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AI伺服器+車用晶片帶動!2025全球半導體18座晶圓廠建廠地圖曝光

作者:小編 於 2025-07-09
707
次閱讀

202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迎來建廠高峰!根據SEMI最新預測,全球將有18座新晶圓廠開工,北美與日本各以4座領跑,中國、歐洲、中東地區各有3座,台灣則鎖定2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布局。受AI伺服器、高效能運算與車用電子需求帶動,7奈米以下產能預計增至220萬片/月,年增16%。主流製程受中國自給需求刺激,8-45奈米產能達1500萬片/月。成熟製程產能則轉趨保守,反映市況復甦緩慢。台灣供應鏈應積極爭取北美、日本建廠訂單,切入先進封裝、散熱、高速記憶體及車用晶片領域,提前布局2026-2027全球AI與車電產能高峰。

📊AI伺服器+車用晶片帶動!2025全球半導體18座晶圓廠建廠地圖曝光

📑 目錄

  • 📌 引言|2025半導體建廠潮席捲全球

  • 📊 全球晶圓廠投資總覽:2023-2025動態一次看

  • 🌎 2025年新建晶圓廠分布概況

    • 📍 北美:AI伺服器與先進封裝催生4座新廠

    • 🇯🇵 日本:記憶體與汽車半導體雙軸發展

    • 🇨🇳 中國:內需自給自足策略加速布局

    • 🇪🇺 歐洲與中東:新興應用需求帶動

    • 🇹🇼 台灣:持續強化先進製程能量

    • 🇰🇷 韓國、東南亞:聚焦利基型產品

  • 📈 晶圓產能結構變化與主流製程佈局

  • 📊 晶圓代工與記憶體產能擴增趨勢

  • 🔍 車用晶片與AI伺服器需求帶動的新機會

  • 📝 地緣政治衝擊:中國市場策略調整

  • 📌 重點觀點與產業建議

  • 📖 結論|半導體產業支撐全球AI與車電浪潮


📌 引言|2025半導體建廠潮席捲全球

202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迎來新一波投資熱潮!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預測,2025年將有18座新晶圓廠啟建,其中北美、日本各以4座新廠領跑,台灣也名列其中。這場晶圓廠擴建潮背後,不只是 AI、高效能運算(HPC)與車用半導體需求,更牽動全球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重組。

以下我們透過數據表格與趨勢分析,全面解析2025年全球半導體新廠布局、產能變化與製程策略,並針對台灣市場提出策略建議。


📊 全球晶圓廠投資總覽:2023-2025動態一次看

根據SEMI《2025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全球半導體產業在2023年至2025年將有97座新建晶圓廠陸續投產,創史上同期投資高峰。

年度新建晶圓廠數量主要動因
202317AI伺服器、車用半導體需求
202448AI HPC應用、高效能記憶體
202532啟用 / 18啟建地緣政治、自給市場驅動

🔍 觀察重點: 2025將啟建18座新廠,2026-2027進入量產高峰,與AI、大型資料中心及車用電子息息相關。


🌎 2025年新建晶圓廠分布概況

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建廠投資進入新高峰。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預測,2025年全球將有18座新晶圓廠啟動建設,涵蓋先進製程、記憶體、車用晶片與AI伺服器晶片等領域。此次建廠分布不僅反映市場需求,更與地緣政治、供應鏈韌性與AI伺服器應用熱潮密切相關,形成全球區域產能重組態勢。

我們來逐一分析這波建廠潮的地區分布、主要投資方、應用領域與產業觀點。


📍 北美:AI伺服器與先進封裝催生4座新廠

美國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效應延燒,政府提供超過530億美元半導體補助,吸引Intel、TSMC、Samsung、GlobalFoundries、Micron等國際大廠加速啟動在美建廠計畫。SEMI報告指出,2025年北美地區預計再新增4座晶圓廠,將成為全球建廠重鎮之一。

📊 主要應用:

  • 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

  • AI伺服器用GPU、ASIC、NPU晶片

  • 高效能HPC運算處理器

  • 先進封裝與測試中心

📌 代表性專案:

廠商廠區地點製程節點預計投產
Intel Ohio Plant美國俄亥俄州2奈米2026 Q1
TSMC Arizona Fab2美國亞利桑那州3奈米/2奈米2025 Q4
GlobalFoundries NY紐約Malta園區12奈米、22奈米2025 Q2
Samsung Texas Fab美國德州Taylor4奈米以下2025 Q3

📌 台灣產業觀點:

👉 台灣供應鏈應積極爭取北美建廠工程、先進製程設備與封裝耗材訂單,包括CoWoS載板、金屬靶材、濕製程設備、晶圓清洗機、化學品、散熱模組,鎖定AI伺服器與HPC晶片產線上游材料與製程服務需求。


