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家有幼兒&租屋族注意!113年度綜所稅「兩大好康」你領到了嗎?

作者:小編 於 2025-06-09
62
次閱讀

📢 113年度綜所稅新制全面上路! 財政部宣布,自今年度報稅起,針對育兒與租屋族群推出兩大稅負優惠。首先,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取消排富限制,適用對象放寬至6歲以下子女,扣除金額提高至第1名15萬元、第2名起每人22.5萬元,家有3名幼兒者最高可扣60萬。其次,房屋租金支出改列為特別扣除額,扣除上限由12萬調升至18萬,並針對5種特殊自有房情形,仍可申報扣除。中區國稅局提醒,部分高所得者與股利稅率達28%者排除適用,報稅時應檢附相關證明。專家建議政府未來可進一步調高扣除額、放寬租屋補助、實價登錄租金資訊,全面改善育兒與租屋負擔。想掌握完整申報重點,快來看本文逐條解析!

👉家有幼兒&租屋族注意!113年度綜所稅「兩大好康」你領到了嗎?


📑 文章目錄

  • 🔔 引言:綜所稅新制登場,育兒與租屋族好消息

  • 📊 新制重點整理表格

  • 🎉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改制詳解

  • 🏠 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擴大適用解析

  • 📌 5種「非自有房屋」情況說明

  • 📈 政策變革對租屋族與育兒家庭的財務影響

  • 🎙️ 專家觀點:減稅政策如何改善租屋壓力與生育率

  • 💡 筆者觀點與政策建議

  • 📞 線上稅務資源與申報管道彙整

  • 🔚 結論:綜所稅新制打造育兒與居住友善社會


🔔 引言:綜所稅新制登場,育兒與租屋族好消息

在台灣,隨著少子化、人口高齡化以及高房價等社會現象持續加劇,家庭財務壓力日益沉重,特別是育兒家庭與租屋族群,長期面臨生活開銷居高不下、租金不透明與稅賦負擔偏重等多重困境。為因應民眾呼聲與社會趨勢,財政部正式公告,自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起,針對上述兩大民生痛點進行全面性稅制調整,期望藉由稅負減輕措施,改善家庭經濟結構,進一步帶動生育率與居住正義發展。

本次新制調整幅度可謂近十年來最大亮點,首先在育兒扣除方面,政府取消了過往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的「排富限制」,無論家庭所得高低,只要育有6歲以下子女皆可申報,並將適用年齡由原「5歲以下」擴大至「未滿6歲」,同時調高金額,使家庭在子女學齡前階段,能獲得更多財政支持,緩解育兒支出壓力。這項變革不僅減少中產與高資產家庭邊際效應問題,也避免排富條款使政策效果打折,提升稅制公平性。

另一方面,針對全台逾350萬租屋人口,政府也順應社會需求,將過去列入列舉扣除的房租支出,改為「特別扣除額」,申報方式更簡化,扣除額度上限自每年12萬元提升至18萬元,並明定5種例外情形,即使名下擁有自用住宅者,若因工作、就學、照護等特殊需求異地租屋,仍可適用扣除,照顧實務上經常出現的多元生活型態。

這項新制的上路,象徵政府朝向「育兒友善」與「居住正義」目標再跨前一步,尤其在當前台灣出生率連年下探、全台租金行情高漲、房價居高不下的社會氛圍下,政策意義格外重大。透過本篇文章,筆者將逐條解析113年度綜所稅新制內容、適用對象、例外條款與注意事項,並搭配表格、實務範例與專家觀點,協助民眾全面掌握自身權益,順利善用稅務優惠,減輕生活負擔。

無論你是家中有幼兒學前子女的雙薪爸媽、離鄉背井租屋求學的學子、或是北漂上班族,本文都將成為你今年度報稅最實用的完整指南,透過合理合法申報,為家庭財政爭取更多空間,讓育兒與租屋不再是沉重的經濟壓力。


📊 新制重點整理表

📌 項目📅 舊制 (112年)📅 新制 (113年起)差異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12 萬元,排富限制第1名 15萬,第2名起22.5萬,取消排富金額增加、適用範圍擴大
適用年齡未滿5歲未滿6歲增加1歲
租金支出扣除額列舉扣除,最高12萬元特別扣除,最高18萬元扣除額提高
扣除方式限標準或列舉擇一標準扣除額+租金特別扣除雙搭配可雙搭
排富規定稅率20%以上或基本所得額750萬以上者排除新增排除門檻

🎉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改制詳解

新制規定,育有 6 歲以下子女之家戶,第一名幼兒可扣除 15 萬元,第 2 名以上子女每人扣除 22.5 萬元,無論家庭總所得,全面取消排富限制。

📌 舉例:

  • 若家有 3 名 6 歲以下子女,可扣除額 = 15 + 22.5 + 22.5 = 60 萬元

  • 舊制僅能扣除 36 萬,新制多節稅 24 萬元。

此舉鼓勵多子女家庭,有效減輕托育負擔,提升國內生育率。


🏠 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擴大適用解析

租屋族福利同步升級,租金支出扣除方式改為「特別扣除額」,並將上限提高至 18 萬元,且可與標準扣除額並用。

📌 舉例:

