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重磅!立院通過都更條例修正案,北市海砂屋、危老案加速推動!

作者:小編 於 2025-07-28
208
次閱讀

台北市面臨大量老舊建築物安全與更新的挑戰,平均屋齡近40年,超過七成房屋已超過30年。為了促進都市更新,立法院初審通過《都更條例》修正案,放寬「原建築容積」認定標準,擴大適用對象至提出建照申請但尚未取得建造執照的建築物。此修法預計使台北市約2,725棟合法建築物受惠,尤其對危老案和海砂屋重建具有重大推動作用。目前有56件危老案與80件更新案因法令限制卡關,修法後將加速核定與施工。海砂屋如北投「歐洲花城」及大安區「敦化香榭」等案例,因結構安全嚴重,亟需重建。市長蔣萬安強調,此次修法將提升居住安全,推動「大都更時代」,兼顧公共利益與家的價值。此政策不僅改善老屋居住環境,也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與城市活化,為台北打造更安全、現代化的生活空間。整體而言,此次修法是台北都市更新的重要里程碑,為老屋重建帶來新曙光。

📢重磅!立院通過都更條例修正案,北市海砂屋、危老案加速推動!

🏡 引言

台灣地狹人稠,尤其台北市作為首都與經濟文化重鎮,人口密度極高,都市發展步伐迅速。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許多建築物因屋齡逐漸老化,面臨結構安全與居住品質的嚴峻挑戰。根據最新統計,台北市住宅平均屋齡接近40年,且超過30年以上的老舊房屋比例高達72%,顯示絕大多數的居住空間已進入需要更新改建的階段。

這不僅是數字的顯示,更直接反映出台北市面臨的巨大安全隱憂。過去幾年,特別是在2024年4月3日發生的全台大地震,讓全國民眾對建築耐震能力與居住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警覺。地震帶來的震撼效應,激發政府與民間對於都市更新的迫切需求,期盼能夠以更完善的法律與政策,推動老舊建築的重建工作,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面對如此迫切的需求,台灣立法院近期通過了一項關鍵的《都市更新條例》修正案,這次修法聚焦於「原建築容積」的認定標準,放寬適用對象,讓申請掛號建照但尚未取得建造執照的建築物,也能享有原建築容積的獎勵。此舉不僅糾正過去因法令漏洞導致的不公平現象,更大幅提升了老舊建築申請都市更新及危險建築重建的誘因。

台北市政府估計,將有高達2,725棟合法建築物因此受惠,這些建物分布於市區多個老舊住宅聚落,涉及危老、海砂屋及其他結構安全堪憂的建築。這意味著數千戶居民將迎來安全、現代化的居住環境,城市整體景觀與功能也將因為都市更新而嶄新改變。

本篇文章將深度解析這次《都更條例》修法的具體內容、適用範圍與實務效益,並結合台北市的實際案例,探討這項政策如何推動老舊建築加速重建,改善城市居住品質,同時帶動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邀請您一起走進這場城市蛻變的關鍵時刻,了解未來台北市都更發展的新方向與機會。


📜 目錄

  • 一、政策鬆綁!《都更條例》修法重點解析

  • 二、誰將受惠?2725 棟老屋的都更曙光

  • 三、解讀「大都更時代」:蔣萬安市長的都更藍圖

  • 四、觀點與建議:為老屋重生提供更多可能性

  • 五、結論:共創安全宜居的城市家園


📈 一、政策鬆綁!《都更條例》修法重點解析

1.1 📝 擴大「原建築容積」適用對象,解除不公現況

本次《都更條例》修正的關鍵,在於第 65 條「原建築容積」獎勵的適用對象。過去,申請原建築容積獎勵的條件,僅限於「實施容積管制前已興建完成」的建築物。然而在實務上,部分建築物雖然是在容積管制後才竣工,但其建造執照卻是在容積管制前就已提出申請。這類建築物因此無法獲得原建築容積獎勵,導致權益受損,形成「不公平」的現象。

此次修法,正是為了解決這種積壓多年的困境。修訂後的條文將「原建築容積」獎勵的適用對象,擴大至「提出掛號申請建照者」即可適用。這意味著,只要您的建築物在容積管制前已提出建造執照申請,即使完工時間落在容積管制之後,也能夠享有原建築容積獎勵,這對於許多受限於舊法規的都更案而言,無疑是重大突破。