🇯🇵 日本:記憶體與汽車半導體雙軸發展

日本半導體振興戰略2025年正式進入實施高峰,政府針對AI記憶體與車用晶片投入大量補助資金。由Sony、Rapidus、Kioxia、Toyota、Denso等日企聯手,2025年將有4座晶圓廠開工建設,全面強化AI、電動車、先進封裝與影像感測器供應鏈。

📊 主要應用:

  • DRAM、NAND Flash

  • 車用MCU、功率元件

  • 2奈米邏輯晶片

  • 高階影像感測器CIS

📌 日本新建晶圓廠明細:

廠名投資方製程應用預計投產
Rapidus Hokkaido 1Rapidus + IBM2奈米邏輯晶片2026 H2
Sony Kumamoto Fab 2Sony + TSMCCIS感測晶片2025 Q3
Toyota Aichi PlantToyota + Denso車用MCU/功率元件2025 Q2
Kioxia YokkaichiKioxia + Western DigitalNAND Flash2025 Q4

📌 台灣供應鏈建議:

👉 可針對CIS晶圓代工、HBM DRAM封裝材料、車用晶片測試服務高頻散熱模組,積極爭取日本晶圓廠供應訂單。


🇨🇳 中國:內需自給自足策略加速布局

中國半導體產業因應美國出口管制,轉向8奈米至45奈米成熟製程擴建,並透過與STMicro、Infineon、NXP、Renesas等IDM合作,加速汽車、工控、5G基地台與電源管理晶片本地量產。

📊 主要應用:

  • 車用MCU、PMIC

  • 物聯網晶片

  • 功率元件IGBT、SiC

  • Wi-Fi 6、5G SoC

📌 中國新建晶圓廠:

廠商廠址製程節點主要產品
中芯國際新廠上海臨港28奈米、14奈米車用、電源IC
華虹宏力無錫園區55奈米、40奈米MCU、PMIC
武漢新芯湖北武漢65奈米、45奈米NOR Flash、WiFi

📌 台灣觀點:

👉 台廠應聚焦中階製程封測、高階WLP、RDL Fan-out封裝、8-45奈米製程耗材市場,爭取中系晶圓廠供應鏈轉單。


🇪🇺 歐洲與中東:新興應用需求帶動

歐盟推動European Chips Act,投入433億歐元發展半導體,鎖定車用、AI Edge、醫療用晶片,2025年將建3座新廠,進一步擴大本地化產能。

📊 主要應用:

  • 車用功率元件

  • AI邊緣運算晶片

  • 醫療影像處理SoC

📌 重點廠商:

  • Infineon

  • GlobalFoundries歐洲廠

  • Bosch晶圓廠


🇹🇼 台灣:持續強化先進製程能量

台灣2025年預計再啟動2座晶圓廠,雖數量不多,但聚焦2奈米以下先進製程,鞏固AI HPC晶片全球主導地位。

📊 主要投資案:

廠區投資方製程應用預計投產
TSMC 寶山3期TSMC2奈米以下2026 Q1
TSMC 南科5期TSMC1.6奈米、先進封裝2026 H2

📌 台灣建議:

👉 應同步擴充CoWoS、InFO、SoIC先進封裝產能,以及HBM、CXL高頻記憶體模組與AI GPU散熱方案。


🇰🇷 韓國、東南亞:聚焦利基型產品

韓國與東南亞各啟動1座新廠,鎖定特殊記憶體、感測晶片、車用MCU市場,主要以滿足區域車廠與工控需求為主。


📈 晶圓產能結構變化與主流製程佈局

⚙️ 先進製程 (7奈米以下)

2025年7奈米以下月產能預估達220萬片,年增16%。其中AI伺服器、HPC、雲端運算與生成式AI訓練晶片需求強勁。

⚙️ 主流製程 (8-45奈米)

中國自給政策、車用/物聯網需求推升月產能達1500萬片,年增6%。28奈米成車用PMIC、5G Wi-Fi晶片主力。

⚙️ 成熟製程 (50奈米以上)

成熟製程達1400萬片/月,年增5%。因車用、AMOLED驅動IC等需求溫和成長,部分產線利用率偏低,擴產保守。


📊 晶圓代工與記憶體產能擴增趨勢

項目2025月產能年增率
晶圓代工總產能1260萬片10.9%
記憶體產能710萬片2.9%

📌 觀點建議: 台灣應優先投資先進封裝、低功耗記憶體與高頻高速材料,以提升附加價值。


🔍 車用晶片與AI伺服器需求帶動的新機會

生成式AI、高效能伺服器與新能源車,成為2025年半導體產能最大需求動能。建議台灣供應鏈應鎖定以下領域:

