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鶯歌農地淪廢土?揭秘「農二」劃定爭議:農民心聲誰來聽?

作者:小編 於 2025-07-17
41
次閱讀

新北市鶯歌區二橋里農民憂慮受污染且無法耕作的土地,將被劃入國土計畫法中的「農二」用地,擔心土地將永遠受限,無法變更用途,影響生計。當地土地多年受工廠污染,水源與空氣品質惡化,導致農作難以正常生長,農民呼籲政府現場會勘並進行土壤化驗,期望能將土地劃為城鄉發展區或工業用地,以增加利用彈性。新北市府表示會將農民意見轉達中央,並積極辦理現場會勘。專家指出,國土規劃需兼顧農業永續與區域發展,建議推動污染農地修復、設立用地彈性調整機制及加強環境監控。農民希望政策能更靈活,避免因法規限制導致土地資源浪費與農業衰退,呼籲政府重視弱勢農民權益,尋求土地利用與生態保護的雙贏方案。此議題反映全台多地相似困境,亟待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調整國土計畫,促進農村永續發展。

🌾鶯歌農地淪廢土?揭秘「農二」劃定爭議:農民心聲誰來聽?

目錄

  1. 引言:國土計畫法上路,農地爭議浮現新挑戰

  2. 🗣️ 二橋里農民陳情:污染農地為何仍被劃為「農二」?

  3. 🏭 污染困境:農業區工廠林立的歷史包袱

  4. 🚧 「農二」劃定之痛:限制更多,未來遙遙無期?

  5. 💔 農民心聲:國土規劃為何「綁死」弱勢?

  6. 💡 新北市府回應:地方意見轉達中央,盼尋轉圜空間

  7. 🌟 觀點與建議:如何在發展與環境中取得平衡?

  8. 結論:傾聽民意,共創永續國土未來


✨ 引言:國土計畫法上路,農地爭議浮現新挑戰

台灣國土計畫法即將全面上路,旨在引導土地合理使用,兼顧發展與保育。然而,在政策落實的過程中,許多長期累積的土地利用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近期,新北市鶯歌區二橋里的農民便發出沉痛的呼籲,他們擔心當地因污染已無法耕作的農地,若依國土計畫法被劃為「農業發展地區第二類(農二)」用地,將意味著更嚴苛的限制,且幾乎永遠無法變更地目。這不僅讓他們面臨土地閒置的困境,更凸顯了國土規劃在面對現實複雜性時的挑戰。農民們的訴求,究竟反映了哪些國土規劃的深層問題?本文將深入探討鶯歌農地爭議的來龍去脈,並探討可能的解決之道。


🗣️ 二橋里農民陳情:污染農地為何仍被劃為「農二」?

今(2025)日上午,新北市鶯歌區二橋里里長李金量率領約70名農民,前往新北市政府表達強烈陳情。他們的核心訴求是:二橋地區的農地多年來已被劃為一般農業區的農牧用地,但諷刺的是,這些土地不僅缺乏灌溉水源,更因周邊百餘家工廠的污染,導致水溝用水遭破壞,空氣污染也日益嚴重。在這樣嚴峻的環境下,土地已然無法作為正常的農業用途

然而,根據國土計畫法的草案規劃,這片無法耕作的土地卻可能被劃入「農業發展地區第二類 (農二)」用地。這讓農民們感到極度不安,因為一旦劃定為「農二」,意味著未來將永遠無法更改地目,且針對農地的限制將更多。他們強烈懇求新北市政府能親自到現場會勘、採樣土壤進行化驗,並根據實際情況,將這些土地變更為城鄉發展區域或工業用地,以符合實際的土地利用需求。


🏭 污染困境:農業區工廠林立的歷史包袱

二橋地區的農地問題並非一朝一夕。這片被劃為「一般農業區」的農牧用地,卻在多年發展中被周邊的工業活動所侵蝕。

💧 水源與空氣污染現況

農民們指出,當地不僅沒有足夠的灌溉水源,周邊的百餘家工廠佔地數千坪,其營運排放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水溝用水被破壞,水源與空氣污染嚴重,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基礎條件。當水源不再清澈,空氣不再清新,農業生產便無從談起。

❌ 土地無法耕作的現實

在這樣的污染壓力下,二橋地區的農地已形同無法耕作的廢地。農民們即使有心耕耘,也面臨著無水可用、土地受污染的困境。若強行種植,生產出的農產品品質也堪憂,甚至可能因重金屬或其他污染物質殘留,而對食用者健康造成潛在風險。這種土地雖然名義上是「農牧用地」,實質上卻失去了農業生產功能。


🚧 「農二」劃定之痛:限制更多,未來遙遙無期?

農民們最擔憂的核心,在於「農二」的劃定對他們土地權益與未來發展的深遠影響。

📜 國土計畫法「農二」的定義與限制

根據國土計畫法,農業發展地區第二類(農二)的定義是「具良好農業生產環境、糧食生產功能,為促進農業發展多元化之地區」。這個定義明顯與二橋里農地已受污染、無法耕作的現況背道而馳。

若被劃為「農二」,則意味著這塊土地未來將永久被綁定為農業用途,並且將面臨比現行一般農業區更嚴格的限制。這些限制可能包括:

  • 更嚴格的土地使用管制: 非農業使用的建築物興建將受到更多限制。

  • 地目變更困難: 幾乎不可能變更為城鄉發展區或工業區。

  • 土地價值限制: 土地因無法多元利用而使其市場價值難以提升。

🚫 變更地目為何如此困難?

