚焦產業聚落型舊廠、危老及都更案
建商面臨信用管制與資金壓力,需轉型為策略型投資者,優先鎖定產業聚落中具改造潛力的舊廠房及危老建築,尤其是交通便利、基礎建設完善的區域。都更與危老重建不僅是提升資產價值的有效手段,更符合城市發展趨勢與環保要求,建議政府持續優化相關政策,降低建商轉型門檻。
💰 政府宜放寬壽險業投報門檻,活絡資金流入不動產
壽險業長期受限於投報率門檻,導致對不動產市場投資熱情降低。建議主管機關適度放寬相關規定,鼓勵壽險資金投入大型公辦都更案、智慧物流基地、醫療健康園區等高品質項目,有助引導資金回流市場,同時推動社會資源有效配置,支持產業結構升級。
🏬 商場型態應積極轉型社區型與碳中和概念
零售市場因電商興起劇烈變革,傳統百貨公司營收持續萎縮。未來商場應更貼近社區需求,結合餐飲、休閒、健康等多元服務,打造複合功能生活圈。碳中和綠色建築設計將成為重要競爭優勢,商場經營者必須積極推動節能改造,吸引新世代消費者並提升租金水準。
🌿 加速碳有價建築標準制定,推動節能不動產行情
環境法規日趨嚴格,企業租賃需求轉向低碳節能建築已成趨勢。政府應加速制定碳盤查與節能建築標準,提供獎勵與稅務優惠,刺激市場投資意願。開發商與業主則應同步提升綠建築品質,整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創造長期穩定的租賃收益,形成良性循環。
📙 結論|2026商用不動產熱度仍將持續延燒
展望2026年,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依然充滿活力與挑戰。AI伺服器與車用電子產業的持續擴張,推升科技業對高品質廠辦與倉儲物流空間的迫切需求,成為市場主力動能。與此同時,建商面對資金限制,必須加速轉型,積極投入產業聚落舊廠改造與都更危老案,搶占未來發展契機。
此外,壽險業作為重要長期資金來源,適度放寬投資門檻將有助資金回流不動產,促進市場資金活絡。零售及觀光產業則需透過轉型與政策扶持,穩固市場地位。面對全球節能減碳趨勢,碳有價時代正式來臨,綠色節能建築成為市場新寵。政府、產業與投資者攜手合作,將共同推動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邁向更高質量與永續發展的未來。
2026年,將是產業用地與商用不動產市場的黃金年,機遇與挑戰並存,唯有提前布局與策略創新,才能贏得下一波成長紅利。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