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社區對抗財團!矽砂工廠設廠掀民怨,苗栗通霄居民反彈聲浪大爆發

作者:小編 於 2025-07-22
77
次閱讀

苗栗通霄鎮福源里因矽砂科技園區開發案引發地方強烈反彈。金晶集團關係企業預計斥資13億元於福源里設廠,卻在舉辦說明會時遭數十位居民頭綁白布條抗議,最終活動中心大門緊閉,業者無法入內說明。居民表達歡迎企業投資,但強烈反對可能帶來污染的矽砂產業,憂心粉塵造成矽肺病、廢水滲透破壞生態。金晶過去在銅鑼廠區有兩次違反水汙法紀錄,居民對其環保承諾信任度低。業者則澄清將使用已洗淨進口矽砂,無廢水排放,粉塵排放亦符合標準,承諾再與地方溝通。此事件凸顯地方對環境議題的敏感及企業溝通不足問題,未來開發案進展仍充滿不確定性。

🛑社區對抗財團!矽砂工廠設廠掀民怨,苗栗通霄居民反彈聲浪大爆發

📖 文章目錄

  • 引言:寧靜村落的警報聲 🚨

  • 抗爭現場直擊:為何說明會變「閉門羹」? 🚪

  • 里民核心訴求:歡迎投資,拒絕污染 🚫

  • 環保不信任:金晶舊案紀錄的陰影 🚧

  • 業者回應:AI自動化與「乾淨矽砂」的承諾

  • 觀點與建議: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取得平衡? ⚖️

  • 結論:福源寶地的未來,路在何方? 🏞️


🚨 引言:寧靜村落的警報聲

苗栗通霄鎮福源里,這個原本寧靜的鄉間聚落,近來卻因一場開發計畫而掀起巨浪。國內傳產大廠金晶關係企業,計畫在此地開發一座矽砂科技園區,聲稱將帶來高科技的AI自動化製程與投資。然而,這項看似前景看好的計畫,卻在地方引發了強烈的反彈。當業者試圖舉辦說明會與里民溝通時,卻遭到了頭綁白布條的數十位里民**「閉門羹」**式的堅決抗議。

這不只是一場單純的開發案爭議,更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長期拉扯的縮影。福源里民的擔憂,從可能致癌的粉塵、毒性廢水、到頻繁的大卡車運輸安全,每一項都直接衝擊著他們對家園健康與安全的想像。業者雖提出新製程與環保承諾,但過往的違規紀錄,讓居民對其信任度大打折扣。本文將深入剖析這場抗爭的始末,探討里民的核心訴求,檢視業者的承諾,並從多方角度思考,如何在追求產業升級的同時,真正實現環境永續與地方共榮。


🚪 抗爭現場直擊:為何說明會變「閉門羹」?

一場原定在福源里活動中心舉行的說明會,最終卻演變成數十位里民頭綁白布條、拉起抗議布條的場外對峙。業者吃了「閉門羹」,說明會未能如願舉行。這背後不僅是簡單的程序問題,更凸顯了地方與企業之間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和溝通障礙

現場聚集了三十多位福源里居民,由福源里長擔任反矽砂總指揮,率領群眾拉起「誓死捍衛福源寶地」、「誓死反對矽砂危害」的白布條,展現出誓死抗議到底的決心。這股力量,不僅僅來自福源里本身,連同縣議員、鎮民代表以及福龍、內湖、烏眉、楓樹里長等周邊地方民意代表也紛紛到場關切,共同表達反對意見,這顯示出反對聲浪已蔓延至周邊社區,形成一股更廣泛的在地共識。

📜 程序爭議:活動中心使用權的攻防

抗議群眾拒絕業者入內舉辦說明會的直接理由,是**「活動中心是由社區發展協會管理,業者向里辦公室申請使用不符流程」。這看似一個程序性的技術問題,實則反映出地方對於本次開發案的高度警戒與抵制心態**。

