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永彰案例給台灣產業的啟示:從傳統代工到新能源車供應鏈

作者:小編 於 2025-09-16
169
次閱讀

永彰工業(4523)於 2022 年元旦正式宣布關閉位於中國的「永彰汽車電子(杭州)有限公司」,並依法資遣員工。杭州廠原為永彰重要據點,產能約十萬件,佔公司營收 7%–10%,此舉震撼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鏈。根據公告,永彰將處分土地使用權與廠房,以達資金活化與經營效益提升,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停產,並依中國勞動法給予員工補償。此次關廠反映出台商在中國經營的困境,包括勞動成本上升、政策合規趨嚴以及新能源車產業鏈本土化加速,導致傳統零組件廠營運壓力倍增。永彰的主要客戶裕隆與中華車本就市佔下滑,進口車市擴張更使代工需求萎縮。對母公司永大(1507)而言,短期雖有一次性處分利益,但中長期能否將資金投入新能源車與車用電子,才是能否轉型成功的關鍵。本案凸顯台灣零組件廠必須突破代工依賴,轉向技術含量更高的新市場。

🚗永彰案例給台灣產業的啟示:從傳統代工到新能源車供應鏈

📑 目錄

  1. 💡 引言:事件背景與新聞焦點

  2. 🏭 永彰(4523)公司簡介與母子公司結構

  3. 📉 杭州廠關閉細節與影響

  4. 📊 營運影響表格分析

  5. 🚘 台灣汽車市場現況與挑戰

  6. 🌏 中國汽車零組件市場競爭態勢

  7. 🔄 永彰的業務轉型與資源整合策略

  8. 📈 對母公司永大(1507)的財務與營運影響

  9. 🧐 產業專家觀點

  10. 💡 投資人建議與未來發展方向

  11. ✅ 結論:從永彰事件看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未來


💡 引言:事件背景與新聞焦點

2022 年元旦,汽車空調與車用電子零組件大廠 永彰工業(4523) 宣布關閉其在中國的子公司 「永彰汽車電子(杭州)有限公司」,並依法資遣員工。這個消息在台灣汽車產業與資本市場引起高度關注,因為杭州廠曾是永彰的重要海外據點,營收貢獻占比高達 7%–10%

公告中,永彰明確指出:

  • 🏭 處分土地與廠房:為了達到 資金活化經營效益提升,公司將出售位於杭州的土地使用權與廠房。

  • 全面停產:自 2021 年 1 月 1 日 起,杭州廠全面停產,並停止該地所有製造活動。

  • 👷 員工資遣補償:所有在地員工依法依中國勞動法進行補償,保障勞工權益。

這不只是單一工廠的結束,更是一個 產業趨勢警訊

  1. 台商在中國面臨 勞動成本上升、政策合規嚴格、市場競爭加劇 的多重壓力。

  2. 台灣汽車零組件廠商的發展模式正面臨 轉型或被淘汰 的分水嶺。

  3. 永彰作為 永大(1507)子公司,其關廠決策也將直接影響母公司的財務結構與未來投資方向。


📌 新聞事件時間軸

為了讓讀者更清楚了解整起事件的脈絡,我們整理出 永彰杭州廠關閉的時間軸

時間事件內容
2020 年 Q4永彰開始內部評估中國事業體的營運績效
2020 年 12 月永彰董事會討論並決議處分杭州廠資產
2021 年 1 月 1 日永彰杭州廠正式全面停產
2021 年 Q2永彰公告將依法資遣員工並進行補償
2022 年 1 月 1 日永彰對外正式公告關廠,並執行後續財務與資產處理

👉 從這個時間軸可以看到,永彰的關廠不是一時決定,而是經過 長期經營評估 後的必然結果。


🏭 永彰(4523)公司簡介與母子公司結構

🔗 永彰與永大(1507)的股權關係

永彰工業為 永大(1507)旗下子公司,永大持股約20%。永大本身為台灣知名的 電梯、機械系統供應商,跨足車用零組件產業,透過永彰延伸觸角。

⚙️ 永彰的產品線與主要市場

永彰的主要業務涵蓋:

  • 汽車空調壓縮機

  • 車用電子零組件

  • OEM 代工供應

主要客戶:

  • 裕隆汽車(2201)

  • 中華汽車(2204)

  • 福特國產汽車

由於依賴國內車廠,永彰的營運與台灣汽車市場景氣高度連動。


📉 杭州廠關閉細節與影響

⏳ 停產時間軸

  • 2021年初:永彰董事會決議停止杭州廠運營

  • 2021年底:處分土地使用權及廠房

  • 2022年1月1日:杭州廠全面停產並資遣員工

🏗️ 停工產能與營收影響

  • 停工產能:10萬件

  • 停工項目產量:2萬件

  • 營收影響:

    • 2021年前三季合併營收佔比 7.64%

    • 2019全年合併營收佔比 10.75%

👥 員工資遣與法規遵循

永彰表示,將依 中國勞動法 規範資遣員工。由於中國近年加強勞動保障,這意味著企業需承擔較高的補償成本,也使停產計畫成本增加。


📊 營運影響表格分析

指標數據影響解讀
停工產能10萬件短期供應鏈調整壓力上升
停工項目產量2萬件客戶訂單需轉移至其他廠區
2021前三季營收佔比7.64%中度衝擊,但非致命
2019全年營收佔比10.75%顯示該廠仍具核心地位
員工資遣依中國勞動法增加一次性支出成本
土地與廠房處分完成增加現金流,改善資金運用

🚘 台灣汽車市場現況與挑戰

📉 國產車市佔率下滑的深層原因

過去十年,台灣國產車市佔率從超過 60% 下滑至不足 40%,這背後有多重因素:

  1. 進口車關稅逐步調降
    隨著台灣加入 WTO 以及多項自由貿易協定的推進,進口車的關稅負擔大幅減輕,使得歐日車款價格逐漸親民。

  2. 品牌與消費者偏好改變
    台灣消費者愈來愈注重品牌價值與駕駛體驗,豪華車如 Mercedes-Benz、BMW,以及主流日系品牌 Toyota、Honda,在設計、安全科技上不斷創新,使得國產車失去競爭優勢。

  3. 國產車款更新速度慢
    裕隆與中華車的車款換代週期普遍較長,且多以代工為主,缺乏自有平台與研發,導致車型老化、科技感不足。

  4. 市場結構轉變
    SUV 與新能源車快速崛起,但國產車廠反應慢,導致市場份額流失給進口車。

📊 以下表格呈現台灣汽車市場近十年的結構變化:

年度國產車市佔率進口車市佔率主要趨勢
201262%38%國產車仍為主流
201652%48%進口車逐漸逼近
202044%56%SUV 與豪華車帶動進口成長
202438%62%進口車全面壓過國產車

🏭 裕隆與中華車的困境加劇

永彰的主要客戶就是這兩大國產車廠,因此他們的困境也直接傳導到永彰。

  1. 裕隆集團

    • 主力品牌如 Nissan 國產化比例下降,更多車款改為進口。

    • 自有品牌「Luxgen」未能打開市場,銷售表現低迷。

    • 轉型新能源車進度落後,與 Tesla、比亞迪、MG 等競爭對手差距擴大。

  2. 中華汽車

    • 主要依靠 商用車與代工 Mitsubishi,缺乏新世代乘用車。

    • 電動車研發雖有投入,但量產規模不足。

    • 海內外市場競爭激烈,無法擴張。

👉 這使得 永彰高度依賴的訂單基礎逐漸削弱,即使在中國設廠,需求來源也難以支撐。


🌏 中國汽車零組件市場競爭態勢

🏎️ 本土零組件廠快速崛起

中國政府在「中國製造2025」政策下,大力支持新能源車產業鏈,帶動 寧德時代、比亞迪、匯川技術 等企業崛起。這些廠商在電池、電機、電控領域形成完整供應鏈,並逐步延伸至傳統零組件領域。

