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信貸+房貸+超貸「0元購屋術」?當心違法陷阱與刑責糾纏
次閱讀
近年來,「0元購屋術」在房市中廣為流傳,特別是搭配政府推出的新青安優惠貸款,讓部分購屋者誤以為能輕鬆達成「零頭款買房」。此購屋手法通常結合信貸、房貸及超貸,利用「AB約」(陰陽合同)向銀行詐貸,以取得超額貸款支付頭期款,達到看似無需自備款的效果。理財專家警告,這種操作風險極高,不僅使購屋者的債務負擔劇增,還可能觸犯刑法,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罰金。更嚴重的是,一旦被銀行查出,貸款將被撤銷,信用紀錄受損,未來貸款申請將遭拒,導致信用破產。專家呼籲,購屋應依據家庭收入合理規劃房貸負擔,建議月房貸不超過收入三分之一,並保持足夠儲蓄應付突發狀況。合法、穩健的理財方式才是實現購屋夢想的根本,切勿輕信違法且不切實際的投機操作,以免落入陷阱,成為人生財務的重大負擔。
🙅信貸+房貸+超貸「0元購屋術」?當心違法陷阱與刑責糾纏
📚 文章目錄
引言: 零頭款買房真可行?揭開「0元購屋術」的華麗陷阱!
「0元購屋術」的升級與真相
核心風險:信貸與房貸的致命組合
「AB約」詐貸:非法操作的終極手段
專家觀點與警示:違法亂紀的代價
給購屋者的忠告:理性購屋,遠離陷阱
結論: 購屋夢想應建立在穩健與合法之上
📝 引言: 零頭款買房真可行?揭開「0元購屋術」的華麗陷阱!
在房價居高不下的台灣,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是許多人的夢想。然而,高昂的頭期款往往讓年輕人望而卻步。近期,一種號稱能實現「0元購屋」的「升級版」手法,甚至宣稱能搭配政府推出的「新青安優惠貸款」方案,在市場上再度掀起討論,吸引不少渴望買房的民眾。這種聽起來極具誘惑力的「0元購屋術」,究竟是真能圓夢的捷徑,還是暗藏風險的財務地雷?
理財專家嚴正警告,這類操作不僅可能讓購屋者面臨債務償還能力不足、風險倍增的困境,更有甚者,可能因為涉及詐貸而觸犯刑法,最終導致個人信用破產,淪為銀行拒絕往來戶。究竟「0元購屋術」的「信貸+房貸加超貸」模式是如何運作?其中又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法律風險與財務陷阱?本文將深入揭露這種「違法亂紀」的購屋手法,提醒廣大有意購屋的民眾,切勿輕信不切實際的投機操作,以免讓購房夢想化為一場惡夢。
🚨 「0元購屋術」的升級與真相
所謂的「0元購屋術」,在房仲業界流傳已久。它指的是購房者利用多重貸款,透過房貸搭配信貸或私人借貸來達到「零首付」的效果。近期,隨著新青安優惠貸款的推出,坊間甚至出現了「升級版」說法,讓這種手法再度浮出水面。
🔄 流傳手法解析:信貸、房貸、超貸,再搭新青安?
這種「0元購屋術」的核心概念,是透過多管道借貸,讓購屋者無需支付頭期款即可買房。
傳統模式:信貸 + 房貸
購房者首先申請個人信用貸款(信貸),將信貸取得的資金作為房屋的頭期款。
接著,再向銀行申請房屋貸款(房貸),支付其餘的房價。
問題: 單純的「信貸+房貸」很難達成真正的0元購屋,因為信貸通常沒有寬限期,而且利率較房貸高。這導致購屋者必須同時償還兩筆貸款,每月還款壓力巨大,對一般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升級版:信貸 + 房貸 + 超貸 + 新青安?