爭議點里民說法業者說法 (未明確提出,但推斷)核心癥結
申請流程應向社區發展協會申請認為向里辦公室申請即可對於業者溝通誠意的質疑與程序的嚴格要求
管理權歸屬社區發展協會可能認為里辦公室有協調權凸顯社區自主權意識抬頭
實質目的拒絕說明會舉行,表達抗議希望順利舉辦說明會,取得溝通機會根本在於對於開發案本質的立場差異

里民透過對程序瑕疵的堅持,成功地阻止了說明會的進行,這不僅是一次戰術上的勝利,更是向外界和業者發出明確信號:除非業者能徹底解決里民的疑慮,否則任何形式的溝通都將面臨阻礙。這也顯示出,未來業者若要與地方進行有效溝通,必須更細緻地考量地方的規範與習慣,並展現出更高的誠意和透明度。

🤝 民意代表的力挺:不只福源,更廣泛的憂慮

縣議員、鎮民代表以及周邊多個里長的到場聲援,讓這場抗議的份量更重。這不僅代表了地方民意代表對選民心聲的重視,更可能暗示著:

  • 問題的普遍性:矽砂科技園區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並非單一福源里的問題,周邊里民也擔心會受到波及。

  • 潛在的政治壓力:民意代表的介入,將使得開發案不再僅僅是企業與單一里民之間的矛盾,而是上升到更廣泛的民意層面,為政府相關部門帶來政治壓力。

  • 訴求的正當性:多方民意代表的共同反對,也側面印證了里民對環境污染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具有一定的正當性基礎。


🚫 里民核心訴求:歡迎投資,拒絕污染

抗議現場,里民們雖然頭綁白布條、情緒激動,但他們的訴求卻相當明確且理性:「多數居民表達歡迎企業來投資,可增加就業機會,但反對有汙染企業來建廠生產。」這句話點出了核心矛盾:地方樂見經濟發展帶來的就業與繁榮,但絕不接受以犧牲環境與健康為代價。這也是台灣許多地方開發爭議的共同特點。

里民們所提出的「矽砂危害」疑慮,具體可分為以下三個主要面向:

😷 健康疑慮:二氧化矽粉塵與矽肺病

里民最為關切的,莫過於對自身健康的潛在威脅。他們明確指出:「處理矽砂會產生致癌的二氧化矽;二氧化矽粉塵會形成矽肺病」。

健康風險物質危害說明嚴重性
致癌風險結晶型二氧化矽 (SiO2) 粉塵長期吸入可能導致肺部纖維化,進而增加肺癌風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1級致癌物)。 (不可逆)
矽肺病 (Silicosis)矽塵 (細微二氧化矽顆粒)肺部吸入矽塵,導致肺部結節和纖維化,影響呼吸功能,是嚴重的職業病。 (不可逆,甚至致命)

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充分的科學依據。矽砂本身雖然是一種常見礦物,但當其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細微粉塵(特別是結晶型二氧化矽)並被人體吸入時,確實會對呼吸系統造成嚴重損害,導致難以逆轉的肺部疾病,如矽肺病。對於長期居住在廠區周邊的居民而言,這是一項無法承受的健康風險。

💧 環境危機:洗滌廢水與土壤破壞

除了空氣污染,水污染也是里民的重大疑慮:「洗滌廢水是毒藥,滲透土壤破壞好山好水」。

環境風險排放物危害說明嚴重性
水污染矽砂洗滌廢水 (可能含懸浮物、重金屬、化學添加劑等)未經妥善處理的廢水排放至河流、地下水,可能造成水體優養化、生態毒性,影響飲用水源。 (影響生態系統與人類生活)
土壤污染廢水滲透土壤,或固體廢棄物堆置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積,影響農作物生長,破壞土壤結構,長期可能影響食物鏈。中高 (影響農業與土地價值)

苗栗通霄一帶不乏良田沃土,且保有自然生態,若工業廢水未經嚴格處理即排放或滲透,不僅會污染當地水源,更可能導致土地劣化,對當地農業生產及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對於依賴土地維生的農民,以及重視環境品質的居民來說,這是核心的生存問題。

