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年銷400億還不夠?統一斥資重金搶鮮食霸主地位!產能滿載真相曝光

作者:小編 於 2025-07-25
75
次閱讀

統一企業(1216)重金投入鮮食市場,旗下子公司凱亞食品獲凱南投資增資12.55億元,作為購置華福大溪廠的資金,擴大7-ELEVEN鮮食供應鏈。此舉將強化凱亞麵食、熟食等核心產線,解決產能滿載問題。統一鮮食年營收突破400億元,顯示市場需求持續高漲,擴廠有助搶佔即食市場商機。大溪廠土地3,150坪、建物4,270坪,設備完整,可迅速投入生產。此次戰略布局,不僅深化供應鏈垂直整合,也預示統一鮮食事業進入新一波爆發成長期。本文完整解析統一投資動機、市場趨勢、產能結構及未來展望,深入剖析超商鮮食戰國時代下的關鍵轉折。了解你每天吃的便當,背後藏著什麼樣的產業變革與投資契機!

📢年銷400億還不夠?統一斥資重金搶鮮食霸主地位!產能滿載真相曝光

🎯 目錄

  • 引言:鮮食戰國時代的巨變

  • 統一的戰略佈局:為何重金投資鮮食?

  • 凱亞食品:統一鮮食帝國的關鍵一環

  • 超商鮮食市場的潛力與挑戰

  • 觀點與建議:統一如何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 結論:統一鮮食佈局,引領新食代


💡 引言:鮮食戰國時代的巨變

您是否曾在早晨匆匆出門時,走進超商隨手拿起一份熱騰騰的關東煮?又或者在加班深夜時,從便利商店的冷藏櫃中選擇一份生菜沙拉、便當或一碗即食麵條,作為臨時晚餐的救贖?在台灣,「超商鮮食」早已成為都市生活的日常風景,無論你身處高樓林立的台北市區,或是南部鄉鎮的生活圈,7-ELEVEN、全家、萊爾富等便利商店,無一不提供種類繁多的鮮食商品。

鮮食這個名詞,在過去或許只是便利商店附帶提供的加熱便當或三明治。但近年來,它早已成為一個獨立且高速成長的食品次產業。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後,民眾飲食習慣劇變,外食人口大量轉向便利、衛生、封裝完整的鮮食商品,使得「超商即食化」成為一場革命性的消費轉向。

🥢 鮮食進化:從附加價值走向核心商品

傳統上,便利商店被視為提供日常生活用品與簡單餐食的場所,但隨著超商之間競爭加劇,加上餐飲品牌逐漸開放聯名合作,鮮食的品質與多樣性開始急遽升級。7-ELEVEN 與「點水樓」、「小南門」、「林東芳」等知名餐飲品牌的聯名商品,讓原本平凡的便當搖身一變成為「高端即食品」,吸引了大量中產階級與上班族客群。鮮食不再是價格取勝的產品,而是結合口味、品質、品牌與創新的高利潤商品。

根據市場統計,截至2023年,台灣整體超商鮮食市場規模已突破1100億元,其中7-ELEVEN就占據超過三分之一份額。統一企業(1216)作為超商龍頭,旗下鮮食事業體系龐大,從自有品牌統一超食代、凱亞食品、到策略夥伴如聯華食品、寶佳食品,共同構築出一條「從原料到消費者餐桌」的完整供應鏈。鮮食,已是統一在零售戰場上最具成長潛力的主力兵團。


🎯 統一的戰略佈局:為何重金投資鮮食?

面對超商鮮食戰國時代,統一企業此次大手筆出資,不僅是單純的產能擴張,更是一次深度的產業佈局。透過旗下子公司凱亞食品,以13.41億元購入原華福食品大溪廠土地與設備,並由凱南投資注資12.55億元支援,象徵統一對未來鮮食市場的信心與決心。

⛓️ 深化垂直整合,掌控供應鏈核心

在零售與食品產業中,「供應鏈掌控」是一場比產品本身更重要的戰役。對統一而言,7-ELEVEN超過6,000家門市需要每天穩定供應便當、麵條、湯品、甜點等鮮食商品,任何環節出錯,都是品牌損失與營運風險。因此,透過垂直整合掌握鮮食製造端,是提升營運效率與品牌信任的關鍵。

凱亞食品長期負責麵食、熟食等核心鮮食供應,在市場成長下早已面臨產能極限。統一選擇直接以增資形式支持凱亞擴廠,不僅能加快產能擴張,也讓集團內部資本運作更加靈活。此舉正是統一供應鏈深度整合策略的典範案例。


