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聯發紡停止生產,竹北廠用地租賃預示產業大轉型

227
次閱讀

聯發紡織(1459)宣布將停止竹北廠生產,並撤出台灣紡織業,影響49名員工。由於國內化纖產業外移及製造成本上漲,台灣本業經營困難,未能實現預期獲利目標。竹北廠的土地與廠房將由緯創(3231)承租,租期為10年,每月租金不低於2250萬元。此次停產的竹北廠產能每月為580公噸,占公司2024年合併營收約36%。停產決定反映了東南亞崛起及中國產能過剩的市場環境,使聯發紡織的紡織本業無法轉虧為盈。隨著竹北廠的停工,緯創計劃利用該土地發展AI相關業務,進一步推動科技產業的發展。

聯發紡停止生產,竹北廠用地租賃預示產業大轉型

文章概述

聯發紡織(1459)是台灣一個擁有超過52年歷史的老牌紡織廠,近期宣布將停止竹北廠的生產並退出台灣市場的紡織業務,這一決策標誌著台灣傳統紡織業面臨的困境。竹北廠的停產直接影響到49名員工,其中包括25名本國籍員工和24名外籍員工。此次停產主要原因為國內化纖產業外移、製造成本上升以及全球市場競爭加劇。由於這些原因,聯發紡織在台灣的經營無法實現預期的獲利目標,因此決定關閉竹北廠並將其土地和廠房轉租給緯創(3231),租期為十年,租金每月不低於2,250萬元。

聯發紡織竹北廠的停產涉及的業務規模相當龐大,停產的產能達每月580公噸,占公司營收的36%。雖然公司在業外領域有一定的盈利增長,但其本業紡織業務仍處於虧損狀態,2024年前三季的營業淨損為1.59億元。聯發紡織的此次停產決定也映射出台灣紡織業面臨的艱難局面,包括東南亞市場崛起以及中國產能過剩等問題。儘管如此,竹北廠的土地和廠房由緯創承租,為後者提供了擴展其AI相關產業的良機,並可能帶來更多的經濟發展和就業機會。

本事件突顯了台灣傳統製造業在全球化競爭中的脆弱性,尤其是在高成本和產業外移的雙重壓力下,企業需要進一步轉型升級,將資源投入高科技產業和新興市場,以保持競爭力。此舉對台灣的紡織業以及製造業的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也可能引發更多企業的轉型和市場結構變動。

目錄

聯發紡織的經營困境

聯發紡織成立超過52年,是台灣老牌的加工絲廠之一。然而,隨著全球化經濟的變化,東南亞等地的低成本競爭,以及中國產能過剩等問題,台灣的紡織業面臨巨大挑戰。聯發紡織在台灣的經營逐漸困難,最終宣布停止竹北廠生產,並將其生產業務完全外移。此次停產並非單一事件,而是更大規模產業結構調整的一部分。

聯發紡織在過去幾年面臨多重困難,特別是在台灣本地的紡織市場。隨著東南亞市場崛起,以及中國產能過剩,台灣的傳統紡織業逐漸喪失競爭優勢。聯發紡織的業務運營更是處於虧損狀態。根據公司2024年前三季的財報,紡織業務的營業淨損達1.59億元,儘管較前一年減少,但仍未能脫離虧損局面。此外,隨著化纖產業的外移和生產成本的不斷上升,台灣的紡織業者面臨更高的經營壓力。

聯發紡織營收與盈虧狀況表
項目2024年前三季年增幅備註
營業收入6.3 億元-8.4%主要受製造成本上升影響
營業淨損-1.59 億元-27.7%繼續處於虧損狀態
每股盈餘(EPS)-1.1 元-8.3%仍未能恢復盈利

竹北廠停產對勞工的影響

此次竹北廠的停產將影響49名員工,包含25名本國籍員工和24名外籍員工。這些員工將面臨工作調整和重新安置問題,對當地的就業市場產生影響。雖然聯發紡織表示將提供適當的補償與安置計劃,但依然無法避免勞工群體的震蕩。這也是台灣傳統製造業在全球競爭壓力下的常態化現象。

竹北廠用地的租賃協議

竹北廠用地的租賃協議是聯發紡織退出台灣市場紡織業務的關鍵一環。根據聯發紡織的公告,竹北廠的用地和廠房將會由緯創(3231)承租。具體而言,竹北廠所在的土地面積達到13,272坪,廠房總面積約為17,098坪。租賃協議為期十年,每月租金預計不低於2,250萬元。這項租賃協議將成為緯創進一步擴展其業務的重要基礎,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相關領域的發展。

在台灣,許多企業正在面臨產業外移的壓力,特別是傳統製造業,隨著成本上升和市場競爭加劇,企業難以實現可持續的獲利增長。聯發紡織的竹北廠便是這樣一個例子。聯發紡織表示,由於國內化纖產業的外移趨勢,以及各項製造成本持續上漲,台灣本地的生產環境已經無法滿足公司的經營需求。因此,停止竹北廠的生產並退出台灣紡織市場是公司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

然而,這項停產和關閉廠房的決定也為緯創帶來了機會。緯創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並且在不斷擴大其在科技領域的布局。竹北廠的租賃協議不僅是對聯發紡織的撤資過程中的資產處置,也將成為緯創擴大在AI領域和其他高科技領域的基礎設施之一。此次租賃協議的締結對於緯創而言,意味著進一步強化其在新興技術領域的投資和發展,尤其是在AI、5G、雲端運算等新技術的領域。

租賃協議的具體內容包括:

  1. 租期和租金

    • 租期:該租賃協議的期限為十年,顯示出雙方對合作的長期信任。
    • 租金:每月租金不低於2,250萬元。這反映了竹北廠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及其設施價值。
  2. 土地與廠房

    • 土地面積:13,272坪,位於新竹縣竹北市,擁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 廠房面積:17,098坪,適合擴展現有生產及研發設施。
  3. 用途和發展

    • 緯創計劃將這些土地和廠房用於擴展其在人工智能及相關領域的業務。這項租賃協議將助力緯創進一步深化在先進科技產業的布局,特別是AI製造和設備研發。
項目數據備註
承租用地面積13,272坪主要用於AI產業發展
承租廠房面積17,098坪原竹北廠生產用地
每月租金2,250萬元租期為十年
租賃期限十年主要針對未來業務擴展

未來展望

此次停產和用地租賃對於聯發紡織和緯創而言,將帶來不同的影響。對於聯發紡織而言,這是一次艱難的決策,標誌著該公司退出台灣市場的紡織生產業務。然而,這也為緯創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特別是在AI產業的領域。隨著台灣製造業面臨日益嚴峻的競爭壓力,企業必須轉型升級才能保持競爭力。台灣的製造業需要加速轉型,進一步推動高科技領域的發展。

結論

隨著全球高科技需求的增長,竹北廠用地的租賃將為緯創提供一個穩固的生產基地,並可能帶來新一波的技術革新和產業合作。緯創未來可能會將該廠區用於製造AI硬體設備、資料處理中心、物聯網設備等領域的產品。

竹北廠用地的租賃協議不僅是聯發紡織退出台灣紡織業務的一部分,也是緯創在科技領域強化實力的關鍵一步。該協議所涵蓋的土地和廠房提供了緯創進一步擴大其高科技業務的空間,並將有助於其在未來全球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這一過程也反映出台灣產業結構的轉型趨勢,從傳統製造業向高科技產業的轉變,並對台灣的經濟未來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聯合報)
聯發紡停止生產,竹北廠用地租賃預示產業大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