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買房人崩潰!房貸停件、撤件潮,專家教你逆勢搶貸成功術
次閱讀
當前房貸市場進入前所未有的「大逃殺模式」,近期PTT熱帖曝光兩家金控暫停房貸申請、另一家全面撤件,引發市場震撼。多數準屋主面臨交屋在即卻無法貸款的窘境,恐爆違約潮。銀行從過去的「搶放貸」轉為「嚴選VIP」,主因包含銀行法72-2壓力、資本適足率審核、土建融風險攀升、房價過熱導致政府強監管,以及季底、年底常見的放款配額封頂潮。專家指出,這波收緊是「控風險+壓總量」雙軌策略,貸款人若仍抱持「一定借得到」心態,將承受巨大財務風險。實戰案例中,工程師黃小姐三度被拒,靠信用合作社才成功過件;自營商張先生則用配偶共借與增加自備款救回案子。建議購屋者轉變觀念,從「選利率」轉為「選能貸下來」,並提前備妥財力證明,找出未受72-2條限制的放款窗口,卡位優先名額。每年3月、9月送件成功率相對較高,把握時機,靈活應對,才能在房貸市場存活。
🏠買房人崩潰!房貸停件、撤件潮,專家教你逆勢搶貸成功術
📌 目錄
✍️ 引言:從熱帖看見的危機
📉 為什麼房貸越來越難申請?
📊 各大銀行房貸放款現況一覽表
🧠 銀行放款緊縮的背後邏輯
🧱 72-2條如何限制你的房貸?
🚪 房貸被拒的十大原因剖析
🔑 應對房貸難申請的致勝五大策略
🧭 多元金融管道介紹與比較
🗣️ 專家觀點:業界大咖怎麼說?
💬 實戰案例分享:買房人真實經驗
💡 觀察與建議
🏁 結論:從「搶貸款」到「贏策略」
✍️ 引言:從熱帖看見的危機
近期在PTT房板上一篇爆文瘋狂轉載,內文直指:「兩家大型金控全面暫停房貸申請,另一家則全部撤件」,短短數小時內就吸引數千則留言、上萬次點閱,瞬間在購屋族群與不動產投資圈引爆話題。原以為是個案,沒想到隨後多家民營銀行與信用合作社也開始陸續跟進,收緊貸款政策,讓原本樂觀以待的準屋主、投資客紛紛陷入恐慌。
許多正卡在交屋關鍵期的購屋族,眼睜睜看著房貸被銀行「抽件」、「退件」、「重新估價」,原訂的撥款日不斷往後延,甚至傳出有建商因大量買方貸款未過,轉向法院聲請違約求償,情況幾乎一夕之間全面失控。這場突如其來的信貸風暴,不只是個人財務危機,更可能成為壓垮整個房市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這波信貸緊縮下,市場上房貸的申請標準可說是從「搶放貸」秒變「選VIP」,過去只要基本財力證明與不動產抵押就能輕鬆過關,如今卻得層層把關,連工程師、科技業中高薪白領都頻頻受阻,更別說收入不穩定、財力結構複雜的自營商、斜槓族與年輕首購族群。
📉 為什麼房貸越來越難申請?
銀行的態度轉變並非空穴來風,背後其實藏著五大結構性壓力與系統性風險:
✅ 銀行法72-2條壓力加劇
根據《銀行法》第72-2條規定,銀行對於不動產放款比例有嚴格限制,超標就得增提備抵呆帳,直接侵蝕獲利。隨著房價飆漲、建案交屋潮來臨,銀行的授信結構早已逼近法規上限,被金管會點名、限縮的壓力隨時可能引爆。
✅ 半年報資本適足率審核將至
每年6月與12月是銀行資本適足率的重要審核期,若不符合規範,將影響評等與後續放貸能力。因此在審核前夕,銀行往往會提前「壓放款量」、「控銀根」,集中資源保住財報與資本水位。
✅ 土建融與房貸戶風險性高
在房價高檔盤旋、成交量緊縮的環境下,土建融與高成數房貸被視為潛在違約熱點,金管會已多次要求銀行控管高風險授信戶。稍有風吹草動,銀行第一個祭出的就是房貸這塊,避免未來資產品質惡化。
✅ 房價過熱引發政府監管壓力
台灣房價在過去三年狂飆超過40%,平均房價所得比創下歷史新高,社會不滿聲浪與政府穩定民生政策壓力同步升高,金管會、央行近兩年接連出手限貸、限土建融,如今更進一步要求銀行主動控管房貸曝險,形成緊箍咒。
✅ 季底、年底常見配額封頂潮
每逢3月、6月、9月、12月財報結算前夕,銀行授信部門為了控管風險與資本適足率,常會提早封控授信額度,進一步加劇「放款難」的情況,讓原本能借到貸款的案件也突遭卡關。
