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房市追價潮】碳費開徵僅影響3%?缺工才是漲價真兇

作者:小編 於 2025-07-08
97
次閱讀

🏗️ 2025年台灣碳費即將開徵,房價是否因此上漲引發市場關注。立穩營造董事長指出,碳費雖會推升營造成本約5%至8%,但因營造成本僅佔房價3成,整體房價影響預估不超過3%。反倒是缺工問題才是當前房價上漲最大壓力來源,尤其泥作、機電工程缺工嚴重,人工費用飆升,工期延宕,導致建案成本居高不下。文章深入分析缺工現況、碳費對成本實際影響,並整理立穩營造代表性建案及營運策略,包括社會住宅與Villa案型布局。專家建議政府應加速推動營建數位化、培育專業人才,碳費分階段調整,平衡環保與產業發展,確保房市穩健發展。本文全面剖析房價變動三大關鍵,協助民眾與投資人掌握市場趨勢。

🏠【房市追價潮】碳費開徵僅影響3%?缺工才是漲價真兇

📋 目錄

  1. 📝 引言:碳費新制與房價變動背景

  2. 🏗️ 營造業缺工問題成為房價上漲主因

  3. 📊 碳費成本對營建價格的實際影響分析

  4. 🏡 立穩營造實績與台灣住宅市場觀察

  5. 🔍 材料價格、工資及缺工三大壓力詳解

  6. 💡 觀點與建議:穩定房市與產業永續發展

  7. 📌 結論:碳費與缺工雙重挑戰下的房價趨勢


📝 引言:碳費新制與房價變動背景

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頻率激增,碳排放管制與淨零碳排成為各國政府政策重點。台灣政府也於2023年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並預計於2025年正式開徵碳費,要求大型排放企業依據2024年度碳排量申報,按排放量繳交碳費。依環境部公告,首波納管對象為年排放量逾2.5萬公噸CO₂e以上的固定污染源,涵蓋鋼鐵、水泥、石化、半導體、營建與物流運輸等高排碳產業。

根據環境部預估,碳費初期單位價格約落在每噸新台幣300元上下,未來將視國際趨勢與產業減碳進度逐年調整上漲。此舉勢必為營建業增加額外負擔,尤其是碳密集度高、原物料用量大的營造工程專案,首當其衝。

然而,碳費上路是否將進一步推升台灣房價?成為市場與民眾高度關注焦點。立穩營造董事長便公開指出,碳費雖會增加營造成本,但影響幅度有限,預估約為房價的2%~3%。相較之下,營造業缺工問題與原物料價格持續飆漲,才是真正左右房價漲勢的關鍵因素。

根據內政部與營建署數據,2024年全台房價指數創歷史新高,尤其台中、桃園、新北、新竹等指標區域年漲幅突破7%~12%。主要推手來自建材成本增加與缺工導致的施工延宕與人工費用上漲,成為建案售價調整的重要依據。

本文將深入剖析台灣碳費開徵對營造成本與房價變動的實際影響,並結合營造業實務經驗與市場實績案例,解析當前房價上漲的結構性主因,提供產業界與購屋族參考,理性檢視房價漲跌走向與政策對產業鏈的潛在衝擊。


🏗️ 營造業缺工問題成為房價上漲主因

🔨 缺工狀況與影響範圍

近年來,台灣營造業普遍面臨勞力短缺問題,尤其是專業技術工種如機電工程泥作工程模板鋼筋工水電工,缺工情況尤為嚴重。根據台灣營建研究院最新調查,全台營造業技術工人平均缺口達到15%~20%,個別區域與大型專案缺口甚至高達30%以上
其中,泥作工程因屬高度仰賴人工、無法全面機械化工法,成本漲幅尤為明顯,近三年已累計上漲超過15%。工人短缺造成工期延宕、人工費飆漲,連帶影響整體建案進度,推升總體營建成本,並間接轉嫁至房價。

根據營建業界反映,目前台中、桃園、新北與雙北地區因缺工而導致建案交屋期延誤狀況頻傳,許多建案原訂完工期順延6~12個月,造成市場買方觀望氣氛濃厚,價格談判籌碼失衡,影響整體房市信心。


🏢 立穩營造承攬量與缺工案例分析

以台灣中部起家的立穩營造為例,目前在台中、桃園兩地承攬超過24個建案,涵蓋住宅大樓、廠辦、醫療院所與商辦等,總承攬金額突破100億元。立穩多年來強化內部教育訓練,每年投入百場技術培訓與標準作業流程SOP教育課程,藉以穩定施工品質並減緩缺工風險。

不過,面對市場缺工趨勢,即便持續投入訓練與工班合作,仍無法完全解決泥作、機電與焊接工種短缺問題,尤其在大型社區案或特色建築工法案場,常因特殊施作需求與工序複雜度高,施工期相對拉長,成為推高營建成本與房價的重要因素。


📊 碳費成本對營建價格的實際影響分析

為釐清碳費與缺工對房價影響力的差異,以下整理營建成本結構與碳費推估表:

成本項目估算比例說明
營造成本佔房價比例約30%營造費、材料費、人工費、設備與管理成本等
碳費對營造成本影響約5%~8%碳排放盤查與繳費,視建案施工項目與碳排量多寡而異,分階段遞增
碳費對整體房價影響約2%~3%營造成本佔房價約30%,碳費漲幅佔其中58%,換算對房價漲幅約23%