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近期流傳的「升級版」聲稱能搭配政府的新青安優惠貸款。
理論謬誤: 新青安是政府為首購族提供優惠利率和高成數房貸的政策,目的是減輕購屋負擔,而非鼓勵「0元購屋」。將新青安與非法超貸手法結合,本身就是對政策美意的扭曲和濫用。
實務難點: 新青安雖然提供高成數(最高8成),但銀行對貸款人的審核依然嚴謹,會考量聯徵紀錄、還款能力等。若貸款人本身就背負大量信貸作為頭期款,其債務比通常過高,即便有新青安,也很難通過銀行審核。
⚠️ 風險倍增:債務壓力與信用危機
這種購屋術的本質,是將本應由購屋者支付的頭期款,轉嫁為更高利率、更短期限的債務。
雙重還款壓力: 購屋者必須同時背負房貸和信貸(或其他私人借貸)的還款壓力。信貸利率通常遠高於房貸,且還款期限較短,導致每月總還款金額驚人。
資金鏈斷裂: 只要其中一筆貸款無法償還,就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資金鏈斷裂,最終面臨房屋被拍賣的風險。
惡化信用紀錄: 無法按時還款將嚴重損害個人信用紀錄,影響未來所有金融活動,包括信用卡申請、車貸、甚至未來再次申請房貸等。
資產負債表失衡: 表面上「0元購屋」,實際上卻是背負著過高的負債,資產負債表嚴重失衡,一旦市場波動或個人收入受影響,將毫無招架之力。
⛔ 潛在刑責:遊走法律邊緣的危險遊戲
理財專家明確指出,這樣的操作不僅是財務風險,更有可能觸犯法律,面臨刑責。
「詐貸」本質: 透過不實的資訊(例如虛報成交價、隱瞞信貸作為頭期款等)向銀行申請貸款,其本質就是詐貸。
法律嚴懲: 許多「0元購屋術」的推廣者宣稱這是「理財技巧」,實則是在誤導民眾觸犯法律。購屋者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參與,可能在事發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桃園某房仲公司大肆開課宣導這種「信貸+房貸」購屋術,從中牟利,導致不少「菜籃族」慘賠收場。然而,由於過程涉及詐貸,許多受害者**「敢怒不敢言」**,深怕舉報後自己也面臨法律責任,這也凸顯了這種手法隱蔽而危險的特性。
💣 核心風險:信貸與房貸的致命組合
單純的「信貸+房貸」組合,為何被專家們視為「幾乎不可能」的財務操作?這背後有著深刻的金融邏輯。
💸 資金挪用:信貸變頭期款的隱憂
「0元購屋術」的核心是將個人信用貸款的資金,挪用作為房屋頭期款。這本身就存在重大問題:
高利息支出: 信貸的利率通常遠高於房貸。用高利息的資金去支付本應屬於自有資金的頭期款,無疑是增加了購屋的總成本,長期下來會是一筆巨大的利息負擔。
銀行禁忌: 銀行在審核房貸時,會嚴格審查頭期款來源。若發現頭期款是透過信貸或其他非自有資金取得,通常會拒絕核貸,因為這增加了借款人的違約風險。
降低還款能力: 尚未開始還房貸,就已經先背負一筆信貸,直接壓縮了購屋者的還款能力,使得後續房貸的還款更具挑戰性。
⏳ 還款壓力:雙重負擔的財務窒息
同時背負信貸和房貸,將對購屋者造成沉重的財務壓力。
信貸無寬限期: 不同於房貸可能提供寬限期(僅繳利息不繳本金),信貸通常沒有寬限期。這意味著購屋者在繳納房貸本金和利息的同時,還要全額繳納信貸的本金和利息。
每月支出暴增: 兩筆貸款的月付金加總,往往會佔據購屋者月收入的極大比例,甚至可能超過其可支配所得,導致生活品質嚴重受損,並陷入寅吃卯空的困境。
現金流枯竭: 為了應付雙重月付金,購屋者的現金流會迅速枯竭,一旦遇到任何突發狀況(如失業、醫療開銷、家庭變故),將毫無應變能力。
💣 隱藏地雷:AB約詐貸的法律深淵
由於單純的「信貸+房貸」難以維繫,這些「0元購屋術」的推廣者通常會引導購屋者走向更危險的深淵:「AB約」詐貸。
何謂AB約(陰陽約)?
