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這10個台灣地區賣壓最重!房市危機正在逼近?

作者:小編 於 2025-04-29
26
次閱讀

近年中國與韓國房價大幅下跌,揭示亞洲房市潛藏的結構性問題。中國自「房住不炒」政策推行以來,嚴格調控導致需求驟降,韓國亦加強限貸與打炒房,市場交易冷清。兩國皆面臨經濟放緩、人口老化與生育率下滑等因素,使住房需求萎縮,投資者信心動搖,房價出現系統性回調。相較之下,台灣房價仍處高檔,但高房價與高槓桿結構隱含巨大風險。中央銀行逐步收緊貸款政策,加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已對市場造成壓力。若未來成交量持續萎縮,加上人口紅利消失,台灣房市恐難以獨善其身。文章並點出全台十大潛在賣壓重災區,提醒投資者應審慎評估風險。中韓經驗為台灣敲響警鐘,如何避免重蹈覆轍,將成未來政策與市場關注的關鍵焦點。

🏠 這10個台灣地區賣壓最重!房市危機正在逼近?


📋 目錄

  1. 引言:中韓房價暴跌的警示

  2. 中韓房價暴跌的原因分析

  3. 台灣房市是否面臨相同危機?

  4. 全台十大賣壓重災區揭曉

  5. 專家分析:台灣房市未來走勢

  6. 建議:如何面對可能的房市調整?

  7. 結論:台灣房市是否會步中韓後塵?


📝 引言:中韓房價暴跌的警示

過去十年,中國與韓國的房地產市場曾是亞洲經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高房價不僅帶動建築、金融、原物料等相關產業,也成為民眾資產配置的首選。然而,近年來,兩國房市卻出現急劇轉折,房價從高點大幅下滑,市場信心崩潰,引發社會與經濟層面的連鎖效應。根據統計,中國多個城市的二手房價格已跌回數年前水準,韓國首爾部分地區的房價則出現10%以上的下修,引發民眾恐慌性拋售與負資產危機。

造成這波房市動盪的原因相當複雜,既有政府打壓投機、限貸限購等政策導向,也包括經濟成長放緩、人口結構老化與青年購屋意願下滑等長期結構性問題。這些現象顯示,即使在曾經高度樂觀的市場,房地產也並非絕對安全的避風港,反而可能成為經濟轉型期中的脆弱環節。

台灣長期以來同樣存在房價高漲、所得追不上房價的問題。根據內政部與國際機構的數據,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長年居亞洲甚至全球前段班,首購族面臨極大壓力。雖然目前表面上房價尚未出現明顯修正,但成交量萎縮與購屋意願下降已逐步浮現,讓許多專家開始擔憂台灣是否將步上中韓的後塵。

本篇文章將深入剖析中韓房價暴跌的核心原因,進而探討台灣房市是否正處於相似的風險情境,以及可能的後續發展路徑,期望為投資人與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思考依據。


📉 中韓房價暴跌的原因分析

🏛️ 2.1 政府政策壓抑需求

中國自2016年起大力推行「房住不炒」政策,明確表示房地產不應成為炒作工具,而應回歸民生本質。為此,政府實施限購、限售、限貸、限價等多重調控手段,並加強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貸款的審核,從資金面打擊投機性買盤。此舉雖有助於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卻也導致市場流動性急凍,購屋需求斷崖式下滑,尤其在二三線城市,房價隨之明顯下跌。

韓國方面,為了遏止首爾等地房價飆升,政府接連推出多項限制政策,包括加重房產稅、提高多屋族持有成本、限制貸款成數與加強查稅。這些政策使得投資人轉趨保守,成交量大幅萎縮,導致價格下行壓力持續加大。

📉 2.2 經濟放緩與人口結構改變

中國與韓國皆面臨經濟成長動能減弱的問題,尤其在疫情後復甦不如預期,出口放緩與內需疲弱,使得民眾購屋意願下降。加上就業市場不穩、實質薪資成長停滯,使得首購族更難進入市場。

同時,兩國均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中國於2022年首次出現人口下降現象,韓國早在2020年就已邁入人口自然減少的階段。生育率低迷、老齡化快速蔓延,導致家庭數減少,對住房的剛性需求日益下降,削弱了房市長期支撐力。

💔 2.3 投資者信心崩潰

政策頻繁轉向、房市持續調控,以及大型房企如恆大、碧桂園的債務危機,進一步打擊投資人信心。對未來房價走勢普遍悲觀,使得原先的持有者急於拋售以止損,新進投資者則觀望不前,形成價格下跌與交易冷清的惡性循環。


🏡 台灣房市是否面臨相同危機?

