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政府動起來了!86萬空屋怎麼救?包租代管政策全攻略
次閱讀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低度使用住宅已突破86萬戶,顯示空屋再創新高,成為房市與居住正義的嚴峻挑戰。空屋問題除反映出供需失衡,也造成資源浪費與租屋市場壓力。為改善現況,政府推動「包租代管政策」,鼓勵屋主釋出空屋,由專業機構協助出租並提供稅務減免、管理補助等誘因。此政策有助提升房屋使用率、穩定租金市場、促進弱勢居住權益。然而,要真正解決空屋再創新高問題,仍需更多制度配套與全民參與。本文深入分析各地空屋比例、待售新成屋趨勢與包租代管政策的效益與挑戰,提供屋主、租客與政策制定者實用參考。透過政策推動與社會共識,空屋或可轉為資產活化契機,共創租賃雙贏新局。
🛠️ 政府動起來了!86萬空屋怎麼救?包租代管政策全攻略
📑 目錄
引言
2024年下半年,根據內政部最新揭露的統計數據,全台低度使用住宅的總量正式突破86萬2,446戶,這個數字佔全國稅籍住宅總數的9.32%。這不僅代表著超過每10戶住宅中,就有近1戶是長期空置或未有效利用的,更揭示了台灣房地產市場長年結構性失衡問題正逐步浮出檯面。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空屋再創新高」這句話,已不再只是新聞標題上的數字堆疊,而是影響著整體國民居住品質、青年成家機會、以及資產配置合理性的深層社會議題。空屋問題,不僅關乎不動產的使用效能,更連結到貧富差距、城鄉發展不均、以及世代正義等一連串高度敏感而且關鍵的政策挑戰。
🌆 一邊是無人入住的豪宅,一邊是租不起房的年輕人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的租屋族人數已超過340萬人,而其中約六成集中在20至39歲的青壯年人口。這群人往往收入尚未穩定、資本累積有限,卻面對租金持續上漲、可負擔房源有限的窘境。與此同時,台灣卻也坐擁超過86萬戶長期空置的住宅,彷彿一座座「無人居住的城市遺跡」,靜靜地佔據著都市中的土地、建材與基礎設施,卻未能產生實質居住價值。
「空屋再創新高」這樣的現象,對比租屋市場的供應緊張、首購族的高房價壓力,形成一種深刻的社會對立——當擁有資本者將房屋視為投資商品,不再有居住的實質需求,而真正需要住屋的人卻被迫租金壓得喘不過氣,這種資源錯配正在逐步侵蝕社會的居住正義與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
📊 空屋的存在,不只是市場現象,而是制度警訊
我們必須意識到,「空屋」並非單純供需調節過程中的餘量,而是當政策、稅制、金融制度與社會結構錯置時,所產生的具體「制度性結果」。長年以來,購屋者可以透過低利貸款與稅負優勢輕易持有第二戶、第三戶房產,而相較之下,持有房屋後卻幾乎沒有足夠誘因讓這些空屋投入市場,無論是轉售或出租。
特別是在人口成長趨緩甚至邁向負成長的當下,住宅不應再被過度建造與囤積。全台年出生人口僅約13萬人,卻每年仍有近8萬戶以上新成屋釋出,這種產能與需求的嚴重錯置,只會讓「空屋再創新高」成為長期常態,而非短期波動。
🛠️ 包租代管政策成為現階段解方之一
面對此一嚴峻情勢,內政部推動的「包租代管政策」無疑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政策工具。該政策主要目的是引導屋主將長期閒置的空屋釋出,透過專業業者代為租賃與管理,不僅協助屋主降低出租風險,也能提升市場供應,協助租客找到合理且品質穩定的住房。
包租代管的核心精神,是透過「誘因機制」與「資源整合」將原本無效的空間,轉化為社會可用資產。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24年底,已有逾72,000戶住宅透過包租代管重新進入租屋市場,雖仍遠不及總體空屋數量,但已初步展現政策的潛在成效。
🌍 空屋不是台灣獨有,但台灣的應對必須更務實
空屋問題其實是全球許多發展型城市共同面對的課題,如東京、大阪、首爾與舊金山等地都曾因人口外移或房價失衡,導致市區內產生大量空置住宅。但相較之下,這些城市多數已透過「空屋稅」、「活化舊屋改造」、「青年住房計畫」等方式積極應對。
台灣雖已透過包租代管政策作為起步,但若僅停留在「鼓勵」與「補貼」的層級,恐怕難以撼動市場長年囤房與不出租的習慣。因此,未來更需搭配法制設計,如空屋課徵高額持有稅、限制第二戶以上住宅優惠貸款等方式,從制度面調整不合理的資源配置結構。
📊 全台空屋現況與地區差異
