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惠普轉移筆電伺服器訂單 台廠布局泰國越南全攻略!
次閱讀
因應美中貿易戰及關稅政策,惠普積極推動供應鏈「去中化」,加速將筆電及伺服器生產基地由中國轉移至東南亞市場。台灣兩大代工龍頭廣達與英業達分別在泰國擴增產能,廣達自2019年起於泰國設廠,除了原有的Chromebook與消費性電子產品外,逐步擴大伺服器及筆電產線;英業達則於2023年底宣布投資1.52億美元建立泰國新廠,預計2025年投入運作,年產能可達2000萬台筆電。此舉不僅分散了供應鏈風險,也有效降低關稅壓力。專家指出,利用東南亞RCEP貿易協定與當地低廉人力成本優勢,將使台廠在全球ICT製造產業中保持競爭力。預計2025至2030年東南亞ICT產值將大幅成長,成為全球第二大製造重鎮。台灣代工廠的產能轉移與布局,將是迎戰未來產業變革的關鍵策略。
📣惠普轉移筆電伺服器訂單 台廠布局泰國越南全攻略!
📑 目錄
1️⃣ 📢 引言:供應鏈去中化成定局,台廠布局東南亞再加碼
2️⃣ 🌏 美中貿易戰與去中化趨勢背景分析
3️⃣ 🏭 廣達、英業達泰國投資布局現況
4️⃣ 📊 供應鏈版圖變動與產能調整表
5️⃣ 🔍 惠普移轉訂單影響:筆電、伺服器供應鏈重新洗牌
6️⃣ 📝 廠區投資案細節與產能預估
7️⃣ 📌 專家觀點與產業建議
8️⃣ 🌱 東南亞製造基地發展優勢與挑戰
9️⃣ 📊 市場預測:2025-2030東南亞ICT產值變動
🔟 📑 結論:台廠分散產能、鞏固訂單的關鍵策略
1️⃣ 📢 引言:供應鏈去中化成定局,台廠布局東南亞再加碼
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國際大廠為避開美國對中國製造課徵關稅,陸續啟動「去中化」(De-Sinicization) 供應鏈重組。惠普(HP)為減輕關稅與營運成本壓力,2024年再度強化去中化措施,全面將筆電、伺服器訂單自中國移轉至泰國與越南,台系代工雙雄廣達、英業達成為主要受惠者。
📌 關鍵重點:
惠普「去中化」行動已具體化
廣達、英業達東南亞廠房產能倍增
筆電、伺服器訂單轉單效應啟動
泰國成東協ICT製造樞紐
2️⃣ 🌏 美中貿易戰與去中化趨勢背景分析
2018年川普政府上調對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筆電與伺服器產品關稅達25%,迫使品牌大廠啟動生產地轉移計畫。隨後 COVID-19 疫情突顯供應鏈集中於單一國家風險,美中科技戰升溫,更加速「去中化」趨勢。
📈 全球品牌「去中化」佈局狀況
品牌 | 地區轉移目標 | 主要生產項目 |
---|---|---|
惠普(HP) | 泰國、越南 | 筆電、伺服器 |
戴爾(Dell) | 越南、馬來西亞 | 筆電、伺服器 |
蘋果(Apple) | 印度、越南 | iPhone、MacBook |
👉 結論:ICT大廠布局東南亞已是趨勢,台灣代工廠同步跟進。
3️⃣ 🏭 廣達、英業達泰國投資布局現況
📌 廣達
📍泰國廠區:設立於2019年,初期主攻 Chromebook,現擴充伺服器、筆電產能
📍越南新廠:2024年動工,預計2025年中投產
📌 英業達
📍泰國新廠:2023年底投資1.52億美元,產能達年產 2000萬台筆電
📍越南租用產線:靈活調度產能,對應惠普與其他品牌需求
4️⃣ 📊 供應鏈版圖變動與產能調整表
代工廠 | 原中國產能比重 | 新增泰國產能 | 移轉越南產能 | 預估總產能變化 |
---|---|---|---|---|
廣達 | 70% | +30% | +20% | 2025年達50:50 |
英業達 | 85% | +40% | +10% | 2025年達55:45 |
👉 趨勢:2025年底,中國產能占比將降至50%-55%。
5️⃣ 🔍 惠普移轉訂單影響:筆電、伺服器供應鏈重新洗牌
惠普決定將原本中國重慶、成都生產的筆電與伺服器,移轉至廣達泰國廠與英業達泰國新廠,造成供應鏈重組。
📌 受惠供應鏈
面板:群創、AUO泰國供應中心
PCB:健鼎、瀚宇博越南、泰國廠
組裝:廣達、英業達泰國廠
6️⃣ 📝 廠區投資案細節與產能預估
廠商 | 投資金額 | 廠房面積 | 年產能 | 投產時間 |
---|---|---|---|---|
廣達泰國廠 | 擴增25億台幣 | 4.5萬坪 | 1200萬台筆電 | 2025 Q3 |
英業達泰國廠 | 1.52億美元 | 5萬坪 | 2000萬台筆電 | 2025 Q2 |
7️⃣ 📌 專家觀點與產業建議
📌 中經院研究員分析指出:
「目前全球 ICT 產業供應鏈重組已成為大勢所趨,台灣代工廠若無法積極跟上,將面臨訂單流失與成本壓力。尤其東協市場受惠於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貿易協議,享有關稅減免、簡化通關與貿易程序等利多,能有效避開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的高額關稅壁壘,分散經營風險,同時搶佔新興市場機會。」
📌 產業專家建議:
✅ 加快泰國、越南廠房建置速度
2025年起,預期惠普、戴爾、蘋果、聯想等品牌將陸續加大在東南亞筆電與伺服器訂單占比,台廠若無法同步完成產能轉移,恐影響訂單份額。建議廣達、英業達與和碩、仁寶、緯創應加快當地廠區興建與擴廠計畫,爭取2025下半年新產能投產時程。
✅ 投資當地人力與物料供應鏈
目前泰國、越南 ICT 零組件供應鏈尚不如中國完整,部分高階元件與模組仍仰賴自中國進口,建議台廠可攜手台灣關鍵零組件供應商進駐東南亞,建立在地物料供應網絡,降低生產成本與供應風險,同時培育當地技術工班與中階管理人才,提升整體產線效率。
✅ 善用當地租稅優惠與投資補助
泰國工業區與越南北部工業聚落近年積極爭取外資,提供進駐廠商企業所得稅減免、設備進口免稅、建廠貸款優惠與土地出租補助,建議台廠可主動向當地 BOI(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越南工業區招商單位洽談相關優惠,降低初期建廠成本,提升投資報酬率。
8️⃣ 🌱 東南亞製造基地發展優勢與挑戰
📌 優勢全面盤點
✅ 關稅免除,美國市場免稅進口
在 RCEP 框架下,泰國與越南享有 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 及與美國 GSP 優惠,部分 ICT 產品可免關稅進口美國市場,大幅降低品牌客戶營運成本,吸引更多訂單轉移。
✅ 勞力成本低於中國約 25%
2025年中國內地最低工資預估將突破 2,800 元人民幣/月,相較之下,泰國與越南平均工資分別約 350~400 美元,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尤其基層作業員薪資較中國低 20%-30%。
✅ RCEP成員,貿易門檻低
RCEP 成員國間貨品通關速度快、文件簡化,降低進口成本與時間,提高供應鏈效率,對 ICT 組裝產品利基尤其顯著。
📌 挑戰解析
❌ 供應鏈完整度尚不及中國
雖然東協市場積極招商,但高階面板、記憶體、IC 元件多仍須自中國與台灣進口,未來需逐步建立本地零組件廠進駐。
❌ 工業基礎建設仍須改善
越南與泰國部分工業區道路、水電、倉儲與通訊設施尚未普及,尤其偏遠工業聚落仍存基礎建設不足問題,將影響大規模產線布局。
❌ 人才與管理經驗待培育
ICT 製造屬於高精度、即時化生產模式,當地工班熟練度與中階幹部管理能力有待強化,建議台廠同步建立技術訓練中心與在地培訓機制。
9️⃣ 📊 市場預測:2025-2030東南亞ICT產值變動
根據 TrendForce 最新預測,受惠於美中貿易戰、品牌去中化政策與 RCEP 上路,2025年東協 ICT 製造產值將達 1,100億美元,年成長率超過 12%。隨著各大品牌增設伺服器、筆電、網通設備產線,2030年產值可望挑戰 1,85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 10.9%,成為全球第二大製造聚落。
📊 2025-2030東南亞ICT產值預測表
年度 | 東南亞ICT產值 (億美元) | 年增率 |
---|---|---|
2025 | 1,100 | 12% |
2026 | 1,230 | 11.8% |
2027 | 1,380 | 12.2% |
2028 | 1,550 | 12.3% |
2029 | 1,720 | 11.8% |
2030 | 1,850 | 11.3% |
👉 預測指出,伺服器、筆電、5G基地台、儲能設備將成為成長動能主力。
🔟 📑 結論:台廠分散產能、鞏固訂單的關鍵策略
惠普、戴爾、蘋果的「去中化」行動已全面展開,2025年起中國 ICT 產能占比將急速下降,東協產值急起直追,預估未來十年東南亞將躍升全球第二大 ICT 製造重鎮。
台系代工雙雄廣達、英業達積極佈局東協市場,透過擴建泰國、越南產線、爭取客戶新訂單,展現台灣 ICT 製造供應鏈轉型彈性與競爭力。
👉 建議台廠:
把握 RCEP 關稅利多與東協新興市場機會
強化東南亞產線與物料供應鏈整合
善用當地稅賦、租金補助與 BOI 投資優惠
建立在地技術工班、管理中幹培訓系統
提前完成產能轉移,掌握品牌新訂單動向
隨著全球供應鏈重組進入高峰,掌握東南亞佈局優勢的台廠,將成為2025年後全球 ICT 製造市場的贏家。
👉 建議台廠:掌握泰國、越南租稅與補助利多,分散產能、減稅降成本、鞏固客戶訂單。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