📈 回應市場需求,突破產能瓶頸

數據顯示,7-ELEVEN 2023 年鮮食營收突破 400 億元,較2022年成長逾一成,而2024年截至目前亦延續增長趨勢。然而,市場需求成長速度,已遠超供應端擴張步伐。凱亞食品在過去三年平均產能利用率逼近98%,幾乎無法再以現有設施增加產出。這對鮮食品質穩定、產品開發速度,以及門市補貨效率,都構成潛在風險。

此次購併大溪廠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救火」式地快速擴充產線。華福食品原大溪廠為完整鮮食與冷凍麵糰製程廠房,擁有逾4,000坪建築面積與先進製程機台,可直接轉換為凱亞食品生產基地,進而迅速消化成長需求。


🚀 瞄準未來成長,搶佔市場先機

統一不是在解決當前問題,而是在預先佈局未來五年鮮食需求。根據統計,2025~2030年間,隨著人口高齡化、一人經濟普及、外送平台與即時需求興起,台灣即食市場預估每年穩定成長6%以上。而其中「便利通路的冷鏈鮮食」是增速最快的子領域。

統一此次投資布局,讓其在產能、物流、品項開發、品牌聯名上更具彈性。預期在大溪廠全面啟用後,凱亞食品單月產能將擴增30~40%,新產品研發效率提升20%以上,同時大幅降低單位生產成本。這不僅有助於短期提升EPS(每股盈餘),更有望中長期支撐統一企業的市值與股東回報。


🔑 凱亞食品:統一鮮食帝國的關鍵一環

在統一的鮮食戰略中,凱亞食品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7-ELEVEN重要的鮮食供應廠,其產能和效率直接影響著統一超商的鮮食銷售表現。

📈 凱亞食品的現況與貢獻

指標數據說明
主要產品麵條、麵食鮮食廠,產品主力為生、熟麵條與鮮食商品提供7-ELEVEN多樣化的麵食類鮮食產品,是超商餐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本額2.95億元此次增資後將提升。
2023年營收約11.37億元展現穩定的營收規模。
2023年稅後純益7,737萬元獲利能力良好。
2023年每股稅後純益2.62元顯示其獲利表現與經營效率。
產能狀況產能滿載反映市場需求旺盛,亟需擴產。

凱亞食品過去一年表現亮眼,營收和獲利均呈現穩定成長。然而,產能滿載的狀況也顯示出其發展的局限性。此次統一的增資和購廠,正是為了打破這一瓶頸,讓凱亞食品能夠釋放更大的生產潛力。

🏗️ 大溪廠擴建:產能升級的里程碑

凱亞食品此次以逾13.41億元取得華福食品大溪廠不動產與設備,是其擴張的重要一步。

項目數據/說明意義
交易對象華福食品(知名烘焙業者)華福食品在烘焙業界知名,其大溪廠原主要生產鮮食與冷凍麵糰。
土地面積近3,150坪提供充足的空間用於擴建生產線和倉儲。
建物面積4,270坪較大的建築空間有利於規劃更高效的生產流程。
包含標的不動產與設備除了土地和廠房,還包含現有設備,可縮短建廠時間,加速投產。
預期效益擴大鮮食產能,增加生、熟麵條與鮮食商品的供應量直接解決現有產能不足的問題,滿足市場需求。

大溪廠的取得,不僅是簡單的產能擴張,更是戰略性的資源整合。華福食品在烘焙領域的專業,或許也能為凱亞食品帶來新的啟發,未來不排除在鮮食產品開發上,有更多元的可能性。

💰 財務數據解析:投資效益與未來展望

統一透過凱南投資增資凱亞食品12.55億元,作為購廠資金需求,這筆資金的投入,預計將對凱亞食品未來的營收和獲利產生顯著影響。從財務角度來看,凱亞食品去年的獲利能力良好,每股稅後純益2.62元,顯示其具備良好的經營基礎。在購廠擴增產能後,預期其「明年增長動能強勁」,這意味著投資回報可期。隨著產能的擴大,凱亞食品將能供應更多鮮食產品給7-ELEVEN,直接帶動統一超商的鮮食營收增長,形成集團內部的正向循環。


