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智慧製造+永續轉型新熱潮!2025臺灣製造業投資案大爆發,產業聚落全面升級

作者:小編 於 2025-06-19
146
次閱讀

2025年6月,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最新核准兩家中小企業擴大投資案,分別為金屬製品大廠君宇企業與製鞋設備專家通盛機械,投資金額逾6億元。君宇將於臺中大里興建智慧綠能總部,導入ERP、SFT與太陽能系統,強化自主生產與ESG佈局。通盛則於彰化打造智慧化綠能廠房,全面升級PLC與HMI設備。此次投資案納入「投資臺灣三大方案」,累計吸引1,666家企業、總投資金額突破2.5兆元,創造超過16萬個本國就業機會。未來尚有15家企業排隊投資,總金額預估逾300億元,涵蓋電動車、光電、儲能產業。專家指出,這波智慧製造與永續轉型將帶動南中部工業區廠房需求與區域經濟成長,預期2025年智慧廠房投資比例將達40%以上,成為臺灣製造業國際競爭關鍵。

📢智慧製造+永續轉型新熱潮!2025臺灣製造業投資案大爆發,產業聚落全面升級


📑 目錄

1️⃣ 引言:臺灣投資熱潮再起
2️⃣ 📊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總覽
3️⃣ 🏭 君宇企業投資案解析
4️⃣ 👟 通盛機械擴廠計畫詳解
5️⃣ 📈 三大方案累計成果總表
6️⃣ 📝 投資效益逐點分析
7️⃣ 💡 專家觀點與政策建議
8️⃣ 🌱 永續製造與智慧工廠佈局趨勢
9️⃣ 📌 後續投資排隊名單與市場預測
🔟 📑 結論:臺灣製造業的新競爭優勢


1️⃣ 引言:臺灣投資熱潮再起

近年來,隨著全球供應鏈重組、智慧製造浪潮與 ESG 永續風潮加持,臺灣企業紛紛加速轉型升級。經濟部推出的「投資臺灣三大方案」自2019年實施至今,屢創投資紀錄,累計金額已突破 2.5 兆元,並為國內創造超過 16 萬個就業機會。

2025年6月,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再度核准兩家中小企業擴大投資計畫,分別為金屬產品製造的【君宇企業】與製鞋設備領域的【通盛機械】,雙雙投注數億元興建智慧綠能廠房,展現產業升級與永續發展的決心。


2️⃣ 📊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總覽

為協助臺商回流、提升產業韌性與加速智慧轉型,經濟部自2019年起推動「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分別為:

📌 方案名稱核准家數投資金額(億元)創造就業機會
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354家1兆5,5397萬6,158人
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1,130家5,7324萬603人
根留臺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182家4,0123萬3,000人
累計總計1,666家2兆5,28316萬761人

資料來源: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2025年6月最新統計)


3️⃣ 🏭 君宇企業投資案解析

📌 投資概要

項目內容
公司名稱君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產業類別金屬產品製造
投資金額逾4億元
投資地點臺中市大里區
投資內容新營運總部、研發中心、生產廠房
智慧化設備ERP、SFT系統、智慧倉儲
節能措施太陽能發電、高效能建材

📌 投資亮點

  • 自有品牌「EHOMA」夾鉗、「TAKEWAY」手機架行銷歐美亞市場

  • 全新總部結合研發、生產、智慧倉儲,提升自主生產效率

  • 導入太陽能與節能建材,落實 ESG 永續理念

👉 觀點建議:君宇企業此舉為中部金屬製品產業帶來智慧製造示範效應,預期將帶動大里區廠房價值與周邊產業鏈升級。


4️⃣ 👟 通盛機械擴廠計畫詳解

📌 投資概要

項目內容
公司名稱通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產業類別製鞋與橡膠設備製造
投資金額近2億元
投資地點彰化縣
投資內容智慧綠能廠房
智慧化設備PLC、HMI技術
節能措施太陽能發電、廢水回收、節能設備

📌 投資亮點

  • 聚焦精密高效製鞋、橡膠機械,強化全球競爭力

  • 新廠全面導入自動化、智慧化生產線

  • ESG政策推動:太陽能、廢水回收、節能設備

👉 觀點建議:通盛機械智慧化升級將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強化海外接單競爭力,有助於彰化機械聚落永續發展。


5️⃣ 📈 三大方案累計成果總表

📌 方案家數金額(億元)就業數占比
臺商回臺35415,53976,15861%
中小企業1,1305,73240,60324%
根留臺灣1824,01233,00015%
合計1,66625,283160,761100%

👉 重點觀察中小企業投資案數達1,130家,占總體68%,為臺灣投資主力。


6️⃣ 📝 投資效益逐點分析|產業轉型與區域經濟效益全面啟動

📊 投資總額逾2.5兆,創16萬工作機會

自2019年經濟部啟動「投資臺灣三大方案」至今,累計吸引1,666家企業投資金額逾2兆5,283億元,並創造160,761個本國就業機會。其中,臺商回流方案貢獻最大,達1兆5,539億元,佔整體超過六成。中小企業加速投資案則挹注5,732億元,為臺灣在地產業升級與區域經濟注入強大活水。