農民希望能將土地變更為城鄉發展區域或工業用地,以符合其現有與未來的實際利用。然而,國土計畫法的分區一旦確立,其變更程序極為嚴謹且困難重重。這不僅涉及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層層審核,更關係到國家整體土地利用政策的穩定性,使得個案變更往往曠日費時,成功率極低。這讓農民們感到前途茫茫,土地成為「廢土」,卻又無法合法轉型。


💔 農民心聲:國土規劃為何「綁死」弱勢?

「國土規劃不應綁死農民,」這是陳情農民們共同的心聲。他們認為,農民本來就屬於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如今又被中央的國土計畫法「綁死」,讓他們感到無助且憤怒。

⚖️ 法令保護農地,卻與現實脫節?

農民們理解,法令設計的初衷是為了保護農地,確保糧食安全。然而,如果一片已經被污染、根本無法種植的田地,未來卻被強行劃為「農二」,那這塊地就等於「一輩子都只能是田」。更悲哀的是,「種出來的東西根本沒人敢吃」,這不僅是對土地資源的浪費,更是國家與農民的雙重損失。這反映出法律條文與地方實際情況脫節的矛盾。

🌍 土地永恆,種不出食物的悲哀

有農民甚至悲觀地說,萬一真的變成「農二」,他們只希望能有灌溉用的乾淨水源,而不是現狀的受污染水溝水。這句話充滿了無奈與悲哀,道出了農民們對土地的依戀與對現實的絕望。土地承載著農民的生計與希望,但當土地自身已失去生產力,卻又被政策所束縛時,這種矛盾對農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 新北市府回應:地方意見轉達中央,盼尋轉圜空間

新北市地政局編定管制科長對此爭議做出回應,表示二橋里內確實存在鄉村區與一般農業區兩種地目。其中,鄉村區未來會劃為國土計畫法中的城鄉發展地區,而一般農業區則會劃為「農二」用地

科長坦言,目前全國許多地方都面臨與鶯歌二橋里一樣的困境,即農民希望將一般農業區內的農牧用地,依實際使用情況變更為國土計畫法中的城鄉發展地區或其他非農業用地。

市府強調,內政部已要求地方政府提交完整的地方陳情意見。新北市政府會如實將鶯歌農民的訴求轉達給中央,並承諾將會同相關單位辦理會勘,深入了解當地實際狀況。

這表明新北市政府理解農民的困境,並正積極扮演地方與中央之間的橋樑角色。科長也指出,當中央收到許多類似的陳情時,可能會考慮分區功能劃設條件是否需要調整。他舉例說明,先前曾有民眾反映希望能在國土保育地區蓋農業加工設施,經反映中央後,後來也有開放的案例。這為二橋里的農民帶來了一線希望,暗示中央政策仍有彈性調整的空間。


🌟 觀點與建議:如何在發展與環境中取得平衡?

鶯歌農地爭議不僅是單一事件,更是台灣許多地區面臨的共同課題。在國土規劃的推動過程中,如何在環境保護、農業發展與地方經濟需求之間取得平衡,是政府必須深思的問題。

🤝 強化跨部門協調與溝通

此次事件凸顯了環保、農業、地政等部門之間,以及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需要更緊密的協調與溝通。資訊應充分共享,決策應基於實際數據與地方民意。

🔬 落實環境檢測與風險評估

在土地劃定前,應針對潛在污染區域進行全面且科學的土壤與水源化驗。若確認土地已嚴重污染,且復育成本高昂或不可行,則應考慮其非農業利用的潛力,而非一味堅守「農業」的標籤。

🔄 彈性規劃與個案審議機制

國土計畫法在原則性劃分之外,應保留一定的彈性調整空間和個案審議機制。對於因歷史因素造成土地性質與規劃不符的特殊案例,應有更靈活的變更途徑,而非「一刀切」地綁死。

💰 考量農民權益與補償機制

若土地確實無法變更為非農業用途,政府應考慮對受影響農民提供合理的補償或輔導轉型方案。例如,提供農地污染整治計畫的協助、農地休耕補助、或輔導農民轉型發展其他非污染性產業等,以維護農民的基本生計與權益。


✅ 結論:傾聽民意,共創永續國土未來

鶯歌二橋里農民的陳情,如同敲響警鐘,提醒我們國土計畫的推動必須兼顧理想與現實。當法規的善意遇上地方污染的無奈,如何找到平衡點,將是考驗政府智慧的關鍵。

一個真正成功的國土規劃,不僅要宏觀擘劃,更要細膩考量地方的獨特困境與民生需求。傾聽基層農民的聲音,深入了解實際污染狀況,並在中央與地方的協力下,尋求更具彈性與人性的解決方案,才能避免土地淪為無人敢用的「廢地」,讓台灣的國土規劃真正符合永續發展的目標,也讓農民在土地上找到新的希望與生機。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鶯歌農地淪廢土?揭秘「農二」劃定爭議:農民心聲誰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