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ESG熱潮引爆!新竹五峰「整座山」賣5億,碳權市場投資大趨勢🌳

作者:小編 於 2025-06-19
37
次閱讀

近年碳稅與ESG永續發展成為企業重點議題,促使不少業者提前布局碳權市場。新竹五峰鄉有地主釋出一塊32萬坪山坡林地,開價5億元,鎖定對碳權有興趣的特殊買家。該地非原住民保護地,使用限制較少,適合造林與減碳。政府推動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機制,透過「減量額度」發放碳權,鼓勵企業參與植樹造林。農業部也提供多種碳匯轉碳權的方法學,提升民間投入動力。不過,專家指出,碳權轉換需符合嚴格規範,包括提出專案計畫、第三方驗證及持續監測,且耗時多年經營,非單純買山即可。此類大型山林地雖具長遠減碳潛力,但涉及高成本及複雜程序,買方稀少。隨著ESG成為趨勢,符合行情的山林物件仍具吸引力,尤其對大型企業主而言,具長期投資與品牌形象雙重價值。整體而言,買山換碳權是新興且潛力龐大的投資方向,但須謹慎評估風險與成本。

🌳ESG熱潮引爆!新竹五峰「整座山」賣5億,碳權市場投資大趨勢🌳


目錄

1️⃣ 📌 引言:碳權與永續投資新趨勢
2️⃣ 🏞️ 新竹五峰32萬坪山坡地釋出概況
3️⃣ 📊 土地分區與使用限制詳細分析
4️⃣ 🌱 減碳造林與碳權申請流程
5️⃣ 💰 碳權市場現況與未來潛力
6️⃣ 🔍 買山換碳權的風險與挑戰
7️⃣ 🏢 企業ESG布局與土地投資趨勢
8️⃣ 📈 投資建議與案例分享
9️⃣ 📝 結論:碳權山林投資的雙重價值


1️⃣ 📌 引言:碳權與永續投資新趨勢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成為國際共識,為達成2050碳中和目標,各國積極推動減碳政策與永續發展。碳權(Carbon Credit)作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市場機制,吸引企業與投資人關注。台灣政府依《氣候變遷因應法》推動「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機制」,鼓勵企業參與植樹造林與森林經營,以換取碳權交易權益。

「買山換碳權」成為新興投資策略,不僅兼具環保與財務收益,更是企業ESG策略的重要一環。本文將以近期新竹五峰鄉32萬坪山坡林地5億元重磅標售案為切入點,深入解析土地特性、碳權申請機制、投資風險與未來趨勢,協助投資者全面掌握碳權投資契機。


2️⃣ 🏞️ 新竹五峰32萬坪山坡林地釋出概況

近期,一筆位於新竹五峰鄉的山坡林地物件引起市場高度關注。該地約32萬坪,面積相當於約80個標準足球場,涵蓋丙種建地、林業用地、農牧用地與交通用地,地籍分類屬於山坡地保育地,但非原住民保護地,使用彈性相對較高。該物件開價5億元台幣,已吸引特殊買家目光,尤其對碳權轉換潛力感興趣。

項目說明
物件位置新竹縣五峰鄉
面積約32萬坪(約106萬平方公尺)
土地用途分區丙種建地、林業用地、農牧用地、交通用地
使用限制山坡地保育地,非原住民保護地
開價5億元台幣

房仲透露,該地段雖位處山區,但限制較少,具有較高土地利用價值,且因碳權議題熱絡,吸引不少企業與投資人諮詢,但價格仍是投資者考量重點。


3️⃣ 📊 土地分區與使用限制詳細分析

山坡地在台灣多為生態保育與災害防範重點,尤其新竹五峰地區多為原住民保護地,嚴格限制開發利用。本案地段特殊,並非原保地,包含多種土地分區,以下表格解析各類土地的特性與限制:

土地類型使用範圍主要限制與特色
丙種建地住宅、商業建設須符合地方發展計畫,需申請建築許可
林業用地維護森林生態與林產品利用禁止隨意砍伐,需依森林保育規定管理
農牧用地農業與畜牧業嚴禁非農牧用途,確保農業生產功能
交通用地道路、橋梁等公共設施用途明確,有利區域交通網絡建設
山坡地保育地生態保育、防災限制建築活動,須申請特別許可,維護土壤與水土保持

土地分區多元,雖有保育限制,但非原住民保護地使開發彈性較佳,具備多樣化利用潛力。


4️⃣ 🌱 減碳造林與碳權申請流程解析

碳權是透過「碳匯」活動,即植樹造林及森林經營,吸收二氧化碳量化為可交易資產。台灣政府於2019年起推動「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明確規範碳權申請及核發標準。

主要造林專案類型

  1. 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
    新植或更新森林,增加碳吸收。

  2. 加強森林經營碳匯專案
    改善現有森林管理,提升碳匯效率。

  3. 竹林經營碳匯專案
    針對竹林管理的減碳專案。

碳權申請關鍵步驟

申請階段主要內容負責單位
專案計劃書撰寫包含造林面積、樹種、管理措施等申請單位
第三方驗證審核計劃合理性與執行方案專業驗證機構
環境部審查審核專案合法性並核發減量額度環境部
造林管理執行植樹與森林維護申請單位
監測與驗證定期監測碳匯量,並由第三方確認專業驗證機構
核發碳權超出基準線碳匯量部分正式核發碳權環境部

