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新天龍國買氣驟冷!竹北房市「只跌量、不跌價」揭3大原因
次閱讀
根據2025年上半年實價登錄資料,竹北市住宅成交量大幅下滑,較去年同期腰斬近50%,顯示買氣急凍。但令人驚訝的是,平均單價卻逆勢上揚,部分新案甚至站穩6字頭,呈現「量縮價漲」的罕見現象。以縣治特區、高鐵特區為例,雖然交易量降溫,但因建商惜售與園區高收入族群撐盤,價格不跌反漲。此外,舊市區與東區因總價相對親民,持續吸引剛性需求進場。本篇深入分析各區交易熱區、產品類型價格變化、土地交易趨勢與政策影響,並探討未來房價是否將回調或持續僵固。對於自住或投資族群而言,竹北房市正進入新一輪盤整期,判斷時機將成關鍵。
🏙️新天龍國買氣驟冷!竹北房市「只跌量、不跌價」揭3大原因
📌 文章目錄
🔎 引言|竹北房市熱潮轉冷?價格卻繼續走高
📉 第1季實價登錄總覽:成交量大減,房價續升
🏢 各類住宅產品價格變化分析
🗺️ 各土地分區交易概況
🧭 熱門地段交易分析:舊市區、高鐵特區、縣治區
🧾 數據總表整理
💡 專家觀點|竹北房價為何不跌反升?
🧠 筆者解析|科技業支撐房價、資金尋找出口
✅ 結論與建議|買進?觀望?了解這些再決定
🔎 引言|竹北房市熱潮轉冷?價格卻繼續走高
過去十年來,竹北市的房地產市場如脫韁野馬般奔騰,被視為全台科技產業人口最密集、成長最快的重劃區之一。從縣治特區、台科大生活圈、到高鐵特區與水瀧重劃區,一波又一波的開發潮與建案炒熱了房價,也讓竹北被外界譽為「新天龍國」,與台北市信義、大安、中山等核心地區並列熱門移居地。
背後推手不只是建設利多,更是竹科擴張與AI產業風口下的「高薪科技族」支撐住買氣。根據房仲業者觀察,在竹北購屋者中,自住型科技新貴占比超過6成,具備「高總價承擔能力與選地眼光」,讓竹北一度成為新案「一房難求」的代表。
然而,2025年第一季公布的實價登錄數據卻揭示另一面:交易量腰斬、買氣驟冷,市場情緒出現轉變。但弔詭的是,房價卻仍持續上漲,沒有出現預期中的下修或修正波。這樣的現象,引發市場對「價格硬撐泡沫化」、「量價背離是否即將反轉」的高度關注。
本文將深入從實價登錄數據切入,分析竹北不同重劃區、產品型態(大樓、透天、預售屋)、買方結構與政策變化,解讀竹北房市的真實脈動與未來可能走向。
📉 第1季實價登錄總覽:成交量大減,房價卻續升
根據新竹縣地政處2025年Q1統計資料,竹北市整體不動產市場呈現出強烈的「量縮價穩」趨勢,以下為主要指標變化:
項目 | 2024年第4季 | 2025年第1季 | 季增減幅 | 備註 |
---|---|---|---|---|
房地買賣移轉案件數 | 2,295件 | 1,254件 | -45.36% | 買賣交易量驟減,跌回疫情前水準 |
建物移轉棟數 | 2,135棟 | 1,103棟 | -48.34% | 表示成屋交屋潮暫歇,預售轉成屋動能減弱 |
平均總價 | 約1,570萬元 | 約1,610萬元 | +2.5% | 總價反而略升,受新案影響 |
平均單價 | 約43.2萬/坪 | 約44.7萬/坪 | +3.5% | 單價續揚,反映新案拉抬與價格僵固性 |
🔍 觀察重點:
成交件數「季減超過一半」,顯示市場觀望氣氛濃厚,買方遲疑入場。