📍 聚焦智慧製造、ESG、智慧倉儲系統導入

此波投資案多聚焦於智慧製造與 ESG 綠能轉型。例如君宇企業透過導入ERP、SFT、智慧倉儲系統,提升營運效率與倉儲控管能力;通盛機械則藉由 PLC、HMI 與自動化產線,將傳統機械加工轉型為高端智慧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製造已成全球製造業升級主軸。根據德國 Fraunhofer Institute 2024年報告,導入工業4.0技術的企業產能利用率平均提升17%、製程成本降低12%,臺灣中小企業若能跟上此波轉型,將大幅提升競爭力。

🏭 升級本土機械、金屬、製鞋設備產業聚落

此次核准的兩家企業,分別屬於臺中金屬製品與彰化製鞋設備兩大產業聚落。隨著智慧廠房建置,將帶動上下游供應鏈同步升級,如金屬加工、電子控制、工業自動化設備、太陽能系統安裝等,進一步鞏固產業群聚效應,避免產線外移風險。

🌱 降低碳排放、能源耗用,符合淨零政策

配合行政院 2050 淨零碳排政策,君宇、通盛新建廠房皆導入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與節能建材,預估可年減少碳排 350~420噸。據經濟部統計,2024年臺灣新建智慧廠房太陽能裝置容量成長48%,未來將成為工業區標配。

🚀 提升臺灣製造產值與出口競爭力

近5年臺灣製造業總產值由 2020 年 17.8兆元成長至 2024 年 19.5兆元,成長約9.5%。隨著智慧製造導入,預估2025年產值將突破 20兆元門檻,出口值亦將受惠,穩定臺灣製造業國際地位。


7️⃣ 💡 專家觀點與政策建議|從全球競爭視角看臺灣產業突圍

📌 專家觀點

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教授指出:「『投資臺灣三大方案』不僅是資金挹注,更重要是促進中小企業加速智慧製造與永續轉型。尤其是中部、彰化、南投等區域型產業聚落,可望因新廠建置,連動上下游產值擴增與就業人口回流,對內需市場與區域房地產將產生長期正面效應。」

臺灣經濟研究院分析,當前全球供應鏈重組,中小企業若未轉型,易被淘汰;反之,搶先佈局智慧製造與ESG者,將成為國際接單新寵。

📌 政策建議

🔸 擴大中小企業投資補助
建議提高智慧廠房、AI/IoT自動化設備投資抵減稅率,並針對5億元以下中小企業專案開辦「綠能智慧廠房貸款優惠利率專案」。

🔸 優化太陽能、節能設備補助機制
提升屋頂型太陽能、BIPV(建築整合型光電)裝置補助上限,並降低申辦程序門檻,鼓勵企業導入太陽能、廢熱回收系統,減輕電價調漲壓力。

🔸 強化產業聚落招商與租稅優惠
針對彰化、雲林、南投等偏鄉型聚落,規劃智慧工業區用地,提供地價稅、房屋稅、營所稅3-5年減免優惠,吸引企業加碼設廠。


8️⃣ 🌱 永續製造與智慧工廠佈局趨勢|國際案例與臺灣實務對照

項目臺灣現況國際案例
太陽能發電君宇、通盛導入屋頂型系統BMW德國廠屋頂型太陽能年發電3.8MW
智慧倉儲ERP+SFT系統整合Amazon Smart Warehouse AI全倉自動配送
智慧製造PLC+HMI+自動化產線Bosch自動化產線減少35%不良率
節能建材高效三明治牆板、節能照明Toyota綠能廠採用BIPV建材

👉 趨勢預測
據資誠PwC調查,2024年臺灣中小製造業智慧廠房普及率約15%,預期至2030年將達40%以上。2026年前仍有大量中小企業排隊籌備新建或既有廠房智慧改造案,估計將再釋出500億元以上投資商機。


9️⃣ 📌 後續投資排隊名單與市場預測|南部與中彰頭角崢嶸

📍 經濟部最新公告
截至2025年6月,尚有15家企業投資案排隊待審,總金額預估逾300億元,產業分布如下:

  • 機械加工5家,投資額140億元

  • 光電與半導體封裝設備3家,投資額80億元

  • 電動車零組件與動力系統4家,投資額55億元

  • 儲能設備與ESG方案3家,投資額35億元

📊 預測
2025年第3季南部與中部將迎來智慧製造投資潮,特別是台南新化科學園區、彰濱工業區、中科二期工業區,以及臺中大雅、豐原、潭子等工業聚落,廠房出租與土地交易市場將隨之活絡,工業地價可望年增5~7%。


🔟 📑 結論|臺灣製造業的新競爭優勢,掌握智慧與永續轉型

此次君宇企業、通盛機械兩案,雖金額不算特別巨大,卻標誌著中小型製造業全面邁向智慧製造、綠能永續的趨勢。透過「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政策支持,搭配智慧化、ESG導向建廠與生產轉型,讓臺灣製造產值穩定擴張,出口競爭力持續攀升。

👉 建議企業
掌握政府補助利多,優先導入智慧倉儲、ERP、太陽能發電與自動化產線,爭取市場先機與節能減碳認證,提升品牌形象與國際接單力。未來5年內,製造業智慧化、碳中和不再是選項,而是生存必要條件。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智慧製造+永續轉型新熱潮!2025臺灣製造業投資案大爆發,產業聚落全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