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動化到智慧工廠:名晧企業如何將外銷比重從 88% 提升至 98%」
名晧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觀音廠正式登記為保稅工廠,標誌著台灣工業用包裝膠帶產業的國際化與智能化升級。成立超過三十年的名晧企業,專注代工生產高品質工業用膠帶,產品 90% 以上出口全球五大洲,客戶涵蓋美、德、日等主要市場。保稅工廠的設立不僅降低營運成本、提升資金運用靈活度,還加速貨物通關並節省稅費,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從 2016 年至 2022 年,公司銷售額由 45 億元增至 78 億元,外銷比例從 88% 提升至 95%,逐步導入自動化、智能化與 ESG 永續經營策略,展現完整產業升級路徑。透過與政府及海關合作,名晧觀音保稅工廠不僅創造就業機會,也強化台灣製造業外銷動能,成為台灣工業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典範與示範。
最新消息 / 2025-10-16
		
				💧保護桃園藻礁,從違規到智慧管理,觀音工業區污水治理如何兼顧?
桃園觀音工業區作為北台灣重要產業聚落,工廠數量多、產業類型涵蓋金屬加工、電子、化工、塑膠及食品加工等,廢水種類複雜且排放量大。環保署長魏國彥上任以來,特別關注工業區污水管理,視察觀音污水處理廠,強調源頭管理與設施妥善運作的重要性。過去觀音污水廠曾多次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罰款累計逾新台幣 2,300 萬元,主要問題包括放流水水質不合格與繞流排放。為提升處理能力,經濟部工業局已推動老舊設施擴建與升級,同時導入智慧監控系統,結合 ESG 永續管理,降低違規風險。未來觀音工業區將成為台灣工業區污水處理的示範,兼顧河川生態保護與產業永續經營,提供企業合法排放環境、提升國際形象,也為桃園藻礁生態保護奠定基礎。
最新消息 / 2025-10-16
		
				🚘從龍頭到智慧工廠|國瑞觀音沖壓廠動土製造全面啟動
國瑞汽車連續14年蟬聯台灣汽車銷售龍頭,觀音沖壓廠於2019年動土,2020年完工,目標年產30萬輛,象徵台灣汽車產業進入智慧製造新時代。觀音新廠將整合沖壓、組裝及零組件生產,並引入智慧化生產管理系統,提升產能與效率,強化出口能力,尤其是Corolla(Altis)車款出口中東,打破台灣整車出口紀錄。政府政策與亞洲矽谷計畫支持下,國瑞汽車將擴大新能源車與零組件產業鏈,促進在地中小企業合作與產業升級。專家分析指出,觀音新廠不僅是產能擴建,更是技術出口與智慧工廠示範基地,將帶動台灣汽車產業鏈升級,並穩固台灣在亞洲汽車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隨著政策扶持、AI 技術導入與智慧製造推進,國瑞汽車將邁向年產30萬輛、出口全球100國的長期發展目標。
最新消息 / 2025-10-16
		
				⚙️【瑞智觀音廠啟用】從「中國製」到「台灣智造」:壓縮機龍頭逆勢翻身關鍵曝光!
瑞智(4532)因應美中貿易戰與全球供應鏈重整,斥資 2.5 億元於桃園觀音設立智能化壓縮機後段組裝廠,年產能達 200 萬台,未來五年將擴充至 400 萬台。此新廠結合自動化、AI 智能監控與 IoT 數據管理,成為台商回流行動方案下的代表案例。瑞智透過返台投資,成功避開中國製造輸美 25% 高關稅,並強化對北美市場的供應能力。新廠除提升產能外,更展示微型輕量化變頻壓縮機、迷你除濕機與寵物空調窩等創新產品,展現研發實力。法人看好 2025 年後瑞智營收將重返成長軌道,全球市佔有望突破 12%。觀音新廠不僅象徵瑞智轉型智慧製造的關鍵里程碑,也標誌台灣製造業邁向高附加價值與永續發展的新時代。
最新消息 / 2025-10-16
		