然而房價卻未應聲回落,甚至在高鐵特區、縣治特區等熱區,平均單價創下新高。
多數新案單價都在每坪48萬以上,極端個案如水瀧重劃區甚至站上55萬/坪。
🔎 為何成交量大減? 幾個可能原因如下:
央行信用管制升級(第七波打炒房)
貸款成數限縮、自住貸款門檻提高,影響首購族與中產購屋意願。高房價導致購屋壓力劇增
竹北新案總價普遍破千萬,科技新貴雖具財力,卻也面臨「CP值不高」的選擇焦慮。市場進入盤整期,買方轉觀望
包括建商推案節奏放緩、購屋族擔心「高點進場」,傾向等待價格修正或優惠促銷。
📈 價格為何續揚? 雖然成交量下滑,房價卻依然堅挺,主要可能由下列因素撐盤:
新案推案策略轉向「保價不殺價」
建商不急著讓利,寧願放慢銷售進度以維持價格水平。供給結構改變,以中高總價為主力
推案集中於3房以上、總價1500萬以上的新案,產品高價化,自然拉升平均單價。AI與科技產業擴張,撐住剛性需求
竹科擴區(如寶山二期)、輝達供應鏈進駐帶動新增就業人口,形成需求底盤。
🏢 各類住宅產品價格變化分析|價格逆勢上揚,四大產品線全數上漲
根據新竹縣地政處統計,2025年第1季竹北市不動產交易雖明顯下滑,但從各類型產品的實價登錄成交單價來看,仍全面出現上漲走勢,突顯出市場「價跌量不跌」的僵固現象。
📊 各類住宅產品第4季與第1季平均單價如下:
房屋類型 | 第4季平均單價 | 第1季平均單價 | 成長幅度 |
---|---|---|---|
公寓 | 24.4 萬元/坪 | 28.4 萬元/坪 | +16.39% |
華廈 | 38.9 萬元/坪 | 40.8 萬元/坪 | +4.88% |
大樓 | 41.4 萬元/坪 | 46.6 萬元/坪 | +12.56% |
透天厝 | 平均總價 2,486 萬 | 2,814.9 萬 | +13.23% |
💬 價格變動背後的市場觀察
公寓:交易基期低,漲幅卻最大
儘管屬於老舊產品線,屋齡大多超過20年,但因其總價相對低、投報率高,加上具備完整生活機能的地段供應稀少,反而吸引小資首購族或包租客進場。
華廈:屋齡10年內產品成主力
華廈多集中於竹北東區與興隆重劃區,不少是屋齡5~15年產品,總價約1000萬~1500萬之間,成為小家庭換屋或青年自住熱門選擇。
住宅大樓:高鐵與縣治特區推升單價上限
屋齡5年內的電梯大樓成主力,高鐵周邊新成屋與預售案紛紛站上50萬/坪,有不少高樓層、景觀宅甚至開價突破每坪60萬,成為撐起區域房價天花板的推手。
透天厝:產品稀缺性凸顯價值
近年因土地取得困難,新建透天供給量明顯減少,多以農地重劃區與都市計劃外開發為主。產品具土地保值屬性,總價屢創新高,平均成交價突破2800萬。
📌 整體解讀:即便交易量下修,但在供需錯位、屋主惜售、市場資金充沛三因素驅動下,價格仍難下修,形成房市「價強量弱」的當前局面。
🗺️ 各土地分區交易概況|從都市住宅到都市計畫外,全區掃描交易動能
🏠 都市計劃內住宅區
項目 | 第4季 | 第1季 | 增減幅度 |
---|---|---|---|
土地買賣案件 | 23件 | 30件 | +30.43% |
房地交易件數 | 830件 | 605件 | -27.11% |
📍 熱區代表:舊市區、高鐵特區、縣治特區
📦 主力產品:電梯大樓(含預售案)、次新成屋、部分華廈
💡 分析亮點:
儘管房地交易件數減少,但土地買賣件數逆勢成長,顯示建商對長期市場仍有信心,積極布局未來案源。
高鐵與縣治區仍為主力買盤集中地,尤其預售案持續推出中,顯示自住型與置產型需求仍穩定存在。
🏬 商業區
項目 | 第4季 | 第1季 | 增減幅度 |
---|---|---|---|
土地買賣案件 | 6件 | 2件 | -66.67% |
房地交易件數 | 1,134件 | 359件 | -68.34% |
💡 解析重點:
商業區交易大幅萎縮,與整體市場趨冷有關,也可能反映出大型購物中心、辦公總部建案短期建設計畫進度放緩。
然而如高鐵特區仍有不少企業總部、醫療與新創空間進駐潛力,中長期仍不容忽視。
🏭 工業區
項目 | 第4季 | 第1季 | 增減幅度 |
---|---|---|---|
土地買賣案件 | 2件 | 6件 | +200% |
房地交易件數 | 29件 | 4件 | -86.21% |
📉 市場解讀:
土地交易成長,顯示產業用地需求未退潮,特別是新竹產業延伸進竹北工業區,帶動廠辦需求。
然而建物交易量急凍,可能與目前工業區產權複雜、單價高、有待重新規劃整體區段發展有關。
🌱 都市計畫外區域(農地重劃區)
指標 | 土地買賣變化 | 房地買賣變化 |
---|---|---|
件數 | +55.56% 增加 | -11.11% 減少 |
📌 熱區集中於竹北東區、興隆重劃區
📦 產品:以透天與低總價華廈為主,亦見少數商住混合使用建物
🧾 市場觀察:
都計外土地交易回溫,代表建商與中長線置產族正卡位開發預期。
然而成屋產品買氣轉弱,部分原因為區域配套尚未完全到位,導致實住者觀望情緒升高。
🧭 熱門地段交易分析|三大核心區域房價各具支撐點
🧱 舊市區:穩健保值的長青區
生活機能完整,鄰近學區、傳統市場、行政中心。
多為老舊公寓與中古華廈,產品總價親民,吸引自住與投資租賃族群。
部分15年以上社區因屋況良好、社區管理佳,仍維持穩定成交價。
🚄 高鐵特區:科技新貴首選,房價領漲全區
預售與新成屋比重高,產品規劃以2~3房為主,訴求景觀、品牌、智能宅。
建商集中推案,成交價站穩45~50萬/坪,高樓層或特殊戶別可達55萬/坪以上。
通勤便利(高鐵+快速道路+未來捷運延伸),吸引雙北與竹科「候鳥家庭」。
🏛️ 縣治特區:政經發展軸心,房市穩中帶漲
周邊有新竹縣政府、圖書館、藝文中心等公共建設。
吸引首購與換屋族群,產品多為電梯大樓與透天社區。
學區完整(如文興國小、東興國中),是家庭購屋族重要指標區域。
🧾 數據總整理表:2025年Q1竹北各區交易一覽
地區 | 房地交易量 | 平均單價(大樓) | 熱門產品 |
---|---|---|---|
舊市區 | 中等 | 43.1 萬/坪 | 大樓、華廈、公寓 |
高鐵特區 | 高 | 48.7 萬/坪 | 預售屋、新成屋 |
縣治區 | 中高 | 45.3 萬/坪 | 大樓、透天 |
東區重劃區 | 低 | 38.2 萬/坪 | 華廈、透天 |
工業區 | 極低 | 無代表性 | 商用、廠辦 |
📈 補充說明:
高鐵與縣治特區的單價在過去一年漲幅皆超過10%,反映出科技與公部門聚焦效應;
東區與舊市區雖交易量不高,但價格波動小,適合保守型買家;
工業區則因用途受限,不宜作為一般住宅用途考量。
💡 專家觀點|竹北房價為何不跌反升?