💰 3.1 高房價與高槓桿結構

根據國際數據,台灣的房價收入比長年居高不下,台北市甚至突破15倍,遠超合理水準。年輕人購屋門檻極高,往往需透過高成數貸款與長期償還期數才能進場。這種高度槓桿結構,一旦利率上升或房價反轉,將造成巨大的財務風險,導致拋售潮湧現。

🏦 3.2 政府調控政策趨嚴

自2020年起,台灣中央銀行與金管會聯手祭出多項房市調控,包括選擇性信用管制、限貸令、多屋族貸款限制等,旨在遏止投機行為,並讓房市回歸自住需求。這些政策雖然有效抑制短期投機,但也壓抑了整體市場活力,成交量下滑趨勢日益明顯。

📉 3.3 經濟結構挑戰

台灣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結構,在全球景氣放緩與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下,企業投資與民眾信心受到影響。此外,台灣同樣面臨嚴重的少子化與老齡化問題,長期而言將削弱整體住宅需求,與中國、韓國的情況形成呼應。


🗺️ 全台十大賣壓重災區揭曉

根據市場分析,以下地區可能成為賣壓重災區:

  1. 台北市大安區:以高單價豪宅為主,投資客集中,一旦市場趨冷,賣壓首當其衝。

  2. 新北市板橋區:因大量新建案上市,供過於求問題明顯。

  3. 桃園中壢區:投資客高度集中,市場交易量萎縮風險大。

  4. 新竹竹北區:房價短期內快速拉升,回檔壓力大。

  5. 台中七期:以豪宅與高端住宅為主,當市場信心不足時,流動性問題凸顯。

  6. 台南安平區:投資型房產比例高,一旦房市轉弱,賣壓將集中爆發。

  7. 高雄鳳山區:新建案供應過剩,二手市場價格恐受衝擊。

  8. 宜蘭羅東鎮:熱門休閒地區,但投資需求減少後,市場可能面臨回調。

  9. 台東市區:以觀光需求為主,當旅遊業受挫時,房市亦難倖免。

  10. 花蓮吉安鄉:市場基數小,價格波動性高,易受外部經濟變動影響。

📊 專家分析:台灣房市未來走勢

1. 市場結構與政策環境

根據財經M平方的分析,台灣的房市結構相對健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低槓桿操作:​台灣的購房者多採取較保守的貸款策略,與南韓的高槓桿操作形成鮮明對比。

  • 政策調控:​政府積極推動平均地權條例,對特定地區的第二戶購屋貸款進行限制,有效抑制投機行為。

  • 市場庫存:​二手房市場的庫存量相對較低,賣方惜售情緒濃厚,市場供應相對緊張。

2. 經濟與人口因素

雖然台灣面臨少子化與老齡化問題,但根據專家觀點,這些因素對房市的影響相對緩慢,短期內不易引發劇烈波動。

3. 國際經濟環境

全球經濟放緩可能對台灣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造成影響,進而間接影響房市需求。然而,台灣的房市仍顯示出一定的韌性。


🛡️ 建議:如何面對可能的房市調整?

1. 保持理性投資心態

購房者應以自住需求為主,避免過度投資。

2. 減少財務風險

建議採取較低的貸款比例,避免高槓桿操作,以減少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3. 關注政策變化

密切關注政府的房市政策動向,及時調整投資策略。

4. 選擇潛力地區

選擇具有長期發展潛力的地區,如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的區域,以提高資產的抗跌性。


🔍 結論:台灣房市是否會步中韓後塵?

根據專家分析,台灣的房市結構與中韓存在顯著差異,使其在面對市場調整時顯得更為穩健。

  • 槓桿操作差異:​台灣的購房者多採取保守的貸款策略,與南韓的高槓桿操作形成鮮明對比。

  • 政策調控:​政府積極推動平均地權條例,對特定地區的第二戶購屋貸款進行限制,有效抑制投機行為。

  • 市場庫存:​二手房市場的庫存量相對較低,賣方惜售情緒濃厚,市場供應相對緊張。

綜合以上因素,台灣的房市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像中韓那樣的劇烈波動。然而,購房者仍需保持警覺,密切關注市場動態,理性應對可能的市場調整。

專營台灣/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

工業地產/房地產 買賣出租

物件眾多、無法即時刊登

請直接加LINE ID:803033

0981-681-379 曾先生  告知需求

相關連結

(圖片來源:)

這10個台灣地區賣壓最重!房市危機正在逼近?