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崁工業廠房 vs 華亞園區:15億元投資,產業互補與土地增值誰勝一籌?
隨著台商資金回流與全球產業鏈重整,桃園工業地需求持續升溫,成為北台灣工業投資熱點。桃園市擁有32個官方工業區及多個產業聚落,土地與廠房供應充足,吸引科技與製造業擴廠,包括廣達、台達、景碩及欣興電子等大廠。南崁工業廠房標售底價15.61億元,土地4,460坪、建物3,468坪,交通便利、鄰近高速公路與桃園國際機場,人才招募便利,並形成完整產業群聚效應。桃園市政府提供單一窗口服務,涵蓋土地協尋、建照審查、用地變更及法規諮詢,降低企業投資風險。周邊科技大廠密集,產業資源整合便利,土地增值潛力高,適合作為生產、研發、倉儲及辦公用途。專家建議企業布局交通便利且產業完整的區域,抓住長期增值與產業整合契機。結合政策支持與完善基礎建設,桃園南崁及周邊工業區將持續吸引國際與本地企業,推動產業升級與長期經濟發展,成為北台灣工業投資的核心樞紐。
最新消息 / 2025-08-20

🌟桃園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熱潮:航空城、亞洲‧矽谷與科學園區投資機會
桃園作為北台灣關鍵產業聚落,擁有完整上下游供應鏈、穩定水電及便利交通,成為台商回流與國際投資首選。超過220家日商落腳桃園,總投資金額逾330億元,其中近半數深耕超過20年,涵蓋半導體供應鏈、IC封測、化學、汽車及食品等多元產業。桃園科學園區與新竹互補,形成完整產業生態系,並透過航空城計畫與亞洲‧矽谷計畫引入AI、IoT、智慧車輛、綠能及生技等創新產業。市府提供單一窗口投資服務,協助土地協尋、建物興建、工商登記及法規釋疑,降低投資風險並加速企業落地。完善交通網絡、捷運及機場連結,結合工業產值全台第一、工廠密度最高的優勢,吸引國際企業與新創進駐。桃園憑藉政策支持、產業聚落、國際交通與創新環境,將持續推動產業升級與經濟成長,穩固台灣在全球高科技產業鏈的地位。
最新消息 / 2025-08-20

🌟華亞科學園區投資熱潮:美光EUV擴產如何影響半導體供應鏈?
桃園作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重要聚落,擁有完整上下游供應鏈、完善交通網絡及穩定水電資源。美光科技在桃園華亞科學園區擴大EUV製程投資,標誌著半導體產業進入新一輪升級,帶動記憶體產能提升及全球競爭力增強。桃園市府積極協助建照審查、土地徵收與再生水使用簽約,確保企業快速落地與生產穩定。科學園區擴建涉及龍科二期與航空城計畫,累計徵收土地超過2,600公頃,妥善安置7,000戶居民,形成完善產業基地。桃園與新竹科學園區形成互補效應,提供完整供應鏈支持,吸引台商回流及國際投資。隨著EUV製程導入及產業聚集效應加強,桃園將成為台灣半導體發展核心,不僅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也為上下游產業帶來長期投資契機。
最新消息 / 2025-08-20

📄台中清水、桃園楊梅雙線擴建!永豐餘智慧製造計畫詳解
永豐餘消費品實業斥資19億元,在台中清水興建新廠,並於桃園楊梅廠增設智慧化產線,以因應市場需求與提升生產效率。此次投資不僅擴充產能,導入自動化設備與智慧製造技術,還預計創造61個本國就業機會,涵蓋操作、維護、管理及技術研發職位。政策上,此舉呼應政府推動的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吸引更多台商與中小企業加碼投資,形成上下游產業聚落效應,促進地方經濟與產業升級。專家指出,智慧化產線與自動化設備能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營運成本,並推動技術升級與人才培育。長期來看,永豐餘投資案例將成為智慧製造與產業升級的示範,帶動區域產業發展、完善產業鏈並增強台灣在全球製造業的競爭力,展現企業對本土市場的長期信心及可持續經營策略。
最新消息 / 2025-08-20

