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從雙貸族變身理財達人:你不可不知的3大策略

作者:小編 於 2025-05-06
99
次閱讀

隨著台灣房市持續升溫,越來越多購屋者選擇同時背負房貸與信貸,形成所謂的「雙貸族」。根據最新統計,台灣雙貸族人數已突破37.5萬人,並且隨著房價的攀升與生活成本的增加,這一現象逐年擴大。雙貸族往往因為無法單獨依賴房貸或自有資金,選擇藉由信貸補充資金,這使得家庭財務壓力加重。除了每月需支付高額的貸款利息與本金外,雙貸族也面臨現金流不足、信用評分下降等潛在風險。若未能妥善管理,可能引發財務危機,甚至影響整體生活品質。因此,雙貸族必須謹慎規劃財務,避免過度依賴信貸,並適時儲備緊急基金。金融機構與政府也應加強對信貸審核的管控,並提供必要的財務規劃與諮詢服務,協助民眾降低風險。面對雙貸族風險,消費者、金融機構與政府需要共同努力,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確保長期的財務健康。

🏠 從雙貸族變身理財達人:你不可不知的3大策略

📋 目錄

  1. 引言:雙貸族風險的現狀與挑戰

  2. 📊 雙貸族的定義與統計數據

  3. 📈 雙貸族風險的主要成因

  4. 💡 雙貸族風險的潛在影響

  5. 🛡️ 如何有效管理雙貸族風險?

  6. 🏦 政府與金融機構的角色與責任

  7. 🔍 結論:面對雙貸族風險的未來展望


1. 引言:雙貸族風險的現狀與挑戰

近年來,台灣房市持續呈現高檔盤整甚至上揚趨勢,尤其在雙北、新竹、台中等核心都會區,房價屢創新高,購屋壓力隨之水漲船高。對於許多首購族與中產階級家庭而言,單憑自有資金往往無法負擔動輒數百萬元的頭期款與裝潢費用,加上生活成本節節攀升,不得不透過額外借貸來補足資金缺口,形成同時背負「房屋貸款」與「信用貸款」的族群,即所謂的「雙貸族」。

根據2023年聯徵中心最新資料,全台雙貸族人數已正式突破37.5萬人,較四年前增加近七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平均每位雙貸族同時承擔的房貸金額達591.7萬元,信貸金額則達106.1萬元,顯示台灣民眾的負債結構正逐漸從單一貸款轉為多重負擔,整體家庭財務風險也因此大幅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升息循環尚未結束、台灣央行亦已多次調升利率的情況下,雙貸族的利息負擔將隨之水漲船高,未來幾年內,若經濟情勢趨緊或失業率升高,可能引發債務違約潮,對個人、家庭乃至整體金融體系造成連鎖衝擊。

雙貸族的興起,從一個層面反映出台灣民眾在資產取得過程中所面臨的財務困境與現實壓力。過去「以貸養貸」、「借錢買資產」的觀念在低利率環境下或許尚能運作,但在當前通膨高企、利率走升、房市逐漸失去政策支撐的環境中,雙貸模式的風險性明顯提高。許多民眾可能未曾意識到,當手中同時有兩筆甚至三筆貸款需要償還時,稍有一筆延誤或資金斷裂,就可能導致整體財務體系的崩潰,影響家庭生活品質,甚至損及個人信用評等與資產安全。

在此背景下,本文試圖從宏觀與微觀層面深入剖析雙貸族的形成原因、人口結構與貸款特徵,探討此現象對個人財務、家庭經濟與國家金融穩定性的潛在威脅,並進一步提出可行的應對策略與政策建議。期望透過這份分析,提供讀者更清晰的風險辨識能力與財務自我保護機制,同時也呼籲政府與金融機構正視此趨勢,避免個人債務問題演變為系統性金融風暴。