與此同時,中國在汽車空調、散熱模組等技術上,也逐漸趕上甚至超越部分台日廠商。

💰 台商的經營壓力

  1. 勞動成本上升:中國工資每年平均成長 5%–7%,台商失去低成本優勢。

  2. 政策合規趨嚴:包含環保法規、碳排政策,要求企業額外投資治理設備。

  3. 市場競爭激烈:本土供應商價格更具優勢,台商逐漸被邊緣化。

📌 永彰選擇關閉杭州廠,即是 典型的台商收縮案例,將資源撤出成本過高的中國市場,轉向其他成長領域。


🔄 永彰的業務轉型與資源整合策略

💵 資金活化:賣地求現金流

  • 出售廠房與土地使用權,帶來一次性現金收入。

  • 改善短期財務壓力,避免資金卡死在低效產能。

⚡ 轉向新能源與車用電子

全球汽車產業正快速轉向 電動化、智能化,這意味著:

  • 車用電池冷卻系統:隨著電池容量提升,散熱需求大幅增加。

  • 智能車載電子零件:如車載感測器、控制模組,市場需求持續擴大。

  • 電動車空調模組:傳統壓縮機被電動壓縮機取代,永彰若能轉型成功,將重獲競爭力。


📈 對母公司永大(1507)的影響

💹 財報層面

  • 短期:失去杭州廠約 7–10% 營收貢獻,對營收有壓力。

  • 中期:處分資產可貢獻一次性收益,帳面現金增加。

  • 長期:能否投入成長型產業,將決定永大的股東回報。

🏢 股東權益

投資人需關注:

  1. 永大是否將資金投向高毛利業務(如電動車零組件)。

  2. 若僅縮編而無成長佈局,則長期股價可能承壓。


🧐 產業專家觀點

🔍 三大趨勢

  1. 進口車擴張 → 國產零組件廠營運承壓

  2. 新能源車興起 → 車用電子零件需求暴增

  3. 中國製造強化 → 外資逐步被取代

💡 專家建議

台灣零組件廠未來必須朝 技術門檻高、差異化產品 發展,例如:

  • 車載 AI 晶片模組

  • 電動車電池熱管理系統

  • 車聯網零組件


💡 投資人建議與未來發展方向

📌 短期建議

  • 關注永大與永彰的公告,判斷資金如何再配置。

  • 汽車代工廠商短期不宜過度布局,因國產車市場持續萎縮。

📌 中長期機會

  • 電動車產業鏈(散熱、空調、電子模組)。

  • 智能車載系統(感測器、AI晶片、軟硬整合)。


✅ 結論

永彰關閉杭州廠不只是單一事件,而是 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轉型的縮影。在進口車擠壓、國產車式微、中國市場競爭加劇的多重壓力下,廠商唯有 資源整合、轉向新能源與電子化,才能在未來十年中生存並成長。

對投資人來說,永彰事件提醒了:

  • 短期需承受營收縮減與資遣成本

  • 長期若能成功轉型,反而可能創造新機會

👉 汽車零組件產業的未來,已不再只是傳統空調與機械,而是電動車與智能化的全新戰場。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新青安房地產租售專區
👉🏻 https://www.yungsheng.com.tw/HouseList.aspx?AC=0&s=YS011

詠騰廠房租售專區
👉🏻 https://www.yuteng.com.tw/?f=2ab1f4

詠騰工業地租售專區
👉🏻 https://www.yuteng.com.tw/?f=2ab1f4

詠騰農/建地租售專區
👉🏻 https://www.yuteng.com.tw/?f=013b70

詠騰歷年成交專區
👉🏻 https://www.facebook.com/h56792000/?locale=zh_TW

詠騰社群連結

官方Facebook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www.yuteng.com.tw

官方IG👉🏻instagram.com/yuteng.tw?igsh=MXM5Y2Vib2J4NDEzcw==

官方Tiktok👉🏻tiktok.com/@yutengtw

官方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JkPV3xU7YNnFJV9c_yrXQ

🚗永彰案例給台灣產業的啟示:從傳統代工到新能源車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