這波房貸市場進入「大逃殺模式」,不再是比利率、比額度,而是誰還能成功送件撥款,誰就是贏家。買房人若仍抱著過去「房貸一定借得到」的天真心態,勢必將在這場信貸收縮風暴中付出慘痛代價。
📊 各大銀行房貸放款現況一覽表
🏦 銀行類型 | 銀行名稱 | 額度狀況 | 撥款情況 | 備註說明 |
---|---|---|---|---|
公股銀行 | 華南銀行 | 無 | 排隊撥款 | 全面停止進件至明年1/1 |
公股銀行 | 合作金庫銀行 | 無 | 停止買賣件 | 僅部分案件處理 |
公股銀行 | 第一銀行 | 無 | 9月起排隊 | 買賣件暫停進件 |
公股銀行 | 台灣銀行 | 有 | 不用排隊 | 正常放款 |
公股銀行 | 彰化銀行 | 無 | 排隊撥款 | 撥款時間不確定 |
民營銀行 | 聯邦銀行 | 有 | 排隊撥款 | 首購利率3%起 |
民營銀行 | 玉山銀行 | 無 | 不用排隊 | 僅接受既有戶增貸 |
民營銀行 | 元大銀行 | 有 | 不用排隊 | 正常作業 |
民營銀行 | 中信銀行 | 有 | 排隊撥款 | 僅限公教/理財戶,估價下修 |
民營銀行 | 富邦銀行 | 有 | 排隊撥款 | 買賣件利率提高 |
信合社 | 台北第三信合社 | 有 | 不用排隊 | 正常撥款 |
信合社 | 第二信用合作社 | 有 | 不用排隊 | 正常撥款 |
民營銀行 | 新光銀行 | 有 | 不用排隊 | 利率2.5%起 |
民營銀行 | 國泰銀行 | 無 | 停止進件 | 不再承作買賣件 |
民營銀行 | 台新銀行 | 無 | 停止進件 | 自113/8/1起不承作購屋貸款 |
📌 小提示:先掌握各銀行放款政策,再依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貸款對象,才能提升申請成功率!
🧠 銀行放款緊縮的背後邏輯
房貸市場緊縮,不是銀行「懶得借」,而是出於「資本控管」的壓力:
⚖️ 資本適足率(CAR):每貸一筆款,銀行需備足一定資本,房貸占用多,限制放款能力。
📉 淨值消耗:年中繳稅、發股息、半年報都會吃掉淨值。
🏗️ 風險資產增高:土建融、商辦貸款風險係數更高,銀行轉向風險較低的業務(如公教貸、理財貸)。
🧱 72-2條如何限制你的房貸?
🔍 銀行法第72-2條重點解析:
「銀行對不動產貸款(包括房貸、建融、商用不動產貸款)總額,不得超過總存款與金融債發行總額之30%。」
📌 實際效果:
🔺 存款下降 ➜ 可貸額縮水
🔺 房市熱 ➜ 放款額上升
🔺 雙向擠壓 ➜ 馬上踩煞車
📊 近年來72-2條踩線月份多出現在 6月與12月,此時就是「貸款最難搶」的時刻。
🚪 房貸被拒的十大原因剖析
編號 | 原因 | 說明 |
---|---|---|
1 | 信用分數過低 | 卡債、遲繳紀錄成為主因 |
2 | 收入不穩定 | 自營商、無固定薪資者風險高 |
3 | 財力證明不足 | 薪資單、扣繳憑單未齊 |
4 | 房屋估價偏低 | 銀行估不到價值,成數降低 |
5 | 共借人信用不佳 | 合借的朋友或家人有信用瑕疵 |
6 | 購屋地點屬高風險區 | 銀行評估房價未來性差 |
7 | 職業不穩定或高風險行業 | 夜店、八大、加密貨幣相關行業常被拒 |
8 | 銀行已達法規上限 | 72-2條爆表 |
9 | 缺乏自備款 | 超貸或低自備比很容易被拒 |
10 | 無法配合銀行產品(如壽險綁定) | 無理財戶、不買保險,銀行利潤低意願也低 |
🔑 應對房貸難申請的致勝五大策略
🧾 提前準備財力資料
💼 多銀行平行送件
🧠 尋求專業貸款顧問協助
🧱 適度增加自備款比例
📅 避免在資本壓力高峰送件(6月/12月)
🧭 多元金融管道介紹與比較
機構類型 | 優點 | 缺點 |
---|---|---|
壽險公司 | 利率穩定、手續簡單 | 通常不承作首購案件 |
農會/漁會 | 放款彈性、地方關係助力 | 區域限制多 |
信用合作社 | 地方資源充足、利率具競爭力 | 服務項目可能較簡單 |
郵局房貸 | 政府信用背書、利率穩定 | 條件保守,審核嚴格 |
🗣️ 專家觀點:業界大咖怎麼說?