根據內政部2024年下半年公布的資料,台灣全國的低度使用住宅數量已達到86萬2,446戶,佔住宅總量9.32%,也再次驗證了「空屋再創新高」的警訊。低度使用住宅,泛指近一年來電力用量極低,推估無人居住或使用的住宅,反映出市場上龐大的資源閒置情況。
以下是目前部分縣市的低度使用住宅統計資料:
地區 | 低度使用住宅數量(萬戶) | 低度使用比例(%) | 增減幅度 |
---|---|---|---|
台北市 | 4.85 | 6.77% | - |
新北市 | 7.42 | 7.42% | +0.07% |
金門縣 | 1.53 | 17.53% | +0.54% |
宜蘭縣 | 1.51 | 15.04% | +0.32% |
澎湖縣 | 0.13 | 9.87% | +1.34% |
從上表可看出,「空屋再創新高」的現象已不再僅限於都會區,在偏鄉地區甚至更為嚴重。以金門縣為例,空屋比例高達17.53%,幾乎是全國平均值的兩倍以上。此類離島或觀光型城市,因常作為度假或第二屋使用,導致許多建築全年處於無人居住狀態,進一步推高空屋率。
宜蘭縣的空屋比例也高達15.04%,近年因房地產投資潮與宜蘭人外移現象,使得新建住宅使用率不如預期。儘管交通建設利多頻傳,但人口流出現象未有效扭轉,住宅市場與實際需求產生斷層。
而新北市與台北市則相對穩定,但這不代表問題不存在。雙北空屋總量仍超過12萬戶,即使比例較低,數量上依然驚人,足以容納數十萬居民,形成明顯的資源浪費。
🏗️ 待售新成屋數量分析
「空屋再創新高」的另一面,正是「待售新成屋不斷累積」。台灣的新建住宅雖不斷完工,但購買力不足、人口結構改變及高房價因素,導致新成屋去化速度極為緩慢。
以下為近年待售新成屋的統計資料:
時期 | 待售新成屋數量(戶) | 增減幅度 |
---|---|---|
2024年第1季 | 10萬7,667戶 | +14.00% |
2024年第2季 | 10萬3,130戶 | -4.21% |
2025年第1季 | 新高紀錄 | 尚未公布 |
2025年第2季 | 仍處高位盤整 | 待確認 |
2025年首季待售新成屋數量預計突破歷史新高,市場瀰漫「有房賣不出去」的焦慮情緒。這也側面證明,建商近年盲目推案、炒作房價,使得實際購買需求難以支撐龐大的供給。
例如在新竹、桃園一帶,不乏有社區整棟無人入住、僅掛牌待售的情形。這些房屋雖未納入空屋統計,實則為潛在的「預備空屋」,若長期無人購買與入住,最終仍將轉化為低度使用住宅,使「空屋再創新高」的趨勢更加惡化。
📉 低度使用住宅比例差異分析
各地空屋比例的差異,不僅反映當地經濟與人口流動,也揭示房地產發展與實際居住需求之間的落差。
以下是2024年下半年部分縣市的低度使用住宅比例增減情況:
地區 | 低度使用比例(%) | 增減幅度 |
---|---|---|
台南市 | 9.50% | +0.32% |
高雄市 | 8.40% | +0.16% |
花蓮縣 | 11.00% | +0.59% |
澎湖縣 | 9.87% | +1.34% |
分析顯示:
澎湖縣空屋增幅最大,高達+1.34%,此地主要因旅遊季節明顯,非本地人購屋比例高,導致大批住宅實際處於空置狀態。
花蓮縣的11%比例與+0.59%的增幅,也反映了東部地區人口外移與災害風險帶來的購屋遲疑。
高雄、台南等南部城市雖發展快速,但部分地區供給過剩,未能吸引足夠居住人口進駐,形成部分重劃區「夜間燈火稀疏」的狀況。
這些數據不僅是地方發展不均的結果,也讓我們再次警覺:若不改善市場機制與住房政策,「空屋再創新高」恐將成為台灣房地產市場的常態。
📌 專家觀點與延伸思考
多位房市專家與都市規劃學者指出,未來幾年若政策未適度調整,台灣的空屋數量可能突破90萬戶甚至達百萬戶等級。這對於一個人口成長趨緩甚至減少的社會,是極為矛盾與不合理的現象。
若空屋不能有效利用,將成為公共安全、都市發展與社會結構的潛在風險。反之,若能透過「包租代管」等手段釋出,則這些住宅能轉為公共資源、滿足租屋與居住需求,轉危為機。
🏘️ 包租代管政策概述
隨著台灣空屋數量持續攀升,內政部於 2017 年推出「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旨在鼓勵屋主將閒置住宅投入租賃市場,並由專業業者提供租屋管理服務。此政策不僅有助於提升房屋利用率,解決空屋問題,亦能為屋主與租客帶來雙贏的局面。
💡 屋主參與包租代管的優勢
屋主參與包租代管計畫,可享有以下優惠:
📉 租稅優惠
🛠️ 費用補助
公證費補助:若發生租金積欠或房屋損壞等情況,屋主可申請公證費補助,最高可達 4,500 元。
修繕費補助:屋主可申請修繕費補助,最高可達 10,000 元,用於房屋的維修與保養。
🧑💼 專業管理服務