				✈️從傳統維修到智能化產線:長榮航太新廠如何抓住零組件市場紅利
長榮航空(2618)旗下子公司長榮航太科技於桃園觀音工業區興建總投資 3.7 億元的零組件修護工廠,基地面積 15,913 平方公尺,由長友營造承建。新廠將整合現有零組件維修設備,提升產能與維修效率,並拓展高端發動機零組件維修業務,2020 年底完工、2021 年投產。長榮航太自 1997 年成立以來,服務全球超過 40 家航空公司,並與美國奇異公司合資專注 GEnx 系列發動機維修。觀音新廠將導入智能化管理、自動化維修流程及高端檢測設備,形成亞太地區示範基地,提升零組件營收占比並加強國際競爭力。專家建議透過智能化設備、數據化管理與國際合作,擴大市場份額,並搶占高端航太維修市場。該投資將帶動產業升級,鞏固長榮航太在亞洲市場的領先地位,並為智能化航太工廠發展樹立標杆。
最新消息 / 2025-10-16
		
				🌏「中國設廠成本高 vs 台灣回流投資優勢」:北台灣工業區土地價格飆漲真相
受美中貿易戰影響,許多台商自 2018 年底起陸續回流台灣,或拓展至東南亞、印度等市場,以避開關稅及兩岸成本差異帶來的風險。北台灣工業區因此出現「一地難求」現象,尤其桃園、五股、樹林及宜蘭利澤等工業區,土地需求激增,租金與交易價格快速上升。桃園部分區域土地價格三級跳,五股工業區漲至每坪 100 萬元,宜蘭利澤工業區也從每坪 3–4 萬元漲至 6–7 萬元。企業搶地建廠或設立臨時生產線,反映貿易戰及兩岸成本差異對企業布局決策的影響。同時,台灣政府提供土地、人力、稅收及資本激勵措施,吸引台商回流並促進產業升級。北台灣工業區憑藉交通便利、完整產業聚落及物流優勢,成為科技、電子及精密製造業投資熱點,顯示台商回流潮已深刻改變工業區土地供需格局及未來產業布局趨勢。
最新消息 / 2025-10-16
		
				🏭「智慧工業與物流黃金地段:大園工業區廠房土地全公開」
近年台商因中國大陸經營成本上升及設廠條件趨嚴,紛紛尋求回流台灣或拓展東南亞市場。桃園大園工業區憑藉交通便利、鄰近國際機場與高速公路、完善基礎設施及完整產業聚落,成為北台灣工業投資熱區。將於 2019 年 8 月公開標售大園工業區土地及廠房,總面積逾 6,400 坪,底價約 4.99 億元。此次釋出土地方正、廠房完備,適合製造業、物流業及倉儲中心投資,並享受北台灣交通及物流優勢。隨著智慧工業及自動化物流趨勢興起,企業可透過 IoT 監控、智慧倉儲與自動化物流提高管理效率與投資回報。該案地段稀有,投資潛力高,將吸引台商回流、國際物流及製造業企業搶進,預計帶動區域產業聚落發展,並提升整體工業區價值與競爭力,成為北台灣工業投資示範典範。
最新消息 / 2025-10-16
		
				🌊工業局攜手地方與民間,如何打造智慧監控+創新工法水環境
經濟部工業局推動「永續工業區潔淨水環境計畫」,以大園工業區為示範,投入約 2.77 億元經費改善排放水質,提升工業區環境友善與永續發展。計畫透過「共同管溝系統」、「放流水管理系統」、「放流水監測設施」及「礫間曝氣工法」等創新措施,有效淨化排放水、降低污染風險,同時提升管線管理效率,減少道路挖掘頻率。黃金水質即時監控系統也同步設置,確保異常排放即時掌握,並強化企業自主管理能力。此計畫結合中央、地方與民間力量,並提供補助機制,鼓勵工業區改善污水處理設施及智慧化管理,實現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並行的目標。專家指出,透過智慧監控、物聯網及人工智慧技術,可大幅提升工業區水資源管理效率,降低違規風險,提升企業形象。未來建議持續擴大至其他工業區,推廣智慧化、永續化管理模式,為台灣工業區打造環境友善、產業共榮的新典範。
最新消息 / 2025-10-16
		