🚚 交通安全:頻繁運輸的隱憂

除了空氣和水污染,實質的日常生活安全也讓里民感到不安:「運輸大卡車出入頻繁,會造成大人小孩外出安全疑慮」。

安全風險影響對象潛在問題嚴重性
交通事故行人、腳踏車、汽機車駕駛大卡車體積龐大、速度快,在狹窄鄉間道路頻繁行駛,增加擦撞、追撞等事故風險。 (可能導致傷亡)
道路損壞道路基礎設施重型卡車長期行駛,加速路面龜裂、坑洞,增加維護成本與行車顛簸。 (影響交通便利性)
噪音污染沿線居民卡車引擎聲、喇叭聲影響居民作息與生活品質。 (影響生活品質)

矽砂生產需要大量的原物料運輸和產品外運,這意味著重型卡車將會頻繁地進出廠區。對於鄉間道路而言,重型卡車不僅會加劇道路磨損,更對行人和當地居民的交通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尤其是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這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直接影響居民日常生活品質與人身安全的實際考量。


🚧 環保不信任:金晶舊案紀錄的陰影

在抗議現場,里民不僅提出了對矽砂產業的普遍性擔憂,更具體地列舉了金晶關係企業過往的環保違規紀錄,這成為他們對廠方處理環保問題「不信任」的關鍵原因。

📝 銅鑼廠與二廠的違規紀錄

里民明確指出:「金晶銅鑼廠2020年8月曾違反水汙染防治法挨罰14000元;第二廠於2020年4月也有違反水汙染防治法挨罰21000元紀錄」。

違規廠區違規時間違規法規罰款金額影響
金晶銅鑼廠2020年8月水污染防治法14,000元顯示其在水污染防治上曾有疏失,影響水體環境。
金晶第二廠2020年4月水污染防治法21,000元同樣顯示在水污染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加深居民疑慮。

雖然這些罰款金額相對投資規模而言不大,但這些違規紀錄的存在本身,就足以動搖民眾對企業環保誠意的信心。特別是「水污染防治法」的違規,直接印證了里民對「洗滌廢水是毒藥」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這使得企業在宣稱其新製程「環保無污染」時,面臨著巨大的說服挑戰。

🗣️ 歷史包袱:企業溝通的挑戰

這些舊案紀錄,無疑成為金晶集團與地方溝通的歷史包袱

  1. 信任赤字:一旦企業在環保方面有過不良紀錄,民眾會傾向於認為其過往的環保承諾不可信。

  2. 放大疑慮:即使企業聲稱新廠製程不同或更先進,民眾也會將舊案紀錄與新計畫聯想,放大其潛在風險。

  3. 溝通障礙:在不信任的基礎上,任何溝通都變得困難。里民可能會質疑企業說法的真實性,導致溝通效率低下。

對於金晶集團而言,要重建與地方的信任,除了口頭承諾外,更需要拿出實際的、具體且可驗證的行動。這可能包括更嚴格的環評標準、透明的環境監測數據公開、甚至提供獨立第三方監督的機制,才能逐漸化解民眾的疑慮。


業者回應:AI自動化與「乾淨矽砂」的承諾

面對里民的強烈抗議與質疑,金晶事業集團執行長也試圖澄清並說明其開發計畫的「新貌」。其回應主要圍繞著高額投資、製程創新以及對環保的承諾

💰 投資規模與遷廠規劃

執行長指出,金晶計畫在福源里14公頃的土地上,投資13億元籌建AI自動化工廠。更重要的是,這座新廠將作為一個整合平台,未來會將金晶集團位在苗栗縣內的三間矽砂工廠遷入

項目規劃內容意義
投資金額13億元顯示企業對此新廠的重視與規模,可能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廠區面積14公頃提供足夠空間進行自動化生產與環保設施建置。
遷廠整合苗栗縣內三間舊矽砂工廠將遷入意味著舊廠可能將關閉或轉型,有助於集中管理與升級環保設備,但民眾會質疑是否舊廠問題將轉嫁新廠。

從企業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集約化、現代化的策略,透過將多個舊廠整併到一個全新的AI自動化工廠,希望達到更高的生產效率、更好的環保控制,並降低整體營運成本。理論上,這有助於改善過去可能存在的分散式管理問題。

🌱 製程革新:無污水、低粉塵的可能?

