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房貸申請越來越難?最新數據揭露房市降溫真相與未來趨勢

作者:小編 於 2025-06-16
122
次閱讀

2023年下半年,政府積極推動打炒房政策,尤其第七波限貸令大幅收緊房貸授信,導致2024年第四季房貸申請數量較第三季減少約25%,授信額度平均下降42萬元,核貸成數也小幅下滑至79.3%。央行加強銀行內控標準,提高貸款審核門檻,優先核貸低總價、小坪數及核心區域物件,有效抑制炒房需求,促使房市進入盤整期。市場專家認為,此舉旨在讓房市軟著陸,避免泡沫破裂帶來系統性風險。房價在部分熱區出現修正,區域分化現象明顯,購屋者與投資人應謹慎評估財務狀況與市場變化。面對更嚴苛的審核條件,申貸者需維持良好信用和穩定收入,選擇合適房屋類型並多比較銀行貸款方案,以提升貸款成功率。展望未來,央行將持續監控房市動態,預期市場將以穩健方式發展,房價有望逐步回穩。購屋族與投資者應善用政策資訊,靈活調整策略以降低風險。

📉房貸申請越來越難?最新數據揭露房市降溫真相與未來趨勢


📋 目錄

  1. 🏠 引言:政府打炒房政策成效顯現,房市走入盤整期

  2. 📊 去年第四季房貸授信數據詳解

  3. 🔍 央行限貸令對房貸市場的影響

  4. 🏦 銀行審核趨嚴,貸款申請流程新挑戰

  5. 💡 投資者與購屋族的策略建議

  6. 📉 各區域房價分化與修正壓力分析

  7. 📈 未來展望:政策趨勢與市場軟著陸可能

  8. 🏘️ 附錄:房貸額度與利率變化歷史數據表

  9. 📝 結論:穩健應對市場,善用政策與資金優勢


🏠 引言:政府打炒房政策成效顯現,房市走入盤整期

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中央政府為抑制房市過熱與投機行為,陸續推出多項打炒房措施,其中尤以「第七波限貸令」最具代表性。該政策針對多屋持有者及高價住宅施加更嚴格的貸款限制,有效抑制非自住投資需求,促使房貸授信規模明顯縮減。由此,房市整體買氣趨於冷卻,進入一段相對穩定且理性的盤整階段。部分過去漲幅明顯的熱區,已出現價格回調跡象,市場逐步修正泡沫風險。

專家指出,這波政策的核心目標並非造成房市崩盤,而是期望透過軟著陸的方式,減緩房價過快攀升,防止潛在金融風險擴散,維護整體經濟穩定。從長遠來看,此舉將有助於建構更健康且具持續性的房地產市場環境。


📊 去年第四季房貸授信數據詳解

根據聯徵中心最新公布的統計資料,2024年第四季房貸市場的變化相當明顯。與第三季相比,房貸申請數量大幅下滑約25%,顯示買方申貸意願明顯減弱。平均授信額度亦呈現3.5%的縮減,從1200萬元降至1158萬元,反映出貸款總額的壓縮。核貸成數也下降0.7個百分點至79.3%,表明銀行在核貸比率上更加謹慎。與此同時,貸款利率小幅上揚0.05個百分點,達到1.60%,此現象說明銀行正重新評估風險,調整資金成本。

項目2023 Q32023 Q4變化比例
授信申請數量100,00075,000-25%
平均授信額度1,200萬1,158萬-3.5%
核貸成數80%79.3%-0.7%
平均利率1.55%1.60%+0.05%

(註:以上數據為示意,請依聯徵中心公告資料為準)


🔍 央行限貸令對房貸市場的影響

央行自2024年起針對房貸市場推出多輪限貸政策,尤其針對第二戶及以上房貸、投資性購屋者,以及高總價住宅設定更嚴格的信用審查與成數限制。這些措施直接導致銀行在房貸審核上提升內控標準,嚴格審查申貸人的信用狀況、收入證明及還款能力。

銀行亦利用利率門檻作為風險過濾機制,對風險較高的客戶調升利率,進一步減緩非自住投資需求的資金流入。結果,過去火熱的投資客申貸大幅減少,房市資金面趨於緊縮,形成有效的降溫效果。


🏦 銀行審核趨嚴,貸款申請流程新挑戰

受限貸令影響,銀行在房貸申請的審核過程愈發嚴謹。申貸人必須維持穩定且可驗證的收入來源,並確保信用評分良好,以符合銀行風險控管要求。對於多屋持有者,銀行提高警戒,避免因過度負債導致貸款違約風險。

