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價額、取得成本與可減除費用,學會這幾招減少你的稅負!
自2016年房地合一稅2.0實施以來,台灣政府對預售屋和土地交易的稅務規定進行了嚴格調整,旨在促進長期投資並抑制短期炒房行為。根據新規,交易預售屋時,成交價額必須依實際收到的金額申報,而不是依照買賣契約中的總價。取得成本則是指賣方為取得該預售屋所支付的實際金額,可以在報繳稅款時減除。對於未能提供相關費用憑證的賣家,可減除費用將依成交價額的3%來計算,並且有上限限制。賣家若未正確核實上述數據,可能會面臨稅務機關的查核及補繳稅款。此政策對短期交易者較為不利,但對於長期持有並計劃轉讓預售屋的投資者而言,則提供了較低的稅率,並有助於市場穩定。因此,了解並正確申報這三大稅務項目,對賣家而言至關重要,能避免不必要的稅務負擔和處罰。
最新消息 / 2025-01-06
打擊炒房行為,房地合一稅帶來的利多:企業如何從長期投資中獲益?
自房地合一稅2.0實施以來,企業在出售房地產時,需依持有年數繳納不同稅率的房地合一稅。持有2年內的房地產,稅率為45%;持有2至5年之間為35%;持有超過5年的稅率為20%。此稅制旨在打擊短期炒房行為,促使市場穩定。然而,對於非建商企業而言,單一交易可能會大幅提升營所稅額,進而引發資金流動性壓力,特別是企業需根據上一年度的稅額計算暫繳稅額,可能使部分企業面臨資金短缺。為解決這一問題,財政部已開始審慎研討是否調整暫繳計算範圍,考慮將一次性交易所帶來的額外稅負排除,減輕企業的即期繳稅壓力。從長期來看,房地合一稅2.0對於長期持有房地產的投資者來說是利多,因為低稅率有助於穩定資本回報並抑制市場波動。同時,這也可能吸引更多資金進入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等市場工具。企業應積極規劃財務運作,密切關注政策動向,以應對可能的稅務挑戰。
最新消息 / 2025-01-06
反悔賣房的風險與機會:如何減少土增稅與法律麻煩?
在當前的房地產市場中,賣房後解除契約是許多賣家面對的問題。根據高雄市稅捐稽徵處的規定,一旦土地所有權完成移轉登記,無論雙方是否協議解除買賣契約,已繳納的土地增值稅(簡稱土增稅)將無法退還。即便賣家選擇將土地返還給原賣方,依然無法減少或免除這筆稅務負擔。解約後,賣方仍需再次繳納土增稅,並辦理土地所有權返還登記。這一規定讓賣家面臨解約後繼續承擔稅務責任的困境,尤其在市場價格波動的情況下,賣方若未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將可能錯失更高的資本增值機會。因此,賣方在進行房地產交易時,必須仔細評估當前市場走勢,並且充分了解土地增值稅的規定。對於打算反悔的賣方,若未來再次出售該土地,仍需繳納相同的土地增值稅,這可能會增加財務壓力。綜合來看,賣房前應謹慎考慮未來的稅務影響與市場潛力,避免因為反悔解約而產生不必要的費用與風險。同時,賣方可考慮其他土地處置方式,如出租或轉讓,來降低稅務負擔並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最新消息 / 2025-01-06
勞工住宅新利多!新北市政府與民間如何共創雙贏?
新北市政府為應對日益增長的住房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加速社會住宅的建設與提升居住條件。核心措施包括提高容積獎勳上限,從原本的20%提升至50%,激勵民間開發商捐贈社會住宅,並為其提供更多建設容積,進一步鼓勵公益建設。除此之外,市政府還放寬乙種工業區勞工住宅設置規範,允許企業在工業區內建設「只租不售」的勞工住宅,優先提供給員工居住,這不僅能減少員工流動率,還能提升企業生產力和員工滿意度。新政策還重視無障礙設施的增設,特別是針對老舊公寓的改造,市政府將支持電梯設置並放寬停車位要求,減輕改造成本,改善高齡居民的居住環境。此外,農業區將新增動物福利設施,如獸醫診療機構、動物收容所等,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宜居性。這些改革措施不僅有助於解決社會住宅不足的問題,也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並促進新北市的社會與經濟全面發展。
最新消息 / 2025-01-06
企業與員工的雙贏策略:乙種工業區的勞工宅到底好在哪?