A約: 是實際的房屋買賣合約,載明真實的成交價格。
B約: 是虛假的房屋買賣合約,簽下的價格會比A約高,目的是為了向銀行申請更高額的貸款。
例: 房屋實際成交金額800萬元(A約),但簽訂一份假合約(B約)為1000萬元。購屋者再拿這份1000萬元的假合約去向銀行申請貸款。
詐貸目的: 在銀行核撥房貸時,銀行會根據B約的假價格進行估價和核貸,因此可能會貸出比真實成交價更高的金額。例如,銀行根據1000萬元估價,核貸8成,即800萬元。這樣一來,購屋者不僅可以解決頭期款問題,甚至還能取得「超額貸款」,用這筆超貸的資金來償還最初作為頭期款的信貸。
法律風險:觸犯《刑法》
《刑法》第214條「偽造文書」或「使公務員登載不實」: 簽訂虛假的B約,並持該假合約向銀行申請貸款,是偽造私文書並意圖使銀行(或相關公務機關如地政事務所)登載不實資訊。
刑罰: 依據該法條,最高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並可併科罰金。這絕非小罪,而是實實在在的刑事責任。
「AB約」詐貸,是將財務風險直接升級為法律風險的行為,購屋者一旦被查獲,將面臨嚴重的後果。
🚨 專家觀點與警示:違法亂紀的代價
面對這種所謂的「0元購屋術」,理財專家和法律界人士均表達了強烈譴責,並明確指出其潛在的巨大風險。
🙅 譴責不肖業者:為賺快錢而犧牲他人人生
專家們痛批這些坊間的「專家」,「實在是違法亂紀!為了賺快錢,隨意戲耍他人的人生!」 這不僅是道德上的譴責,更是對其行為對社會和個人造成危害的警示。
利用資訊不對稱: 不肖業者利用一般民眾對房地產和金融法規的不熟悉,將違法行為包裝成「理財技巧」,誤導大眾。
鼓吹投機心態: 誘使民眾產生「不花一分錢就能買房」的投機心態,卻無視背後潛藏的巨額風險。
犧牲他人: 當購屋者因資金鏈斷裂或被揭發詐貸而陷入困境時,這些業者往往早已脫身,受害者卻要獨自面對法律和財務的巨大壓力。
📉 詐貸恐成銀行拒絕往來戶
使用AB約購屋,一旦東窗事發,除了必須面對刑事法律責任,其個人信用也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銀行撤銷貸款: 銀行一旦發現有詐貸行為,有權立即撤銷已核撥的貸款,要求購屋者立即償還所有欠款。
信用註記: 銀行會將該行為註記於聯徵中心的信用紀錄中,這將是個人信用歷史上的一個重大污點。
信用破產: 一旦聯徵紀錄上有了這樣的註記,未來任何貸款申請(無論是房貸、車貸、信貸)、信用卡申請、甚至增貸、轉貸,各家銀行只要調閱聯徵紀錄,就會發現其註記,等於變相的信用破產。
金融活動受限: 信用破產將使個人在金融市場寸步難行,嚴重影響其未來的生活和發展。
🎯 合理購屋原則:穩健理財才是王道
專家強調,真正的合理購屋方式,絕不應**「大開槓桿操作,甚至違法」,否則「理財規劃,只是人生債務」**。健全的理財規劃才是實現購屋夢想的基石。
腳踏實地: 購屋應基於自身的財務能力和實際需求,而非盲目追逐所謂的「捷徑」。
合法合規: 所有的購屋行為都必須在法律和銀行規範的框架內進行。
量入為出: 購屋前應精算收支,確保有能力負擔每月的還款。
📊 房貸不超過「家庭總收入」1/3
為避免購屋者因還款壓力過大而違約,理財專家建議應參考健全的理財規劃原則:
支付頭期款後,每月房貸金額不應超過家庭總收入的1/3。