  • AI用GPU、NPU、ASIC晶片

  • 車用MCU、SiC功率元件

  • 先進封裝材料與AI散熱系統


📝 地緣政治衝擊:中國市場策略調整

隨著美中科技戰局勢升溫、出口管制持續收緊,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挑戰。2023年以來,美國對於先進AI運算晶片、EUV曝光機與EDA軟體全面限制出口,中國當地晶圓廠在先進製程推進受阻,但在車用半導體、功率元件與主流製程領域,反而因內需龐大與政策支持,迎來轉型契機。

📌 中國中系晶圓廠布局重點

根據TrendForce(集邦科技)統計,中國目前約有40座晶圓廠在營運,製程以28奈米、40奈米、55奈米及65奈米為主,廣泛應用於車用電子、工控、5G基地台、Wi-Fi、物聯網與電源管理IC等領域。

📊 中國重點合作對象與合作模式

近年,中系晶圓廠積極與歐洲與日本IDM半導體大廠建立策略合作關係,尤其聚焦車用半導體與功率元件平台,透過聯合開發、技術授權、生產代工等多元模式,逐步打造自主晶片生態鏈。

IDM廠商合作產品類型主要合作廠預計投片時程
STMicroelectronics車用MCU、功率元件中芯國際、華虹宏力2025 H2
InfineonSiC功率模組華潤上華、武漢新芯2025 H2
NXP車用PMIC、CIS華虹宏力、合肥晶合2025 H2
Renesas汽車SoC、記憶體控制器中芯國際、士蘭微2025 H2

📌 成效預期與影響

預估2025年下半年起,IDM廠針對中國市場量產的車用晶片、功率元件與工控IC產品將陸續投片,並在2026年進入放量階段。屆時將有助中國在汽車半導體自給自足率由2023年的17%提升至2026年的32%,減緩對外依賴,並降低供應鏈風險。

📍 台灣產業應對建議

台灣供應鏈必須掌握中國中階晶圓代工需求與封裝測試訂單機會,尤其在28奈米、40奈米製程功率IC、車用MCU、PMIC產品領域,具備製程可靠性與封裝良率優勢的業者,有機會切入供應鏈空缺。


📌 重點觀點與產業建議

在全球建廠潮、AI與車電浪潮交織下,半導體供應鏈進入「高端與利基並進」時代。為維持產業競爭力,台灣應從以下五大策略著手:

📌 1️⃣ 強化先進封裝能量,搶攻AI/HPC市場

生成式AI、高效能伺服器需求推升先進封裝產能缺口,台灣CoWoS、SoIC、FOPLP封裝技術全球領先,建議晶圓代工、封測廠擴充產能並結盟國際IC設計業者。

📊 2025年全球先進封裝市場規模上看580億美元,年成長超過22%。

📌 2️⃣ 切入北美、日本建廠專案工程、設備與材料供應鏈

美國、日本新建晶圓廠對高良率、高信賴度製程設備、耗材需求殷切,台灣半導體設備、濕製程、靶材、載板、封裝基板廠具接單潛力。

建議:

  • 進駐美國Arizona、Texas產業園區

  • 攜手日本Sony、Rapidus專案建廠服務

📌 3️⃣ 佈局車用半導體、功率晶片與AI運算元件

台灣具備成熟28奈米、40奈米製程優勢,應結盟國際IDM、車廠與Tier-1廠商,共同開發車用PMIC、SiC功率元件與AI邊緣運算晶片,提升附加價值。

📌 4️⃣ 加速低功耗DRAM、高頻高速記憶體與散熱模組研發

AI運算伺服器需求推升高頻高速記憶體,並帶動散熱與電源管理模組市場同步擴張,台灣應強化HBM、LPDDR5、CXL記憶體製程與模組組裝能量。

預估: 2025年AI伺服器每台平均記憶體搭載量將達2TB以上,需配套高頻散熱方案。

📌 5️⃣ 掌握中系晶圓廠中階製程與封裝測試轉單契機

隨中國自主晶片需求上升,台灣具高良率28奈米、40奈米製程與WLP、SiP封裝技術優勢,有機會承接部分中階製程與測試轉單訂單,建議積極與中芯國際、華虹宏力洽談合作。


📖 結論|半導體產業支撐全球AI與車電浪潮

2025年,全球半導體建廠熱潮再起,18座新廠將全面推動先進製程、AI伺服器、車用半導體、記憶體與功率元件供應鏈擴充。雖台灣建廠數量相對有限,但在2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先進封裝、散熱系統與利基型車用晶片領域,依然保持領先優勢。

未來三年,生成式AI、高效能運算、電動車與車用電子將成為半導體需求主力,地緣政治與產業鏈重組則改寫全球半導體佈局。台灣供應鏈若能善用先進製程優勢、掌握封裝散熱與車用市場機會,並積極布局北美、日本與中國訂單,將有望在2026-2027年全球產能高峰期,持續穩居亞洲核心地位。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AI伺服器+車用晶片帶動!2025全球半導體18座晶圓廠建廠地圖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