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買房壓力破表!5大銀行放款超95%,央行動手調控後你該注意這3件事

作者:小編 於 2025-05-22
564
次閱讀

2025台灣房市持續火熱,房價與貸款雙雙飆高,全台房貸餘額突破10.4兆元,年增9,304億元,創歷史新高。雙北、桃園、新竹等熱區交易熱絡,帶動購屋貸款需求暴增,導致銀行放款水位普遍逼近95%警戒線,台灣銀行更達98.7%,形成金融體系潛在壓力。央行為穩定市場,已調升存準率0.25%,回收資金1,500億元,未來房貸利率恐站上2.5%以上,放款條件轉趨保守,利率與成數上修成趨勢。本文全面解析各大銀行放款現況、貸款政策變動與購屋族應對建議,提醒投資人與購屋族應預留資金周轉,同步比價多家銀行,並善用網銀、農漁會貸款管道,降低財務風險。想知道2025房市金融變局如何應對?本文給你最完整解答!

買房壓力破表!5大銀行放款超95%,央行動手調控後你該注意這3件事


📑 目錄

  1. 🌱 引言:台灣房市火熱現況總覽

  2. 📊 房價與房貸雙升,購屋族壓力破表

  3. 💰 銀行放款水位逐年攀升數據剖析

  4. 📉 央行政策調控與存準率上調效應

  5. 🏦 銀行放款水位臨界點現況

  6. ⚠️ 潛在風險與市場衝擊分析

  7. 🔍 各銀行放款政策逐家比較

  8. 📈 未來房市與貸款市場預測

  9. 📝 購屋者貸款應對建議

  10. 📌 投資人與房市業者因應策略

  11. 📊 結論:台灣房市金融穩定觀察

  12. 📌 附錄:2024–2025房貸餘額與放款水位統計表


🌱 引言:台灣房市火熱現況總覽

近年來,台灣房地產市場持續處於高檔熱絡局勢,無論是自住購屋需求,或是投資置產操作,皆呈現穩步上升趨勢。特別是在雙北、桃園、新竹、台中等高房價區域,受惠於科技園區擴建、產業聚落效應以及重大交通建設題材發酵,吸引大量購屋與投資買盤進駐,帶動區域房價屢創新高,推升整體市場買氣不墜。

根據最新2025年5月官方資料顯示,全台房貸餘額正式突破10.4兆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9,304億元,年增幅度達9.39%,不僅改寫歷史新高,更遠超過過去四年平均增幅。這樣的市場熱度,使得房貸需求持續攀升,貸款金額與成數雙雙墊高,銀行放款水位逼近法定上限,市場對資金流動性、金融穩定性以及銀行風險承受力產生高度關注。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波房市熱潮並非單一區域現象,而是蔓延至全台多個重點都會圈與衛星城市。除了北部科技廊帶,台中水湳經貿園區、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高雄亞灣5G AIoT產業聚落周邊住宅產品同樣受惠熱潮,成交價與交易量同步攀升,房市全面走高態勢已成常態。

同時,利率環境與通膨壓力亦對房市形成推波助瀾效應。儘管央行近年持續進行升息與選擇性信用管制,購屋族與投資客仍搶搭低利尾班車,加上房價高漲預期心理驅使,導致房貸需求與資金槓桿操作居高不下。進一步觀察,銀行端為因應資金調度壓力與放款風險,已陸續調整放款策略,貸款成數下修、利率調升、審核標準趨嚴,市場資金流動性與金融體系壓力正逐步累積,金融穩定性備受考驗。

在此背景下,本篇將針對2021年至2025年台灣房市與房貸市場主要數據趨勢、銀行放款水位現況、央行政策調控效應,以及未來潛藏風險與因應建議進行全面性剖析,提供購屋族、投資人與金融機構參考,掌握市場脈動與潛在變化,提前部署風險管理與資產配置策略。


📊 房價與房貸雙升,購屋族壓力破表

過去四年,台灣房價與房貸雙雙攀升,市場呈現高價、高貸、低利率並存的結構性矛盾。根據金管會與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房貸餘額自2021年以來持續上漲,且年增額與增幅逐年擴大,反映房價不跌反漲,購屋需求與資金槓桿操作同步增強。

年份全台房貸餘額 (兆元)年增額 (億元)增幅 (%)
20218.73,8564.64
20229.35,2416.03
20239.96,8807.39
202410.49,3049.39