1.2 🤝 臺北市府積極建議,推動修法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修法的成功,臺北市政府扮演了關鍵角色。早在 2023 年 11 月,北市府就已主動發函向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建議修訂相關法規。隨後,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於今年 3 月邀集各地方政府進行研議,並啟動《都市更新條例》第 65 條、《都更建築容積獎勵辦法》第 3 條、第 5 條,以及《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建築容積獎勵辦法》第 2 條等條文的修法作業。最終,這項重要的修正案於 9 月 30 日經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通過,象徵著政策面的重大進展。


📊 二、誰將受惠?2725棟老屋的都更曙光

這次《都更條例》第65條修法,最直接且深遠的影響是為台北市眾多老舊建築帶來重生機會。台北市政府預計約有2,725棟合法建築物,將因本次容積獎勵適用條件放寬而獲得重建的加速通道。這不僅是數字的提升,更是成千上萬住戶安全與生活品質的保障。究竟這些受惠建物分布在哪些區域?又有哪些代表性案例能說明現況與未來趨勢?我們深入分析如下。


2.1 ⏳ 危老與都更案加速推動,解決卡關困境

根據北市府最新統計,申請原建築容積高於法定容積而因法規限制卡關的案件不在少數,細分如下:

案件類型案件數量目前狀況
危老案56件其中13件仍待中央修法完成才能繼續推動
都更案80件其中19件因容積獎勵修法瓶頸暫緩進行

這顯示,過去因容積認定標準限制,導致不少危老及都更案無法如期展開,延遲了都市老屋更新的腳步。此次修法放寬條件,將促使這些案件得以重啟,不僅加速核定過程,更推動實際施工,居民可望提早入住結構安全、設施現代化的住宅,提升居住品質與安全性。


2.2 🚨 海砂屋急需重建,安全疑慮優先處理

在等待修法加速的案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屬於「海砂屋」的危險建築。這類建築因使用海砂混凝土,長期受海風侵蝕及鹽分滲入,結構強度大幅下降,存在重大安全隱憂。北市府公告列管需拆除重建的海砂屋案件中,有6件正等待容積認定修法協助,急需納入都更計畫。

海砂屋案例所在地區目前狀況
歐洲花城北投區屬高風險海砂屋,急待整合重建
敦化香榭大安區位於精華地段,重建誘因增加
其他多處海砂屋多區域待法規修訂促使更新作業

本次容積認定修法,為海砂屋重建提供關鍵突破。透過容積獎勵擴大適用,提高投資及地主重建誘因,有助加速整合過程與推動建設,切實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消除長年恐慌。未來在這波政策推動下,相關海砂屋重建將成為都市更新的重要亮點。


2.3 2725棟受惠建物的區域分布分析

根據內政部及台北市政府資料,受惠建物多分布於北市老舊住宅密集區,以下為主要分布區域概覽:

行政區受惠建物數量 (估)特色說明
中正區450棟老舊公寓多,更新需求高
大安區520棟精華地段,重建誘因強
北投區390棟海砂屋與危老案比例高
信義區310棟商住混合區,更新急迫
內湖區300棟工業區改建潛力大

這些區域普遍屋齡超過30年,建築物耐震及安全性能偏低,符合都更及危老改建的主要目標。修法後,這些區域的容積獎勵放寬將加速都市結構更新,提升公共安全與居住品質。

2.4 案例深度解析:重建背後的城市蛻變

  • 北投區歐洲花城:作為海砂屋代表案例,過去多年因容積不符而延宕都更申請。修法通過後,獲得更合理容積獎勵,推動重建作業提速,預計成為北投重建示範案。

  • 大安區敦化香榭:因鄰近市中心地段,建物改建價值高,但原容積限制導致更新意願不足。修法放寬後,地主與投資方更具信心,重建計畫快速成形。


🏛️ 三、解讀「大都更時代」:蔣萬安市長的都更藍圖

臺北市長蔣萬安對於本次《都更條例》的修法通過表示肯定。他指出,臺北市平均屋齡已接近 40 年,超過 30 年以上的房屋比例達到 72%,顯示出對於建築物安全與都市更新的迫切需求。而 0403 全台大地震,更再次敲響了大家對地震危機意識的警鐘。