例: 若夫妻兩人月收入合計10萬元,那麼每月房貸金額不應超過3.3萬元。這確保了家庭仍有足夠的可支配收入用於生活開銷、儲蓄和應急。
必須留有一筆3~6個月的儲蓄作為緊急預備金。
例: 若每月家庭總支出(含房貸)約6萬元,則戶頭中應留有約30萬至60萬元的現金。
目的: 這筆資金是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意外變化,如失業、重大疾病、房屋修繕等,避免在遇到財務困境時,因無法償還房貸而被迫出售房屋。
🏡 給購屋者的忠告:理性購屋,遠離陷阱
購屋是人生中的重大決定,切勿被不實的誘惑所矇蔽。
✅ 建議一:勿輕信不實話術,堅守合法底線
保持警惕: 任何宣稱「0元購屋」、「輕鬆超貸」等聽起來過於美好的購屋方案,都應抱持高度懷疑。
了解法律: 學習基本的房屋買賣和貸款相關法律知識,遇到疑問立即諮詢正規的律師或地政士。
拒絕非法操作: 堅決拒絕任何涉及提供虛假資料、簽訂「AB約」等詐貸行為的要求。
💰 建議二:審慎評估自身財務能力,量力而為
誠實面對財務狀況: 清楚了解自己的月收入、月支出、存款、負債等,並進行實際的壓力測試。
提前儲蓄頭期款: 努力工作,有計畫性地儲蓄頭期款,這是最穩健、最合法的購屋途徑。
選擇適合自己的房屋: 不要盲目追求大坪數、高總價,而是根據自身財務能力和實際居住需求,選擇適合的房屋。
💡 建議三:諮詢專業人士,建立正確理財觀
尋求正規金融機構協助: 購屋貸款應直接向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諮詢,了解其官方貸款方案。
諮詢理財顧問: 若對自身財務規劃不確定,可向具有執照的理財顧問尋求專業建議,制定合理的購屋計畫。
學習正確的房產知識: 透過正規管道學習房地產市場知識,了解市場趨勢,避免被不實資訊誤導。
🤝 建議四:購屋是長期承諾,勿求一時之快
看重長期規劃: 購屋是數十年甚至半輩子的財務承諾,應從長期角度考量,而非圖一時的便宜或快感。
切勿因頭期款壓力而觸碰法律底線: 短期的頭期款壓力,不應成為冒險觸法、最終導致人生崩盤的藉口。
理性決策: 購屋是重大投資,需要理性分析、審慎評估,切勿因情感或衝動做出決定。
🏁 結論:購屋夢想應建立在穩健與合法之上
「0元購屋術」無論如何包裝,其核心本質都是利用非法或高風險的手段來規避頭期款,這不僅讓購屋者身陷巨大的財務泥沼,更有可能背負沉重的法律責任,導致個人信用完全破產,甚至面臨牢獄之災。這些坊間不肖業者為了自身利益,隨意戲耍他人人生的行為,應受到嚴厲譴責與法律制裁。
購屋夢想的實現,不應建立在違法亂紀或不切實際的投機操作之上。真正的合理購屋,始終源於健全的財務規劃、量力而為的審慎評估,以及對法律底線的堅守。誠如專家所強調的:「買房是一個長期的財務承諾,不要輕信那些違法且不切實際的投機操作。只有通過合法、穩健的財務規劃,才能真正實現購房夢想。」
因此,面對購屋選擇時,廣大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務必要保持理性,切勿因一時的頭期款壓力而誤入歧途,最終讓自己的購房夢想化為泡影,甚至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記住,穩健的財務基石,才是通往理想家園最可靠的路徑。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