針對里民最擔憂的污染問題,執行長提出了關鍵的製程承諾:

  1. 原材料處理:「以處理在國外就已洗過的進口乾淨矽砂作為產品原材料」。這表示運到台灣的矽砂已經過初步清洗,理論上可減少在台灣的洗滌需求與相應的廢水產生。

  2. 製程無污水排放:「製程並沒有汙水排放」。這是一項非常重大的承諾,若能實現,將徹底解決里民對於「洗滌廢水是毒藥」的核心疑慮。

  3. 空氣排放符合國際標準:「空氣排放的粉塵也將符合國際空汙排放標準,不會有環境汙染疑慮」。這表示在粉塵控制方面,業者聲稱將採用最先進的技術,確保空氣品質。

污染類型業者承諾技術原理/潛在挑戰
水污染製程無污水排放- 導入「國外已洗過」的矽砂。
- 可能採用循環用水、零排放技術 (ZLD)。
- 挑戰:製程中完全無水是不可能的,如何定義「無污水排放」(例如:是否指不排外於廠區的廢水,而是在內部循環處理?)需要更詳細說明。
空氣污染 (粉塵)符合國際空汙排放標準- AI自動化減少人為介入,降低粉塵逸散。
- 採用更高效的集塵設備、負壓系統等。
- 挑戰:即使符合標準,微量累積對長期居住的居民健康影響仍需評估;國際標準是否足夠嚴格以確保周邊環境安全?

這些承諾若能完全落實,確實有潛力大幅降低環境污染。然而,「口說無憑,眼見為實」是民眾最直接的反應。尤其是在有過往違規紀錄的情況下,業者需要拿出更具體的技術說明、環評報告、以及未來可供地方檢視的監測數據,才能真正取信於民。如何讓這些「先進」的承諾不再只是文字,而是能被地方實際感受到的環保實踐,將是業者未來最大的挑戰。


⚖️ 觀點與建議: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取得平衡?

通霄福源里反矽砂科技園區的案例,再次凸顯了台灣在追求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平衡環境保護與在地居民權益的長久難題。這不僅是企業與地方的對抗,更是政府、企業、公民三方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 政府角色:嚴格把關與透明溝通

作為公權力的執行者,政府在類似的開發爭議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1. 嚴格環評把關

    • 超前部署:在開發案進入環評程序前,政府應主動了解地方對潛在環境影響的憂慮,並將這些疑慮納入環評項目。

    • 獨立審查:確保環評過程的獨立性、客觀性與科學性,避免流於形式。必要時,可邀請獨立第三方專家進行審查,並公開審查過程與結論。

    • 最嚴格標準:對於可能產生致癌物或高污染風險的產業,環保主管機關應以最嚴格的國際標準來要求其空氣、水排放與廢棄物處理,甚至考慮是否應採用比國家標準更高的「地方標準」。