  • 租金支出 20 萬元,政府補助 2 萬,扣除額 = 18 萬元

  • 過去僅能列舉,若選用標準扣除額即喪失租金扣除,新制則可雙搭,保障實質節稅空間。


📌 5種「非自有房屋」情況說明

即便名下有房,以下 5 種情況仍可申報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

  1. 拆遷、災損房屋

  2. 毀損達5成以上,須修復方能住

  3. 繼承共有房屋,非持分全部

  4. 因就業、就學、就醫異地租屋,且僅有一間自住用房

  5. 與配偶分居,對方擁有自用房屋

符合上述任一,檢附證明即可。


📈 政策變革對租屋族與育兒家庭的財務影響

項目舊制稅負 (推估)新制稅負 (推估)節稅效果
家有2名幼兒約8.5萬約4萬↓4.5萬
年租金18萬租屋族約3.8萬約1.5萬↓2.3萬

🎙️ 專家觀點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系教授 表示,113年度綜所稅新制針對育兒與租屋族群調整扣除額度,無論在政策理念或實務操作面,皆屬正向改革。指出:「近年台灣面臨少子化與高房價雙重壓力,民眾在租屋與育兒支出負擔沉重,政府此波稅制優化,適度緩解特定族群稅負,具有政策誘因效果。」

教授進一步分析,特別是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取消排富,並將適用年齡提高至6歲,有助於讓更多家庭能實質受惠,不再因家庭總所得或稅率而遭排除,避免政策打折。他也提醒:「若未來再搭配租金補助擴大、公共托育量能提升,將對育齡家庭產生更大吸引力,進一步改善台灣出生率連年下滑與租屋族群居住壓力沉重的社會問題。」

此外,針對租金支出改列特別扣除額、上限提高至18萬元,李柏鈞認為,除了擴大扣除額度外,亦兼顧租屋市場資訊不透明問題。建議政府應持續推動租金實價登錄制度,建立合理租金價格機制,杜絕黑市租賃、規避申報現象,讓政策效益落實至租屋族手中,真正達成居住正義目標。


💡 筆者觀點與政策建議

從113年度綜所稅新制調整內容來看,筆者認為,政府此番調整稅制,方向正確且具時代意義,但仍有進一步優化空間,建議如下:

持續透明公布扣除適用案例與申報細節
為避免政策落地過程中產生解釋歧異與爭議,財政部應定期公布實務案例、各類特殊情況適用標準及扣除申報範例,提升民眾對新制理解度與申報意願,並加強稅務人員教育訓練,減少基層執行混亂狀況。

建議未來逐步提高幼兒扣除額至20萬
現行新制第一名幼兒扣除額為15萬元、第2名起22.5萬元,筆者建議可於3年內,將第一名幼兒扣除額逐步調高至20萬元,第2名起調整至25萬元,隨物價成長與托育支出水準進行滾動式檢討,強化生育誘因。

推動租金實價登錄、保障租屋市場合理價位
租金支出雖可列報扣除,惟當前台灣租賃市場缺乏租金透明化制度,租金行情與實際租金落差大,部分房東未申報租金收入、租戶不敢報稅,導致政策效果打折。政府應積極推動租金實價登錄、建立租屋市場資訊平台,並透過租屋所得申報獎勵機制,鼓勵誠實納稅。

降低排富門檻適用稅率至30%,擴大中產受惠族群
現行排富門檻為稅率20%以上、或基本所得額達750萬者,筆者建議可逐步調降至稅率30%以上,再排除適用扣除額,以免過度排擠中產階層。考量現今雙薪家庭所得動輒超過百萬元,20%稅率門檻過低,易排除部分實際負擔沉重的家庭。


📞 線上稅務資源與申報管道

為方便民眾熟悉並善用113年度綜所稅新制,各地國稅局已全面開設多元申報及諮詢管道:

  • 📌 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服務專區國稅局官網提供新制說明、申報範例、扣除額試算功能,民眾可線上查詢及列印相關表單。

  • 📞 免費稅務客服專線:0800-000321,提供申報流程諮詢、扣除額適用說明,亦可代為查詢個案申報進度。

  • 🤖 國稅小幫手 智慧客服:全年24小時線上智能對談,支援常見問題、自動引導至對應頁面,免排隊、免等待,極為便利。

  • 📱 財政部稅務行動服務APP:支援手機申報、稅額試算、退稅進度查詢,下載後即可操作,適合行動族群。


🔚 結論:綜所稅新制打造育兒與居住友善社會

113年度綜所稅新制上路,針對育兒家庭與租屋族群進行大幅扣除額度調整,從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金額提升、適用年齡擴大、排富限制取消,到租金支出改列特別扣除額、上限提高至18萬元,皆為現行稅制數十年來少見之積極改革。其政策方向符合當前台灣少子化、租屋負擔沉重的社會現況,實質減輕中低所得與育兒家庭的經濟壓力,對提升國人生育意願、改善居住正義問題具正向意義。

未來政府若能持續調整幼兒扣除額、擴大租金補助、完善托育公共化機制,並同步推動租金實價登錄制度、降低排富門檻適用標準,將更能提升政策誘因,擴大受惠族群範圍。唯有稅制公平、福利合理、制度透明,方能真正打造兼具育兒友善與居住正義的社會環境,實現讓國人「敢生、敢租、敢生活」的願景。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家有幼兒&租屋族注意!113年度綜所稅「兩大好康」你領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