🏭台積電先進製程對比:桃園龍潭1奈米廠 VS 南科2奈米廠
2025年,台積電傳出1奈米製程廠可能落腳桃園龍潭園區,引起市場高度關注。此舉象徵台積電在台灣持續加碼先進製程投資,並可能帶動北台灣半導體產業聚落升級。桃園龍潭具備交通便利、鄰近竹科產業聚落及完善基礎設施的優勢,有利晶圓原料進口、成品出口及上下游產業協同。若落地,將吸引材料供應商、設備製造與封測廠進駐,形成完整半導體生態圈,強化台灣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競爭力。投資規模龐大,涉及智慧製造、自動化產線與綠能設施,並提升地方就業與經濟效益。專家建議企業聚焦智慧製造、綠能化與區域聚落效應,地方政府應提前規劃土地與人才培育,投資者則需關注政策及產業鏈布局。整體而言,1奈米廠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地方經濟與全球競爭格局的重要戰略布局。
最新消息 / 2025-08-20

🌟智慧製造+綠能建設!聯華、宏捷、愷優科技投資策略曝光
2025年,台灣企業投資熱潮持續升溫,多家企業透過「根留台灣方案」擴大布局。聯華食品斥資61億元在桃園觀音建置智慧化食品產線及自動化倉儲系統,並導入太陽能發電與低碳天然氣鍋爐,創造299個就業機會。宏捷科技在台南南科擴建六吋砷化鎵晶圓廠,增設智慧化產線,並採用太陽能及雨水回收系統,達成節能與淨零碳排目標。愷優科技在台南新吉工業區擴建智慧機械研發與組立廠房,導入綠建築設計及資源循環措施,支援5G、電動車與醫療產業需求。三家公司投資案例顯示,企業透過智慧製造、節能減碳與產業聚落策略,不僅提升競爭力,也帶動地方經濟與產業鏈整合,反映出台灣工業地產活絡與國際市場布局的重要趨勢。
最新消息 / 2025-08-20

📄南桃園工業地搶手!台商回流、違章工廠合法化帶動投資潮
2025年,桃園工業用地交易創下近10年新高,連續五年規模成長,總額突破250億元,南桃園崛起成為最大贏家。過去交易以北桃園為核心,但隨土地供給有限與價格上揚,企業逐漸向南擴張布局。交易熱潮主要受台商回流、電商物流需求增加以及政府推動違章工廠合法化政策影響,政策同時提供稅務與土地補助,加速投資流程。南桃園土地單價低、空間充足,吸引企業設廠與倉儲布局。未來市場趨勢顯示,「北穩南擴」格局明確,企業與投資者應關注區域差異、政策利多與產業聚落效應,以掌握長期投資回報與市場機會。
最新消息 / 2025-08-20

🌿桃園受污農地整治進度公開!二十年努力換來的成果與啟示
桃園市曾因印刷電路板、紡織染整及石化產業廢水排放,導致342公頃農地受污染,影響農作物安全與居民生活。自1992年起,桃園市政府聯合環保署、地方農民及環保團體,歷經二十年持續投入整治,採用污染源分級管理、土壤修復、河川水質改善、工廠排放監管與農地復耕指導等多項技術手段。至110年,全數受污染農地成功解列,河川水質改善,生態魚群回歸,土地重現生機,農民得以安全復耕。此案例彰顯政策執行力、科學管理及公私合作模式的綜合效益,並提供全台農地整治與永續環境管理的寶貴經驗。桃園農地整治不僅改善生態環境,也提升地方經濟活力,成為台灣農業復育與環境永續的典範。
最新消息 / 2025-08-20