📌 觀察重點

從表中可見,2024年房貸餘額正式突破10兆元大關,年增額更超過9,300億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且增幅高達9.39%,顯示房價高漲與購屋族負債壓力同步升高。與此同時,銀行房貸放款水位也連續攀升,導致資金調度與風險承擔能力逐漸逼近臨界點。


💰 銀行放款水位逐年攀升數據剖析

隨著房價持續上漲與購屋需求不減,主要國營銀行與大型民營銀行的房貸放款總額與水位占比同步上揚。2025年第二季統計,台灣五大國銀放款水位幾乎全數突破93%,其中台灣銀行高達98.7%,已接近法定放款上限。

銀行名稱放款總額 (億元)放款水位占比 (%)備註
台灣銀行13,75098.7接近上限
合庫銀行12,84096.2高風險區
第一銀行11,93095.1
華南銀行11,11094.8
土地銀行10,25093.4

📌 觀察重點

  • 目前五大行庫幾乎全部處於95%以上的高放款水位。

  • 台銀與合庫放款水位分別達98.7%96.2%,已屬風險紅區

  • 一旦超過98%,將直接限制新貸案件受理,並導致貸款利率上調、成數下修、排隊制

📉 影響層面
銀行放款水位持續攀升,將促使銀行採取保守策略,對新案房貸逐漸限縮,主要表現在:

  • 新案房貸排隊、放款期延後

  • 成數調降至6.5~7成甚至更低

  • 利率條件調整、優惠取消或縮水

  • 審核標準趨嚴、聯徵紀錄與負債比檢視更細


📉 央行政策調控與存準率上調效應

為避免房貸放款過快成長、壓力外溢至金融體系,央行自2025年初宣布調升存款準備率0.25%,預計回收資金達1,500億元,直接提高銀行資金成本,達到間接限縮房貸成長目的。

📌 政策影響

  1. 銀行資金成本上升
    存準率提高使得銀行留存於央行的無息準備金增加,減少可運用放款資金,進而抬高借貸成本。

  2. 貸款利率預期調升
    銀行將把成本上升轉嫁至貸款端,房貸利率預期調升至2.5%~2.7%,部分高風險戶更可能突破3%

  3. 放貸策略轉趨保守
    資金緊縮,放貸額度與成數限縮,甚至採排隊放款制,中小型銀行將成為市場主要貸款通路。


🏦 銀行放款水位臨界點現況

📊 依據2025年Q2統計,已有多家銀行房貸放款水位突破95%,部分甚至達98%以上,台灣銀行高達98.7%,逼近法定上限,進一步限縮新貸。

📌 可能狀況

  • 新案放款排隊:即便審核通過,也因資金不足,放款日程遞延。

  • 貸款成數與利率上調:新貸案成數下修至6.5成,利率調整至2.6%以上。

  • 過件難度提高:銀行審核更重視聯徵紀錄、負債比、職業穩定性及財力證明,非首購與投資客受限更多。


⚠️ 潛在風險與市場衝擊分析

📌 風險連鎖效應

  1. 房價過高 → 交易熱潮 → 貸款激增 → 放款水位飆升 → 銀行風險暴露

  2. 若市場價格修正、成交量萎縮,資金鏈恐斷裂

  3. 若空頭壓力擴大,將產生房貸違約、法拍潮、銀行呆帳風險

📌 金融體系潛藏壓力

若房貸違約潮出現,房價跌幅超過10%以上,將使部分高槓桿投資客與資金週轉緊繃族群無力繳款,進一步影響銀行資產品質,觸發呆帳升高與金融市場動盪。


🔍 各銀行放款政策逐家比較

2025年第二季各銀行房貸成數與利率條件如下,顯示出銀行間利率競爭縮小,優惠利率門檻提高。

銀行貸款成數基本利率主要優惠備註
台灣銀行7成2.12%地板利率+電子支付連結優惠排隊中
土地銀行7.5成2.18%房屋壽險折扣
合庫銀行8成2.22%首購優惠利率成數最高

📌 市場現況

  • 合庫銀行目前仍維持8成成數,但預計2025 Q3後將同步調降至7.5成。

  • 台銀與土銀利率相對較低,但放款額度受限,需排隊審核。

  • 民營銀行利率約2.3~2.6%,但成數與審核標準更嚴。


📈 未來房市與貸款市場預測

展望2025下半年至2026年,台灣房市與貸款市場將呈現高度變動與雙重壓力的格局。從資金面來看,若央行持續調升存款準備率,將進一步回收市場流動性,直接提高銀行資金成本,迫使銀行上調貸款利率,甚至壓縮可放款額度。以2025年第二季數據推估,若央行再調升存準率0.25個百分點,市場資金將減少超過1,800億元,預估房貸利率平均將上漲至**2.5%至2.7%**區間,部分風險高或成數過高貸款,甚至可能超越3%。