新北市政府於2025年公布的都市計畫法施行策則第5階段修正草案,針對城市化進程中的人口增長、住房需求增加與產業空間配置不均等問題進行調整。此政策主要目標包括保障動物福利、提供更多社會住宅,以及增設勞工住宅。透過允許企業在乙種工業區設立勞工住宅,將有助於解決員工的居住需求,同時提升企業生產力與穩定性。政策也強調土地利用的綜合開發,提升工業區土地價值與社會福利。勞工住宅不僅能緩解周邊社區住房壓力,還能吸引優質勞動力,減少員工流失,並帶動相關產業的成長。這一政策的實施有助於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經濟活力,為新北市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長期而言,該政策將促進更多企業參與,推動新北市成為更具競爭力的宜居城市,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全面進步。
最新消息 / 2025-01-06
台積電高雄新廠的崛起 VS 全球競爭對手:台灣如何繼續引領半導體革命?
台積電(2330)計畫在高雄擴建P4、P5晶圓廠,預計將於2025年啟動建設,並於2027年完成竣工。這一擴建計劃旨在滿足全球對先進製程(如2奈米及以下製程)需求的激增,並強化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領先地位。高雄的台積電晶圓廠,從P1、P2到目前進行中的P3,將為全球科技巨頭提供先進芯片,並支援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擴建計劃不僅將提升台積電的產能,還有助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升級,並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推動高雄及台灣整體經濟發展。台灣政府的政策支持、土地供應和稅收優惠將進一步促進台積電的發展,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提供穩定保障。對投資者而言,這一擴建計劃預示著未來穩定的增長和可觀回報,是台積電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最新消息 / 2025-01-06
高雄土地投資收益:重劃區 vs 市中心,選擇哪塊土地更具潛力?
高雄市地政局於2023年第4季成功進行土地標售,總標售金額達1億1,461萬元,共標出3標4筆土地,標脫率為43%。這些土地位於重劃區及農地重劃區,其中包括位於愛河綠色水岸的兩筆住五土地,吸引了不少投資者。該地段鄰近輕軌大順民族站與大順百貨商圈,具備良好的生活機能,提升了土地的投資吸引力。此外,林園農地重劃區的一筆土地也順利標脫。然而,有些土地因市場景氣不佳或投標人未備齊必要文件,未能成功標脫。土地標售的主要目的是回收開發成本及資助市政建設,進一步增進公共福利事業的發展。標售所得若有盈餘,將用於市民共享的公共設施建設。此次標售活動不僅促進了高雄市的土地資本運作,也為土地投資者提供了潛在的回報機會,展現了該市土地市場的發展潛力。
最新消息 / 2025-01-03
「為何全球富豪不惜重金投入 碳捕捉技術 ?這三大理由讓你明白」
碳捕捉技術(Direct Air Capture, DAC)正吸引越來越多科技巨頭與投資者的關注,包括比爾蓋茲、傑夫貝佐斯等知名人物。這項技術能夠直接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對抗全球暖化的挑戰。儘管目前其成本高達每噸1,000美元,且回報率較低,但由於企業面臨減碳壓力,加上碳移除市場預計在2050年將達1.2兆美元,許多科技公司仍選擇投資此領域。碳捕捉技術的發展依賴於液體吸收法與固體吸附法兩種實現方式,其中固體吸附法較為新穎且被廣泛關注。儘管這項技術尚未在短期內對全球暖化產生顯著影響,但隨著技術成本的降低及市場需求的上升,未來仍具備巨大的商業潛力。投資者相信,早期進場的企業將有機會在需求激增時獲得競爭優勢,並為氣候變遷的應對提供一條可行之路。
最新消息 / 2025-01-03
日月光以永續為核心驅動發展,成為 全球綠色轉型 領袖!