2. 📊 雙貸族的定義與統計數據

2.1 雙貸族的定義

所謂「雙貸族」,是指同時背負兩種不同性質貸款的借款人,主要為房屋貸款與信用貸款。根據聯徵中心的分類標準,若個人名下同時存在房貸與信貸(例如:個人信用貸款、車貸、債務整合貸款、信用卡分期等),即屬於雙貸族的範疇。這類族群往往因自備款不足或財務週轉需求,選擇在申請房貸之外,再以信貸補足資金缺口,或因生活開支壓力而另行借款。

雙貸族的形成並非全然負面,其本質上是一種資金調度與資產槓桿策略,但若未妥善管理,將可能因債務累積過高而成為財務風險來源,特別是在利率上升或收入不穩定的情況下。

2.2 雙貸族的統計數據

根據2023年7月聯徵中心的統計數據,全台雙貸族人數達37.5萬人,較前一年增加2.2萬人,年增幅為6.3%。此增幅顯示,隨著房價持續走高與民眾財務壓力加重,愈來愈多家庭選擇以「房貸+信貸」的組合方式解決資金需求。下表呈現過去四年來雙貸族的變化趨勢:

年份雙貸族人數(萬人)平均房貸金額(萬元)平均信貸金額(萬元)
202030.5520.385.4
202132.8540.192.7
202235.3565.4100.5
202337.5591.7106.1

從表中可明顯看出,不僅雙貸族人數穩定上升,其房貸與信貸的平均金額也同步增長,四年間平均房貸增幅超過13.7%,信貸增幅則達到24.3%。此一趨勢顯示,民眾購屋與生活支出所需資金逐年提升,反映出房價與物價雙重上漲對家庭財務結構所造成的壓力。


3. 📈 雙貸族風險的主要成因

雙貸族並非偶然形成,其背後反映的是整體經濟環境、政策誘因以及金融體系運作方式的變化。以下是幾項主要成因的分析:

3.1 房市高漲帶動需求

過去數年,受到疫情後低利率政策、全球資金寬鬆及熱錢湧入的影響,台灣房市呈現快速上揚的態勢。對於許多首購族與年輕家庭而言,面對日益飆升的房價,單靠房貸往往難以負擔首付款與相關稅費,進而選擇以信貸補足資金缺口。此種資金組合雖可短期內完成購屋夢,但也讓債務結構變得更加複雜,風險升高。

3.2 通膨壓力與生活成本升高

自2021年起,全球通膨加劇,台灣也不例外。物價上漲壓力使家庭基本生活成本顯著提高,不少中低收入族群被迫以信用貸款來彌補日常開銷,包括育兒、醫療、教育與交通等費用。在財務結構未調整的情況下,這種「借新還舊」的現象容易使家庭陷入債務循環,長期下來形成雙貸結構。

3.3 信貸審核機制放寬

為促進消費與提振內需,不少金融機構在過去幾年內調整信貸政策,包含簡化申貸流程、降低門檻、提高額度與推出免保人方案,使原本無法取得貸款的消費者也能順利核貸。這種「寬審快貸」模式雖在短期內增加金融活絡性,卻也提高了潛在風險族群的借貸機會,加速雙貸族擴張速度。


4. 💡 雙貸族風險的潛在影響

雙貸結構雖可在特定情境下解決資金需求,但其背後潛藏的風險不可忽視,尤其當債務總額超出還款能力時,將引發一連串財務問題。

4.1 財務負擔加重

雙貸意味著同時承擔兩種貸款的利息與本金償還壓力。以2023年的平均房貸與信貸金額估算,雙貸族每月可能需償還的貸款金額高達2萬至3萬元(視貸款年限與利率而定)。如此高昂的固定支出,對於一般上班族而言無疑是一大負擔,尤其當遇到收入波動或突發事件時,更容易造成財務崩潰。

4.2 現金流不足

一旦每月收入幾乎用於還款,便難以應付生活所需或緊急開銷,造成現金流吃緊。若無備用資金或彈性調整空間,將有可能陷入「周轉不靈」的風險,甚至引發拖欠貸款、被金融機構催收等連鎖反應。長期而言,這將影響家庭穩定與生活品質,並可能演變成社會問題。

4.3 信用評分下降

如因資金短缺而出現遲繳、違約,個人信用評分將因此下滑。一旦信用受損,不僅未來取得貸款或信用卡將更為困難,亦可能影響求職、租屋及保險等生活層面。此外,信用分數的下滑會導致金融機構提高貸款利率,進一步加重負擔,形成惡性循環。

5. 🛡️ 如何有效管理雙貸族風險?