📈 超商鮮食市場的潛力與挑戰

統一的此次投資,也反映出台灣超商鮮食市場的巨大潛力。

📊 台灣超商鮮食市場分析

台灣便利商店密度全球第二,超商不僅是提供日常用品的據點,更逐漸轉型為「社區型廚房」。鮮食產品的營收佔比不斷提升,已成為各家超商業者競逐的重點。消費者對於超商鮮食的需求,已經從「方便」提升到「好吃」、「健康」、「多樣化」。

市場趨勢說明
快速成長超商鮮食每年保持雙位數成長,尤其在疫情期間更加顯著。
品項多元化從主食、配菜、沙拉、甜點到飲品,選擇日益豐富。
健康意識提升低GI、高纖、原型食物等健康訴求的鮮食受到歡迎。
異業結盟盛行與知名餐廳、飯店、品牌聯名,創造話題與新鮮感。
在地化特色結合在地食材與風味,推出區域限定商品。

🍽️ 疫情下的鮮食爆發式成長

疫情期間,居家辦公、減少外出用餐的模式,使得超商成為許多人解決三餐的優先選擇。超商鮮食的易取得性、即食性,以及不斷推陳出新的菜色,滿足了消費者在特殊時期對於餐飲的需求,促使鮮食業績呈現爆發式成長。7-ELEVEN去年鮮食業績突破400億元,正是最好的證明。

💡 聯名策略與新品開發:如何抓住消費者味蕾?

超商鮮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積極的聯名策略和新品開發。與知名餐廳、米其林主廚、知名品牌合作,不僅能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更能透過跨界合作帶來更多元的風味和體驗。例如,7-ELEVEN與多家知名餐廳合作推出的聯名便當、燴飯,往往能引發搶購熱潮。未來,誰能持續在口味、食材和創意上推陳出新,誰就能在競爭激烈的鮮食市場中脫穎而出。


💡 觀點與建議:統一如何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面對日益白熱化的超商鮮食競爭,統一雖已具備領先優勢,但仍需不斷精進,才能持續擴大其市場影響力。

提升產品差異化與創新能力

市場上鮮食產品琳瑯滿目,如何在眾多選擇中脫穎而出?除了聯名策略,統一應更注重自主研發能力。

  • 專屬風味與獨家配方: 開發出具有統一鮮明特色的獨家口味,讓消費者一試難忘。

  • 健康與功能性食品: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投入更多資源研發符合特定健康需求(如低碳、高蛋白、無麩質)的鮮食產品。

  • 新技術應用: 導入新的食品加工技術,延長鮮食保存期限,同時保持風味和營養。

  • 客製化與在地化: 針對不同地區或特定客群,推出具有客製化或在地特色的商品,例如結合台灣在地小吃文化,推出創新組合。

強化供應鏈韌性與效率

產能擴大後,如何確保供應鏈的穩定與效率至關重要。

  • 智能物流與倉儲: 導入AI與物聯網技術,優化鮮食的生產排程、倉儲管理和物流配送,確保產品從生產到上架的效率與新鮮度。

  • 多元供應商合作: 除了內部供應商,也應拓展與外部優質供應商的合作,分散風險,並引進更多元化的食材選擇。

  • 食品安全與溯源系統: 強化食品安全管控,建立更完善的產品溯源系統,提升消費者信任。

善用數據分析,精準掌握消費趨勢

統一擁有龐大的通路和會員數據,這是其寶貴的資產。

  • 消費者行為分析: 深入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偏好、消費頻率,精準預測市場需求。

  • 新品開發決策: 透過數據分析,指導新品的開發方向,降低盲目投入的風險,提高新品成功率。

  • 庫存與銷售優化: 根據銷售數據即時調整生產和配送計畫,減少庫存浪費,提高銷售效率。


✅ 結論:統一鮮食佈局,引領新食代

統一企業此次重金增資凱亞食品,並購置大溪廠房擴大鮮食產能,無疑是其鞏固市場領導地位、搶佔未來成長商機的關鍵一步。在超商鮮食市場持續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這項投資不僅解決了現有的產能瓶頸,更為統一在產品創新、供應鏈效率和市場滲透方面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隨著凱亞食品新廠的啟用,我們有理由期待統一超商將能提供更多元、更優質、更具競爭力的鮮食產品,持續引領台灣鮮食消費潮流。對於消費者而言,這意味著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能有更多美味健康的選擇。對於產業而言,統一的投資也將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共同推動台灣鮮食市場邁向新的里程碑。

您對於統一在鮮食領域的未來發展,還有什麼期待或想法嗎?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年銷400億還不夠?統一斥資重金搶鮮食霸主地位!產能滿載真相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