  2. 資訊公開透明

    • 主動揭露:政府應主動、即時且完整地公開所有相關資訊,包括環評報告書、監測數據、歷次會議紀錄等,確保民眾的知情權。

    • 淺顯易懂:將專業的數據與報告轉化為民眾容易理解的語言,製作圖表、懶人包等,降低民眾理解門檻。

    • 建立雙向溝通平台:除了說明會,政府應建立常態性的溝通管道,讓民眾的意見能被有效地聽取、記錄與回應,避免將溝通流於形式。

  3. 完善法規與罰則

    • 加重罰則:對於屢次違反環保法規的企業,應大幅提高罰款金額,甚至納入刑責,以提高其違法成本,真正達到嚇阻作用。

    • 落實追蹤管理:即使開發案獲准,政府也應建立完善的追蹤機制,定期或不定期查核企業的環保設施運作及排放情況,並公開查核結果。

🌍 企業責任:高標準環保與在地共榮

企業作為開發的主體,其態度與作為是化解爭議的關鍵。

  1. 環保高於獲利

    • 超越法規要求:企業應有更前瞻的環保思維,自主採用比國家法規更嚴格的環保標準與技術,將環保成本視為長期投資而非負擔。

    • 實質無污染:不應只追求「符合標準」,而是要努力做到「實質無污染」,尤其針對致癌物質或高毒性廢棄物,應提出更具體的零排放或完全回收方案。

    • 風險管理:建立完善的環境風險評估與應變計畫,將潛在危害降到最低。

  2. 深耕在地關係

    • 真誠溝通:放下身段,以謙卑的態度與地方對話。不只開說明會,更要走入社區,傾聽居民最深層的擔憂。

    • 社會回饋:除了創造就業機會,企業也應思考如何透過實際行動回饋地方,例如協助社區發展、投入地方公益、支持在地文化等,建立長期的信任與共榮關係。

    • 公開透明:主動向地方公開其環保數據、製程細節,甚至邀請居民參與監督,讓民眾感受到企業的誠意。

  3. 創新與技術升級

    • 綠色生產:持續投入研發,尋找更環保、更潔淨的生產方式,將環境衝擊降至最低。

    • 示範作用:若其AI自動化製程和「乾淨矽砂」的承諾能成功實現,則應成為業界的環保典範,而非僅僅是口號。

📢 公民參與:理性表達與持續監督

福源里民的抗爭展現了公民力量,但長期而言,有效的公民參與需要理性與策略。

  1. 理性訴求

    • 堅持核心訴求:持續強調「歡迎投資,拒絕污染」的核心原則。

    • 證據導向:在提出擔憂時,盡可能尋求科學證據與法規依據的支持,提升訴求的說服力。

    • 團結一致:里民之間、里民與周邊社區之間,應保持高度團結,避免被分化瓦解。

  2. 持續監督

    • 了解環評進度:主動追蹤開發案的環評流程、進度與審查內容。

    • 要求資訊公開:利用各種管道,要求政府和企業公開相關資訊。

    • 參與協商:若有協商機會,應積極參與並清晰表達訴求,但同時也要保持彈性,為可能的雙贏方案預留空間。

    • 建立公民監測機制:若可能,與專業團體合作建立社區自主監測機制,掌握環境數據。

  3. 法律途徑與媒體運用

    • 必要時考慮法律訴訟:若環保法規或程序有明顯瑕疵,應考慮尋求法律途徑。

    • 善用媒體力量:透過媒體曝光,爭取社會大眾的關注與支持,形成輿論壓力。


🏞️ 結論:福源寶地的未來,路在何方?

通霄福源里反矽砂科技園區的爭議,是台灣經濟發展十字路口的一個縮影。它清楚地提醒我們:任何開發計畫,若未取得在地居民的信任與支持,即使有再大的經濟效益,也將寸步難行

金晶集團雖提出13億元的AI自動化與「無污水排放」的承諾,但這些「進步」的口號,在居民對「致癌粉塵」、「毒藥廢水」以及過往違規紀錄的深層恐懼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信任的建立,從來都不是一蹴可幾,而是需要時間、誠意與實際行動的累積。

福源里的未來,取決於各方的智慧與決心。政府必須放下過去「拚經濟犧牲環境」的發展模式,真正扮演起**「環境守護者」與「民意橋樑」的角色,以最嚴格的標準把關,並確保資訊公開透明。企業則必須超越「守法就好」的底線,展現「環保領先」與「在地共榮」**的胸懷,以實際行動證明其承諾的真實性。而福源里民,在捍衛家園的同時,也應維持理性的溝通管道,讓訴求能夠被有效聽取與回應。

這場抗爭,不僅是為了福源里的一方水土,更是為了台灣未來世代能夠呼吸潔淨空氣、飲用清澈水源的基本權利。福源這片「寶地」的命運,將考驗著台灣社會在經濟與環境永續發展之間,能否找到真正的平衡點。未來,我們期盼看到的,不是「閉門羹」式的對峙,而是基於信任與共識的雙贏局面,讓產業能夠升級,而我們的家園依然美好。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社區對抗財團!矽砂工廠設廠掀民怨,苗栗通霄居民反彈聲浪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