📌 結論: 根據試算,碳費雖帶來營建成本增加,但對房價推升幅度有限,真正影響房價關鍵仍是缺工與原物料成本壓力。


🏡 立穩營造實績與台灣住宅市場觀察

🏆 代表性建案介紹

  • 遊獵行腳 Villa 自建案
    融合野奢風格與自然元素,靈感來自非洲狩獵小屋(Safari Lodge),榮獲國際建築五大獎,成為台灣豪宅建築新標竿。

  • 佑順S1智匯中心
    2019年承攬,結合商辦與企業總部功能,斬獲國家建築金質首獎,象徵高品質與卓越施工實力。

  • 歐樂沃築夢城堡
    嘉義地標級建案,台灣版迪士尼主題樂園式建築,外型融入尖塔與弧形雕刻,耗時5~6年完工,採純手工黏土塑型與拼貼,為台灣最具代表性客製化營建作品。

📈 市場趨勢與營造量能

2024年起,受央行升息、打炒房與碳費政策上路等因素影響,住宅市場推案量大幅減少,建商與營造商紛紛轉向社會住宅標案精品豪宅案,藉此穩定營收來源。此外,建築業者普遍重視教育訓練標準化管理制度,藉由導入BIM、AI工地管理、智慧預算控管系統等,提升效率應對缺工壓力。


🔍 材料價格、工資及缺工三大壓力詳解

📊 原物料價格飆升

近三年,全球原物料受俄烏戰爭、通膨與供應鏈瓶頸影響,鋼筋、水泥、玻璃、木作等主要建材價格大幅上漲,鋼筋年漲幅高達15%~20%,進一步墊高營建成本。

📈 工資上漲壓力

缺工導致營造技術工日薪持續攀升,尤其泥作、機電、模板工漲幅超過20%,連帶推升營建預算與工程造價。

🔧 缺工問題持續

全台建築人力需求超過現有勞動人口供給,尤其偏鄉、大型園區建案更難覓得專業技術工,導致工期延宕、工資飆漲,間接墊高房價與工程風險。


💡 觀點與建議:穩定房市與產業永續發展

1. 政策建議:推動建築業數位化與自動化,加速產業轉型

隨著全球建築科技不斷進步,政府應積極推動營造業數位轉型,包含BIM(建築資訊模型)、智慧工地與自動化設備的導入。這不僅能有效降低對人力的依賴,緩解缺工壓力,也能提升工程精確度與施工效率,縮短工期並降低材料浪費。政府可考慮提供補助或稅賦優惠,鼓勵企業投資智慧設備及技術創新,促使產業邁向高品質、高效率的永續發展模式。

2. 產業協作:加強上下游供應鏈合作,降低成本波動風險

營造產業涵蓋多個供應鏈環節,從原材料採購到施工管理,任何一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推升成本。建議業界建立長期且緊密的合作關係,與材料供應商、設計公司、設備廠商形成協同網絡,透過規模化採購與技術共享,降低成本波動帶來的風險。此外,強化產業資訊透明化,有助於即時掌握市場行情,及早調整策略。

3. 人才培育:深化職業教育與產學合作,吸引青年投身營造業

缺工問題根源在於勞動人口老化及新血不足。政府與業界應共同推動產學合作,打造多元培訓管道,包括職業訓練班、技術認證制度以及實習計畫,提升勞工技能與職業吸引力。改善工作環境、提升薪資福利亦是吸引人才關鍵。透過培育專業且有熱忱的年輕世代,建立穩固的人才庫,確保建築產業長期穩定成長。

4. 碳費合理調整:分階段實施並兼顧產業競爭力與環保目標

碳費政策為達成國家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工具,但過急或過重的徵收可能影響產業競爭力與房市穩定。建議政府採取分階段、漸進式調整方式,並設計配套措施如碳費返還、技術創新補助等,降低對企業營運的衝擊。同時,加強碳盤查標準與監督管理,避免市場亂象,確保政策目標與產業實際情況相匹配。


📌 結論:碳費與缺工雙重挑戰下的房價趨勢

總結來看,台灣即將開徵的碳費對房價的直接影響有限,預估不超過3%,主要因為營造成本在房價中佔比約三成,而碳費只占營造成本中的小幅提升。然而,房價的主要上漲推力依然是缺工問題所帶來的人力成本攀升與工期延長。面對此一雙重挑戰,企業必須積極推動技術升級、數位轉型及流程優化,提升生產效率以降低成本衝擊。

政府端則需提供更全面的支持策略,從產業政策、教育培訓、技術創新及碳費制度設計等多面向入手,協助建築業平衡經濟成長與環境永續。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穩定房市,維持產業競爭力,確保台灣房地產市場在環保新規與人力缺口雙重壓力下,保持健康、穩定且可持續的發展態勢。

未來的房價走勢將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除了碳費和缺工外,還需關注政策動態、原物料市場與全球經濟環境。企業與政府攜手合作,秉持科學規劃與審慎執行,將為台灣房地產市場打造一條平衡發展與永續經營的光明道路。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房市追價潮】碳費開徵僅影響3%?缺工才是漲價真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