隨著實價登錄揭露竹北房市交易量驟減的現況,不少民眾原以為房價也將跟著回檔,卻意外看到價格仍逆勢上升。房市分析師受訪指出:
「目前的竹北房價結構,已經脫離過往以自住買盤為主的市場階段,正逐步朝向『科技產業牽動、高資產族群布局』的新型態發展。」
進一步指出:
竹科從業人員的平均月薪超過新台幣12萬元,年終與分紅機制更是其他縣市難以匹敵,因此這類高所得家庭在房市的購買能力、承價力特別強。
即使央行連續升息,對自備款充足的科技族群影響有限,特別是許多企業員工具備配股或選擇權,讓「資本轉化為不動產」成為常態策略。
加上竹北市土地供給受限,建商成本持續上升,市場對價格的僵固程度反而加劇。
「除非竹科景氣大幅下修、人口明顯外移,否則房價要大幅下跌的空間實在有限,現階段只能說成交冷、價格熱。
🧠 詠騰解析|科技業支撐房價、資金尋找出口
竹北市的房價並非憑空上漲,而是在一連串經濟與人口結構的交錯影響下被「撐」了起來。
📌 筆者綜合觀察提出以下幾點:
🧬 1. 科技業高薪族群持續移入
新竹科學園區至2025年在職人數已突破17萬人,平均薪資超越北市、台中,形成「強吸金力」的就業磁場。而竹北因其交通、生活機能與學區規劃的成熟度,成為科技業家庭首選居住地,人口紅利支撐房市基本盤。
💼 2. 預售市場與資產避險需求交織
在通膨壓力未解的當下,部分高資產族群將資金從股市或幣市撤出後,轉向保值型標的。不動產中的「新竹、台中七期、南港」等核心區域成為首選,預售案秒殺並非炒作,而是資金外溢的結果。
📉 3. 買氣觀望不等於價格鬆動
觀察實價登錄顯示,多數社區價格雖無大幅上漲,但也極少出現「跳水式拋售」。買賣雙方進入拉鋸期,價格修正是局部性、區域性,並非整體崩跌信號。
✅ 結論與建議|買進?觀望?了解這些再決定
🔍 綜合上述分析,竹北房市進入「交易冷卻、價格僵固」的階段,此時進場與否取決於你的身分與需求。以下建議分別給不同購屋族群參考:
👤 身分別 | 💡 購屋建議 |
---|---|
🏠 首購族 | 若有剛性自住需求,建議可尋找屋齡10年內、低總價產品,如華廈或舊市區大樓,並避開熱門預售案與投資熱區,可提高議價空間。 |
💼 投資族 | 需特別謹慎操作,除非資金部位足夠長期持有,否則建議觀察重劃區後市發展,等待短期價格調整期再佈局。高鐵特區、高單價案目前不適合短期操作。 |
🏡 換屋族 | 建議鎖定縣治特區與東區生活機能成熟區,並利用當前市場買方優勢,爭取較佳總價與條件。若有購屋資產,亦可考慮「舊屋換新案」方式取得議價空間。 |
📈 未來趨勢預判:竹北房價會跌嗎?
雖然第1季成交腰斬可能會讓部分市場解讀為「轉折點」,但若從下列指標分析:
人口持續淨流入
就業市場穩定成長
重大公共建設(如AI園區、北台灣生醫園區)推進
房貸利率若進入凍漲甚至微幅下降階段
都顯示:竹北房價即便不再爆發性上漲,也很難大幅回跌。現階段是價格整理期,並非全面反轉。
📝 結語|理性看待竹北房市,擇時擇地為上策
房市並非單純數據的上上下下,而是市場信心、資金流向與政策力道的交匯場。對於竹北這座在科技與資本浪潮下被重新定義的城市,購屋者應更強調需求適配與財務規劃,避免追高,也不宜盲目觀望錯失良機。
🌟 若您正在考慮入手竹北房產,不妨從自住機能與總價容忍度兩者交集處著手,並搭配房產顧問與實價揭露系統比對,制定最適合自己的進場策略。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