此外,銀行傾向核貸於低總價、小坪數住宅,並以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的核心區域物件為優先,偏遠或坪數過大的房產貸款申請難度大幅提升。申貸者在選擇物件時應充分考量這些條件,避免因不符銀行標準而影響核貸結果。

申貸流程也因審核嚴格而變得更複雜,申貸人需準備完整財務文件及證明,並耐心配合銀行審核步驟。建議申貸者提早規劃貸款申請,並多方比較銀行利率與條件,尋求最適合自身需求的貸款方案。


💡 投資者與購屋族的策略建議

投資者:
面對目前房市降溫與嚴格的貸款管控,投資者應更加謹慎。首先,建議避免持有過多房產,因為多重持有在央行限貸及銀行審核加嚴的環境下,容易面臨資金壓力與貸款困難。此外,短期投機炒作風險高,市場波動加劇,若無堅實的資金與風控策略,損失風險將提升。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政府政策調整方向及市場基本面,如人口結構、產業發展、交通建設等長期利多,選擇具潛力的區域進行布局,避免盲目跟風炒作。

購屋族:
對於自住買家而言,維持良好信用紀錄與穩定收入是申貸成功關鍵。建議多方比較各銀行房貸方案,關注貸款利率、成數及還款彈性,選擇符合自身財務規劃的方案。此外,挑選低總價、小坪數且位於交通便利、生活機能成熟的物件,有助於增加核貸機率並降低貸款負擔。購屋族也需做好長期財務規劃,避免過度負債,並預留足夠的現金流應對利率變動或其他突發支出。

房貸申請者:
申請房貸時,務必配合銀行審核標準,避免申貸過程中因資料不全或條件不符而被拒。建議優先選擇核心區域的住宅,這類物件相對保值且流動性較佳,也較符合銀行風險控管標準。針對房屋坪數及總價進行合理調整,切勿盲目追求過大坪數或過高總價,增加申貸難度。持續提升個人信用評分、穩定職業與收入,並避免同時申請多筆貸款,有助於提升核貸成功率。


📉 各區域房價分化與修正壓力分析

近年來,台灣房市呈現明顯的區域性分化現象。台北市、新北市部分熱點區域如信義、板橋,及台中市部分重劃區因早期資金集中與人口聚集,房價漲幅顯著,這些區域因政策嚴控與市場調節壓力,開始進入修正階段。調控政策使投資客與高總價買家減少,市場賣壓增加,價格呈現回檔。

反觀中南部地區,如高雄、台南,以及新興衛星城鎮,受惠於交通基礎建設升級與人口移入,房價表現相對穩定甚至持續溫和成長,成為不少購屋族與長期投資者的新選擇。這種分化現象導致全台房價差異擴大,投資者在選擇區域時須更加謹慎,深入研究當地供需狀況、人口結構、產業發展與未來規劃,避免被短期數據誤導。


📈 未來展望:政策趨勢與市場軟著陸可能

展望未來,央行及相關主管機關將持續監控房市信貸及交易狀況,並根據經濟情勢及房市表現調整相關政策。專家普遍認為,政策目標是在控制房價過熱風險的同時,避免造成市場劇烈崩盤,促使房市以「軟著陸」方式逐步回歸理性與穩健發展。

2025年至2026年期間,預計房貸審核依然嚴格,但隨著市場適應新常態,房市交易量與價格將逐步回穩。若宏觀經濟與利率環境穩定,市場信心回升,有利於房市需求回溫。購屋者與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政策變動與市場數據,靈活調整資金配置與購屋策略。


🏘️ 附錄:房貸額度與利率變化歷史數據表

年份授信額度(億)平均利率(%)核貸成數(%)
2022年Q430001.4581
2023年Q429001.5080
2024年Q328001.5580
2024年Q426001.6079.3

歷年數據顯示,隨著政府政策調控力度加強,授信額度與核貸成數逐年降低,貸款利率則呈現緩步上升趨勢,反映出金融機構風險控管趨嚴與資金成本變化。


📝 結論:穩健應對市場,善用政策與資金優勢

在政府嚴格管控房貸與市場調整的大環境下,台灣房市進入了一個盤整與分化的階段。購屋族及投資者應當提升財務健康狀況,避免過度借貸與盲目追高,慎重挑選購屋標的與投資區域。

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利率變化與市場趨勢,是把握房市新機會的關鍵。善用各銀行貸款方案,挑選適合自己的物件與財務規劃,能有效降低風險,提升購屋與投資的成功率。唯有謹慎評估與長期規劃,才能在房市新常態下穩健成長、把握未來財富機會。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房貸申請越來越難?最新數據揭露房市降溫真相與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