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地方齊聲要求:北港工業區應改乙工,引進低汙染產業

作者:小編 於 2025-07-16
33
次閱讀

台灣金聯第三度標售雲林北港工業園區,底價調降1.5億元至32.3億元,引發地方與輿論高度關注。前董事長疑因拒絕降價遭撤換,新任董事長則在72小時內閃辭,令此案風波不斷。該園區為甲種工業用地,依規可設置重汙染產業,與距離僅50公尺的住宅區相鄰,地方與居民憂心污染衝擊生活品質。雲林縣政府已推動通盤檢討,盼將甲工用地變更為乙工,導入低汙染、高附加價值的綠色產業。專家指出,工業區開發應考量環境承載與社區共融,地方則呼籲中央加速審查程序,創造產業轉型與人口回流雙贏局面。

📢地方齊聲要求:北港工業區應改乙工,引進低汙染產業

📘 目錄總覽

  1. 🔍 引言|北港工業園區標售爭議起源

  2. 🏭 北港工業園區基本資料與歷史沿革

  3. 📉 台灣金聯標售策略轉變與底價調整

  4. 🏗️ 甲種工業用地與乙種工業用地差異解析

  5. 🌱 地方憂汙染籲甲工改乙工的五大訴求

  6. 🧩 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程序進度

  7. 🧭 工業區與住宅區僅一牆之隔的風險評估

  8. 💼 地方產業轉型契機:低汙染產業招商展望

  9. 📊 表格分析|北港工業園區3次標售比較

  10. 🔧 專家觀點|產業選擇與土地用途需並重

  11. 🎯 政策建議|如何推動甲工轉乙工?

  12. ✅ 結論|打造產業永續與居民安心的雙贏未來


🔍 引言|北港工業園區標售爭議起源

近年來,隨著台灣工業用地供給緊縮與企業回流擴產的趨勢加劇,位於雲林北港鎮的「北港工業園區」再度成為市場與媒體焦點。然而,引發高度關注的不只是土地標售本身,而是一連串政治與地方發展爭議交織的敏感議題。

台灣金聯控股(Taiwan Financial Asset Service Corporation)原計劃藉由標售閒置多年的北港工業園區用地,活化其資產、帶動地方經濟,卻在第二次標售失利後爆發「董事長突襲撤換」事件,震撼金融與土地開發圈。外界普遍質疑,此人事變動與董事長當時不願降價標售該筆土地有關,使得此案更添政治色彩與市場不確定性。

接任的新任董事長呂政璋雖火速上任,卻因爭議聲浪不斷,在短短72小時內閃電請辭,引爆輿論熱議。面對企業治理風波與土地交易膠著,台灣金聯不得不迅速調整標售策略,於2024年12月1日啟動第三次標售,底價從原先的33.8億元調降至32.3億元,降幅約5%,顯示官方已意識到去化壓力與市場冷感,企圖以價格優勢吸引潛在投資人重新回桌談判。

然而,標售金額的調整並未平息地方的不安與疑慮。雲林縣政府在第一時間發聲明表示,地方關切焦點從未僅止於價格高低,而是該園區目前仍為「甲種工業用地」,依法可設立重金屬加工、石化原料合成等重污染產業,與緊鄰住宅區的空間現實產生強烈衝突。居民強烈要求變更土地使用分區為「乙種工業用地」,以排除高汙染產業設置的可能性,創造更友善、更具永續性的發展環境。

地方城鄉發展處指出,北港工業園區前身為萬有紙業,曾是台灣三大紙廠之一,後因經營不善於2000年代倒閉,長期閒置至今。台灣金聯接手該地並進行整建規劃,地方雖普遍樂觀看待其帶來的發展機會,但也普遍擔心若不及早調整使用分區,恐再度陷入「污染先行、環境受害」的舊模式。

事實上,北港工業園區與周邊住宅區僅一牆之隔,最短距離甚至不到50公尺,居民長年對工業區規劃的不透明感到焦慮,深怕一旦標售成功,隨即引進對人體與環境高風險的工廠,進一步衝擊當地已日益嚴峻的生活品質與人口結構。