「這波收緊其實是『控管風險+壓低放款總量』的雙軌策略,越早了解並行動,就越容易卡位成功貸款。」
— 某銀行貸款部主管(匿名)
事實上,多位金融圈人士私下透露,從2024年下半年起,銀行內部針對房貸審核的標準已經悄悄提高,不僅放款成數下修、核貸成數保守,對職業背景、財力證明、收入結構與共同借款人條件的要求也變得更加嚴格。某國銀授信處主管也曾表示:「現在房貸不只是利率問題,誰能通過審核才是關鍵,尤其是投資性或高總價產品,更是被列為高風險名單,首購型客戶雖仍是首選,但若條件不佳照樣婉拒。」
對此,資深貸款顧問李先生指出:「以往房貸市場是客戶挑銀行,現在變成銀行挑客戶,沒財力、沒存款、收入不穩,或者身分證字號開頭是R的,幾乎被列為高風險對象,不是直接婉拒,就是開出超高利率趕人走。」
💬 實戰案例分享:買房人真實經驗
💡 案例1:黃小姐,32歲,工程師
「我送件三間銀行都卡住,連預先試算的貸款成數也打八折,最後透過貸款顧問找到某家信用合作社,才順利拿到2.3%的利率,差點要違約!原本以為工程師算穩定工作,結果因為年資未滿3年、部分收入來自專案獎金,銀行認列不到70%,嚇得我趕緊補齊存款證明,還找朋友幫忙存款衝帳戶金流,才勉強過關。」
👉 重點觀察:
即便是工程師等傳統高信用職業,若年資不足、收入結構複雜,也容易成為核貸阻力,且多數大型銀行審核偏保守,中小型銀行或信用合作社反而成為最後避風港。
💡 案例2:張先生,47歲,自營商
「估價低+收入難證明,一度被拒,最後用配偶共借與增加首付救回全案。當時買一戶總價1680萬的中古屋,估價竟然只有1250萬,落差超過400萬,原本以為送件沒問題,結果連續被兩間國銀打回票。後來透過代書建議,把太太加為共借人、再提高首付到400萬,才終於順利撥款,利率還被調高到2.68%。」
👉 重點觀察:
自營商、收入不穩定者,常常因財力難證明、報稅金額過低,被銀行列為高風險族群。建議事先備妥綜所稅清單、存款紀錄與現金流證明,並考慮共借與提高首付作為備案。
💡 觀察與建議
🚩 「搶貸」時代已來,觀念要從「選利率」轉為「選能貸下來」
過去大家比價利率高低,如今則是先求有貸,再談條件。市場傳統「低利銀行」現在核貸難度高,不如退而求其次,鎖定區域型信用合作社、農會、信合社,或是對特定族群較友善的金融機構。
🧭 找出不受72-2限制的金融機構,是短期破局關鍵
目前金管會72-2專案針對第二戶房貸、高價住宅、投資型產品特別嚴控,唯獨部分信合社與農會尚未全面跟進,反而成為卡位機會。例如某北部地區農會,目前對自住型購屋貸款仍可達8成,甚至首購可談8.5成,成為市場熱搜對象。
🛠️ 裝備自己,不靠運氣!財力證明與職業背景是入場門票
核貸成敗關鍵不再只是薪轉與信用分數,近兩年銀行特別看重綜所稅申報金額、存款餘額、股市資產與其他不動產持有紀錄。建議購屋前半年就著手整理財力資料,適度調整帳戶金流、增加固定存款,才能在送件時更具優勢。
📆 把握時機:每年3月、9月是較好送件時間點
根據授信人員透露,銀行半年結算績效,3月與9月為衝貸款目標旺季,核貸態度相對寬鬆。若能配合在這兩個月送件,或有機會談到更高成數與較優惠利率,錯過則得再等半年。
🏁 結論:從「搶貸款」到「贏策略」
在當前信貸緊縮、房貸核貸標準全面升級的環境中,購屋族若還停留在過去「一定借得到」的思維,恐將面臨違約風險與交易失敗的危機。與其陷入高利與低成數的困境,不如及早調整策略、認清銀行邏輯、找出審核空窗點與特殊通路,才有機會在這場貸款大逃殺中穩操勝券,順利圓夢。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