為了加速推動都更,市府陸續提出了「大都更時代」的願景,並不僅限於大家熟知的「都更 8 箭」。

3.1 🎯 「都更 8 箭」齊發,多管齊下加速都更

蔣萬安市長強調,臺北市府正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從各面向積極推動各項機制嶄新改變,加大力道推動都更政策。除了本次《都更條例》修法帶來的利多之外,「都更 8 箭」更是市府推動都更的重要策略:

🎯 都更 8 箭💡 核心內容
1. 都更整合平台協助居民成立更新會,提供專業諮詢與輔導
2. 危老重建專案簡化危老重建審查流程,加速核定速度
3. 都更代拆機制解決都更釘子戶問題,加速更新案執行
4. 海砂屋都更補助提供海砂屋都更額外補助,提高重建誘因
5. 都更容積獎勵依不同條件提供容積獎勵,提升都更效益
6. 公辦都更引導政府主導都更,解決困難都更案
7. 降低都更門檻研議放寬都更同意門檻,加速整合
8. 稅賦優惠提供都更期間相關稅賦減免,減輕負擔

這些政策工具的組合運用,旨在為都更提供更友善的環境,解決過去長久以來困擾都更進程的各種問題,讓老舊社區能夠更快地煥然一新。

3.2 ❤️ 以「居住安全」為核心,回歸「家的價值」

蔣萬安市長多次強調,市府推動都更政策,始終以「居住安全」為優先考量,並回歸「家的價值」及「增進公共利益」的核心理念。這不僅是對抗老舊房屋結構安全問題的積極回應,更是對市民居住品質與生命財產安全的承諾。透過都更,不僅能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城市防災韌性,更能為市民打造一個更安全、更舒適的家。


💬 四、觀點與建議:為老屋重生提供更多可能性

本次《都更條例》的修法無疑為臺北市的都市更新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要真正實現「大都更時代」的目標,仍有許多環節需要各方努力。

4.1 💰 善用政策紅利,加速整合腳步

對於目前正在觀望或已在進行都更整合的社區而言,本次修法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契機。建議居民和實施者應積極瞭解修法內容,善用放寬的容積獎勵,加速內部整合與溝通。尤其對於那些過去因原建築容積限制而卻步的案件,現在是重新評估都更可行性的最佳時機。及早啟動或加速都更程序,才能更快享受到政策帶來的實質效益。

4.2 🤝 建立透明溝通平台,化解都更疑慮

都更之所以推進不易,往往與資訊不透明、居民間意見分歧有關。政府應持續建立更公開、透明的都更資訊平台,並加強宣導,讓民眾充分瞭解都更的程序、權益和潛在效益。同時,鼓勵專業團隊提供公正客觀的評估與諮詢,協助居民化解疑慮,達成共識。透過充分溝通與信任建立,才能有效降低都更推動的阻力。

4.3 🌐 擴大適用範圍,讓更多地區受惠

本次修法雖然為臺北市帶來了顯著的利多,但台灣其他縣市同樣面臨老舊建築物過多的問題。建議中央政府可以借鑒本次修法的經驗,進一步研議擴大「原建築容積」獎勵的適用範圍,讓更多地區的民眾能夠受惠,加速全台都市更新的進程,共同提升國土的防災韌性與居住品質。


✅ 五、結論:共創安全宜居的城市家園

立法院初審通過《都更條例》容積認定放寬,對臺北市的都市更新而言,是里程碑式的一步。這項修法不僅解決了長久以來存在的不公平現象,更為數千棟老舊建築物打開了重建的大門。隨著政策的鬆綁,搭配臺北市府「都更 8 箭」等多項積極措施,我們有理由相信,「大都更時代」的藍圖將加速實現。

都市更新不只是建築物的翻新,更是城市機能的再造與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透過政府、居民與民間力量的通力合作,以居住安全為核心,回歸家的價值,共同打造一個更安全、更宜居、更有韌性的城市家園,讓下一代也能在充滿活力的城市中安居樂業。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重磅!立院通過都更條例修正案,北市海砂屋、危老案加速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