此流程需投入大量時間與人力管理,碳權非即時可獲得,必須經歷多年造林與監測。


5️⃣ 💰 碳權市場現況與未來潛力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日益嚴峻,國際間推動減碳與永續發展的浪潮不斷擴大,碳權(Carbon Credit)市場也迎來快速成長。根據國際碳交易組織及相關報告,全球碳權市場規模從2010年的數十億美元,至2024年已突破數千億美元,成為環境金融重要一環。台灣在這波減碳潮流中,也積極推動碳權交易及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機制,鼓勵企業與投資人投入碳匯投資。

目前台灣的碳權市場主要分為兩大類型:

碳權類型市場價格範圍(台幣/公噸CO2)市場活躍度主要買家
自願減量碳權約300至1500元中度活躍企業投資者、投資基金、碳交易平台
政府配額碳權依政府法規規定活躍度受限高耗能產業、國營事業及大型企業

自願減量碳權市場

自願減量碳權屬於非強制性市場,企業為響應ESG永續承諾或自願減碳,透過參與造林、節能減碳專案等方式獲取碳權,進而在市場交易。近年來,越來越多跨國企業及金融機構投入此領域,帶動市場規模穩定成長。

政府配額碳權市場

此部分主要涉及國家法規所規定的排放權分配,台灣目前仍在政策制定與試行階段,未來隨著碳排放管控法規完善,預計配額碳權市場將更成熟且活躍。

未來發展潛力

未來隨著國際減碳目標推進,包含《巴黎協定》及2050碳中和目標落實,碳權市場將持續擴大。政策面的完善與交易機制的成熟,將使碳權成為長期資產,具有保值及增值的潛力。企業除符合法規需求,也可藉由投資碳權獲得商譽提升,吸引綠色資金,形成正向循環。

此外,碳權與ESG評分高度相關,國際金融市場也開始將碳權納入企業價值評估標準。具有碳權資產的企業及地主未來將受益於資產重估與政策紅利,尤其擁有大面積山林、且具備永續經營能力者,更有望成為市場焦點。


6️⃣ 🔍 買山換碳權的風險與挑戰

雖然碳權市場前景看好,但投資山林以取得碳權並非沒有風險,投資者必須謹慎評估以下幾大挑戰:

1. 時間長周期

碳權的核發需依據法規與專案計畫,從造林、成長到碳匯量達標,通常需要數年至十年以上,這段期間投資資金被綁定,回收期長,且需持續投入管理維護。

2. 技術門檻

不同樹種的碳匯能力差異極大,如何選擇適合地區與生態的樹種,科學管理造林過程,減少病蟲害及火災風險,是取得穩定碳權的關鍵。缺乏專業技術會導致碳匯量不佳,影響碳權核發。

3. 政策風險

碳權相關法規、管理辦法仍在不斷修訂中,政策方向及審查標準可能變動,造成投資標的的價值波動。且不同政府對碳權的定義與認定標準也會有所差異,增加政策風險。

4. 市場流動性不足

目前台灣碳權交易市場尚屬初期階段,缺乏活躍的交易平台與多元買家,交易量有限,流動性較差,碳權資產難以快速變現。

5. 土地管理成本

山坡地林地管理費用不容小覷,需投入人力進行巡護、防火、病蟲害防治、土壤保育等,管理成本高,且地形多為山坡,作業難度及費用皆高於平地。

6. 環境與自然風險

山林面臨自然災害如火災、土石流、颱風等威脅,這些不可控風險可能導致碳匯量大幅減損,影響碳權的穩定性。


📌 觀點與建議

  • 長期投資規劃:碳權投資需具備長期視野與耐心,適合具備資金與專業團隊的企業或資本方,短期獲利可能有限。

  • 專業合作:建議投資者與林業專家、碳權顧問及環境機構合作,確保造林及碳權申請合規且有效。

  • 土地選擇謹慎:應評估土地的分區限制、生態條件及管理便利性,避免購置難以管理或政策限制過多的土地。

  • 政策動態追蹤:密切關注國內外碳權政策、交易機制及ESG趨勢,靈活調整投資策略。

  • 多元布局:可考慮結合碳權投資與土地增值,搭配生態旅遊、森林教育等多元利用,分散風險。


📝 結論

新竹五峰鄉32萬坪山坡地5億元的重磅釋出,代表「買山換碳權」的投資趨勢正逐漸成形。隨著國際ESG及永續發展趨勢推動,碳權不僅是環保工具,更成為資本市場重要資產。投資山林以獲取碳權雖充滿機會,但同時伴隨著長期管理、政策變動及市場流動性等多重挑戰。唯有透過專業管理與科學規劃,理性評估投資風險,方能在未來減碳大潮中穩健布局,掌握永續投資新浪潮帶來的龐大商機。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ESG熱潮引爆!新竹五峰「整座山」賣5億,碳權市場投資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