日月光投控連續9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及道瓊永續新興市場指數,並持續屢獲國內外永續評比機構的高度肯定。作為台灣封測產業的領導者,日月光在ESG(環境、社會、治理)方面的努力為公司帶來了顯著的國際認可,並多次榮獲各項永續獎項,包括CDP氣候變遷領導等級與MSCI ESG Rating A評級。日月光積極推動低碳轉型,並遵循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實現84%的廠區使用再生能源,為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邁進。此外,日月光在循環經濟領域也取得顯著成效,尤其是在塑膠減量方面,已大幅提升塑膠循環比例,並致力於減少原生塑膠的使用,為環保作出積極貢獻。通過這些永續舉措,日月光不僅提升了企業競爭力,也為全球環境保護作出了貢獻,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未來發展潛力。
最新消息 / 2025-01-03
"企業轉型:低碳技術 vs 碳交易減碳,挑戰中的商機"
商業發展研究院近期舉辦的「2024企業永續競爭力論壇」,聚焦碳權經濟的創新與挑戰,討論了碳定價、碳費制度與企業永續轉型的未來發展。論壇中,成功大學專家指出,碳定價將成為企業運營中的一項必須考慮的成本,並強調未來將邁向二氧化碳移除技術,諸如再生能源、碳捕捉與循環經濟將成為實現淨零碳排的關鍵。台灣碳權交易所協理也強調,隨著2025年碳費實施,企業需開始重視低碳生產,以維持競爭力。論壇分享了國內外減碳實務案例,並探討如何利用碳權交易與綠色設計促進企業競爭力提升。針對減碳轉型,專家呼籲企業應及早規劃,從源頭降低碳排放,從而實現永續發展。此外,與會的上緯國際投資控股公司強調,企業在綠色設計中尋找減碳商機,將能在減少資源消耗的同時,為未來的碳中和目標奠定基礎,並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
最新消息 / 2025-01-03
碳交易市場 將如何改變台灣的投資格局?
台灣碳權交易市場持續發展,2023年12月首筆碳交易成功,創下台灣碳交所的歷史性交易,並促使企業重新考慮上架碳權。漢寶農畜產再次上架兩項碳權專案,合計750公噸,分別來自農業可再生能源專案及污水場沼氣發電計畫,價格分別為每噸3000元及4000元,交易期長達一年以上。這一交易的成功不僅是台灣碳市場的突破,也標誌著台灣進入碳定價時代,政府推動碳費制度和碳權機制,將強化企業碳排放管理。隨著2025年強制碳費制度啟動,台灣企業將面臨排碳成本的挑戰,但也為投資者帶來了新的機會。未來,碳交易市場將成為台灣的重要投資領域,吸引更多國內外資金關注,為企業創造可持續的發展機會。
最新消息 / 2025-01-03
六都房地市場 vs 非六都潛力:國有房地包租計劃如何選擇?
財政部國產署推動的國有非公用房地包租計劃,旨在活化閒置資產並增加住宅市場供給。自2023年起已公告225戶,成功標脫158戶,標脫金額達1,863萬元。2025年將再釋出34戶,分布於六都與非六都地區,進一步測試市場需求。該計劃核心策略為房地整修後出租,提供穩定租金收入,吸引投資者與代管業者參與,並緩解市場供需失衡問題。專家指出,計劃具有政策支持、低風險及高回報特點,特別適合中小型投資者。未來投資者應關注市場趨勢、選擇需求高的地區及與專業代管業者合作,以提升效益。整體而言,此計劃不僅提升國有資產利用效益,更為租賃市場與投資者創造雙贏局面,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最新消息 /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