🌟老協珍大手筆投資桃園蘆竹:智能化工廠+綠建築正式啟用
老協珍公司斥資 48 億元於桃園蘆竹興建新廠,計畫建置 4 條智能化生產線,涵蓋雞精、人蔘精、冷凍食品及米漢堡等產品,並引入 低碳排設備與綠建築標章,展現企業在永續經營與智慧製造上的布局。此投資預計創造 110 個就業機會,帶動上下游供應鏈,為地方經濟注入新動能。老協珍隸屬 根留台灣企業方案,彰顯政策扶持下本土企業加速投資的趨勢。整體而言,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 1,298 家企業投入 1 兆 8,473 億元,創造 14 萬 1,498 個就業機會,涵蓋高科技、製造業與中小企業。老協珍新廠不僅提升台灣食品製造業國際競爭力,也促進產業升級與地方經濟發展,成為企業回台投資與智慧化、永續化建廠的典範,展現政策、企業與市場三方共贏的長期價值。
最新消息 / 2025-08-20

🌆「桃園三大熱門推案區解析:中壢、青埔、龜山哪裡最值得買?」
截至 2025 年,桃園房市持續熱絡,其中中壢區突破 5,000 戶,奪下全市推案量冠軍,凸顯購屋需求強勁。桃園三大熱門推案區包括中壢、青埔特區及龜山,形成多元且互補的市場格局,吸引首購族、換屋族與投資族。中壢區生活機能成熟、商圈完善,是自住族首選;青埔特區因高鐵特定區與航空城規劃,建商密集推案,區域交通便利、生活資源豐富;龜山區以 A7/A8 重劃區為核心,鄰近工業園區與醫療院所,就業人口穩定,帶動住宅需求。隨著鐵路地下化、捷運機場線及綠線進入市區,交通便利性顯著提升,進一步支撐房市成長。專家指出,桃園房市熱度不僅受交通影響,也與重劃區規劃、教育資源與商圈發展密切相關,未來購屋族將重視生活品質與投資潛力,使桃園房市呈現穩健、多元且高度競爭的發展態勢。
最新消息 / 2025-08-20

🏗 中壢交通+商業雙升級:大時鐘市場帶動全區新氣象
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大時鐘市場」歷經 5 年、投入 7 億 579 萬元重建後全新開幕,成為中壢站前商圈的新地標。市場地下 1–4 層規劃停車場,提供 119 個汽車位與 100 個機車位;地上 1–3 樓委由專業營運公司管理,引進日藥本舖、壽司郎及 21 世紀風味館等知名品牌;4 樓為市府社會局社福單位;5–6 樓規劃客家文化中心,展示在地文化與文創活動。外觀保留大時鐘設計,並搭配夜間科技燈光秀,延續歷史記憶。市場更新結合中壢火車站地下化及捷運機場線、綠線進駐,將帶動整體交通便利性與商圈發展。專家建議持續引入多元品牌、智慧支付與會員制度,並利用戶外廣場舉辦節慶與活動,提升商圈人流與夜間經濟。大時鐘市場兼具商業、文化、社福與綠建築智慧管理功能,象徵中壢城市蛻變與新未來。
最新消息 / 2025-08-20

🌟桃園機捷通車疫後恢復運量!通車歷程、運量數據與城市影響分析
2017年3月2日,桃園機場捷運正式通車,標誌台灣城市軌道交通的重要里程碑。桃園機捷全長51公里,設有21個車站、2個維修廠與1個行控中心,採中央興建、地方營運模式,兼顧工程效率與服務品質。通車前歷經政策協作、工程測試與人力培訓等多重挑戰,並克服機電系統調整及疫情影響。自2022年起,運量逐步回升,2025年達每日8萬人次,顯示疫後公共運輸信心恢復。桃園機捷縮短台北至機場通勤時間至35–40分鐘,提升北北桃通勤效率,促進區域觀光與經濟發展。高效運行也助桃園國際機場在Skytrax全球最佳機場評比中名列前3。專家建議推動國家軌道局及跨縣市捷運整合,引入智慧票務與AI調度。桃園機捷不僅改善交通,更展現政策協作、技術創新與城市發展的典範,實現「直達美好」願景。
最新消息 /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