因此,此次標售不僅是金融資產處分事件,更是一場地方政策選擇的試金石。它凸顯出台灣中小城鎮在追求經濟發展與維護生活品質間的拉扯:政府是否能在吸引投資與保障民意之間找到平衡?開發單位能否落實ESG精神,讓產業與社區真正共融?這些問題,正隨著北港工業園區的動向,牽動著雲林、甚至全台工業用地發展模式的未來藍圖。


🏭 北港工業園區基本資料與歷史沿革

項目說明
所在地雲林縣北港鎮
面積約4.5萬坪
前身萬有紙廠(台灣三大紙廠之一)
現況閒置超過10年,由台灣金聯接手開發
用地類型甲種工業用地
鄰近環境與住宅區僅隔一牆,約50公尺距離

📉 台灣金聯標售策略轉變與底價調整

標售次數時間底價(億元)調降幅度結果
第1次未公開33.8-流標
第2次未公開33.80流標
第3次2024年12月1日32.3↓1.5(約5%)未公告結果

📌 觀察重點:

  • 降價反映銷售壓力與地方壓力並存。

  • 地方官員質疑前董事長遭撤換是否與不願降價有關。


🏗️ 甲種工業用地與乙種工業用地差異解析

分類甲種工業用地乙種工業用地
可設置產業化工、金屬冶煉、重工業食品加工、電子組裝、資訊產業
汙染程度中低
鄰近住宅適宜性不建議較適宜
與社區共存性衝突大可共融

📎 小結: 甲工用地開放重汙染設施,不利與住宅共存,尤其北港工業園區與住宅區僅一牆之隔,改乙工為地方普遍共識。


🌱 地方憂汙染籲甲工改乙工的五大訴求

  1. 🏘️ 與住宅區太近,居民恐慌情緒高

  2. 👶 少子化惡化下,需建構青年友善居住環境

  3. 🏭 吸引低汙染產業、導入智慧科技產業

  4. 🌿 保護農業環境,避免空氣與水源污染

  5. 🤝 創造在地就業,留住青年人口

📢 居民聲音:

「不到50公尺就是我們家了,真的擔心來的是化工廠!」


🧩 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程序進度

程序階段辦理單位目前進度
初步研擬北港鎮公所鎮都委會委託顧問公司製作報告
審查提交雲林縣都委會尚未送件
最終審核內政部都委會須待前兩關完成

⏱️ 地方政府加速呼籲:

雲林縣府:已行文鎮都委會加快進度,完成後會即刻送內政部。


🧭 工業區與住宅區僅一牆之隔的風險評估

📌 風險點分析:

  • 空氣汙染傳導快,擴散距離僅需數十公尺

  • 噪音、交通、大型車輛進出干擾居民生活

  • 缺乏綠帶、隔離設施設計

🏡 居民觀點:

「我們買房子沒想到工業區就在旁邊,孩子健康怎辦?」


💼 地方產業轉型契機:低汙染產業招商展望

產業類型招商優勢可能引進廠商類型
智慧製造雲林土地便宜、人力穩定面板設備商、自動化設備
食品加工原物料取得便利、符合乙工地方農特產品加工企業
綠能設備呼應淨零碳排、政府補助太陽能、儲能產業廠商

🌟 地方官員建議:

若能提供租稅優惠並加速變更,將吸引高附加價值企業進駐。


📊 表格分析|北港工業園區3次標售比較

指標第1次標售第2次標售第3次標售
底價33.8億元33.8億元32.3億元
投標狀況無人得標無人得標未知
降價幅度0%0%約5%
政治因素干擾高(董事長撤換)高(標售前爭議不斷)

📌 分析重點:3次標售皆面臨市場冷淡回應,轉型定位不明是主因。


🔧 專家觀點|產業選擇與土地用途需並重

🏛️ 土地開發學者:

「當前工業區的開發不能再採用過去粗放型的方式思維,特別是在與住宅區緊密相連的情況下,環境承載力應成為開發與招商的第一門檻。」

林教授指出,許多地方工業區面臨的問題不在於「無人使用」,而是「不敢使用」。若開發方向與地方民意相衝突,恐使工業用地長期閒置、無法招商,成為地方財政與城市規劃的負資產。以北港工業園區為例,土地區位佳、規模適中,若能與產業定位配合轉型為乙種工業用地,並搭配智慧製造、循環經濟等導向,將成為典範。

此外,林教授補充,都市計畫與工業區土地用途應同步更新,透過法令鬆綁與智慧監管,引導廠商從源頭降低污染負擔,形成兼顧發展與環保的良性循環。

💬 房地產顧問:

「台灣土地開發的價值,越來越取決於‘可接受程度’,不只是坪數或容積,而是‘社會與環境的整合指數’。」

蘇顧問指出,現在的產業用地買方已非十年前的高汙染產業代表,更多企業關心的是:這塊地是否能取得ESG認證?是否有排水標準?能否享有節能減碳補助?土地的‘永續競爭力’已經成為交易的核心指標。

北港工業園區若能完成甲工改乙工,加上地方政策支持與形象重塑,將可吸引高附加價值、低碳導向的企業投資,特別是在中部與南部逐漸形成新型產業聚落之際,雲林也有機會搭上這波產業轉型順風車。


🎯 政策建議|如何推動甲工轉乙工?

為了讓地方發展與居民生活品質達到共融,推動甲工改乙工不只是技術程序調整,更需跨部會與地方協同合作。以下五項具體建議,可供中央與地方政府作為政策參考:

📜 行政流程加速:建立一站式通報機制

由中央內政部主責協調各部門(經濟部、環境部、國土署等),建立一條龍行政程序,避免冗長公文往返。例如參考「國土計畫實施過渡期特例條款」,開設地方臨時審查小組,提升通盤檢討效率。

💰 引進招商誘因:財政與環保並行獎勵制度

針對完成乙工轉型之工業區,應設計具體的稅務與補助獎勵機制,例如:

  • 企業投資低碳設備可抵減地價稅

  • 提供三年內租金補助計畫

  • 核發「智慧低碳園區」認證加分入選國家產業旗艦基地

🏡 社區溝通平台:促進政策透明與民意參與

設立以居民代表、地方公所、縣政府與企業代表共組的「產業監督委員會」,定期召開說明會,針對用地規劃、廠商進駐、環境監測等事項給予監督與建議,讓居民安心、企業放心、政府減壓。

🧪 設立環境評估門檻:進駐企業須設 ESG 報告書

推動工業區廠商須事先提出:

  • 年排放模擬報告

  • ESG永續經營報告書

  • 周邊環境綠帶配置計畫
    並由第三方單位(如工研院、工業技術研究中心)提供可行性評估與風險控管審查。

🧠 區域願景整合:打造「智慧綠能北港園區」

以「宗教觀光文化」為基底,整合地方發展計畫,如北港媽祖文化節、觀光產業、地方青創基地,結合工業園區規劃,打造成「科技×文化×綠能」的特色產業聚落。

地方可考慮打造:

  • 綠建築智慧示範廠房

  • 青年創新空間(Co-working lab)

  • 智慧交通微循環車道與物流站點


✅ 結論|打造產業永續與居民安心的雙贏未來

北港工業園區的開發,已不僅僅是土地交易或地價競標的議題,更是一場「地方發展模式選擇權」的重大考驗。若繼續維持甲種工業用地屬性,可能面臨居民反彈、投資意願低落與土地閒置等問題;但若能以此契機推動乙工轉型、規劃低汙染與智慧產業,將為北港注入新的生命力與就業動能。

在全球ESG與低碳經濟的大勢下,地方政府應把握住此次政策轉型的契機,結合都市計畫變更與招商策略,從土地治理出發,實現工業園區與社區共榮發展的願景。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地方齊聲要求:北港工業區應改乙工,引進低汙染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