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稅改亂象】你的車位也被課「非自用住宅稅」?全台8萬戶恐遭殃

作者:小編 於 2025-05-29
155
次閱讀

在2024年房屋稅2.0新制上路,強調囤房稅與戶籍登記落實,但卻因獨立權狀車位課稅爭議,引爆新北市民眾怒火。板橋某社區200戶控訴,僅持有一戶住宅與車位,卻被當成兩戶課稅,車位還遭課3.6%高稅率,稅金暴增。學者指出,獨立車位用途單一,應比照附屬住宅稅率課徵。新北財政局長陳榮貴承諾一週內普查、函報財政部爭取改為自用稅率,並研擬住宅與車位整併課稅。全台北、中、南共8萬個車位恐受影響,若不修法,恐引發稅負爭議與民怨。專家建議,應修訂自治條例,明訂車位與住宅一體課稅,並由財政部統一解釋,還稅制公平合理,落實居住正義。

📢【稅改亂象】你的車位也被課「非自用住宅稅」?全台8萬戶恐遭殃


📑 文章目錄

  1. 🌟 引言:房屋稅2.0新制掀爭議

  2. 🏠 新制重點整理:房屋稅怎麼算?

  3. 🚗 獨立權狀車位課稅爭議全解析

  4. 📝 新北市200戶控訴案例揭密

  5. 📊 表格:房屋稅2.0與傳統稅率比較

  6. 🧐 專家觀點+市民心聲直擊

  7. 🏛️ 新北市府最新應對與全台影響盤點

  8. 💡 編輯觀點:合理稅制才是永續解方

  9. 📌 結論:落實普查、修法整併勢在必行


🌟 引言:房屋稅2.0新制掀爭議,車位課稅亂象浮上檯面

2024年起,全台正式實施 房屋稅2.0新制,政府宣稱藉由調高囤房稅率門檻、加強戶籍登記查核、限制自用住宅稅率適用資格,全面強化打炒房機制。然而,政策甫上路不到半年,卻意外在 獨立權狀車位課稅爭議上引爆民怨,尤其是新北市首當其衝。

近日,板橋某大型社區多達200多戶住戶控訴,明明自己僅擁有一戶住宅與一個停車位,卻因該車位擁有獨立權狀、無法設籍,遭稅務單位認定為「第二戶住宅」,車位部分還被課以 3.6%非自用住宅稅率,導致稅單暴增,民眾痛批:「政府根本變相割韭菜,打房打到無辜自住戶!」

🏠 房屋稅2.0重點整理:你的房子怎麼課?

為了強化打房效果,2024年房屋稅2.0新制針對自用與非自用住宅課稅標準全面調升,並首度將「囤房稅」與「戶籍登記」納入適用門檻,主要調整重點如下:

項目傳統房屋稅制房屋稅2.0新制
自用住宅稅率上限1.2%1.5%
非自用住宅稅率範圍1.5% ~ 3.6%2.0% ~ 4.8%
囤房稅適用門檻擁有3戶以上
須辦理戶籍登記之限制寬鬆限制嚴格

觀點補充:雖然房屋稅2.0新制標榜強化打房公平性,防堵多屋族低價囤房套利,但由於並未明確納入「獨立權狀車位」課稅適用標準,導致各縣市解釋權與課稅方式落差,引發諸多爭議與民怨。

🚗 獨立權狀車位課稅爭議全解析:法令灰色地帶釀亂象

過去許多社區為了方便停車位交易與轉移,習慣將停車位登記為「獨立權狀」,使其具備獨立門牌、地號,依法成為不動產登記單位。然而,這些車位由於無法設籍,房屋稅2.0新制上路後,地方稅務機關便依權狀數量計算課稅戶數,將其視為「非自用住宅」,導致大量停車位被課以高額稅率。

實務現況表

項目現行解釋爭議點
住宅與車位權狀分開依法視為兩戶車位實際不具居住功能
車位無法設籍無法適用自用住宅稅率名義上多持有一戶,實則無囤房意圖
稅率適用住宅 1.2%、車位 3.6%車位應隨附屬住宅享同樣稅率

觀點補充:停車位用途單純,純粹為停車空間,既無居住可能,也無租售炒作價值,若與住宅一併持有,理當隨附屬住宅適用自用住宅稅率,避免行政過度解釋衍生稅負不公。

📝 新北200戶控訴案現場直擊

據新北市議員於市議會質詢指出,板橋某大型社區210戶住戶,每戶皆持有獨立權狀車位,2024年房屋稅單出爐後,所有車位竟遭課以 3.6%非自用住宅稅率,稅額動輒暴增數千至上萬元。

住戶心聲直擊:

  • 王先生:「我家就一戶房一個車位,車位難道能住人?憑什麼當第二戶課稅?」

  • 林小姐:「根本是政府割韭菜,打房不打大戶,專挑我們自住小民開刀!」

  • 劉太太:「如果這樣算,我買車位根本是自找麻煩,還被列囤房戶,實在太離譜。」

隨後社區住戶集體陳情,議員緊急提案議會質詢,要求市府與財政部正視稅制漏洞,避免車位與住宅權狀分離者,因無法設籍而遭錯誤高課。

📊 表格:房屋稅2.0與傳統稅制全面比較

類別傳統稅制稅率房屋稅2.0新制課稅現況
自用住宅1.2%1.5%須設籍
非自用住宅1.5%~3.6%2.0%~4.8%須依戶數判斷
獨立車位(附屬住宅)1.2%爭議中有些縣市依附住宅,有些單獨課3.6%
獨立車位(非住宅)3.6%3.6%高課、無減免

觀點補充:目前六都因缺乏中央統一解釋,導致各地認定標準混亂,不僅造成民眾稅負混淆,也增添地方政府與稅務單位執行壓力。


🧐 專家觀點+市民心聲直擊

📊 學者觀點全面解析

中華民國租稅協會專家表示:「現行房屋稅2.0制度出發點是打擊多屋族與囤房炒作,但若將單純附屬用途的獨立權狀車位視為一戶住宅,便違背稅制公平原則。依《房屋稅條例》第5條,課稅應考量房屋之實際使用情形,車位不具居住功能,理應隨住宅一併適用自用住宅稅率,而非單獨課以非自用住宅稅率。」

進一步指出:「若此類案例無法及時修正,恐引發信賴保護原則與比例原則爭議,未來行政救濟案件恐大增,徒增政府與民眾雙方成本。」

此外,台灣財稅法學會理事也認為,應針對「非居住性不動產」作更明確區分,尤其是大樓車位、儲藏室、夾層空間等附屬設施,建議中央財政部應儘速研擬專案函釋,統一全台裁量標準。


📢 市民怒吼:我們不是囤房族!

此次事件引爆社群熱議,不少民眾表達強烈不滿與無奈:

  • 黃小姐(板橋住戶):「我就一間房一個車位,結果被當兩戶課稅,我簡直氣炸,難道以後買車位要跟車子一起住嗎?」

  • 李先生(新莊自住客):「政府如果不修正,囤房稅根本變假打房,最後受害的是我們這種小市民,真正多屋大戶早就把房產分散登記在法人或家族名下了!」

不少受訪民眾指出,他們都是自住型購屋族,當初購買車位時根本未被告知將來稅制變動可能影響課稅方式,如今遭受無妄之災,甚至面臨高額稅負與囤房稅威脅,實在無法接受。


🏛️ 新北市府應對+全台潛在風險盤點

📌 新北市府最新進度

新北市財政局長隨即表態:

  • 一週內完成全市獨立權狀車位普查

  • 本週函文財政部,爭取「住宅+車位整併」課稅適用自用住宅稅率

  • 提請專案會議,研擬自治條例修訂與專案認定標準

此外,新北市府表示,將同步協調地政局清查轄內車位權狀型態與數量,針對增設停車位、獎勵車位、夾層儲藏室等具獨立門牌設施全面檢討,避免日後稅負爭議重演。


📊 全台潛在影響數據一覽

據不動產業界估算,全台目前約有 8萬個獨立權狀車位,以六都分布如下:

縣市獨立權狀車位數量備註
台北市約 20,000 格高價豪宅、商辦大樓車位多
新北市約 18,000 格多集中板橋、新莊、新店區
桃園市約 12,000 格中路、青埔、經國重劃區成長快
台中市約 15,000 格七期、西屯區密度高
台南市約 7,000 格南科、永康熱區為主
高雄市約 8,000 格美術館、農十六等重劃區

若依現制將車位視為單獨住宅課稅,恐衍生大規模稅負爭議,進而引發行政救濟案件,甚至波及囤房稅計算基準,打房政策反成稅制亂象。


💡 編輯觀點:稅制要貼近生活,不該與民爭利

合理稅制與居住正義從來不是對立。獨立權狀車位原意為方便管理與轉讓,若硬性以住宅稅率課稅,顯然與其附屬使用性質相悖。建議應透過 《房屋稅條例》修法財政部發布統一解釋令,明訂附屬車位、儲藏室、夾層空間應隨主建物課徵自用住宅稅率,維護稅制公平。

否則,若任由六都各自解釋,勢必導致 地方自治法令歧異稅基不均,破壞打房信譽,最終受害的還是中產與首購族群。


📌 結論:普查、修法、統一解釋令勢在必行

本次新北稅務事件突顯出 法令適用與實務落差,也反映出房屋稅2.0推行過程中 配套不足,建議:

  1. 📑 全面清查獨立權狀車位課稅現況

  2. 📑 修訂地方自治條例,明定車位與住宅一體課稅規則

  3. 📑 財政部儘速發布統一解釋令,劃一全國適用標準

  4. 📑 同步檢討囤房稅計算方式,避免車位稅籍誤判囤房數量

唯有如此,方能讓房屋稅制回歸公平合理,真正落實居住正義,平衡打房政策與民眾稅負權益。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Yahoo奇摩新聞)
【稅改亂象】你的車位也被課「非自用住宅稅」?全台8萬戶恐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