				🌱「PCB 高階製程成長趨勢:定穎如何抓住智慧車與資料中心商機」
定穎(6251)2019年前三季營運顯著改善,單季營收38.73億元、稅後淨利1.2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48倍,成功轉虧為盈。營運回溫主要受惠光電板、汽車板及資料中心SSD高階HDI板等高毛利產品挹注。公司透過內部產線整併、黃石智慧工廠導入設備自動化與資訊智能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黃石廠為核心生產基地,昆山及海外工廠高階產能持續擴充,軟硬結合板與高階HDI板需求供不應求,預計將持續支撐公司營運。桃園廠出售改善財務結構,挹注EPS約1.06元,昆山廠產能轉型後獲利能力提升。法人預估,定穎高階產品占比將超過60%,海外訂單穩定,整合資產、技術與產能優勢,長期營運與獲利前景看好,將在PCB高階市場保持競爭領先地位。
最新消息 / 2025-10-16
		
				🤖盟立前景解析:減速機、機器人與智慧製造成長潮策略指南
盟立(2464)積極布局工業 4.0 市場,鎖定工業機器人及關鍵零組件「諧波減速機」,與和大、多春國際等指標企業合資成立盟英科技,並獲科技部核准進駐竹科投資 5 億元。盟英科技初期設於新竹園區,未來將遷入銅鑼園區營運,專注於減速機模組研發與製造,應用於六軸機械手臂、各型機器人及自動化設備。根據 IFR 預估,2018 至 2021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出貨量將達 63 萬台,年複合成長率 16.4%,顯示市場爆發性成長。盟立本業亦逐步走出谷底, 2020 年首季業績回溫。透過垂直整合、異業結盟與技術轉移,盟立不僅提升自主開發能力,也強化在智慧製造與機器人領域的市場競爭力,為公司未來成長打下穩固基礎。
最新消息 / 2025-10-16
		
				🌏台積電國際化策略揭秘:Donald Brooks 與外籍管理團隊的成功秘訣
台積電(TSMC)自1987年創立以來,便以國際化策略為核心,吸引外籍總經理如Donald Brooks、Jim Dykes、Bob Evans加入,協助拓展海外市場與國際客戶。這些外籍經理不僅帶來豐富行銷與管理經驗,也建立標準化英文書信與國際溝通流程,使台積電快速融入全球供應鏈。以Brooks為例,他任內(1991–1997)成功引入多家美國客戶,年營收從100億元快速增至400億元,每股盈餘連續兩年超過10元,同時實施季度獎金及績效分紅,激勵員工提升效率。早期與英特爾等國際大廠合作,奠定台積電在晶圓代工市場的領導地位。外籍總經理的管理理念與國際人脈,結合張忠謀的研發與生產策略,使公司建立國際信任度與品牌影響力。這種國際化管理模式成為台積電成功進入全球市場、維持技術優勢與競爭力的關鍵範例,也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樹立全球標竿。
最新消息 / 2025-10-16
		
				📱越南、印度取代中國!三星智慧手機全球布局大曝光」
2019 年 9 月,三星電子關閉了位於中國廣東惠州的最後一座智慧手機廠,象徵三星正式告別中國高階手機製造。惠州廠曾擁有 6,000 名員工、年產 6,300 萬支手機,占全球產量 17%。三星將旗艦手機 Galaxy S10、Note 10 及高階產品生產重心轉向越南與印度,實施分散製造基地風險策略。越南北寧、太原及印度諾伊達工廠提供低成本勞動力、稅務優惠及廣闊新興市場,全球產量占比達 60%。三星撤離中國反映出中國高階智慧手機製造競爭力下降,原因包括人工成本上升、零組件依賴進口及本土品牌競爭加劇。其他消費電子品牌如 LG、索尼、Fitbit、GoPro 也將生產線轉移至越南、印度或泰國。專家建議企業分散生產基地、強化智慧化生產與在地化服務,以維持全球競爭力。此舉標誌全球智慧手機產業格局重整,中國主要保留低階組裝與記憶體製造。
最新消息 /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