同時,政府推動房市健全化政策,包括打擊短期炒作、囤房稅制優化、建商完工銷售期程管制等,將使房市供給面逐漸釋出,加上利率走高對自住與投資需求雙重壓力,成交量可能在2025年第四季開始明顯趨緩,尤其是台北市、新北、桃園、新竹等漲幅過快區域,預期年成交棟數將較2024年下修8%~12%。

📊 根據國內大型不動產顧問公司預測,2025全台預售屋與中古屋合計成交量可能由2024年的38萬戶,降至約34萬戶,將是近五年來首度明顯下修。尤其高房價、高自備款區域,將面臨供過於求現象,投資買盤轉弱、自住買方觀望氣氛升高,價格易修正但緩跌為主。

📌 主要觀察指標

  • 央行基準利率及存準率變化

  • 房貸利率平均值是否突破2.5%

  • 北中南六都房價指數月線變化

  • 各銀行房貸放款餘額增幅趨勢

  • 新成屋空置率與預售轉售量

若這些指標持續偏空,則2026年上半年房市將進入價格修正與成交量萎縮並行格局。


📝 購屋者貸款應對建議

面對市場可能升息與放款水位趨緊,購屋族在貸款申辦與房價議價策略上應調整思維,避免過度槓桿,維持資金彈性與負債結構安全。

同步詢價3家以上銀行
不同銀行對於貸款利率、成數、審核標準與優惠條件各有差異,且因放款水位不同,有些銀行額度將逐漸保守。建議購屋族至少比較3~5家銀行,特別注意利率浮動區間、寬限期與提前清償違約金條款。

留意房貸成數上限趨降至7成
央行對第二戶以上房貸成數管制嚴格,多數銀行對一般購屋族首購以內成數將調降至7成以下,部分熱區僅提供6.5~7成,建議購屋前預留至少35%~40%自備款。

善用網銀、農漁會與信用合作社管道
大型銀行放款水位逼近警戒值,區域型銀行與農漁會、信合社資金尚充裕,利率與審核彈性相對佳,購屋族可考慮搭配使用,增加貸款成功率與議價空間。

提前備妥財力證明與保人方案
高房價、銀行審核保守,強化財力證明(如存款證明、投資報表、薪轉紀錄)能提高過件率,若成數不符預期,也可預先準備保人或共同借款人方案,以因應銀行放款額度縮限狀況。


📌 投資人與房市業者因應策略

面對利率升高與放款緊縮,投資人與建商、房市業者應重新檢視資金運用與庫存結構,避免資金斷鏈與價格修正風險。

預留資金周轉空間
升息將拉高每月利息支出,建議投資人調整貸款成數,預留至少6~12個月資金餘裕,避免利率突升與市場流動性緊縮時被迫降價拋售。

留意利率變化,適時轉貸或部分還款
若現有貸款利率接近2.5%以上,可視情況考慮轉貸至利率較低銀行或調整寬限期,另可利用市場低檔時機,部分清償降低負債壓力。

小心市場修正壓力
利率續漲、政府政策壓抑與成交量萎縮,投資客短期套利空間受限,預售案轉售與中古屋易產生價格鬆動,建議減碼高價區域庫存,佈局台中、嘉義、台南、彰化等次熱區自用型需求穩定市場。


📊 結論:台灣房市金融穩定觀察

整體來看,2025年台灣房市依然熱絡,部分區域如雙北、新竹、台中蛋黃區仍具自用剛性需求支撐,但隨著央行升息、存準率調升與政府打炒房政策持續上路,市場逐步進入量縮價穩甚至緩跌階段。

銀行放款水位逼近警戒,恐對新貸申請造成限制,影響成交量與價格表現。為確保金融體系穩定,央行將繼續調控貨幣政策與放款審核標準,房市與資金市場將呈現保守、謹慎格局。

建議購屋族與投資人務必審慎評估自備款、貸款負擔與未來資金調度,採取分散貸款來源、多管道融資、保留周轉金、控制負債比例策略,以降低升息與放款緊縮帶來的財務風險。建商與房地產業者則應積極調整庫存結構、減碼高價高風險物件,轉向自用型需求穩定區域布局,確保現金流與財務安全。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買房壓力破表!5大銀行放款超95%,央行動手調控後你該注意這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