隨著房價高漲及資產配置觀念普及,越來越多民眾成為「雙貸族」——同時背負兩筆以上貸款的房貸人。然而,這樣的操作若未謹慎規劃,將可能導致財務壓力失控,甚至陷入債務危機。因此,雙貸族必須採取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以維持財務健康。

5.1 審慎評估槓桿比例

在進行貸款前,首要之務是全面評估自身的財務體質,包括收入穩定性、負債比率、家庭開支及未來現金流預測。切勿因短期資本利得預期而貿然提高槓桿,應根據可支配所得與生活需求設定合宜的貸款上限。建議雙貸族維持總負債收入比(DTI)在合理範圍內(例如不超過35%-40%),以確保即便利率上升或收入下降,仍有足夠餘裕應對。

5.2 儲備現金流

穩健的現金流是抗壓的關鍵。雙貸族應設立至少3至6個月生活費用的緊急預備金,以備突如其來的狀況,如突發醫療支出、失業、利率調升等。此外,善用自動化工具進行收支記錄與預算管理,有助於提前預警現金流異常,及早因應。

5.3 長期規劃財務目標

擁有清晰的中長期財務規劃有助於減少非理性借貸行為。建議每年定期檢視財務目標,包括償債進度、資產配置效率及退休準備。可採「雪崩法」(優先償還高利率貸款)或「雪球法」(優先償還小額貸款)等策略,逐步降低債務負擔,並為未來儲蓄與投資創造空間。


6. 🏦 政府與金融機構的角色與責任

除了個人層面的風險管理外,政府與金融機構同樣肩負穩定金融體系的責任。面對雙貸族人口日益增加,制度面的健全發展與政策配套更顯重要。

6.1 加強信貸審核機制

政府應督導銀行強化風險評估與授信機制,對多筆貸款申請個案進行嚴格審核,避免過度授信導致系統性風險。此外,應建立透明的資料庫系統(如聯徵中心),讓金融機構得以交叉查核申貸人之信貸紀錄,提升審核品質。

6.2 推動房市健全政策

為抑制投機性購屋與防止房價過熱,政府可推行差別稅制(如囤房稅、短期轉售重稅)與限貸政策,控制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導引市場回歸基本面。同時,也應適時釋出公共住宅或中繼住宅,以平衡剛性需求與資源分配。

6.3 提供財務教育與諮詢服務

金融機構除了販售貸款商品外,更應承擔起普及財商教育的角色。可透過開設理財講座、提供線上諮詢、發行理財指南等方式,提升民眾風險意識與理性借貸觀念。特別是對首次購屋或有意成為雙貸族者,提供客觀的財務分析與建議,將有助於提升整體社會的金融素養。


7. 🔍 結論:面對雙貸族風險的未來展望

雙貸族現象的興起,反映出當前民眾對資產增值的期待與居住資源分配的矛盾。在短期內,的確可能帶動房市買氣與信貸業務成長,成為經濟的一環動力來源。然而,若未加以妥善管理,恐怕將對個人財務、家庭生活乃至整體金融穩定帶來長遠隱憂。

未來,唯有政府、金融機構與消費者三方共同合作,強化制度規範、提升風險意識並建立良好借貸文化,方能讓金融市場更健康、社會更穩定。雙貸雖非原罪,但其背後隱含的風險,絕對不可輕忽。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網路溫度計)
從雙貸族變身理財達人:你不可不知的3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