三年免費管理服務:包租代管業者將提供三年免費的租屋管理服務,包括租客篩選、租金收取、房屋維修等,減輕屋主的管理負擔。
👥 租客受益分析
租屋品質保障:包租代管業者將對房屋進行定期檢查與維修,確保租屋品質。
租金透明:租金由業者統一管理,租客可避免與屋主直接協商的困擾。
租約保障:租約由業者與租客簽訂,保障雙方權益。
📈 政策對房市的影響
「空屋再創新高」的現象並非單一年度的特殊情況,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構性問題。從2024年下半年86萬2,446戶空屋數據來看,空屋數已連續數季呈現增長趨勢,這一情況如果未有效處理,不僅會造成社會資源浪費,也將導致租屋與購屋市場的嚴重扭曲。
而「包租代管政策」作為政府主導的解方之一,從實施至今已逐漸展現出對房市的正面影響:
🏠 1. 提升房屋利用率:從靜態資產變現金流
空屋之所以未被利用,除了屋主擔心房屋損壞、收租困難外,也因租屋市場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透過包租代管,讓專業第三方業者接手管理,屋主能夠將閒置房屋變成穩定現金流來源,不再讓資產閒置。根據內政部資料,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過7.2萬戶房屋投入包租代管,約佔全國空屋總量的8.3%,利用率正穩步提升。
⚖️ 2. 穩定租賃市場:供需重新匹配
由於房屋集中於特定區域,如北市、新北等地,長年供需不均導致租金高漲。包租代管政策能將空屋「有效分配」至租賃需求旺盛地區。例如桃園市2024年推動2,100戶進入包租系統,有效緩解中壢、桃園站區的高租金問題。
透過此機制,租賃市場的供需可以逐漸取得平衡,不再出現一邊是「空屋再創新高」,一邊是「租不到房」的奇怪現象。
🧑⚖️ 3. 促進居住正義:租得起、住得穩
空屋增加與居住負擔過高同時存在,本身就是結構性矛盾。包租代管政策納入弱勢家庭、年輕人、單親家庭等族群,提供穩定租屋來源與租金補貼,平均可降低租金支出約15%~30%。
住得起、住得穩,是居住正義的核心。藉由這項政策,政府得以緩解「有屋卻無人住,有人卻無屋住」的社會現象。
🛠️ 政府推動策略與未來展望
隨著「空屋再創新高」成為政策關注焦點,包租代管不僅是一項短期舒緩工具,更是長期住房戰略的重要拼圖。未來,政府應從以下幾個方向持續推進:
📢 1. 擴大宣導與行銷策略
許多屋主對包租代管政策仍陌生,甚至誤以為必須「低價出租」、「條件嚴苛」。事實上,政府與業者已提供多元彈性方案,並有稅賦、補貼支持。應善用社群媒體、地方行政管道及廣告平台強化宣導,提升政策能見度。
🧾 2. 簡化申請流程、數位化平台整合
目前部分縣市申請作業仍需書面填報,手續繁雜。未來應整合為單一入口平台,例如「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專屬平台」,讓屋主與租客可即時查看進度、申報補助、簽署合約等,提升整體效率。
🔍 3. 強化監督與管理透明度
包租代管的品質關係到市場信任,應建立民間業者評鑑機制,公開其租賃管理表現、糾紛處理能力等指標,確保公共資源合理分配、補助落實,防堵濫用資源。
🤝 4. 支援弱勢、促進包容性社會
政策初衷是改善居住困境,因此應設定弱勢群體進場的配額,例如:青年、新住民、育有未成年子女之家庭、身心障礙者等。並搭配租金補助與搬遷補助,讓真正有需要的家庭可穩定安居。
💬 結論與建議
2024年底統計顯示,「空屋再創新高」已不僅是數字上的成長,而是警訊的加劇。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加上人口結構轉變(高齡化、少子化、單身人口上升)等背景,房屋的利用方式亟需重新定義。
包租代管政策不只是短期的市場調節工具,更是一種促進房屋有效流通與分配的制度設計。透過專業管理,結合租稅誘因與補貼政策,不僅讓房東願意釋出空屋,也讓租客有更多選擇、更穩定的居所。
政府應持續精進政策設計,並搭配土地稅制、建築容積獎勵、老屋翻修等相關政策,打造一個真正「以人為本」的住宅市場。
而社會大眾也應從「投資思維」走向「使用導向」,重新思考「房子」的意義:它不只是資產,更是生活的承載容器。唯有讓空屋流通起來,住宅才不會成為冰冷的鋼筋混凝土,而能真正成為溫暖與安穩的居所。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新青安房地產租售專區
詠騰廠房租售專區
詠騰工業地租售專區
詠騰建地租售專區
詠騰農地租售專區
詠騰歷年成交專區
(圖片來源:奇摩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